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综合库保管工
48634000000001

第1章 仓储管理概述(1)

1.1仓储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物资流通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只要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为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顺利进行,就必然形成物资流通。物资流通是生产和消费的中介,是连结各生产过程的经济纽带。

随着我国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精细,从而使生产资料的生产量和供应量大幅度增加,生产资料在各部门、各企业间的交换关系也愈来愈复杂。这就不仅要求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业企业的管理工作,同时也要求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物资流通的管理工作,合理地组织物资流通,促进物资流转的不断扩大,以满足生产日益发展的需要。

物资流通过程一般由物资的购、销、储、运等一系列流通环节组成。虽然物资的购销是物资流通的主导方面,但如果没有物资的储运,则物资的购销也无法实现。因此,物资储运是物资流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提高物资流通的管理水平,必须不断提高物资仓储管理水平。

仓储管理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研究仓储管理,就要深入探索和掌握物资储运、保管规律,并将它运用到仓储管理的实践中去,不断提高仓储管理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仓库是储存保管物资的场所,它是随着物资储备的产生而产生的。要了解仓储管理的产生和发展,首先应了解物资储备的形成。

1.1.1物资储备的形成

人类社会自从有生产剩余以来,就出现了“储备”这个概念,即将多余物资储存起来以备再用。原始社会末期,当某个人或某个部落所生产的产品自给有余时,就需要把剩余物储存起来。当时储存的目的是:一方面为保存好这些剩余物资不致变坏;另一方面为保护这些物资的所有权不被他人占有。这种储备只是一种自发的行为。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分工愈来愈细,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物资储备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它逐渐成为社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因为在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的条件下,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在时间和空间上始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例如,有些物资的生产是季节性的,如农副产品等,而消耗是常年的、连续的;有些物资的生产是常年的,而消耗却是季节性的,如防汛材料等。再如,有些物资的生产集中于某几个地区,而消耗遍及全国;有些物资的生产遍及全国,但消耗只集中在某些地区等等。这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背离,决定了物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必须经过一段产品从脱离生产过程到进入再生产过程或消费过程之间的一段间隔时间,以及在空间上的移动,因而形成了物资的储备和运输。物资储备是一切社会共有的,因此,它也必然成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1.1.2仓储管理的发展

由于物资储备的形成,随之必然出现存放储存物资的建筑物——仓库。所以,仓库就是用来储存和保管物资的场所。在我国,“仓”和“库”以前是两个概念,“仓”是指储藏粮食的仓库,“库”是指储藏兵器的库房。后来人们把这两个概念合成一个意思,只要是储存物资的场所,均称为仓库。

物资储备虽然早已存在,但仓储管理真正被人们所重视,并在社会生产中起重要作用,还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之后。这是由于在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商品生产虽然有所发展,但基本上还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当时的自然经济形态下,一般在生产者手中的生产资料为数甚微,无需设立专门的仓库去保管,有的虽有仓库,也是附属于生产企业的,管理工作也极其简单,没能形成其独立的管理体系,而且绝大部分储存品主要为生产者自用。因此,很少有商品储备的形式。只有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之后,商品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商品成为产品的一般形式,才使商品储备得到了发展。为了把这种储存品保管好,防止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伴随产生了服务于物资储备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仓储管理才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与发展。

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和大规模的商品交换,要求商品的储存规模不断地扩大,于是,商品储备又逐渐从附属于某部门、某企业的状况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仓储业,专门经营商品的储运业务,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这种专门经营储运业务的仓库,已不再是生产企业的附属部分,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一般称为仓储企业或储运企业。为能使仓储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加强对企业内部人、财、物各方面的管理,这就促使仓储管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仓库已从一个单纯进行储存保管的场所变成一个物资的配送服务中心,它担负着物资的分类、计量、入库、保管、出库、包装及配送等多种职能,成为物资流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仓储管理亦由人工管理逐渐发展为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自动管理。由此可见,仓储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

1.2仓储管理的性质

1.2.1仓储的生产性

从事生产资料的储存、保管、运输等业务的仓储企业与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工业企业虽在生产的内容和形式上不同,但它同样具有生产性质。无论处在生产领域的仓库,还是流通领域的仓库,其生产性质是一样的。

仓储是属于生产性质的。生产资料的储存、保管、运输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在任何情况下,为储运和保管这种物资而消耗的费用,总是从直接的生产过程抽出来的。因此,物资的仓储是产品的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有了这种物资的储运保管,才能保证社会再生产的连续不断进行。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分析,物资储备是物资运动的一种形式,是物资流通不至中断的必要条件,有了这种储备,流通过程中的再生产过程才得以连续进行。物资储备虽不能促使物资使用价值增加,但是它能够保持已创造的使用价值不受损失,从而为物资使用价值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所以说,物资的储存保管是物资的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为了满足一定时期内,一定生产规模的需要,就必须储存一定量的物资。同时,随着储备的不断消耗,需要不断更新。这种更新归根到底也只能从生产中得到。

