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你插上财富的翅膀
48736200000022

第22章 借鸡生蛋成大业(1)

富豪的眼光有一个“购买泥土”的故事,特别耐人寻味。

三个年轻人一同结伴外出,寻找发财机会。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他们发现了一种又红又大、味道香甜的苹果。由于地处山区,信息、交通等都不发达,这种优质苹果仅在当地销售,售价非常便宜。

第一个年轻人立刻倾其所有,购买了10吨最好的苹果,运回家乡,以比原价高两倍的价格出售。这样往返数次,他成了家乡第一个万元户。

第二个年轻人用了一半的钱,购买了100棵最好的苹果苗运回家乡,承包了一片山,把果苗栽种。整整3年时间,他精心看护果树,浇水灌溉,没有一分钱的收入。

第三个年轻人找到果园的主人,用手指指着果树下面,说:“我想买些泥土。”

主人一愣,接着摇摇头说:“不,泥土不能卖。卖了还怎么长果?”

他弯腰在地上捧起满满一把泥土,恳求说:“我只要这一把,请你卖给我吧,要多少钱都行!

主人看着他,笑了:“好吧,你给一块钱拿走吧。”

他带着这把泥土返回家乡,把泥土送到农业科技研究所,化验分析出泥土的各种成分、湿度等。接着,他承包了一片荒山,用整整3年的时间,开垦、培育出与那把泥土一样的土壤。然后,他在上面栽种了苹果树苗。

现在,10年过去了,这三位结伴外出寻求发财机会的年轻人命运迥然不同。第一位购苹果的年轻人现在每年依然还要购买苹果运回来销售,但是因为当地信息和交通已经很发达,竞争者太多,所以赚的钱越来越少,有时甚至不赚钱或者赔钱。第二位购买树苗的年轻人早已拥有自己的果园,因为土壤的不同,长出来的苹果有些逊色,但是仍然可以赚到相当的利润。第三位购买泥土的年轻人,他种植的苹果果大味美,和山区的苹果相比不相上下,每年秋天引来无数购买者,总能卖到最好的价格。

财商启悟:从这三个年轻人的经历里,我们可以看到,远见是多么的值钱。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深有体会地说:“做生意要有远大的眼光,要配合时代的需要。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名称职和优秀的商人。”

善借互联网安徽省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高寒地带,这里是玉永安的家乡。为了能走出这片贫瘠的大山,当地老百姓的最大“爱好”就是做鞋,拼命地做鞋。经年累月,这里的妇女几乎人人都做得了一手好布鞋。

年,繁华的深圳。走过100多里山路到了县城,又赶车1000多里颠簸到深圳的王永安身上背着3双母亲和妻子赶制的布鞋,在街头观赏着繁华的现代都市,并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高中文凭,加上写得一手漂亮文章,在当时的深圳来说,王永安就比其他打工仔多一些优势。非常顺利,他到了一个广告公司搞文案。王永安在工作中拼命地学习,接受着改革开放吹入国门的各种新观念、新思想。

一次偶然的谈话却改变了王永安的人生轨迹。他听到一个做外贸的朋友说,现在出口一台冰箱还不如出口几双布鞋挣钱,国外对中国传统布鞋的需求量很大,每年有1000多万双中国传统布鞋销往世界各地。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永安想到了自己包里的那两双一直都舍不得穿的布鞋。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可不可以把家乡的布鞋也拿到国外去卖呢?他的家乡,一个闭塞得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穷地方,妇人们只按自己的方式来制作她们心目中认为最美丽最适用的鞋样,以尽量减轻男人们在外奔波的痛楚。没有机械,全凭手工,够传统的了。

两年时间的市场考察,王永安证实了朋友并没有骗他,而且令他欣喜的是所有出口布鞋要么是粘合底,要么是注塑底,没有一双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全手工布鞋。这让他把家乡布鞋推广出去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可是他只知道布鞋在国外市场空间大、生意好,但朋友并没有教他怎么做产品才能打入国外市场。因为毕竟这不是去岳西县城卖鸡蛋。不但要让老外知道你在卖中国最传统的布鞋,还要熟悉出口产品的一系列繁杂手续。

网络技术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让他了解并亲身体验到了这种方式的便捷。他所在的公司了解客户,一般都是看客户公司的网页介绍,信件的往来也通过E-mail。有一天王永安拍着自己的脑袋踱出办公室大笑:这不就是最好的方式吗?把自己的布鞋产品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个布鞋之乡——岳西。

