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人生最美的光环不在于人的升起,而是坠下后还能再升起来。”人生风风雨雨,充满曲折,在坠下后,能自立、自强,再升起来,这样的人才是最值得尊敬的。
自立自强便是自度。南怀瑾先生说,没有一个方法可使众生皆入涅槃中,只有自性自度才是出路。神仙与佛,不过是自度的过来人;一切明师只会把经过告诉你。人毕竟要自度,众生皆要自度。
天上下着大雨,一个信佛的人在屋檐下等待天晴,远远看到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把我送回家吧!”
禅师也远远地回答:“我在雨里,你在屋檐下;屋檐下无雨,你不要我度。”
这人立刻走出屋檐,站在雨中,说道:“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禅师走到他面前,说道:“我们都在雨中,我不被淋湿,因为有伞;你被淋湿,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对吧?”
这人觉得很有道理,点了点头。
禅师接着说:“所以,你要被度,不必找我,应该自己去找伞。”
说完,他便独自走了。
自立自强,是风雨里自己手中的伞。要想自度,就要自己准备一把伞。南怀瑾先生说:“个人做人,不自强,不自立,不从自己本身想办法,怨天怨地,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来为自己解决困难,天下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个人事、国家事、天下事的原则是一样的,只有自立自强,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是孤独的只靠自己站着的人。”人,要想经历风雨而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学会自立。
一天,有一只小蜗牛委屈地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蜗牛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令人讨厌的壳呢?”
妈妈慈祥地回答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需要这个壳来保护自己!”
小蜗牛又问:“毛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说:“因为毛毛虫姐姐会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呀。”
小蜗牛又问道:“可是蚯蚓弟弟也没有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说:“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伤心地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来保护我们,大地也不来保护我们。”
蜗牛妈妈安慰他道:“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要靠自己。”
《周易·乾》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论是想在世界上安身立命,还是想实现宏图大志,都需要自立、自强。人生多苦,但只要活着,就无法逃避,因此不如坚强地面对,自立自强。就像蜗牛妈妈的回答那样,“我们不能靠天,不能靠地,我们要靠自己。”也许腊梅并不喜欢严寒霜冻,也许青松并不喜欢悬崖峭壁,也许海燕并不喜欢狂风暴雨,但它们不甘心放弃,自己做自己的救星,它们自己为自己奏响了生命的乐章。
没有谁能永远做你的救星,除了你自己。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走向成功的勇气;受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自立、自强的决心。做自己的救星,相信风雨过后,一定是鹰击长空的壮景;相信荆棘过后,一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用忍耐成就未来
南怀瑾先生说,人遭遇不测风云时,能站起来就站起来,站不起来就得见机振作,即要能忍,不可撞得头破血流,让自己难有东山再起之日。当忍则忍,能屈能伸,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说过:“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会逐渐给你带来好处。”人要获得某方面的成就,必须学会忍耐,从某种程度上说,忍耐是成就事业所必需的。
一切成就都来源于忍。孔子的克己复礼是忍耐,他的思想至今在人间散发着理性的光辉,成为众人提倡的奉行之本。刘邦在取得基本胜利后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是忍耐,终成就一代帝业;项羽急不可待,最终却是霸王别姬,饮恨乌江。韩信甘愿受胯下之辱是忍耐。司马迁受到宫刑忍耐而出《史记》。刘备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是忍耐,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刘备巧借闻雷来掩饰韬光养晦,日后才有三足鼎立之局面。
一次,滕文公面临强大的齐国将在邻国薛筑城时,心里非常恐慌,于是请教孟子应该怎么做。孟子回答说:“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业。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孟子举出了周朝先祖太王的例子,即太王为避狄人的侵犯,体恤百姓,到岐山避难。意在劝谏滕文公面临强敌时,不要与人争强斗胜,而是自己勉励为善,巩固内部,然后自立图强。
