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媒体概论
48701600000054

第54章 新媒体的失范与管理(3)

第二节 谁在统治网民

一、百度事件

“有问题,找百度”,当搜索引擎成为人们重要信息来源时,头顶“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光环的百度因搜索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不断遭到用户和网站的质疑,身陷官司。某医药网更是以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为由,向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提请对百度进行反垄断调查,同时要求向百度处以1.74亿元的罚款,这也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业界反垄断诉讼第一案。

2008年11月15日、16日两天,央视《新闻30分》栏目以《记者调查:虚假信息借网传播百度竞价排名遭质疑》《记者调查:搜索引擎竞价排名能否让人公平获取信息》为题先后对百度搜索引擎模式进行了报道。央视新闻称,由于愿意出较高价格购买关键字,例如“癌症”“性病”等,一些非法医疗网站在百度搜索结果中的排名,位于合法网站前,而一些正规网站由于没有资金购买关键字,而遭到了百度屏蔽。

“针对央视报道的医药行业的问题也已整改完成”,百度CEO李彦宏在12月1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此前百度“矫枉过正”,停掉了整个医药行业的广告服务,在核实多数广告主属于“误杀”后,现已重新恢复相关服务。随后,在11月19日百度召开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李彦宏表示,百度已经下撤了1000家没有执照的关键词客户公司。李彦宏说,在百度上市之初,医药行业的广告收入占百度总收入的8%左右,后来比例逐渐增大。在增长的过程中,一些不合法的网站也就进来了。“医药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我们运营上的问题。”李彦宏说,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百度没有COO,没有CFO,没有CTO。“公司几乎所有重要的职位都没有人,运营上出问题不是偶然,某种程度上是必然的。”李彦宏坦言,百度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新员工都是负责销售和客服的,这方面的确存在漏洞。

在三鹿毒奶粉事件中,有传言说百度搜索屏蔽三鹿毒奶粉的报道。有网友用统计记录证明百度存在“屏蔽三鹿负面信息”的可能。发现“百度上所有的三鹿负面新闻,都是在9月12日后开始出现的。用网上广为流传的热帖标题‘三鹿,在小朋友的生命健康面前请不要表演’作为关键词搜索,9月12日下午,谷歌显示11400条,而百度仅能显示11条。9月13日上午,谷歌显示11800条,百度却‘激增’到54条”。还有网友尝试用一个最简单的动作证明三鹿公关信的真伪:在百度和谷歌分别输入“肾结石”,你会发现百度的首页竟然看不到任何相关的负面新闻,谷歌搜索的第一条就是三鹿的负面新闻。从对比数据来看,百度对相关事件的搜索结果的确有过这种显著而不仅仅是微妙的变化。百度曾就“为什么搜索结果比谷歌少”的指责,辩说是模糊匹配和精确匹配的差别问题。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显示,百度在2008年第三季度网页搜索请求市场份额高达73.2%,领先第二名的谷歌超过50个百分点。而与此同时,业界对百度人工干预搜索结果,迫使用户参与其竞价排名的指责却不断传出,甚至出现了“反百度联盟”,不少中小网站经营者都有共同的经历,一旦拒绝参与竞价排名,重则被“封杀”,轻则其链接只能出现在十页以后,让以流量为生的网站遭到沉重打击。

百度面临的争议最本质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搜索引擎,是单纯的数据库,还是纯粹的商业机构,或是需要担负一定社会责任的新媒体。如果把搜索引擎单纯当做网络营销工具,使用人工干预的竞价排名再正常不过,但随着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信息,搜索引擎的功能在悄然发生变化的同时,也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无论他们自己愿不愿意,搜索引擎无疑已成为或者正在演变成为新媒体,因此,其“客观、公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不断诟病百度的商业行为。在金钱的诱惑前,仅仅依靠商业道德来约束企业,往往是苍白无力的。搜索引擎之困,实质上反映的是我们在互联网管理和立法上的滞后,比如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如何适用于网络环境下?搜索引擎运营商在用户没有购买竞价排名的情况下,不收录用户的网站究竟该如何定性?是否属于强制交易行为?

二、垃圾短信

2008年,中央电视台在“3·15”晚会上曝光了分众无线的垃圾短信制造,国内大众对分众无线的谴责声此起彼伏。3月18日,分众和CEO江南春个人针对“垃圾短信”事件分别向媒体和投资者发布了声明,江南春表示,分众个别业务部门及其收购的一些下属公司在去年承接了大量的商业广告,投放给了未经订制或许可的用户,造成了对消费者打扰,分众表示歉意。

2009年,央视“3·15”再次将视线投向垃圾短信。央视记者在暗访中发现,济南移动的垃圾短信业务为800元10000条,平均每条8分钱。德州移动公司发送垃圾短信广告,每条6分钱,每10分钟发送15000条垃圾短信。山东移动公司人员称,移动公司的垃圾短信发送成功率100%。据悉,移动公司可以对用户的手机进行定位,或按照相关规则对用户进行分类,并依照这些分了类的用户资料,向用户发送各种各样的推销短信。工作人员介绍,只要手机处于开通状态,就可以收到短信。

为了能够提高短信发送速度,有些移动公司还采用了小区短信的发送方式。除了发送速度快之外,小区短信在发送广告短信时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就是针对性很强。在这份小区短信业务信息发布明细表上,写着发送条数、内容等信息。经过客户经理和主管经理层层签字后,广告就批准发送了。

记者暗访发现,尽管政府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垃圾短信治理工作,并屡次出重手打击垃圾短信,但山东的几家移动分公司之所以敢明目张胆地发送这些垃圾短信,原来他们有一套非常成熟的规避风险的办法。“市政府这一块是不发的”,移动公司一位李主任说。

