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爱情密码
48980800000005

第5章 孙中山VS宋庆龄:革命中的患难真情

孙中山(公元1866—1925),原名孙文,字德明,号逸仙。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后人称其为“中山先生”,其后此称谓便逐渐演化为孙中山。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国民党总理,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被尊称为国父。

宋庆龄(公元1893—1981),海南省文昌县人,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青年时代追随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国家领导人职务。

1913年9月16日,宋庆龄在日本横滨登陆。她是由美国来到日本和姐姐宋蔼龄团聚的。在姐姐家里她遇到了孙中山,这一际遇决定了她的一生。其实19年前,28岁的孙中山就见过1岁的宋庆龄。宋庆龄的父亲叫宋嘉树,与孙中山是多年的老朋友。那是1894年,孙中山带着陆皓东取道上海,赶往北京,上书李鸿章陈述救国之道,在上海宋嘉树的家里,他见到了朋友的宝贝女儿宋庆龄,当时他根本没想到自己的后半生将与眼前这个小姑娘朝夕相处、荣辱与共。

当宋庆龄立在孙中山的面前的时候,中山先生着实大吃一惊:“长高了,是个大姑娘了,19年前我还抱过你哩!”当孙中山看过宋庆龄那篇题目新颖的文章——《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情》后,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连连称赞,他想不到不是革命直接参与者的她却写出如此精彩、催人泪下的文章。至此,孙中山对宋庆龄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如果说前一天的认识是在外表,那么在这天,孙中山认识的却是这位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深处。

一天,宋庆龄若有所思地问宋蔼龄:“孙先生可需要秘书帮助?”

“是啊!如果你真想做他的秘书,我想你是可以的。”宋蔼龄注视着沉思的妹妹,接着缓缓地说,“他不久之前,还在物色人才。他所要的不是普通秘书,而是一个能帮助他撰写信札文件、准备书籍的秘书。……你要不要叫祥熙去代你说说?”

“好的。”宋庆龄说,“我想他要我做的,我都能做。而且做起来一定会觉得很愉快。”宋庆龄在9月16日见到孙中山以后的半个月内,与孙中山会面达七次之多。她充分了解孙中山内心所怀的热忱,希望能与孙中山一起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终生。

可是眼前的现实却又是如此严峻。不单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国大盗袁世凯掠夺了,而且,不少同志精神颓丧,革命力量分散,孙中山遭到通缉,真是困难重重。宋庆龄眼睁睁地看着孙中山几感力不自持,疾病交加。她虽然还是一个少女,但她立刻觉得必须给予帮助。她自言自语地说:“我可以帮助中国,而我也可以帮助孙先生,他是需要我的。”

宋庆龄准备到上海省亲,却又拖延了许久。以至于连正在美国读书的宋美龄也大惑不解。

临走前,她告诉孙中山过两三个月就回来,然后,凝视着孙中山道:“有一件事我要晓得,你愿不愿意和我永远在一起?我知道你结过婚,但那已经过去,与目前的事情不发生关系。我认识你的儿子孙科。……至于说过后悔,记得我小时候听你讲过:要是我不为一件伟大的事情而生存,那么我的生命便毫无意义,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帮助几百万民众,成为伟大事业的一分子。现在我要知道的只有一件事:你要不要我做你的妻子,永远帮你做革命工作?”

宋庆龄深情地望着孙中山,等待着他的回答。她发觉他的眼睛充满了诚挚的感情,可是,他仍然面带着愁容。

“庆龄,我是个不值得你考虑的人,我已经老了,你又年轻而……”

“但是革命呢?”宋庆龄问。

“它可不管年龄,却需要一切人。”孙中山摆摆手,又说下去,“但是庆龄,我深知你是怎样的人,你太勇于牺牲自我了。你以前是那样的,我听你父亲说过。庆龄,可爱的孩子,我不晓得应当说些什么话,你是知道我的心的。”

“你的心吗?”宋庆龄亲切地望着孙中山欣慰地说,“你是需要我的。这样一切都停当了。我非常快乐。我这一生就非常清晰而简单了。”

“但是,庆龄!”孙中山握着她的手,急促地说,“你必须得到你父母的同意才行,我不能对不起你和他们。”

