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做孩子的健康医生
48646200000015

第15章 孤独症(1)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与儿童感知、语言和思维、情感、动作以及社交等多个领域的心理活动有关,属于发育障碍。很多国家对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进行调查,加拿大为万分之十,美国为万分之四,日本为万分之七。我国尚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有关临床病例的统计中发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比例大约为5∶1。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父母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孪生子女中,单卵孪生子女中若有1个患孤独症,另一个的患病率高达36%左右,而双卵孪生子女中却没有这种现象。这说明孤独症的发生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研究发现,儿童患者脑中鸦片素含量过多,故常出现孤独、麻木症状和感情交流障碍等。到目前为止有多种病因学说,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儿童孤独症,尚未明确。

儿童孤独症常见以下行为特征:

①与周围人的情感交流受限。孤独症患儿不同程度地分不清亲人或陌生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不看对方的脸,回避眼光的接触。喜欢独处,一人玩反而自在,缺乏同情心。②保持固定生活模式。对生活环境要求刻板,家具的移动,以至饮食起居的改变都会引起他们情绪变化。比如,发怒或恐慌,有些患儿严重得甚至连吃饭时坐的位置、碗和筷子放在什么地方,甚至上厕所用哪个便池都不能改变。③言语障碍。儿童孤独症患者多言,但领会能力低,常用词不当。发音不正,发出怪腔怪调。④孤独症患儿常坐不住,活动过度,以脚尖走路。他们的注意力分散,习惯东张西望或作伸颈、装相等怪异姿势。

一般说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就可诊断为儿童孤独症:①对人普遍缺乏情感反应,严重影响社会性相互作用。②语词性和非语词性交往和想像性活动严重减少。③刻板、重复或仪式性行为,严重约束生活活动。通过治疗,可减少行为症状、促进发育。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游戏、拥抱、家庭、药物疗法等。

孤独症是一种现代社会的疾病吗

“孤独症”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精神病医生于1943年提出并确定的。但孤独症的现象则是在其概念被确定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可以说孤独症有一个很长的过去,但却有很短的历史。即孤独症这种疾病的发生与现代社会的环境没有直接的联系。

初听到“孤独症”的人,往往联想到性格孤僻或内向,即把它与某类纯心理障碍疾病联系起来,认为这孩子一定是受到某种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而发生障碍。也曾有人认为是因为他们往往有一个不良的家庭气氛,如父母性格怪异或母亲忙于工作而使孩子在发育早期(婴幼儿阶段)受到忽视……这类被称做“心理环境”的因素被研究结果所否认。研究结果表明,孤独症的发生与大脑系统的生理结构异常有关系,只是目前尚无法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大脑系统的异常结构。虽然孤独症并非为纯心理方面的障碍,但有心理障碍疾病的人,由于其在感知加工功能方面受到影响,也可能引发孤独症表现。

孤独症儿童会有心理障碍吗

虽然该孤独症并非是纯心理障碍疾病,但并不能忽视孤独症儿童的心理障碍,与此相反,在与孤独症儿童接触或对他们进行干预训练时,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点。孤独症儿童由于其社会交往能力非常弱,很难与周围的人发生正常的沟通行为,这就会使其产生心理结构异常,发生孤独症患者所特有的心理障碍。换句话说:就像盲人、聋人、肢体残障者会由于他们自身的障碍产生心理压力一样,孤独症患儿在成长过程中,也会由于他们的孤独症障碍产生心理上的发育偏差和异常。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在与他人的交往当中表现出愈来愈退缩的结果,如玩弄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依恋某件物品或某项单一的活动;在必须与人对话时移开目光或跑开;看似莫名其妙的哭闹或笑;伤害自己的身体或攻击他人等。

孤独症有什么特征

孤独症儿童的症状表现主要从观察其行为特征中得知:

(1)没有依恋行为: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不黏人(不会像一般孩子一样缠着大人不放,喜欢大人抱他、逗他、陪他玩)。有人形容他们把父母视为“生活的工具”,要吃什么东西才去拉妈妈的手(而不是“情感对象”),平常没事就不理妈妈。

