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酒暖回忆思念瘦
48863300000008

第8章 李煜和大周后、小周后的爱情往事

第1节 亡国之前的李后主:春殿嫔娥鱼贯列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有的版本是“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是李煜的词,描写的是他当皇帝的时候,在宫中纵情享乐的情景。

这首词,我用今天的语言“翻译”一下:美丽的宫女刚刚上好晚妆,一个个光彩照人,肌肤像雪一般白。宫殿里众多的嫔娥们排成一队,然后鱼贯而入,像鱼游泳一样前后相继。排箫声在宫殿里池中的流水和天上的白云之间悠闲地流动、回旋,一遍又一遍地演奏《霓裳羽衣曲》。

一阵风飘过来,是哪个宫女身上飘来的女人香?我喝得微醉,看着这些雪白的宫女,听着如此美妙的曲子,闻着这妙不可言的香味,喝着花酒,醉中手舞足蹈,拍打着雕阑玉砌的栏杆,这是内心中深切的享受。酒阑人散,我从宫殿回卧室的路上,告诉下人们不要点红的蜡烛,我还没玩够,不想睡觉,还要骑马去欣赏那一轮明月呢。

从上面这首词来看,李后主在亡国之前的享乐就没有节制。他想听凤箫声,就让人家“吹断”水云闲,吹到断。他想听《霓裳羽衣曲》,就让人家“重按”,一遍又一遍地听。最后都喝醉了,还不想回去睡觉,还要“待踏马蹄清夜月”。

当年的李后主就是这么耽溺和享受的。叶嘉莹先生说过类似的话,说李后主这个人,是个没有反省、没有节制的人,不管是对悲哀,还是对享受。所以,他那种对真情的投注,带给我们强大的感发。作为一个词人,他有他的长处,但是,作为一个在人群之间伦理之中的社会人,这样的人有他的缺点。他因性格而形成了一个容易导致失败的命运。

《霓裳羽衣曲》,自然和唐玄宗、杨贵妃有关。传说唐玄宗梦游到月宫里去了,醒来之后作了这么一首曲子——《霓裳羽衣曲》。这首曲很有名,是唐朝最伟大的曲谱,现在已经失传了,在唐朝很有名,杨贵妃可以随着这曲子起舞。

其实,《霓裳羽衣曲》在五代的乱世之中就已经失传了。后来,南唐得到了《霓裳羽衣曲》的残谱。公元963年,李后主的皇后大周后根据得到的残谱开始整理,要知道,大周后是个音乐家。李后主就同他的皇后大周后一起整理残谱,终于整理完成,开始在宫中演奏。从此以后,李后主沉湎声色,不能自拔,于温香软玉中放纵自己。

李后主让大臣听《霓裳羽衣曲》,中书舍人徐铉听后说:“这种法曲原来应该很慢,为何新编之后这样急呢?”当时还有个乐工感觉这曲不吉祥。果然不出所料,一年后,大周后因病去世。李后主续娶了她的亲妹妹小周后。

李后主和小周后终日耳鬓厮磨,颇像当年“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唐玄宗和杨贵妃。

第2节 当囚徒后的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在北宋当囚徒时写的一首词。李煜曾经是一国之君,南唐后主,治国他不行,不是那块材料,写词他却是高手。“国家不幸诗人幸”,一个南唐王朝的灭亡仿佛就为了成就历史上这个伟大的词人,这个以血写词的词人,这个“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王国维语)的词人。当然,国家的灭亡也成就了他和小周后那美好、凄婉的爱情绝唱。

俞平伯先生在他的《读词偶得》中讲到李煜这首《虞美人》的开头两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时,就这样感叹说,那是“奇语劈空而下”。叶嘉莹先生说,头两句词突兀地劈天盖地而来,我以为就是这两句把我们古今所有的人类,不但是中国人,是古今所有的人类共同的一种悲哀,都包括在里边了——这就是宇宙的无尽与人生的无常。这是李后主感发的力量。

