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李叔同学修身养性,向南怀瑾学为人处世
48805800000024

第24章 南怀瑾:慈云化雨作春风的布道人(7)

王猛的话正好击中了桓温的要害。他的心思实际上是:自己平定了关中,只得个虚名,而地盘却归于朝廷,与其消耗实力为他人作嫁衣,还不如拥兵自重,为自己将来夺取朝廷大权保存力量。意识到王猛是一位极其出色的人才,桓温便送给王猛漂亮的车子和优等马匹,又授予王猛高级官职“都护”,请王猛一起南下。但王蒙拒绝了桓温的邀请,继续隐居华山。这次拜见桓温,他本来是想出山显露才华,干一番事业的,但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考察桓温和分析东晋的形势之后,认为桓温怀有篡权野心,未必能够成功,自己投奔到桓温的手下,很难有所作为。

桓温退走的第二年,前秦的符健去世。继位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符生。符健的侄儿符坚想除掉这个暴君,于是广招贤才,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他听说王猛不错,就派当时的尚书吕婆楼去请王猛出山。

符坚与王猛一见面就像知心的老朋友一样,他们谈论天下大事,双方意见不谋而合。符坚觉得自己遇到王猛好像遇到了知音;王猛觉得眼前的符坚才是值得自己一生效力的对象。于是,他十分乐意地留在符坚的身边,积极地为他出谋划策。

公元357年,符坚一举消灭了暴君符生,自己做了前秦的君主,而王猛成了中书侍郎,掌管国家机密,参与朝廷大事。王猛36岁时,因为才能突出,精明能干,一年之中,连升了5级,成了前秦的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为符坚治理天下出谋划策,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

王猛精彩的一生要归功于他旷世的才华,但是和他善于把握时机、慧眼识君的才能也是分不开的。人之一生,个人小事也好,国家大事也罢,都要把握时机与环境。天下万事万物都在变,时间一分一秒在变,空间随时随地在变,人要懂得把握时间和空间中隐藏的机遇,这样才能更好地立于天地间。

人生没有同样的机会。错过这次,可以等下一次,但下一次毕竟不同于前一次。然而,无论如何,有飞翔的机会总是不错的。有时候,因为自己没把握好,使机会从手边悄然溜走,那也不必太过于懊悔。毕竟,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再打开一扇窗户。

投其所好是一种必要

管理心理学证明:“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如何让别人喜欢自己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投其所好。

南怀瑾先生说,孟夫子谨遵入乡随俗这一原则,他对齐宣王说过:“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即“我来到贵国时,还没入境,就先打听了你们齐国的大禁。”在现代人际关系上,问禁是投其所好的一种途径。知道别人不喜欢什么,忌讳什么,才能不触犯别人的逆鳞,这是投其所好的第一步。

想投其所好首先要知其所恶,不做别人讨厌的事;否则,会引发别人的消极情感,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厌恶和气愤,进而拒绝、排斥自己。嵇康与山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嵇康很讨厌当时的朝廷,对当权者司马氏采取的是一种蔑视不合作的态度。而他的朋友山涛向朝廷举荐他当官。这令他十分伤心气愤,于是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

情感引导行动。投其所恶会带来消极的情感,例如,讨厌、憎恶、气愤等。嵇康讨厌当权者,山涛却明知故犯,难怪嵇康不给他好脸色。投其所好带来的则是积极的情感,例如,喜欢、愉悦、兴奋等,这种情感往往产生理解、接纳、合作的行为效果。要使别人对自己从排斥、拒绝、漠然处之到产生兴趣并予以关注,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引导、激发对方的积极情感。“投其所好”实际上就是一种引导和激发的过程。

有一次,美国大思想家爱默生与独生子欲将牛牵回牛棚,两人一前一后使尽所有力气,也没能把牛牵进去。家中女佣见两个大男人满头大汗,徒劳无功,于是便上前帮忙。她拿了一些草让牛悠闲地嚼食,并一路喂它,很顺利地就将牛引进了栏里,剩下两个大男人在那里目瞪口呆。

虽然这里面对的是一头牛,但也足见投其所好的威力。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面对所好,能有几人视而不见呢?