(2)对亲人和生人的反应没有很大的差别:看到妈妈来了、爸爸下班了,不会表现出特别高兴,常常是没有什么反应;看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认生。

(3)对人际关系不感兴趣:对团体游戏活动不感兴趣,很少主动找人玩,很少主动参与一群人的交谈,也很少能和他人维持真正持久的友谊。随年龄增长,有些人会在人际关系上有所进步,但仍表现出对“人”不感兴趣的特征。

(4)语言沟通障碍:即通常所说的语言发育迟缓。许多家长之所以带孩子到医院,就是因为“几岁了,还不会说话”。主要表现还有咬字不清,说话速度太快,音调太高或太低;说个别字词,而不说完整的句子;仿说现象明显,如背诵诗歌、广告词或重复他人的问题;难以交谈,如被动回答、答非所问、重复提问、话题单一;人称代词错用,常常是不用人称代词,“我”与“你”混淆。

(5)非语言沟通障碍:不使用眼神传达信息或感情,眼光常飘忽不定;

不会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与妈妈或其他人交流。

(6)对人、物的固定反应:对亲人或生人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不懂得应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对于某些物品有依赖性。

(7)日常生活中有固定的仪式:往往表现在吃饭、睡觉、上厕所前后及出门前和刚回家时,会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这些都被称作“仪式性的行为”。

(8)自我刺激:很多孤独症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固定的“使用方法”,例如,斜眼看人,走路踮脚尖,用手摸嘴唇、耳朵或其他身体部位,玩手指、拍手、跺脚,身体前后摇晃,原地转圈等。

(9)对外界反应过弱:很多孤独症孩子的父母形容孩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而有过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的经历。他们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发生的事情沾染不到他们。

(10)对外界反应过强:也有很多孤独症的孩子,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改变,以及一般人不以为然的小刺激,他们却有很强烈的反应,如用双手捂住耳朵,好像能听到旁人感觉不到的声音刺激,也有人对某些气味、色彩、形状、质感等反应过于兴奋或恐惧。

孤独症是怎么得的呢

孤独症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但可以肯定有神经生理方面的变异。遗传曾被认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全世界都在进行有关病因的研究,但研究结果尚不能证明遗传是惟一造成孤独症的原因。另一条线索集中在寻找脑功能的变异上。在脑系统的不同区域都发现了各种变异的存在,目前可以肯定脑部大范围区域的神经生理损伤是重要的因素。总之,关于孤独症的发病原因,最新研究的结果趋向于“多因素致病”说,即不只有一种导致患病的因素。

虽然对孤独症发病原因的研究尚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那种认为孤独症是由于后天环境原因所致的说法已被否定。目前一致认为患儿脑部的损伤在出生前或产程中就已经产生了。

如何确定孩子患有孤独症

首先,当发现你的孩子有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时,要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一般是由儿童精神科的医生进行诊断。有位美国精神科医生曾说过:“如果你的孩子在说话方面比别的孩子弱,首先怀疑他是否患有孤独症。”

由于在孤独症的发病部位及致病因素方面还没有准确的实验数据及有效的检测工具,因此诊断的依据不是化验或仪器检测结果,而是根据幼儿异常的外在行为表现,至20世纪50年代全世界曾有近40种诊断标准体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2种标准体系逐步赢得了各国普遍的认可,它们是DSM(美国精神医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和ICD(国际疾病分类)。

孤独症儿童是弱智儿童吗

弱智儿童通常是在各个方面的发育、发展均比一般人迟缓,但发展的次序则基本保持正常。弱智儿童的智商有可测性,他们在感知、社会交往、兴趣及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与其智商成正比。

孤独症儿童虽然伴有全面性发育迟缓现象,但发育次序异常,且各方面发育不平衡。如有的儿童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却能有很强的计算、绘画能力;有的儿童完全没有或只有极少的语言,却在记忆力方面、识别颜色方面表现突出。孤独症儿童由于社会性极弱,在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主动性方面远远低于弱智儿童,目前尚没有能准确测量孤独症儿童智商的工具。