这样好的词真是不好用现代的语言来讲,不过,为了方便,我还是勉强用今天的话来“翻译”一下:

春天来了,花又开了;秋天来了,花又败了。春去秋来,月圆月缺,这样的往复什么时候是个头?昨夜,小楼上吹起了东风,皎洁的明月挂在天上,我不由想起我做后主的故国——南唐,可如今我是囚徒,回想往事,真的是不堪回首。

雕栏玉砌,那华丽的宫殿,应该还在吧,只是熟悉的人变了,老了。试问你究竟有多少愁苦,那愁苦就像春天的江水一般向东流去,不再回头。

国破家亡之后的南唐后主李煜这首词,让宋太宗赵光义看到了,宋太宗极为不满,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句子,莫非你想复国?

宋太宗赵光义是个多疑的人,因他自己就是靠杀死自己的亲兄长赵匡胤夺得帝位的。有一次,赵光义对李煜从前的大臣徐铉说,你最近看到过你过去的主子李煜吗?徐铉说,没有,没有。没有圣上的旨意,我哪敢私自去看他。宋太宗说,我现在就让你去看他。徐铉去了。这个李煜,真是一点脑子也没有,见到徐铉,他第一句话就说,我后悔当初错杀了主张抵抗的潘佑和李平。当初不听忠臣言,还杀了人家,现在自己成阶下囚了,才想到自己当初的荒唐决定。他现在竟然在宋太宗赵光义的眼皮底下说这种话,简直天真得可笑。徐铉回去,向赵光义汇报了李煜的话。

原本就想占有小周后的赵光义决定杀死李煜。于是就命人给李煜赐御酒——当然是下了毒药的酒,那种毒药叫牵机药。第二天,李煜就离开了这个无常的世界。李煜都死了,深爱着他的小周后还想活着吗?她可不想给那个凶残的赵光义当什么妃子,于是愤然自杀。据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一书卷28中记载,赵光义曾经“临幸”了小周后。有人据此为题材,画了一幅画《熙陵幸小周后》,熙陵就是赵光义,因为赵光义的陵墓称为永熙陵。也就是说,赵光义早就着手计划占有小周后,李煜遭毒杀之前,赵光义已经强奸了小周后。总之,小周后的死与赵光义有关,因为,他让小周后住宫里去,不许她和李煜住在一起,这中间发生过什么,我们只能联想了。

从《熙陵幸小周后》这幅画来看,赵光义毒杀后主李煜,因为什么词而生气恐怕只是个借口,他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永远占有小周后,所以才下牵机药毒死李煜。牵机药是很毒的,吃了之后手脚抽搐,然后痛苦地死去。

清人王士祯在这幅画上题跋说:“观此,则青城之事不足怜矣。”意思是说,看了这画,才明白“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别人欺侮,原来是报应,因为你们赵家在北宋初年就欺侮了别人,李煜和小周后死得多惨!“靖康之耻”是对赵光义作恶的报应。

第3节 李后主和大小周后的爱情往事

那么,小周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呢?以至于让李煜为了她而丢了江山丢了性命。李煜是怎么认识小周后的呢?她在李煜的心中有多重要呢?她的姐姐大周后又是什么样的女人?

2009年5月2日的《今晚报》上有一篇何申的文章,《李煜的爱情生活:两个皇后是亲姐妹》,引用如下:

南唐后主李煜本不想当皇帝,他只想当个风流才子。他善绘画、精通音律。他的书法学柳公权,甚得其妙,诗、文均有造诣,尤其词的成就最高。若不生在帝王家,他一生过得可能很愉快。可他偏偏却当了皇帝。

李煜前后有两个皇后,即大周后、小周后。这二位关系可非同一般,亲姐妹。大周后名蔷,小字娥皇,小周后名薇,其父是大司徒周宗。周宗是南朝重臣,先是娥皇经常随父亲出入宫廷,她容貌美丽,精音律、善歌舞、通书史,采戏弈棋,无不绝妙。中主李璟很喜爱她,就做主让她嫁给了李煜。娥皇在十九岁与李煜成婚。李煜即位后,就立她为皇后。

