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48801000000048

第48章 慢性肾炎(1)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炎症疾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率较女性为高,男女之比为2∶1~3∶1。临床上以尿异常改变(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和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为特征,病程迁延常以年计,甚者数十年,疾病晚期,因肾小球大部分被破坏导致肾功能衰竭。大多数病因不清楚,且多数病例并非由急性迁延而来。临床分为普通型、高血压型、急性发作型三种。普通型有肾炎的各种症状,但无突出表现,尿蛋白定量在1.0~3.5克/24小时,定性+~+++,可有镜下血尿、管型尿、轻度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型除一般肾炎症状外,以持续性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对一般的降压药不甚敏感,一般水肿不明显,易导致肾功能衰竭。急性发作型在慢性过程中出现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病情加重,出现水肿,血压增高,尿蛋白明显增加。一般临床表现可见:腰酸腰痛、全身乏力,或眼睑及下肢轻度水肿,或气短多汗,易于感冒,纳差腹胀,大便溏稀,或夜尿频多,小便清长等。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取利尿、降压、消炎等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也常应用,对某些类型的慢性肾炎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多,总的预后较差。

本病在中医学中多属“水肿”、“虚损”范畴。《脉因证治·肿胀总论》曰:“面色惨白,或肿或退,小便时闭”;《证治准绳·水肿篇》有:“有一身之间,唯面与双脚浮肿,早则面甚,夜则脚甚”等描述,类似慢性肾炎水肿的特性。至于无水肿的贫血、蛋白尿、高血压等,患者多表现为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腰膝酸痛、头晕耳鸣等症,又与虚损腰痛、眩晕等病相似。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根本是正气不足,脏腑虚损为发病的内在因素,而外邪侵袭、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等诸种因素为本病的诱因。其总的病机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水液输布失调的一种表现,其症多属正虚邪实,以脾肾虚损为主。若瘀血阻滞,三焦水道不利,往往病情迁延不愈。后期,肾阳久衰、阳损及阴,又可导致肝肾阴虚,或阴阳俱虚、湿浊上逆等危症。

一、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1

取脾俞、肾俞、阴陵泉、三阴交穴。用“冬病夏治消喘膏”。取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细辛12份,生姜适量。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粉(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药膏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脾俞、肾俞、阴陵泉、三阴交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揭去。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膏干燥后揭去。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健脾补肾、祛湿利水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穴位贴敷法2取肺俞、脾俞、大肠俞、足三里穴。用“天灸膏1方”。取白芥子、斑蝥各等份,共研极细末,用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用时取麦粒大小的药膏,放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肺俞、脾俞、大肠俞、足三里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3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一般揭去药膏后即起水疱,逐渐干瘪结痂。水疱不可擦破,若破裂,用甲紫涂擦。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宣肺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肾炎。

穴位贴敷法3

取大椎、脾俞、胃俞、水分、足三里穴。用“天灸膏2方”。取白芥子、甘遂、麻黄、细辛、半夏、元胡,各药等量烘干,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取药膏3克,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在药膏上面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大椎、脾俞、胃俞、水分、足三里穴上。固定3~4小时后取下。每年治疗4次,即“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的当日中午时分各贴敷1次,“末伏”后10天左右再敷贴第4次以巩固疗效,每年4次为1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

此方法具有健脾和胃、温阳利水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肾炎。

穴位贴敷法4

取肺俞、脾俞、三焦俞、水分、阴陵泉穴。用“白芥子泥丸”。取白芥子15克,洋金花9克,甘遂9克,细辛9克,麝香(或冰片)0.3~1.5克,鲜生姜适量。将前4味药物烘干,与麝香(或冰片)共研为极细末,和匀,密封备用。临用前取出药末1/3,徐徐加入刚刚挤压出的鲜姜汁(生药末和鲜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制成膏,以能够成形而不散为度,搓成圆柱状,然后切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取肺俞、脾俞、三焦俞、水分、阴陵泉穴,常规消毒,用毫针点刺不留针,出针后即将药饼分置各穴上,用5厘米×5厘米贴敷纸覆盖固定,贴治(同时休息)3~4小时方可揭去。个别对药物过敏的患者,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不宜再用此法治疗。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每年贴敷3次。如法连续贴敷治疗3年。第2、第3次贴治时局部皮肤有红晕不影响治疗,但如有破损尚未恢复时可根据辨证另取他穴。

此方法具有宣肺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穴位贴敷法5取脾俞、肾俞、水分、气海、三阴交穴。用“冬病夏治膏1方”。取白芥子3份,元胡1份,甘遂1份,细辛1份,肉桂适量,生姜适量。取前4味药物烘干,共研细粉,过100目筛储瓶备用。再取肉桂适量研为细粉,过12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药膏的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将肉桂粉少许均匀地撒于药膏之上,贴敷于脾俞、肾俞、水分、气海、三阴交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增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温肾健脾、行气利水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穴位贴敷法6取脾俞、大肠俞、关元、水分、足三里穴。用“冬病夏治膏2方”。取白芥子20克,元胡18克,细辛18克,甘遂20克,麻黄20克,麝香(或冰片)少许,生姜适量。将上述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并制作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药膏。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脾俞、大肠俞、关元、水分、足三里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健脾祛湿、温阳利水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穴位贴敷法7取大椎、脾俞、膀胱俞、阴陵泉、太溪穴。用“冬病夏治膏3方”。取白芥子18克,甘遂18克,元胡10克,细辛10克,半夏8克,生姜适量。取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所制药膏的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大椎、脾俞、膀胱俞、阴陵泉、太溪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健脾益肾、祛湿利水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肾炎。

穴位贴敷法8

取脾俞、肾俞、命门、关元、水分、三阴交穴。用“冬病夏治膏4方”。取白芥子15克,甘遂6克,元胡15克,细辛6克,五味子5克,葱白30克,黄芪100克,蜂蜜适量。将前5味药物烘干,共研为细末,储瓶备用。再将黄芪100克、葱白30克加水200毫升煎取20毫升药液,兑入药粉和适量蜂蜜,共同调成膏状,并制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药膏。取适量药膏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脾俞、肾俞、命门、关元、水分、三阴交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6~8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健脾补肾、温阳利水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穴位贴敷法9取脾俞、大肠俞、关元、水分、阴陵泉穴。用“冬病夏治膏5方”。取白芥子30克,甘遂15克,细辛15克,巴豆20克,轻粉10克,冰片2克,炼蜜50克。将前4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将药末兑入轻粉和冰片共研,再加炼蜜调成软膏状,药膏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软膏摊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脾俞、大肠俞、关元、水分、阴陵泉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健脾理气、温阳利水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穴位贴敷法10取脾俞、肾俞、三焦俞、关元、水分、阴陵泉穴。用“冬病夏治膏6方”。取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苍术、川芎等,各药等量烘干研末,过100目筛,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摊敷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脾俞、肾俞、三焦俞、关元、水分、阴陵泉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健脾益气、温阳利水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肾炎。

二、热敷熏洗法

热敷法1

用“热敷膏”。取葱汁150克,姜汁150克,蒜汁150毫升,凤仙花汁50毫升,米醋150毫升,面粉30克,牛皮胶60克。先将葱汁、蒜汁、姜汁、凤仙花汁及米醋放入锅内煎煮,煎成浓汁后再加入牛皮胶及面粉,继续煎至膏状为止。用时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患者大椎、脾俞、三焦俞、水分、阴陵泉穴上。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健脾理气、温阳利水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热敷法2用葱白250克,切碎,白酒喷,炒热,装入布袋。将布袋敷脐上,再以热水袋熨其上。

此方法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肾炎之水肿、小便不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