宋庆龄吁了一口气:“我会跟他们说的,不过现在一切都算决定了。”

孙中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便把宋庆龄紧紧地拥抱在怀里。她的头搁在他的肩上。

他们的爱情还没有公开之前,就被宋庆龄的姐姐宋霭龄知道了,按理说她应该为妹妹感到高兴,可是她没有。人最不能容忍的是什么?宋霭龄想到了一句名言:人最不能容忍的是看见一个傻瓜在自己曾经失败的领域取得成功。宋庆龄当然不是傻瓜,而是比自己更漂亮、更能干的妹妹。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宋霭龄可能会为她感到高兴,为孙中山感到高兴,可是这位姑娘偏偏是自己的妹妹,这就大不相同了!宋霭龄曾经追求过孙中山,这是无法回避的事,自己碰了壁的事,妹妹就不应该再去做,宋庆龄向孙中山表示爱意是跌自己的面子,孙中山接受她的爱意也是跌她面子的事,她不愿意不声不响装作不知道这件事,她必须采取行动不能如他们的意,即使对方一个是自己曾经敬爱并喜欢的领袖,另一个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妹妹!

最后,宋霭龄得逞了,她的亲妹妹宋庆龄被带回上海软禁了,宋庆龄失去了自由,由女仆看着,不准离开房间半步。

起初,宋氏姐妹的父亲宋嘉树并不相信爱女会嫁给一个有妻室的、年已半百的人。孙中山写信试探他态度时,他回信说:“她耻于和妾(小老婆)谈话,怎么会想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您知道,在热海的时候,她甚至从未和张静江的二房说过话。此外,无论如何,我们不允许女儿和一个已有家室的人结婚。对于我们来说,好名声远比荣誉重要。”

1915年7月至10月间,在东京的孙中山和在神户的宋父经过多次书信往还,孙中山公开了他和宋庆龄的恋爱关系;而宋父则不断表明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在逐渐明白孙、宋要正式结婚时,虽然不同意,并且赶往东京试图阻拦,但还是留有余地,没有翻脸。

宋庆龄的大姐宋霭龄索性为妹妹张罗起了婚姻大事,她把宋庆龄介绍给了一位名门子弟,并对外宣布宋庆龄订婚。好在看管宋庆龄的女仆心疼她,趁买菜的机会秘密给孙中山发了一封信,孙中山才得知宋庆龄被软禁的情况。

孙中山在日本的房东梅屋夫人看出孙中山的心思之后,在这期间起了相当的作用,她替他出谋划策,帮他买家具、布置新房,而孙中山着手办了两件事,一是与前妻解除婚约,二是派朱卓文到上海营救宋庆龄。

朱卓文通过女儿与宋庆龄联系上后,看到宋家没有松口的意思,就与宋庆龄商议逃跑。10月的一个夜晚,女仆在门外把风,宋庆龄给父母写好了留言条。对自己以背叛父母的方式来面对未来的生活,她有些伤感。但是一想到孙中山,想到他说的“能与她结婚,即使第二天死去亦不后悔”,宋庆龄又觉得这样的义无反顾是值得的。她打开窗户,以床单为绳,滑下二楼,坐上事先准备好的车子来到码头,然后乘船来到日本。她在给赴美留学的弟弟宋子文的信中说:“自己仅有的欢乐,只有和孙博士在一起时,才能获得。”给美国的三妹宋美龄的信中也说:“我一生最大的快乐,是和孙先生一起为中国而奋斗中获得的,我情愿为他做一切需要我去做的事情,付出一切代价和牺牲!”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热恋,自始至终超越了单纯的男女之情,而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为了能和宋庆龄在一起,孙中山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连他的友人亦纷纷表示不以为然。跟他患难与共的战友胡汉民、朱执信、汪精卫、廖仲恺等都曾劝阻,但孙中山决心已铁定,只回答说:“展堂(胡汉民的字),执信!我是同你们商量国家大事的,不是请你们来商量我家庭的私事。”“我不是神,我是人。”

宋庆龄到达日本之后,中山先生在东京车站迎接了她。第二天上午,他俩到日本著名律师和田瑞家里办理手续,举行了结婚仪式。下午,在日本友人梅屋庆吉家里,举行了简单的茶点宴会,招待几位中日友人。然后,回到新居青山原居109号住宅。他们听从结婚证人和田瑞的建议,在结婚的誓约书上,将日期写成26日,以取逢双大吉的意思。就这样,49岁的孙中山与22岁的宋庆龄结婚了。