娥皇音乐才华出众,尤其擅长弹琵琶。是她修复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堪称大音乐家。《霓裳羽衣曲》原是从西凉传入的法曲,经过唐玄宗李隆基的润色,成为规模盛大、气势宏伟的大型舞曲。杨贵妃当年之所以能集玄宗三千宠爱于一身,除了因为她天生丽质之外,也与她最善于舞《霓裳羽衣曲》有关。安史之乱后,《霓裳羽衣曲》失传,到五代十国时只保存了残破不全的曲谱。当时一些宫廷乐人和民间乐人都曾试图修复它,均未成功。李煜得到残谱后,娥皇和他一起“变易讹谬,去繁定缺,遂清越可听”。修复乐谱之后,二人又按乐编舞,编成了霓裳羽衣组舞。他们又调集教坊宫娥,由娥皇亲自教习。这之后,娥皇便经常在宫中举行大型的霓裳羽衣舞歌舞会了。

李煜和娥皇在一起的幸福,或许能把那些苦痛与屈辱冲淡些,只是他们的幸福并不长久。李煜在位四年,娥皇得了重病,卧病在床。他们的四岁儿子很孝顺,看母亲生病了,也学着大人去佛堂前祷告,祝愿母亲早日康复,谁知因为年幼不小心,从高高的椅子上摔下来摔死了。爱子的死使娥皇悲痛万分,病情更加严重。

更严重的事又接踵而至,娥皇生病期间。李煜和她妹妹周薇相爱了,李煜的一首《菩萨蛮》描写了他和小周后浪漫而艰难的幽会: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后来娥皇还是知道了这一事情。陆游《南唐书·后纪传》说:“或谓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中。后偶事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患怒,至死面不外向。”大概就是说,娥皇抱病躺在床上,突然从帐后看到妹妹在床前,惊问:“妹妹什么时候来的?”天真的周薇没有仔细考虑便回答:“来了几天了。”娥皇马上明白了一切,她翻身向内,不再说话,至死都没再翻转身。

娥皇一死,李煜非常悲痛,写了很多的诗词悼念娥皇,即使在娥皇亡故多年之后,李煜仍然触物伤怀,不能自持。娥皇死后第三年,李煜立周薇为皇后,史称小周后。小周后也非常美,但在感情上和生活情趣方面都已无复当年娥皇时的盛况。

公元975年,金陵城破。李煜由皇帝变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于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词都产生于此时。

第4节 国破家亡的滋味:别时容易见时难

浪淘沙

(一)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我用现代的语言“翻译”一下,两首词的大意如下:(一)

回想往事只有悲哀,对着这些无限美好的江山,怎么也难以排解心中的愁绪。无情的秋风吹打着庭院,台阶上爬满了苔藓。就让那珠帘遮盖着吧,不用去卷它,我如今落得囚徒的下场,从早到晚,谁会来看我呢?一个被软禁的人,谁理呢?

曾经握在手里的象征着南唐大权的金剑,如今已经掩埋到地下了,当年那种说一不二的帝王气概也已经成历史了。秋天的天气已经有了凉意,天空明净而高远,月光洒满大地。我当时曾经拥有的金陵玉楼瑶殿,现在如梦如影,就像秋天的月华一般照在秦淮河里。

(二)

窗帘外的毛毛雨淅沥沥地下着,春天就像街头逐渐暗下去的灯光,快要过去了。丝绸薄被,怎么能受得了那五更的寒冷?在梦里竟然忘记如今自己的身份不再是主人,而是寄人篱下的囚徒,还长久地贪恋曾经属于我的那种宫廷快乐。

一个人不要凭栏看风景,想到南唐的无限江山,是什么心情?离开一个人很容易,但要再见面可就难了。那飘零的花朵随着东去的流水漂走了,不回来了,春天已经远去。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怎么能相逢呢?