如一位同时教过弱智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的培智学校老师所体会的:弱智儿童愿意学,却学不会;孤独症儿童是能学会却不愿意学。

孤独症与听力障碍(失聪)的区别是什么

听障儿童即我们常说的聋哑儿童,是因为个别感觉器官(听觉系统)受损所致。虽然他们因为失去听力而发生语言障碍(失去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但他们不会因此而失去主动观察、了解及与外界交往的兴趣。听障儿童会用身体动作、眼神、面部表情等其他工具努力与人进行交流与交往。

虽然孤独症儿童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表现是“不说话”“听而不闻”“不理会外界的声音”,但他们的听觉系统基本上是完整的,只是因为大脑中枢系统的障碍使他们失去对外界正常反应的能力。同时孤独症儿童除了几乎不能使用语言进行交往外,他们的另一个特征是不运用手势、眼神、表情等其他交流工具与他人进行交流与交往。

必须确定参加听觉系统训练的儿童是否是由于听觉敏感所导致的孤独症,否则听觉系统训练对于他就失去了前提条件。

孤独症与语言发育障碍有什么不同

语言障碍儿童的状况与孤独症儿童不同,前者在感知反应上不会有异常,在与人和物相处的方式上也是正常的。他们能够模仿别人,用手势来表达抽象的内容(与听障儿童相似),虽然有时会有较少的“鹦鹉式”对话。在参与想象性游戏和小组活动方面与正常儿童同样有兴趣。

孤独症儿童在集体性活动和游戏中表现出明显地不适应(不介入),更无法参与想象性游戏。对于游戏的规则完全忽视或不理解,对游戏的结果(是否赢了)不在意,常对小组性活动和游戏不感兴趣。当其他儿童专注于游戏之中时,他们往往游离于游戏外。

孤独症是儿童期精神分裂症吗

精神分裂症儿童的特征是思绪混乱,而开始发病的时间通常较迟。孤独症儿童的发病时间是在36个月以前。有一位美国精神病医生这样描述:精神分裂症儿童是力图从这个世界逃出去;而孤独症儿童是从来没有进来过。

孤独症可以治愈吗

由于尚不明了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部位,因此仍没有效果显著的医疗手段。从这一意义上讲孤独症目前属于无法治愈的疾病,也就是说孤独症将长期甚至终生伴随着患者。但如果“治疗”定义为并非仅指医学治疗,而是包括一切能够有效促使患儿病情好转,增强他们社会交往能力及适应能力的训练疗法,目前国际上各种类型的训练疗法则是名目繁多。

由于孤独症的各种表现可能分散出现在患儿不同的发展时期,且不同的患儿的具体表现也往往各不相同,很难进行比较。所以,在面对不同疗法和训练手段时,不能因某一种方法适合某一患儿或曾对某一患儿病情的好转有显著疗效,而把这种疗法视为普遍适用的治疗手段。

训练能治好孤独症吗

假如把“治好”理解为医学上所指的“治愈”,即患儿不再有孤独症,导致孤独症的大脑生理异常结构完全消失,那么从目前我们所获得的国内外研究与临床信息来看,通过“训练”而“治愈”的孤独症患儿几乎可以说没有。但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矫治,达到能够进行生活自理,甚至是独立生活并展示出良好发展状态的个案是很多的。有些孤独症患者在成年后能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来(有的正在上大学,有的从事设计方面的职业),但从专家对他们的评述中,仍能够感觉到他们的举止透出典型的孤独症痕迹,只是这点不再具有将他们与社会生活隔绝开来的障碍力。当然能够达到这一程度的患者虽只是极少数,并且与他们一直得到良好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虽然训练不能让孤独症患儿彻底痊愈,但训练对于孤独症患者的矫治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孤独症儿童由于本身的发育障碍失去正常、健康发展的内在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只能看着他们陷在自闭状态中而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