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做孩子的健康医生
48646200000002

第2章 营养缺乏症(1)

家长为何要重视儿童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又称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我国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中较多见,患病率为20%~30%,农村高于城市。主要原因与断奶期喂养不当,未及时补充铁质有关。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常面色苍白、食欲减退、活动减少、生长发育迟缓,因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而且,缺铁还会影响婴幼儿智能发育,出现精神症状。

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2006年发布的省内学生营养调查情况报告显示,江苏省学生营养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的营养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贫血、肥胖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其中中小学生的贫血问题尤为严重,贫血的患病率为20%左右,与2002年相比呈上升趋势。其中,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约占90%以上。缺铁性贫血是儿童的常见病。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婴儿时期,如果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而饮食中铁的含量不够,消化道对铁的吸收不足以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的增加,即可发生贫血。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铁是研究最多、最为了解的营养素之一。铁缺乏是世界范围的营养缺乏症,所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人体内含铁3~5克,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铁构成血红蛋白,参与氧的运输;参与细胞色素合成;调节组织呼吸;维持机体免疫力和抗肿瘤能力。由于铁缺乏导致缺铁性贫血,世界各地均有发病,早产儿、婴幼儿、儿童和孕妇的患病率较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性预防和控制的疾病之一。

儿童缺铁性贫血大都由于铁的摄入量不足而引起,如长期以乳类喂养而不添加辅助食品,或添加辅助食品不及时和量太少;病期和恢复期过于限制饮食,以及偏食等;生长发育较快的幼婴儿,铁的摄入量跟不上;还有如消化道功能紊乱,长期呕吐或腹泻、慢性痢疾等均可直接妨碍铁及蛋白质的吸收而引起贫血。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小儿,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头晕耳鸣,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烦躁不安,思想不能集中,皮肤、口唇、口腔黏膜、眼结膜、手掌和指甲苍白。贫血严重时,可有低热、呼吸和脉搏加快,心脏扩大,心前区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肝、脾大,甚至智力发育迟缓。

缺铁性贫血大多起病缓慢,无特殊表现,不为父母所注意。其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差,孩子变得好静不好动和食欲不佳等。此时父母如注意孩子的面色,可发现患儿两眼巩膜发蓝,皮肤和口唇的颜色逐渐变得苍白。随着贫血的加重,孩子容易发生疲劳,甚至在稍稍活动后就会出现气喘。患儿的毛发也变得无光泽,乃至变细、变软。因此,在孩子有烦躁不安、不活泼、食欲不佳等症状时,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是否有贫血的存在。

贫血可影响孩子的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小儿的身高生长落后,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还影响孩子的免疫功能,使孩子容易发生感染,因而经常生病。

正常情况下,年龄稍大的儿童,如果平时膳食中的营养能保持平衡,一般不会发生缺铁。但年龄稍小的婴幼儿,由于进食较少,此时生长发育又快,铁需要量大,如果不注意供给含铁较丰富的饮食,往往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1岁以内的小儿,一般主要靠吃奶摄取营养,由于人乳及牛乳中含铁量均较少,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容易发生贫血。但足月产儿到出生后4个月期间,由于其体内储存有胎儿时期从母体摄取的铁,因而这段时期内即使不给其额外补铁,也不至于发生缺铁。4个月后,由于体内的贮备铁已几乎用完,即应及时为其补铁,否则容易发生缺铁。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有哪些

小儿患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多种多样:一种是孩子生长发育太快,血容量的增加也快,需要制造更多的红细胞,对铁的需要量也相对比成人多,因此供应不足就容易缺铁,尤其是在3岁以内生长发育很快的阶段更是如此。另一种是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摄入铁的量不够也是小儿患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这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婴儿期喂养不当:对婴儿说来,人奶、牛奶的含铁量都很少,如果单纯吃奶或奶加米羹而没有在3~4个月时开始加果汁、蛋黄、菜泥,5~6个月时开始吃稀饭、面条,9~10个月时加肉末、猪肝酱等,就很容易缺铁。小孩越胖,就越容易缺铁。