据说,宋太宗赵光义看了这首词,看到李煜如此念念不忘他的帝王生活,他的家国,赵光义大怒。

那么,李煜怀念的仅仅是曾经属于他的帝位吗?恐怕不是,至少不全是,他想的只是那种曾经属于他的无忧无虑的生活,那种和大周后、小周后填词、唱曲、喝酒、玩乐的生活。因为李煜本来就不是特别愿意当皇帝的,没办法轮到他了,才当的。当上了,又不称职,把个好好的国家给葬送了。这是他的命。

曾经看过一本书,名字叫《帝国的黄昏》。这是一部专门讲述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末代皇帝的著作,作者称南唐后主李煜为:爱情圣手词学宗师。作者说李煜当皇帝完全是“历史的安排”,非主观争取得来。关于李煜沦为阶下囚的过程,书中是这样写的:唐朝末年,庐州刺史杨行密占据以扬州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建立吴国。杨行密死后,政权落到大将徐温手中。徐温死后,养子徐知诰执掌国政,他废掉吴国末代皇帝杨溥,自己称帝,建立南唐。他说自己是唐玄宗的子孙,改名李昇。南唐后主李煜是他的孙子。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从小就与众不同,尤其是他的长相,丰额骈齿,有一目是重瞳,按照相面人的说法,他很有富贵相。按照一般的继位顺序,他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但他的五个哥哥都死得很早,所以李煜才被封为吴王,做了太子,成了皇位的继承人。李煜继位前几年,南唐国势走向衰落,他的父亲李璟在后周强大的攻势面前,将江北领土割让,南唐和后周形成隔长江对峙的局面。

在北宋建立后,李璟将南唐的都城迁到了南昌,留下太子李煜守在金陵。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病逝,李煜继位,年仅25岁。他即位在北宋建立之后,到开宝七年(974年)南唐亡国,在位13年,历史似乎专门安排他来为南唐陪葬。

李煜非常信佛,结果被赵匡胤利用。李煜在位时用宫中的钱募人为僧,使金陵的僧人多达万人。李煜退朝后,就和皇后换上僧人的衣服,诵读经书。僧人犯了罪,不依法制裁,而是让他们诵佛,然后赦免。赵匡胤听说之后,就精选了一名口齿伶俐聪明善辩的少年,南渡去见李后主,和他讨论人生和性命之说,李后主信以为真,以为是难得的真佛出世,从此更少注重治国安邦以及边防守卫了,整天念佛。

李煜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书法、绘画和文章也都很出色。书法独具一格,后人称为“错金体”。但在皇帝的位子上,他对于军事不感兴趣,根本不想用兵。南都留守林仁肇说,他愿意领兵几万人北上,收复旧地。林仁肇还为李煜拟好了开脱的理由:他起兵的时候,李煜就向外发消息说林仁肇叛变,让宋朝廷知道,以后假如事成得利的是国家,如果失败就杀他全家,李煜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即使这样已经为李煜想好托辞的计划,他也没有同意,只知念佛、填词,似乎在静候灭亡的到来。

他不敢与之北宋交战,就连东边比较弱的吴越他也不敢碰,沿江巡检卢绛曾经对他说:“吴越是我们的仇敌,将来肯定会和宋朝一道攻击我们,做其帮凶,我们应当先下手灭掉他,免去后患。”李煜却说:“吴越是北方大朝的附庸,怎么能轻举妄动呢?”卢绛说:“臣请陛下以属地反叛为名先予以声讨,然后向吴越乞求援兵,等他们的援兵到了,陛下就发兵阻挡,臣再领兵悄然前去偷袭,就能一举灭掉吴越。”李煜根本听不进去。文武大臣们也只好随他一起等着北宋军队来收拾南唐了。

