一、主题分析
(一)训练意图
1.让学生能够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往,并学会主动与人交往。
2.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训练目标
1.认识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2.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
3.掌握人际沟通的原则,并且能够用这些原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4.能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并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让学生习得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形成正确、积极的交往态度。
2.难点
使学生在对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之后,能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并将正确的交往方式运用于实际生活、学习过程中。
二、板块剖析
(一)诊断评价
1.目标
让学生对自己的交往能力和交往主动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且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自己交往能力的高低,明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2.操作程序
“心灵视窗”环节采用表格问卷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描述人际交往的行为,进而使他们对自己已有的人际交往方式和能力等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知和了解,由此将学生引入本堂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
教师在学生填写完表格问卷并对其进行评分之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判断和评价,同时也让学生针对表格中展现出的行为以及自己平时的交往活动等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如: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强吗?还有哪些缺点和不足需要改正和提高呢?在这个程序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说出来,并引发其对提高自己与他人交往能力的认识和思考。
(二)观点意识
“观点意识”环节,要求同学自己阅读。教师可以在进行一定的过渡之后将主动与人交往的一些方式、方法等逐一向学生进行讲解和阐述。其中,主动微笑、倾听、赞美和自控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关于这些内容,教师还可伴以具体情况、具体案例的详细说明。不仅如此,教师还要针对不好的、缺乏主动性的人际交往行为带给个体的危害性影响进行阐述和举例说明,使学生对正确的主动交往行为形成具体、客观、形象的认知。
除了以上一些教学过程外,教师还可以引用一些权威专家的研究结果和结论,重点指出主动与人交往的意义及其对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将课程的讲解提升到实践高度,也为后面“操作训练”板块中主动与人交往的经验探讨和反思评价等作了铺垫。
(三)策略训练
1.目标
(1)让学生首先认识到主动的交往行为是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才能逐步培养和形成的。
(2)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将被动的交往方式转变为主动的交往方式给生活、人际关系、情绪体验等带来的重大变化。
(3)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方式进行合理、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如:是否属于被动的交往行为等)。
(4)在实际生活中要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结交更多的知心朋友。
2.操作程序
(1)根据“诊断评价”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2~3个策略进行重点训练。
(2)策略训练灵活运用到小组讨论、班级交流、主动出击和寻友广告等多种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及活动积极性,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感受。
(3)临近结束时,请学生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收获与感受,在学生分享过后,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四)反思内化
1.目标
(1)了解学生对主动与人交往的具体方式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对主动与人交往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的新的了解与认识。
(2)让学生懂得如何克服、改正被动的交往行为和习惯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中。
2.操作程序
(1)“回音壁”环节是在轻音乐的背景下,让学生认真回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然后针对教师所提供的一些不同的人际交往行为观点进行评价和判断,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2)“名言警句”环节主要是通过一些名人名言的展示,加深学生对主动与人交往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在名人名言的激励作用下,主动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方式。
(3)“想一想”环节是针对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让学生思考自己在以后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将如何实施主动交往的方式方法,并对自己主动与人交往的想法和意愿进行阐述。
三、策略操作
(一)“主动出击”策略教学建议