年,王永安回到家乡。他的设想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但是,王永安认定了,他要用事实来说话。第二天,王永安背了几个干馍,揣着打工的积蓄,到县城里去了,走出了他办厂的第一步。同时,为了打通山里与外界的隔阂,他买电脑、办上网手续,买电脑方面的书,自学电脑相关知识和与客户直接交流的简单英语……王永安买了电脑和王永安要办一个布鞋厂,对山里的人来说,都具有相当于中国加入WTO签订了双边协议同样的轰动效果。因为这带来的不仅是现代观念的冲击,更有乡亲们为提升当地经济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渴盼。

按照自己已有的设想,王永安招收了500名当地妇女,扯起了养生鞋厂的大旗。这500名“工人”利用一年中农闲的8个月,在自己家里进行布鞋加工制作。再设几名专职的管理人员,负责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物料的管理,自己则负责总体管理和对外营销。

王永安最多时可以发动1万多名乡亲来进行布鞋加工。整个生产进行流水作业,500名“工人”各司其职,一天正常可生产100双鞋。

安排好生产,王永安便专心致力于销售通路的建设。他的目标是网络。

一个美国资深电子商务专家为不适合在网上销售的商品排了一个名次,鞋子在其中排第4名。但是王永安却以自己的方式,让他“全国独一家”的网上鞋店红红火火地经营起来。

最先,王永安只能依靠电子公告板,到许多国内有影响的不同站点上去发布自己产品的信息。不过几天时间,他居然卖掉了两双布鞋,而且是凭借网上零售方式售出的。这给了王永安莫大的信心。

年7月,通过上网了解和查询,王永安又将已有一点名气的养生鞋厂挂接到郑州一个叫“购物天堂”的网站上,网页的制作与维护都由郑州方面负责,1年的服务费用为600元,王永安只负责提供资料。客户在网上看样、下订单、签合同,最后按客户的要求通过深圳外贸进出口公司,发往指定港口、码头交货,整个网上销售系统显得十分的顺畅。20多家国内外代理商通过网络认识了这个小县城里的鞋厂,并开始与其磋商做养生鞋厂的代理事宜。其中从国外发来电子邮件的有好几家。令王永安永生难忘的是第一笔同外商交易成功的业务,那是在深圳进出口公司的帮助下,700多双布鞋销到了美国洛杉矶。这些在常人看来难登大雅之堂的布鞋,这些出自于中国农民粗糙之手的布鞋,终于走出了国门。在接下来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王永安通过他的网上鞋店共销售了约1万双左右的布鞋,让贫困的山里人真正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和致富的希望。网上销售的成功让王永安激动不已,更让家里人改变了对他创业初期的看法。

随着销售量的提高,王永安进一步扩大了布鞋品种,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1999年2月,王永安申请了自己独立的国际域名,用英文、中文简体和繁体三种语言形式在网上发布养生鞋厂的信息,并与国内许多与鞋产品有关的几十个网站进行了链接。其效果十分明显,在鞋类上,养生厂可以生产老、中、青、少、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布鞋100多种。

养生鞋厂的业务量突飞猛进,布鞋产品全部出口国外,包括美国、日本、英国、芬兰等10多个国家。产品供不应求,生产与销售已基本走上了正轨。依靠昔日难登大雅之堂的平凡的布鞋,王永安让全村人均增收达到每年2000元,昔日的贫困山区面貌得到了彻底的改变。而他的3万元投资,两年时间增值到了50余万元。

财商启悟:善于利用一切便利的工具和条件,是一个投资者财智的重要表现。如今,我们面对着一个波澜云涌、瞬息万变的社会,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成果,便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爱“才”的约翰逊在美国,资产雄厚的约翰逊,他已拥有了一批如旅馆、实验机构、自动洗衣店、电影院等不同类型的企业,但仍然热衷于兼并其他企业。

约翰逊决心跻身于杂志出版界,并计划发展一套在美国有影响的杂志丛刊,但他自己对杂志业务一点也不熟悉,这就需要物色一个懂行的人才帮助他主理这项工作。但这种人才到什么地方才能寻觅得到呢?这使他一时感到很苦恼。

不久,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一位名叫罗宾逊的杂志发行人。

罗宾逊多年以来,一直在编辑、发行一份挺不错的杂志,其内容涉及某项日趋发展的领域,但这份杂志未能得到畅销。

尽管杂志销量不大,但罗宾逊的知识很全面,在专业出版界里,他是公认的优秀人才,办这份杂志,他自己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加上成本低廉,所以,他的日子还算过得比较宽裕。