小时候学过一首歌颂李白和王伦友谊的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是个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朋友汪伦深知这一点,所以,对李白他根本不来社会上那一套迎来送往的烦琐礼节。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已走时,立即赶到渡头,踏歌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投其所好、不作儿女沾巾之态。

一位隐居的无名人士,一位狂放不羁的诗仙酒圣,之所以演绎了一段千古佳话,是因为其中一方会投另一方之所好。汪伦结识李白,是以酒为媒介的。对于李白这位“自言臣是酒中仙”的大诗人,用酒做诱饵是正中其下怀。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汪伦与李白素不相识,但他渴望与李白见上一面,于是写信,邀李白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他在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听闻有好风光,还有美酒,便欣然前往。至汪伦处,李白见其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心中顿生几分好感,并问桃园酒家于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并留数日后才离去。

在人际交往中,投其所好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有效沟通的方式。要想使别人与我们交好,或者合作,必须善用投其所好的原则。为人处世,一味地以我为主,我行我素,看似有个性,实则很容易伤别人的心,伤大家的感情,而将投其所好运用得当,则感情长存,皆大欢喜。

六、没有什么能阻挡你出人头地

农民的儿子王宝强,一个北影门前的打工仔,在泥土汗水里为自己铺就了一条璀璨的星光大道。他之前,出身卑微、跑龙套的小人物周星驰,创造了一个属于整个时代在电影神话。灵魂期待什么,就能成为什么。他们曾失败,却不曾退却。人生如戏,只要够投入,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你出人头地。

琢磨人生,打造顽石中的美玉

世上本没有太多天才,而少数的天才也可能因为缺少雕琢磨炼而沦为庸才。

《伤仲永》一文中,仲永五岁时,便能指物做诗,被邻里乡亲视为神童。不断受到邀请,还有人花钱请他题诗。他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他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这样年复一年,最后仲永的才能完全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

仲永原本是天才儿童,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培养。他那样天生聪明且有才智的人,没有后天的努力,最后也会成为平凡人;原本平凡甚至愚笨的人,能不断磨砺自己、刻苦努力追求进步,最后也能成为别人眼中了不起的人才。

《诗经》里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南怀瑾先生解释,切、磋、琢、磨,是做玉石的方法。人做学问要像玉一样切磋琢磨,人生更得像雕刻一样,用后天的努力雕琢自己。南怀瑾先生说,一个人生下来,要接受教育,要慢慢从人生的经验中,体会过来,学问进一步,工夫就越细,越到后来,学问就越难。

慢慢磨炼自己的心性,慢慢体味人生的味道,慢慢雕琢粗糙的自我。如果你仔细切磋琢磨自己的人生,会发现顽石中隐藏的是连你自己都不曾察觉的美玉。如果你自己不精雕细琢,安于粗陋的人生,那么终将平庸一世。

一个天资聪慧的男孩,从小到大一直很出色,后来以高分考上了一所名校,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在别人眼中,他一定能成大器。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一家不太景气的企业,待遇不好,他上了两年班就辞职创业,开了一家商店,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又缺少从商经验,经营一直不顺,最终他决定放弃了。

虽然他经商不顺,但随后上帝还是眷顾了他,应聘一家知名企业招聘管理人员时,由于他有丰富的经历、活跃的思维、朋友的引荐,他在众多应聘者当中脱颖而出。企业待遇很好,工作清闲,收入高,也没有什么压力,在这样轻松的工作环境中,他感到十分惬意。他每日都心安理得地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工作上日复一日没有什么创新。一年以后,以前的同学见到他,都说他有些变了。

时光飞逝,十年过去,同学聚会时,大家见到了他,都很吃惊,他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不仅没有精神,而且说话办事慢慢吞吞,死气沉沉,过去那种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精气神消失殆尽。不少同学经过艰苦的打拼都有所成就,只有他还是一个普通的科员……

一个人的思想和意志得不到磨炼,就不可能有积极向上的动力。人总是好逸恶劳的,不磨炼自己的意志力,就会在平庸的人生中安于现状,就不会获得内心真正的幸福和享受。在安逸的环境里失去自我,最终一事无成,使自己的人生暗淡无光。