教师可由对前面“观点意识”的阐述和主动交往培养方法等理论层面的讲解自然地过渡到实际、具体、客观现实的小学生人际交往情景中来。在这里,本策略意在通过一些主动与人交往的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主动与人交往给自己带来的变化,体验这些改变给自己情绪情感上带来的变化。同时,这也将课文的讲解提升到了自我感知、自我认识的思想层面。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活动方式来让学生进行“主动出击”:
方式一: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同时给人以真诚的笑容。
方式二:主动帮助周围有困难的同学。
方式三:主动与身边的伙伴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和讨论。
方法四:主动给予周围的朋友一个温暖的拥抱或是眼神。
……
在经过上述活动后,教师需让学生记录下这些活动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变化(如:周围的同学是否愿意与自己交往?周围的伙伴是否同样回以温暖的拥抱或是眼神?受到帮助的同学是否与自己成为了更好的朋友等等)。
(二)“自我体验”策略教学建议
本策略旨在让学生通过具体、详细的自我交往行为描述和小组讨论等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心理体验、情绪感受,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主动交往的行为有哪些、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和评价自己以往的被动交往行为、要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等。
首先,教师可以让同学们通过主题讨论的方式,回忆以往的一些人际交往行为和活动,然后,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可以每5~8个人为一个小组),分享和探讨自己关于“与人交往有窍门”这一主题的经验、观点和看法等,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发言,踊跃表达和阐述自己的想法。
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以往的经验,与学生一起分享,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提高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扩展性。
例如:
我的经验就是遇到困难及时与朋友商量,不责怪他们……
我的经验就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绝不会强求自己的朋友去做……
我的经验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礼貌的言行……
我的经验是当朋友有困难时我尽量提供帮助,且不求回报……
(三)“寻友广告”策略教学建议
本策略旨在让学生将本课所学,通过“寻友广告”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且从侧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的收获,同时增加了本堂课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主动与人交往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和帮助。(寻友广告可以以“你好!我是XXX。我是一个……”开头)四、活动设计建议
1.本课程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往。
要做到上述这些,首先就需要学生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有正确的判断和评价,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更多地体会主动与人交往的行为活动带来的情感体验、心理感受。因此,可以通过主动出击、自我评价、感受畅谈等环节来唤醒他们对于主动交往行为所带来的情绪感受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利用小组讨论、集体座谈的方式来激发他们对主动与人交往所带来的各方面改变的深入思考和思想认识。
2.本堂课的活动操作方式和调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2)鼓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心得感受、情绪体验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3)讨论时把握学生的讨论方向,不要偏离主题。
(4)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的策略。
五、参考资料和问题思考
(一)参考资料
怎样与同龄人交往并能交到朋友?
人好比一面镜子,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作为老师,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也走进老师的心中,这种和谐、融洽能让孩子感觉到老师是关心他、在意他的;其次是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如果班上有受歧视的孩子,找其他同学谈谈心,找到孩子受歧视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家长也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从孩子的利益出发,一切为孩子着想,配合班级开展好这项活动,改变彼此的印象,在思想上、行动上达成共识,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如今的中小学生大多数都渴望拥有真挚的友谊,但多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往往多从自我的角度考虑,总想让别人去迁就自己,结果常常在与人交往时碰壁,从而导致人际关系不良。小学生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热情交往。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消极地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而要主动地和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其次要理解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所以在和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互相理解和宽容,还要懂得尊重。再次,要以诚相待。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然后是要学会宽容和谅解。最后是消除依赖感。在人际交往中,部分学生有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就是依赖感过强,总是希望别人像父母长辈一样关心自己,凡事都要别人替自己拿主意,这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过强的依赖感还会发展成为控制欲,他们强求别人和自己一起学习,一起复习功课,甚至限制别人同其他同学交往。这是一种人格缺陷,应及时加以纠正。