仓储活动同样具备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为了保证物资储运业务的正常开展,仓库必须具有储存物资的建筑物、容器等;为了提高物资出入库效率,还应具有进行物资装卸搬运的各种起重运输设备;为防止各种有害因素对物资的不良影响,需根据物资的性质具备应耗费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力等,这些构成了仓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力。其劳动对象就是被保管的物资。整个物资储运过程,实际上就是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借助于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活动。这一过程与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是相同的。

1.2.2仓储具有的特性

一、仓储不创造使用价值

仓储本身并不生产产品,被保管物资的使用价值并不因储运劳动的消耗而增加。它只是把生产领域中创造的潜在使用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使用价值。没有这种转化,物资的使用价值就不能最终实现。

二、仓储生产具有不均衡和不连续的特点

这是由于工业企业生产是有周期性的,无论是本国生产的产品,还是国外进口的物资,一般都是成批地、集中地进入仓库,再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物资的不同供应方式等原因,造成仓库的出入库业务时紧时松、不均衡和不连续。在仓储管理时应注意这个特性。

三、仓储工作具有服务性

为保证社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仓储部门必须根据各部门、各企业的需要、及时、齐备、保质、保量地供应所需物资。从这个意义上讲,生产建设部门是第一线的,而物资的储存保管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应是第二线的。因此,仓储必须为生产第一线服好务。

正确认识仓储和仓储管理的性质,才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好仓储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和问题,才能从仓储管理的实际出发,摸索和掌握仓储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的发展变化规律,使仓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3仓储管理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要使必要数量的原料、材料、燃料等能够迅速地、及时地得到供应而不致发生任何中断,就必须储存和保管一定量的物资。仓库是具体组织物资供应和物资流通的场所,因此仓储管理得好坏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

仓储管理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下面几方面体现:

一、仓储管理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如前所述,物资储备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不断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物资流通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越来越多的物资需要经过各种不同的储备阶段。如何使物资在储存期间保持其数量的完整和质量的完好,保证按质、按量、及时、准确地将物资供应给需用单位,就必须搞好仓储管理。因此说仓储管理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由于仓储管理是物资流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中,很重视对仓储管理的研究,注意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应用到仓储管理中去,以不断提高仓储工作效率和降低仓储成本。

二、仓储管理是保持仓储物资原有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

仓库里储存着大量的原料、材料、各类产品等,这些物资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人民辛勤的劳动成果,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

任何一种物资,当它在储存期间,表面上物资是处在静止状态,但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分析,物资仍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因物资本身的性质、所处的条件以及外界的接触不同而有差异。变化的结果除极少数外,一般对物资的使用价值都有损害。为了保护仓储物资不受这些有害因素的影响,必须投入一定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对仓储物资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使其保持原有的使用价值。

三、仓储管理可以促进流通时间的缩短和流通费用的节约

不管物资储存的社会形式如何,保管这些物资总是需要花费一定费用、消耗一定的物资(如原材料、设备等)的,同时还要消耗一定的劳动力。而这部分费用必须从社会产品中得到补偿。因此,对于这种费用,应在保证物资使用价值不变的前提下,支出得越少越好。这就需要依靠科学的仓储管理,不断提高仓库的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耗。

同时,仓储管理在缩短物资的流通时间,加速物资周转方面也起着一定作用。由于仓储管理是负责物资在流通过程中的运转、保管、发放等项工作,这些工作的快慢程度直接影响着物资的流通时间。要求仓储工作做到“四快”,即快进、快出、快验收、快结算的目的也在于此。

在这里,必须注意区分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在正常情况下,即为实现物资的使用价值,为保证生产建设的持续发展而进行的运输、储存、保管。在这种情况下所付出的劳动同生产领域中的劳动一样,是参与产品价值的创造的,因此是社会必要劳动;另一种是不正常情况,即由于计划不周、产需脱节、背离市场经济规律等原因造成的物资积压,在这种情况下消耗的劳动,已不是社会必要劳动,因而不创造价值,而成为在价值实现时的扣除,即价值的损失。虽然在形式上二者没有区别,同样是流通的停滞,但性质却截然不同。我们在日常管理中,必须严密注意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对于后一种情况,仓库应配合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及时解决。

1.4仓储管理的任务

仓储管理要为实现仓库的基本任务服务,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储运仓库来说,基本任务就是保管好物资,加速物资流通,以促进经济建设;同时要努力增收节支,为国家和仓库自身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归纳起来,就是要达到“快进、进出、多储存、保管好、费用省”的要求,为存货单位和用户服好务。

具体地讲,仓储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一、保持仓储物资原有的使用价值

仓库的责任就是要保持好物资的原有使用价值,使物资在质和量方面都不受损失。为此,要加强物资的科学管理,研究和掌握各种物资发生质变或量变的规律,采取科学的保管方法,妥善养护;同时还要搞好物资入库、验收、装卸、搬运以及出库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搞好防火、防汛、防盗等工作,确保物资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