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48707300000068

第68章 结语:世纪转型与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2)

我们知道,共和国的第二个黎明是从“文革”寂寞的地平线上升起来的。站在世纪初的“现时”时刻回首过往的历史,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改革剧将人们在大变革时代中的现代性体验一览无余地展现了出来。在新时期初期,改革剧宛如一束亮丽耀眼的报春花,它在人们的惊喜、激动中蓬勃开放,并以其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和豪迈充沛的历史诗情带给人们思想的冲击力和艺术的感染力。随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深广发展和改革剧艺术实践的日益丰富,诸如困惑、迷惘、挫折、愤懑、激情、理想、信念、憧憬等诸种现代性体验均一一投射、凝聚在改革剧的审美镜像之中。可以说,这些风格化的影像既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和人们的命运发展休戚与共,并成为了一个时代心灵历程的形象画卷……时至今日,时间的流水并没有把时代生活中那些动人心魄的一幕幕变成前尘往事,相反,历史的沉积使它们深深嵌刻在人们的记忆当中,因为人们曾身经风云际会的改革历程,对那些动人的生活场景有着真切的情感体验和文化反思。

作为一种社会涵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典型形态,改革剧不管是在题材、主题,还是在形式、风格、审美价值等方面,都是对当下现实人生的传神写照,并以其独特的影像表意系统反映、折射出时代与个人的精神风貌,蕴藉着超越文本本身的丰富内涵。无疑,改革剧的艺术创作还有待于在未来的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它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生活之间那种密切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某种程度上,改革剧可以看作是中国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了解当代中国主体精神状况(包括症候)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从时代生活中不断汲取着经验和灵感,既是当代社会生活最直观、最生动的艺术写照,也是人们人生目标、自我观照的精神指南。如果人们想要了解30年来中国社会和人情世态的变化到底有多大,那么,检视改革剧丰富多样、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不失为最好的办法之一——它会告诉我们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的一步一履、一点一滴。其中,大到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沧桑巨变,小到人们心灵世界情感涟漪和艺术趣味的潜移默化,都在改革剧的影像表意系统中留有鲜明的烙印,并呈现出人们对于外在世界和人生自我的共同的理解和希望……特别是,借助“审美现代性”这一美学概念走进改革剧艺术实践的形象深处,并借助现代性体验的审美传达,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文化语境在改革剧影像表意系统的审美烛照中一一得以复现,并生动、形象地显现出了世纪转型期人们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是饱经风霜的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漫漫求索之后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呈现出“转折”的历史。作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形态,改革剧既是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也是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见证。因而,我们既可以从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语境中来观察和阐释这一时期的改革剧,也可以通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剧来理解和分析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语境。其中,特定的社会、历史状态,不仅作为背景,而且也作为一种力量,直接作用和影响着改革剧的艺术创作。它既与新时期前30年的文化艺术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显示出明显的区别。然而,无论是历史的局限,还是得天独厚,在改革剧丰赡的艺术影像中都得到了一份“真实”的记录,哪怕是“症候”的真实记录。

诚然,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还远没有完成,它很可能还要延续相当一段时间,同时,这一“转型”仍将是一个充满艰辛、曲折的历程。相应的,改革剧及其审美现代性的美学历程也将是漫长而艰难的。但是,惟其如此,作为主导文化的组成部分,改革剧就应该努力从社会文化的大视野中透视和发掘文化的底蕴和文化的灵魂,增强和提高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并在追求表现内容的广泛性、丰富性的同时,注重文化的先进性,将艺术之根、文化之魂附丽在深刻的精神价值和崇高的艺术理想之中,坚持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人文关怀、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一致性,坚持求真、崇善、趋美的统一性。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有理由期望:(1)改革剧要更贴近现实生活、与时俱进,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历程和新的时代精神;(2)要更多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的精神风貌,塑造血肉丰满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并在不断的艺术创新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艺术品位和审美内涵;(3)在继承和发展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的同时,还要重视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艺术探索,并积极吸纳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创作中的成功经验与有益因素,进而带动、促进中国电视剧艺术创作的发展和繁荣。

回顾历史,改革剧30年的发展历程是置身于东西方文化大撞击、大交流语境中,从艺术方面促进现代民族审美意识建构的历程,是通过视听艺术语言表现一个古老民族及其灵魂在新旧嬗替的变迁中获得新生并崛起的历程。在这种意义上,改革剧的艺术创作决非易事。这既需要创作者自觉培养、强化和提高主体的哲学意识、历史意识与文化艺术修养,更需要创作者贴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地面,并回归到民众及其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去,汲取艺术创作的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以崭新的历史眼光来表现当代民众的精神风貌,来抒写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意义深远的历史诗情。

改革剧可以看作是类似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理想类型”,具有“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的价值特性,因此,研究改革剧就不仅可以揭示改革剧的艺术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了解当代电视剧的艺术发展规律,乃至当代审美文化的精神风貌提供典型的想象性模型和个案。其影像表意系统摹写和篆刻的是当代中国人时代生活的精神地形图,是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当然,就改革剧审美现代性的表现层面而言,它可以体现在改革剧艺术实践的诸多环节和层面,而我们只是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叙事”、“现代性体验”、“艺术生产”、“艺术接受”等几个主要方面,对改革剧审美现代性的内涵和特质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和阐述。因此,我们期望,作为一种艺术领域的审美现代性研究,改革剧的审美现代性研究能够伴随改革剧丰富多样的艺术创作而不断地走向深入……

时间之流源源不断,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改革剧的艺术实践也在日益深化,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一种通过改革剧的审美现代性研究而进行的当代审美文化批评实践与探索,面对沧桑的历史和未定的将来,我们所进行的思考就不仅仅是思考现在,更是思考历史和未来。

[1]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7页。

[2]王杰:《审美现代性:马克思主义的提问方式与当代文学实践》,《文艺研究》,2004年,第4期,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