这样,一些大的出版商曾多次找过罗宾逊,想把罗宾逊和他的杂志拉过去,但谁都没有达到目的。

约翰逊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认为罗宾逊确实是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他接连两次找上罗宾逊的家门,但仍然碰了钉子。

但约翰逊是一个不达目的不善罢甘休的人。他决意要获得罗宾逊的这份杂志,还要以罗宾逊为核心,办起一套更具影响的专业丛刊。尽管在罗宾逊面前碰了两次钉子,他认为自己对罗宾逊的心路还不明,对他缺乏必要的了解所至。他认为,一个实业家物色自己需要的人才,就要用超乎寻常的耐心去等待、去争取。

约翰逊通过对罗宾逊认真观察与了解,这才知道他是一个恃才傲物的人。罗宾逊最瞧不起那些大出版商,他称那些大出版商为制造低级杂物的“工厂”。

此外,约翰逊还了解到,罗宾逊还对独立经营者所具有的那种高度冒险的乐趣,已渐渐失去对他的吸引力。而且,罗宾逊不相信局外人,尤其是那些与他的创造性领域不相干的“生意人”,特别是那些毫无创造性目的的出版商。

约翰逊掌握了这些情况以后,他第三次找到了罗宾逊谈话。一开始,约翰逊就坦率地承认,他对办杂志、出版业务不熟悉,但他需要一个行家里手主持开辟专业出版的新领域,并指出罗宾逊正是这样的一位杰出人才。

接着,约翰逊掏出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说:“自然,在股票和长期利益方面,我们还会赚到更多的钱。但是,我觉得,任何一项协议,就像我希望和你达成的这项协议,都应当有直接的。看得见的好处。”然后,约翰逊停顿了片刻,用期待的目光盯着罗宾逊。接着,用强调的口气,向罗宾逊介绍了他的一些同事,特别是他的业务经理,指出这些人完全听从罗宾逊的调遣,并承诺罗宾逊所希望摆脱一切杂务。

罗宾逊听完这些,他固执的脑子终于开始松动。于是,他们之间进一步商谈。罗宾逊坚持做一笔直接的、干净的现款结算交易,不接受带有附加条件的上级公司股票,但约翰逊强调长期保障。

他指出,上级公司的股票正在增值,而且股票的利息与他紧密相关。约翰逊还进一步指出,他需要罗宾逊这样充沛的创造力,不能让别的工作或别的任何事情削弱他的这种创造力。这不仅是为了他自己公司的需要,更是让罗宾逊充分发挥才华的需要。

罗宾逊最后终于同意了把自己的杂志转让给约翰逊,为期5年,他自己并在此期限内为约翰逊服务。他得到的现款支付为4万美元,其余部分则为5年内不能转让的股票。

这样,罗宾逊满足了自己主要的条件,他将可以摆脱那些乏味的工作,他可以全心身地投入他的创造工作,他有了足够的资金,他也摆脱了苦恼。

约翰逊却得到了另一种值钱的资产——一个难得的人才,而付出的代价还在他愿意付出的数额之内,这真是两全其美。

财商启悟:在某种程度上,人才比财富更重要,拥有第一流的人才,是实现财富扩张的先决条件。胸怀韬略的投资者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财富之路上走得很远;相比之下,目光短视的人,只在乎眼前的一点收益,事实所达到的地方也仅在眼光所及之处。

一代船王包玉刚包玉刚生于1918年的浙江宁波,父亲包兆龙是一位商人,经营造纸业等。包玉刚13岁就外出求学,因抗战爆发未能读完大学,他四处奔走,颠沛流离,饱受战乱之苦。在重庆期间,他当上了工矿银行副经理,后来又到上海,任上海银行副行长。这段曲折的生活经历,成了他一生的宝贵财富。

年,包玉刚一家迁往香港,手中有了少许积蓄,便做点小生意,随着资本的积累,便开始商议新的投资项目。父亲认为,“无地不富”,主张经营地产业。包玉刚则认为,地产业务是保守的投资,是“死”的,只能靠收租。他对航运情有独钟,船是“动”的,航运业是一项范围很广大的领域,牵涉到各行各业。他说服父亲,答应了他的要求。

包玉刚首先成立环球有限公司,用77万美元买下了一艘用过26年。排水量为8000多吨级的烧煤的旧货轮,把船名由“英谖纳”改为“金安号”。当时,航运界的人士讥笑毫无航海经验的包玉刚从事航运行是“‘旱鸭子’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包玉刚以他独到的经营方式和巨大成果做出了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