据悉,移动公司利用技术手段,将一些“重要人物”的手机号进行屏蔽,以免其像普通用户一样收到垃圾短信。除了对发送的地域进行限制之外,他们还对一些特殊的用户进行了一些特殊的处理。一位刘经理向记者透露,为了避免垃圾短信发送到一些高层领导的手机,我们这边有黑名单会直接过滤,一般是禁发的。

记者在暗访中还了解到,在不断改进发送方式的同时,山东的几家移动公司还制定出了明确的收入指标。收入指标从一个月几万或者几十万不等。有的移动公司客户经理为了完成指标,连违规违法的一些信息照样也敢发送。

记者来到德州移动公司的营业厅,一位马主任热情地为记者提供的写有“外企公司代开增值税发票等内容”的信息发送牵线搭桥。马主任在电话请示中询问“金融行业的这种信息,办理各种汇票,代开增值税发票这种可以做吗?”“可以”。电话中传来如此回复。经过对方同意后,马主任将记者领到了一栋大楼里。还是那张写着外企公司代开增值税发票的短信内容,德州移动公司的人员看完后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不仅移动公司在发送垃圾短信,有一些与他们合作的广告公司也能发送垃圾短信。经过这位客户经理的介绍,记者找到了位于济南的某传媒广告公司,果然这家公司在经营着垃圾短信的业务。这家公司使用的用户资料竟然来自移动公司。据山东移动公司的合作广告公司操作显示,其可以从山东移动数据库中调用出全部山东的移动用户,并精准地发送垃圾短信。该公司还称,其可以把全国各地的移动用户号码调用出来。

另据“3·15”调查组在海南移动的调查显示,用户的漫游信息也被移动公司卖给了当地的旅行社等机构发送垃圾短信。这些公司除了可以给本地号码发送短信外,还可以向漫游到三亚的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垃圾短信盛行的背后,是商业利益的驱使,更有甚者发展到了病毒经济。

三、病毒经济

2006年底,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该病毒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并将感染的所有程序文件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使受感染电脑出现蓝屏、频繁重启等状况,同时该病毒还具有盗取用户游戏账号、QQ账号等功能。各大杀毒软件将其列为十大病毒之首,在《2006年度中国内地地区电脑病毒疫情和互联网安全报告》的十大病毒排行中一举成为“毒王”。

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通过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监测及反病毒应急小组成员上报,数百万台电脑被病毒破坏。“熊猫烧香”病毒制造者和传播者李俊、雷磊等4人从该病毒销售中获利20余万元。2007年9月24日,李俊等4人被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法院一审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分别处一年至四年有期徒刑。

无独有偶,随着远程控制软件“灰鸽子2007 Beta2”的发布,一种木马黑客程序“灰鸽子”(Win32.hack.huigezi)病毒也大规模地集中爆发。“灰鸽子”是国内一款著名的后门病毒,连续3年成为年度十大病毒,被反病毒专家称为最危险后门程序。与“熊猫烧香”不同的是,灰鸽子相当低调,就像一个隐形的贼,潜伏在用户的计算机中,监视着用户的一举一动。据金山反病毒工程师李铁军透露:“2007年1月1日至3月9日,中国内地计算机感染灰鸽子木马的次数已经高达170多万次,如果把其他防杀病毒中心的数据一并统计,结果会更加惊人。”

本身并不具备传播性的灰鸽子大面积传播,其背后隐藏的是一个“黑色产业链条”,这链条最底层的计算机被称为“肉鸡”,而贩卖“肉鸡”正是灰鸽子的利益之源。“肉鸡”在网上公开出售,每只按照地域的不同,价格从5角至5元不等。如果按照一个操控者一个月抓10万台“肉鸡”计算,每月就能轻松赚取至少10000元。另外存储在“肉鸡”上的QQ、MSN、游戏账号、银行账号等也能用来交易;还有人远程操纵“肉鸡”,访问一些收费网站,从中提成;更有甚者,复制了被攻击用户的照片、信件等用来勒索。灰鸽子的危害远远超过“熊猫烧香”,成为2007年度新的“毒王”。

2007年3月21日,处于舆论漩涡中的灰鸽子工作室发表声明,全面停止对灰鸽子远程管理软件的开发、更新和注册,同时发布灰鸽子服务端卸载程序。然而,隐藏于“熊猫烧香”“灰鸽子”等病毒或木马程序软件背后的“病毒经济”产业链条并未因此而瓦解。

据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中心估计,目前木马黑色产业链的年产值已超过2.38亿元人民币,造成的损失则超过76亿元。这个产业链条中的从业者有大学生、高级知识分子、电脑爱好者……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制作工具的增多,入行者的年龄已呈现低龄化趋势,而作案的数额也越来越高。目前所有的反病毒厂商都在不断提出反木马的举措,但是从技术上看,目前蠕虫、恶意软件、木马程序以及网络钓鱼等各种互联网威胁已经开始融合,单凭技术手段很难做到万无一失。

“病毒经济”是网络经济时代孵化出来的畸形儿,高额利益的驱动,使得以经济利益为目标诉求的病毒制造与传播活动持续存在,并且不断兴盛。然而,少数人在获得非法利益的同时,社会要为病毒经济所带来的巨大社会成本埋单。消除病毒经济的危害,应该用经济手段去解决,至少可以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让整个病毒产业链条中的病毒制造者无利可图;而对于病毒传播者,则可以考虑建立“黑名单”机制,将其彻底地剔除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