关心互爱 成长更健康
不仅如此,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和改正:
1.互相尊重。古人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说:爱护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爱护他;恭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恭敬他。互相尊重,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尊敬和看重对方。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也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应当尊重同学,尊重同学的人格,尊重同学的愿望、感情、爱好和民族风俗习惯。
怎样做才算尊重同学呢?在学校里,应该尊重大同学、爱护小同学、尊重女同学、不取笑同学、不给同学起外号、不背后议论同学。同学间每天第一次见面要相互问好、离校时互相道别,说声“再见”。
这是真诚、礼貌的表现,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必要形式。在这方面周总理给我们做了榜样。有一次朱师傅为周总理刮脸,总理突然咳嗽一声,朱师傅没提防,给总理的脸上刮了个小口,朱师傅忙道歉说:“对不起,总理。”总理却亲切地说:“怎么能怪你呢?我咳嗽没和你打招呼,幸亏你刀子躲得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感情上有一颗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心,才能使上级和下级、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等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同学互相尊重还必须注意从“我”做起。每个同学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每个人老强调别人应该尊重自己,唯我独尊,那是不现实的。只有每个人都从我做起,强调我首先要尊重别人,才能创造人人互相尊重的风气。尊重同学首先应该尊重他的人格。
每个同学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当他的人格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时,往往是很伤心、很痛苦的,我们有些同学不大注意这一点,常常用自己的长处去讥笑别人的短处,跟别人说话不分大小、拌嘴、专门揭短、玩笑开过头、侮辱人、甚至捉弄生理有缺陷的人,这些都是不尊重别人人格的表现,是很不应该的。总之,互相尊重,是一个人有礼貌的表现,是每个人都应该养成的一种文明行为。
2.关心爱护。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都要和同学接触,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也是一种高尚的文明行为。
雷锋生前有一句名言:“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小时候十分关心同学,爱护同学。一天早晨,同学们上学遇到大河涨水,石桥被淹没了,一群低年级小学生不敢趟水过桥,正急得没办法,雷锋见此情景二话没说,卷起裤腿,趟着没膝的河水,把他们一一背过了河。雷锋的一位同班同学,因患病几天不能到校上课,雷锋每天放学后来到这位同学家,一面安慰同学安心养病,一面耐心帮助同学补习功课。在雷锋的热情帮助下,这位同学没有因为患病落下一节课。我们要以雷锋同志为楷模,在学校集体生活中,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相爱护。同学在学习上有困难,我们要帮助他学习,帮助他解除疑难,要随时随地想着同学;同学缺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要热情爽快地借给他,主动地帮助他;同学获取好的学习成绩,我们要虚心向他学习并互相鼓励。在学校里对同学要礼让,我们要时时爱护小同学,处处尊重女同学,特别是关心照顾体弱和有残疾的同学。
同学们只要心中有他人,时刻为别人想一想,你就能主动帮助别人,主动为别人做好事,这样长期做下去,你就会得到别人的关心,照顾和信任。同时,它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美德。
3.文明交往。同学之间交往,一定要守信用,说到做到,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去办,办不到的事不轻易答应人家。信义是交往的基础。与同学相处要真诚待人,不骄傲,不“咬尖儿”,特别不要背后传话议论人。未得到同意,不能随便动用别人的东西,借东西时一定要告诉同学。阅读同学的书报,不要弄脏、不要撕破、更不要私自带走。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要多做自我批评,多要求自己,别人有错要耐心帮助,能原谅他人的过失,要宽容。
在与同学交往时要举止稳重、大方、行为适度。与人谈话,不要拍拍打打或用手指指点点。不能当着一个同学的面与别人交头接耳,不要在别人单独谈话时凑上前偷听。自己讲话时注意离对方不要太近、尤其不能溅出唾沫来。走路时不要搭着别人的肩膀。在同学面前,特别是在女同学面前不要乱开玩笑,更不能恶作剧,同学间逢年过节、过生日可以送点小礼物,最好是自己亲手动手制作的,如贺年卡、生日卡等。在与同学交往中还要注重讲礼节。在妨碍别人时要立即改正,并说:“对不起”、“请原谅”;当别人妨碍自己,并表示歉意时要说:“没关系”;当别人给自己方便和帮助时,要说声:“谢谢”;当帮助别人做好事、受到感谢时要谦逊地回答:“不用谢”、“别客气”;当你需要别人帮助时要用商量的口气说:“请”。礼貌是交往的桥梁。不讲礼貌就没法与人和睦相处,自己也会失去朋友。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将是一位学问浅显,听不到太多东西的人。同学们要学会文明交往,广泛结交朋友。同时,缺点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改正的,不要太心急。其实交朋友也不是说交就交,必须通过一段时间,让朋友互相了解。要记住:善良、友好的人最容易交到朋友。
(摘自鹤岗教育社区网)
(二)问题思考
1.面对学生不太主动的交往行为,有没有客观而公正地对待,及时而有效地处理呢?
2.如果发现某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低且被动,有没有与其家长进行沟通,以进一步从家庭方面寻找原因?找到属于家长方面的原因后应该怎样处理?
3.自己在平时的工作和教学过程中,是否有主动与周围的同事进行交流?是否有主动与班级里的学生进行交往、沟通?
4.如果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做到主动与人交往,那又是否有正确地认识、对待、改正,从而给学生做出表率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