孟子在这里提出了使国家保存下来的最实用的办法,也就是忍道。当国力不够强,无法与外敌抗衡时,为了生存下去就要忍。勾践灭吴的故事就是忍道的最好体现。当他被吴国打败,困于会稽山上时,他忍了下来,自己成为夫差的马夫,妻女沦为侍婢。后来终于麻痹了敌人,使夫差放他回去。回国后,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一举灭吴。这正是勾践忍的结果。
为国要忍,为人更要忍。苏轼在《留侯论》中提到,称得上豪杰的志士,一定有一般人所没有的度量。普通人受到侮辱,拔剑而起,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能算是勇敢。天下有一种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地对他施加侮辱也不动怒。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因为他胸怀大志,目标高远。
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刘邦能忍耐、项羽不能忍耐。项羽不能忍耐,因此在败北之际,选择了自刎,空留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歌。如果项羽能够回到江东,也许江东子弟还会跟随他,重谋天下,其结局也就不会如此悲惨。汉高祖能忍耐,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他忍了下来,后来找机会除掉了韩信。因此,人在该示弱时当示弱,该忍耐时当忍耐,万不可因一时之意气葬送自己的一生。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方面都需要忍。事业失败需要忍耐,感情受挫需要忍耐,人生磨难需要忍耐,人际关系需要忍耐,家庭生活需要忍耐。
忍耐是一种执著,一种谋略;忍耐是一种意志,一种修炼,忍耐是一种信心,一种成熟人性的自我完善。
明代禅宗憨山大师讲:“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廉下转身难。”人生处处都是障碍,等于满地荆棘,都是刺人的。普通人的看法,荆棘丛中下脚非常困难,但是一个有决心的人,并不觉得太困难,充其量满身被刺破而已!最难的是什么呢?月明廉下转身难,要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这才是最难做到的。
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需要忍耐的事情,借以历练自己的心智。学会忍耐,在生命历程中实践忍耐,你就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收获成功。
像松鼠一样专一
老子曾在《道德经》中提到“致虚极,守静笃”,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致”是做到、达到的意思,“虚”象征境界的空灵,“致虚极”,是要空到极点。“守静笃”讲的是功夫、作用,要专一坚持地守住。
南怀瑾先生用禅宗黄龙禅师的几句形容词来解读这句话,即“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直立,拟无不中”。一只精灵异常的猫,等着要抓老鼠,四只脚蹲在地上,头端正,尾巴直竖起来,两只锐利的眼珠直盯着即将到手的猎物,聚精会神,动也不动,随时伺机一跃,给予致命的一击。众生皆有大智慧,灵猫捕鼠暗示我们,如果想做一件事情,只要精神集中、心无旁骛,那么成功就唾手可得了。
虚云老和尚过去手下有一个很勤劳的人,他没有什么文化,一天到晚尽做些苦事,别人不做的苦差事,他都去做。但他一心念佛,修行很用功。人家不起他,他视而不见,从不放在心上。他跟老和尚告假三年,外出参学,回来之后,还是老样子,别人不去做的苦事、重活,他都去做。他一个人住在一个小茅草屋里,有人看到他的小房子起火了,跑过去一看,什么也没有。他死时,年龄不大,才三四十岁。他走时,穿衣搭袍,拿着一把草,一把引磐,坐在一个草垫上,就这样自己把自己烧掉了。烧完之后,他坐在那个地方,还像活人一样,引磐还在手上拿着,这件事引起了轰动。当时唐继尧在当地当督军,他要亲自看一看。唐继尧看的时候,用手稍稍动他一下,整个身体都垮掉了,成了灰。后来,唐继尧就把那个引磐拿到博物馆去陈列起来了。
虚云老和尚的这位手下房屋着火尚不自知,专注至此,不能不令人叹服。专注,是成大器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位能够有所成就的仁人志士都有专注的品质,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得以冲破重重障碍,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成就一番大事业。如果你也想获得进步,升华自己,不妨专注一些,因为专注可以使你获得最后的成功。
一位鸟类爱好者喜欢在闲暇时间观察鸟类,当他搬入新家后,发现一件很棘手的事情。他在后院里装了个喂鸟器,然而一群松鼠每天都会光临,弄倒喂鸟器,吃掉里面的食物,把小鸟吓得四散而去。他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让松鼠远离喂鸟器,就差没有使用暴力了,但丝毫不起作用。
万般无奈之下,他来到当地一家五金店。在那儿,他找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喂鸟器,带有铁丝网,还有个让人动心的名字,叫“防松鼠喂鸟器”。他买下它并安装在后院里。但天黑以前,松鼠又大摇大摆地光顾了“防松鼠喂鸟器”,照样把鸟儿吓跑了。
这回他拆下喂鸟器,回到五金店,颇为气愤地要求退货。五金店的经理回答说:“别着急,我会给你退货的,不过你要理解:这个世上可没有什么真正的‘防松鼠喂鸟器’。”他惊奇地问:“你想告诉我,我们可以把人送到太空基地,可以在几秒钟之内把信息传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但我们最尖端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不能设计和制造出一个真正有效的喂鸟器,可以把那种脑子只有豌豆大的啮齿类小动物阻挡在外?你是想告诉我这个吗?”