提到正身做人,想到了雕砚。砚石最初都是工匠从溪流里涉水挑选而来,石块呈灰,运回后首先需要暴晒,因为许多石头在溪流里十分精致,却有难以察觉的裂痕,只有经过不断的日晒雨淋才能显现。未经打磨的石头,表面粗糙,不容易看出色彩和纹理,只有在切磨打光之后,才能完美而持久地呈现。雕砚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修底,因为底不平,上面不着力,就没有办法雕好,无论多么细致的花纹与藻饰,都要从最基础开始。

做人也是如此,无论表面怎样,经过琢磨,都会呈现美丽的纹理。从生活中历练,正如同在雕砚时磨砺,外表敦厚内心耿介的君子,经过心志与机体的劳苦之后,方能承担大任。修底与磨砺都是正身的过程,戒与慎则是正身的方法。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蕴藏着无限的哲理与深意,它就像一本大书,只有用心去读,才能品味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真理。只有感悟了生活中的真理,眼光才能看得更远,深知生活中的诀窍,才能活得自在、洒脱、游刃有余。生活里充满智慧与学问,只有用心去领悟,才能体验到自在的真谛。

人生是要经过磨炼的,不经过反复磨炼,就会使自己永远停留在原始的状态,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都要精心琢磨,否则就不可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的价值。“一苦一乐相磨炼,炼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过去的功劳簿是埋葬今日的坟墓

冯小刚是中国非常出名的大腕导演。一次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不断尝试新风格。他回答说:“作为导演,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在有机会、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做不同尝试。”

一个杰出的人,必定是像冯小刚一样不断追求进步的人。不论自己曾取得多么大的成就,都不会驻足不前。有句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功劳簿是埋葬今日的坟墓,一个沉浸在过去取得的辉煌中的人,今天对他而言已经结束,日升日落已与他无关,他已不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所说的“逝者如斯”,是指人要效法水不断前进,也就是《大学》这部书中引用汤之盘铭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道理。人若满足于过去的成就,事业便会逐渐走向萎缩,思想、观念便会落伍。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常常进步常常新。

吴士宏从一个“毫无生气甚至满足不了温饱的护士职业”,先后当上IBM华南区的总经理,微软中国总经理,TCL集团常务董事、副总裁,靠的就是不自满于过去、不断超越自己的进取精神。

外表温文、满脸带笑的吴士宏曾经是北京一家医院的普通护士。用吴士宏自己的话说,那时的她除了自卑地活着,一无所有。她自学高考英语专科,在她还差一年毕业时,她看到报纸上IBM公司在招聘,于是她通过外企服务公司准备应聘该公司,在此之前外企服务公司向IBM推荐过好多人都没有被聘用,吴士宏虽然没有高学历,也没有外企工作的资历,但她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绝不允许别人把我拦在任何门外”,结果她被聘用了。

据她回忆,1985年,她为了离开原来毫无生气甚至满足不了温饱的护士职业,凭着一台收音机,花了一年半时间学完了许国璋英语三年的课程。正好此时IBM公司招聘员工,于是吴士宏来到了五星级标准的长城饭店,鼓足勇气,走进了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IBM公司的北京办事处。

IBM公司的面试十分严格,但吴士宏都顺利通过了。到了面试即将结束的时候,主考官问她会不会打字,她条件反射地说:“会!”

“那么你一分钟能打多少?”

“您的要求是多少?”

主考官说了一个标准,吴士宏马上承诺说可以。因为她环视四周,发觉考场里没有一台打字机。果然,主考官说下次录取时再加试打字。

实际上吴士宏从未摸过打字机。面试结束,吴士宏飞也似的跑回去,向亲友借了170元买了一台打字机,没日没夜地敲打了一星期,双手疲乏得连吃饭都拿不住筷子,竟奇迹般地敲出了专业打字员的水平。以后好几个月她才还清了这笔对她来说不小的债务,而IBM公司一直没有考她的打字功夫。

吴士宏就这样成了这家世界著名企业的一名最普通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