(2)幼儿偏食或食物配搭不当:因牛奶和鸡蛋的含铁量或吸收量并不高,如果孩子单喝牛奶和鸡蛋,而不兼吃蔬菜、猪肝、瘦肉等,也会引起缺铁。还有在饮食方面如果孩子很少吃肉或偏爱吃肥肉,喜欢吃零食而正餐吃得很少的孩子,也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3)经常饮浓茶、喝咖啡,大量喝可乐、吃巧克力的孩子会妨碍铁在胃肠道的吸收,也容易缺铁而引起贫血。再一种原因是孩子经常腹泻或患有其他胃肠道疾病,必然会影响铁的摄入,也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最后一种原因是孩子经常流鼻血、痔出血或有溃疡、肠息肉、钩虫病等容易引起隐性失血的疾病,都易引起铁流失过多而产生贫血。

儿童缺铁性贫血有哪些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多数起病缓慢,常见于4个月以上的婴儿、儿童及15~30岁生育期女性。临床表现包括:贫血本身引起的症状;组织中含铁蛋白质酶的缺乏引起细胞功能紊乱而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引起缺铁的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

贫血本身的表现: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和黏膜颜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即所谓贫血的一般症状。

消化道黏膜病变:舌乳头萎缩、舌苔光红、舌有烧灼感、口腔黏膜变薄、上皮细胞角化、口腔炎、舌炎、唇炎、口角皲裂等,均为组织细胞中缺铁和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约有1/2的缺铁性贫血患儿由于胃黏膜功能降低而导致胃酸分泌缺乏,有时可发生萎缩性胃炎,后者又可使铁质吸收困难,使贫血进一步加重。消化道的症状如食欲缺乏、腹胀、嗳气、便秘为缺铁常见症状。有一些缺铁患儿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煤球、冰块、粉笔、糨糊、石灰、生米等。

此外,缺铁性贫血患儿还会出现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出现直的条纹状隆起,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即反甲);皮肤干燥,皱褶、萎缩;头发蓬松、脱落、干燥少津等症状。

如何治疗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贫血的程度而制定不同的方法。轻度贫血主要是饮食治疗,既要供给丰富的蛋白质饮食,也不能忘了含铁较多的绿色蔬菜的供给,特别要注意荤素食品的搭配和供给,这样更有利于铁在人体内的吸收。含铁丰富的食物有猪肝、鱼、肉、蛋类、绿叶蔬菜、黄豆、海带等。中度以上的贫血必须服用适量的铁剂治疗,如硫酸亚铁或葡萄糖酸亚铁糖浆。补铁的同时应口服维生素C,以有利于铁的吸收。此外,还应找出引起孩子贫血的原因,及时治疗某些疾病。即使贫血已经治愈,也应注意营养物质的补充,以预防孩子的缺铁性贫血。临床上,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及补充铁剂两方面。

(1)去除病因:去除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比治疗贫血更为重要。因为病因治疗对于纠正贫血及彻底治愈,防止复发,都有重要意义。例如,驱除钩虫、控制慢性出血以及改变偏食等不良习惯,对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对生长期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宜给予含铁较多的食物。可见治疗原发病很重要。但对原发病采用什么治疗方法,须因病而异。至于先治原发病还是先治贫血,或者同时进行,也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2)补充铁剂: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其种类很多,一般以口服无机铁盐是最经济、方便和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有硫酸亚铁(含铁20%),富马酸亚铁(含铁30%)。根据实验结果,每日剂量以所含铁元素4.5~6毫克/千克为宜,分3次服用(折合硫酸亚铁每日30毫克/千克,富马酸亚铁每日20毫克/千克)。此量可以达到吸收的最高限度,超过此量吸收反而下降,并增加了对胃黏膜的刺激,剂量过大还可产生中毒现象。服药最好在两餐之间,既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又利于吸收,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应避免与大量牛奶或茶同时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使用铁剂治疗12~24小时后体内含铁酶开始恢复,烦躁等精神神经症状减轻,食欲好转,较大患儿自觉症状好转,2周后血红蛋白上升,一般于治疗3~4周后贫血被纠正,各种临床症状逐渐消失。铁剂治疗一般需继续应用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达到正常水平后至少6~8周,以补充体内铁的贮存量。若铁剂治疗3周仍无效,应考虑是否有诊断错误或其他因素影响疗效。