“是啊,”经理说,“先生,要解释清楚,我得问你两个问题。首先,你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让松鼠远离你的喂鸟器?”他想了一下,回答说:“我不清楚,大概每天10~15分钟吧。”“和我猜的差不多,”那位经理说,“现在,请回答我第二个问题:你猜那些松鼠每天花多少时间来试图闯入你的喂鸟呢?”
他马上会意:在松鼠醒着的每时每刻。原来松鼠不睡觉的时候,98%的时间都用于寻找食物。
在专一地用心面前,智慧的大脑、优势的体格节节败退!小松鼠的专一坚持使得它们总能吃到喂鸟器里的食物,人若能像小松鼠一样,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呢?
能力在,希望在
一个人不怕没有地位,最怕没有什么东西让自己站得起来。南怀瑾先生提到道家的“立”,道家认为三件不朽的事业为立德、立功、立言,这些成就或许很难达到。对于普通人来说,“立”,是自己真实的本领,要让自己有一技之长。孔子曾对仲弓说:“犁牛之子,蛉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天地之神不会把有用的材具平白无故地投闲置散的。南怀瑾先生说,孔子是在告诫仲弓,你心里不要有自卑感,不要介意自己的家庭出身如何,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学,别人不用你,天地鬼神都不会答应的。
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不必担心没有机会的!只要自身有真本领,就一定能出人头地。
毛遂最初在平原君门下当食客的时候,整整三年一直默默无闻,总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一次,碰上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秦军将赵国都城邯郸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赵王只好派平原君出使楚国,向楚国求救。平原君到楚国去之前,召集他所有的门客商议,决定从这千余名门客中挑选出20名能文善武、足智多谋的人随同前往。他们挑来挑去,最终只有19人合乎条件,还差一人,却怎么挑也觉得不满意。这时,毛遂主动站了出来,说:“我愿随平原君前往楚国,哪怕是凑个数!”
平原君一看,是平常不曾注意的毛遂,便不以为然,只是婉转地说:“你到我门下已经三年了,却从未听到有人在我面前称赞过你,可见你并无什么过人之处。一个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锥子装在口袋里,锥尖子很快就会穿破口袋钻出来,人们很快就能发现他。而你一直未能出头露面显示你的本事,我怎么能够带上没有本事的人去楚国呢?”毛遂并不生气,他心平气和地据理力争:“您说的话并不全对。我之所以没有像锥子从口袋里钻出锥尖,是因为我从来没有像锥子一样放进您的口袋里呀。如果您早就将我这把锥子放进口袋,我敢说,我不仅像锥尖子钻出口袋,我还会将整个锥子像麦穗子一样全部露出来。”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很有道理且长得气度不凡,便答应毛遂作为自己的随从,连夜赶往楚国。后来凭着毛遂的帮助,终获成功。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个真正有才学的人不会害怕自己没有位置,他们只会害怕自己没有才能。真正等到自己的才能具备了,学问真的达到了,就不会再担心自己没有立身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