在北宋灭掉南汉后,李煜异常恐惧,上表给宋太祖,改南唐皇帝为江南国主,自己把政权降格,中央的行政机构都改变了称呼,如尚书省改称司会府。

作为一国的君主,李煜也实施过一些仁政,减轻赋税,放宽刑罚,后来北宋发兵进攻时,南唐能够抵抗一年多,说明南唐还是有很大实力的,如果李煜能励精图治,南唐抵抗的时间一定不止一年。但李煜并没有励精图治,而是借酒浇愁,写下《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还有一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开宝七年(974年)的秋天,赵匡胤派使者来请李煜去开封。李煜知道请去就回不来了,就推说有病,没有去。到冬天的时候,赵匡胤的军队就渡过长江,将金陵包围了。前线将士拼死抵抗的时候,李煜还在宫中填了一首词《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据说这首词还没有填完,宋军就攻陷了金陵,最后的三句是后来补上的。当年腊月,李煜做了北宋的俘虏。后来被押送到了北宋首都开封,封了他一个违命侯。

到了开封,当了俘虏,成了阶下囚,李煜这才知道国破家亡的滋味。在《望江南》一词中,李煜这样感慨说:“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昨夜的梦中,想到多少亡国之恨。那个时候,我是一国之君,在皇家花苑里和美人游览,那个时候我的车多得像流水,我的马像龙一般。花好月圆,春风得意。现在呢?

第5节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他终于体会到“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的感情很自然地变成哀悼,无可挽回地哀悼,“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人生短暂又无常,他用生命写出了人生的那种无常的悲哀,正因为无常,因为短暂,所以“我们要以无生的彻悟,来从事有生的事业”(顾随语)

他的词有一种伟大的感染力,有生命,有血,有泪,他成了哀悼派的一代宗师。我们来看李煜那首著名的《相见欢》。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花格就是人格,对于一个(诗)词人来说,心物是相通的。这是一种非语言的交流。林黛玉看了落花,就想到自己的红颜薄命,对花伤己,感慨“红消香断”、“花落人亡”。在她的心里,花是知己,所以,看到落花,不光流泪,还独自葬花,边哭边葬,吟出了那首前无古人、悲天地而泣鬼神的《葬花词》。

落花这样的事,不同的人看了有不同的感伤和悲哀。南唐后主李煜则写下“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样自然率真、情真意切而又强力感伤的词。李煜说,满林的花都“谢了春红”,春天的红色花朵,美得让人心疼,这么好的花,说凋零就凋零了,而且是全部凋零,未免“太匆匆”了。红花,这么美好的花,生命怎么如此短暂!太残忍了吧?“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美好的花迅速地凋零已经“太匆匆”,还有更无奈的事情:早晨还要承受冷雨,晚上还要忍受寒风。从早到晚,不是寒风就是冷雨来摧残,不分时辰,没完没了。

花犹如此,人何以堪?想想人这一生,得经历多少风吹雨打?那春天鲜艳夺目的红色花朵让人想到美人的胭脂,朝来的寒雨淋在花朵上面,就像美人的泪,为了这“胭脂”流下的泪,我要留下来,为她再次喝醉,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看见眼前这朵红色鲜花,凋零了恐怕就再也见不着了。不过,春天去了,还会再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但“我的青春一去不回来”。王昌龄在《出塞》中说“秦时明月汉时关”,现在看到的月亮和秦朝看到的月亮是一样的,但是,明年春天再开的花还是眼下这一朵吗?人生无常,生命短暂,失去的不会再来。李煜感叹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的遗憾就像东去的流水一样,向东去,长年不息。

总有人说,生在帝王家,是老天给李煜开的最大的一个玩笑,就连清朝的诗人袁枚也这么感叹说:“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意思是说,这么一个才子做皇帝真的可惜了,“屈才”了,否则他可以给后人留下更多经典的词作。这可真是文人一厢情愿的想法,其实,如果没有生在帝王家、没有亡国的经历,没有这种伤痛的体验,李煜就不可能写出那种大悲的、脍炙人口的词。

词人小传

李煜,在位时间(961—975年),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宋开宝八年,金陵城遭宋军围攻,国破。李煜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两年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千古词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