如何护理缺铁性贫血患儿

贫血患儿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由于贫血患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肺炎等,因此患儿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去,并注意勿与其他病人接触,以避免交叉感染,因感染后能使贫血加重。

合理喂养是纠正贫血的重要途径。应多给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血以及牛肉、鸡蛋黄、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红枣等,并纠正偏食习惯。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并注意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如3~4个月的婴儿,可给蛋黄1/4个,以后逐渐增加到1个,5~6个月时加菜泥,7个月后可加肉末、肝泥,设法提高婴儿食欲,同时防止消化不良。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剂。婴儿最好在两餐之间服用,以利于吸收,因为铁质对胃黏膜有刺激,服后易产生恶心、呕吐,同时避免与牛奶、钙片同时服用,也不要用茶喂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铁剂用量应遵医嘱,用量过大,可出现中毒现象。

严重贫血的患者,活动后易出现心悸、气喘症状,必须卧床休息,必要时还需氧气吸入、输血。

如何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主要是注意小儿喂养,及时添加适当的辅助食品,纠正偏食习惯,积极治疗造成贫血的各种原发病。要加强宣传和切实贯彻计划生育,妊娠后期和哺乳期妇女,每日口服硫酸亚铁0.2克。加强孕妇及乳母的保健,多吃含铁丰富的新鲜蔬菜。对易患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要注意补充铁剂。在钩虫流行区要大力开展消灭寄生虫的卫生防疫工作,防止患者重复感染,同时给予口服铁剂,以预防和治疗贫血。对胃切除或次全切除的患儿也需要及时补充铁剂。

平时要注意患儿饮食,做到合理搭配,讲究营养。婴儿期要根据生长的阶段及时地添加各种辅助食品,儿童要纠正偏食,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要多吃含铁量高的食物,如黑木耳、瘦肉、肝脏及绿叶蔬菜,水果也可以帮助铁的吸收。早产儿由于体内存储铁的量比足月儿少,出生后生长较快,更容易缺铁,可在出生后2个月开始服用含铁药物,酌情用到2~3岁,防止缺铁而引起贫血。

富含铁的食物有哪些

每日膳食中铁的适宜摄入量为:成人男性15毫克、女性20毫克,6个月以内的婴儿0.3毫克,6个月至1岁的婴儿10毫克,儿童12毫克,青少年男性16~20毫克、女性18~25毫克,孕妇15~35毫克,乳母25毫克。

铁的最好来源为动物肝脏、全血、鱼类和肉类食品。海带、紫菜、黑木耳和黄豆含量也较高,白菜、油菜和芹菜也含有较多的铁。动物性食物中铁吸收率>10%,植物性食物铁吸收率<10%。促进铁吸收的因素有维生素C,肉、鱼、禽中的“肉因子”(肉类、动物肝脏可促进铁吸收,原因未明,所以暂称为肉因子或肉、鱼、禽因子)、胃酸等;抑制铁吸收的因素为膳食中的植酸、草酸、磷酸和碳酸等。近年的研究发现,维生素B2对铁的吸收、转运与储存均有良好影响。铁的吸收率还受体内的储存量、需要量的影响,如在生长发育期和孕期铁吸收率高,体内铁储备丰富时吸收率低。

儿童缺锌的原因有哪些

锌是人体25种必需元素之一。锌参与体内70余种酶的合成。锌缺乏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而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免疫防卫、创伤愈合、生殖生育等生理功能。人体内锌含量为2~3克。锌能促进体格和智力发育,因此对儿童、青少年尤为重要。锌参与多种酶的组成,在组织呼吸、蛋白质合成、核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为生长发育所必需;促进智力发育;保护皮肤和骨骼;提高免疫功能;维护生殖功能的正常发育;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而对眼睛产生有益作用。锌能维持正常味觉和食欲等。

儿童缺锌的主要原因是:①双胎、早产及营养不良儿易发生缺锌。②人工喂养儿易发生缺锌。③小儿偏食、挑食、忌口、常吃零食等易发生缺锌。④单纯依靠静脉补液或服用金属螯合剂(如青霉胺)可致急性缺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