和田瑞律师为他们主持签订了《婚姻誓约书》,原文是日文,中文翻译如下——

孙文与宋庆龄之间缔结婚姻,亲证立以下誓约:

一、尽速办理符合中国法律的正式婚姻手续。

二、将来永远保持夫妇关系,共同努力增进相互间之幸福。

三、万一发生违犯本誓约之行为,即使受到法律上的任何制裁,亦不得有任何异议;而且为了保持各自的名声,即使任何一方之亲属采取任何措施,亦不得有任何怨言。

以上诸条约,均系在见证人和田瑞面前各自的誓言,誓约之履行亦系和田瑞从中之协助督促。

本誓约书制成三份,誓约者各持一份,另一份存于见证人手中。

誓约人 (盖章)

立约人 宋庆琳(注:为笔画简单写为“琳”字)

见证人 和田瑞(盖章)

1915年10月26日

孙中山送给宋庆龄的结婚礼物中有一把毛瑟手枪,另有20颗子弹。当时孙中山流亡海外,处于被袁世凯通缉追杀的境地,看不到前途,而且随时有生命危险。关于此枪的一个说法是,孙中山的寓意是19颗子弹打向敌人,最后一颗留给自己。后来子弹在转移中丢失不见,只剩这把面带寒气而又不失温情的手枪。

宋庆龄给美国的同学写信说道:“婚礼已是尽可能简朴,因为我们两人都不喜欢多余的仪式。我是幸福的。我想尽可能地帮丈夫多做英文通讯工作。我的法语大有进步,最近能看懂法文报纸,并能作简单翻译。我相信你能了解,结婚对我来说,除了没有伤脑筋的考试以外,它好像是上学校。”

孙中山和宋庆龄举行婚礼后,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带着廖承志前去贺喜。何香凝画了一幅题为《万派朝宗》的国画作为贺礼。画面上海水奔腾向前,象征各方革命志士正向着孙中山靠拢……

这边,宋庆龄的父亲看到“告别信”得知爱女离家出走,立即同妻子搭船追到日本。晚年宋庆龄对斯诺回忆说:“我父亲到了日本,对孙博士大骂一顿,我父亲想要解除婚约,理由是我尚未成年,又未征得双亲同意,但他未能如愿,于是就表示要和孙博士断交,并威胁跟我脱离父女关系!”此时,米已成炊,虽然当了自己老朋友和同辈人的岳父而感到难堪,但宋父并没有真将孙中山视为仇敌,而是在政治上继续和他共事。后来据说宋父还曾“叭”的一声跪在地上说:“我的不懂规矩的女儿,就托付给你了,请千万多关照。”然后磕了三个头就走了。宋氏夫妇阻婚未成后,便送了一套古家具和百子绸缎给宋庆龄做嫁妆。宋庆龄晚年想起此事不禁说道:“我爱父亲,也爱孙文,今天想起来还难过,心里十分沉痛。”

尽管宋庆龄在学生时代就表现了她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热忱,但对于中国真正具体的了解,还是在与孙中山结婚以后。以往,她对中国,尤其是对中国农村的情况以及广大农民的痛苦,理解极为抽象。是孙中山帮助她认识自己的祖国:“孙中山很穷,到15岁才有鞋子穿。他住在多山的地区,在那里,小孩赤足行路是件很苦的事。在他和他的兄弟没有成人以前,他的家住在一间茅屋里,几乎仅仅不致挨饿。他幼年吃的是最贱的食物……他的主要食物是白薯。……他下了决心,认为中国农民的生活不该长此这样困苦下去。中国的儿童应该有鞋穿,有米饭吃。就为这个理想,他献出了他40年的生命。”正是孙中山帮助宋庆龄具体深化了她原来的认识——“压迫导致革命”。

婚后,宋庆龄积极地投入了反袁斗争。1916年5月9日,在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后,宋庆龄协助孙中山起草了《第二次讨袁宣言》。与此同时,孙中山与宋庆龄还热情支持亚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运动。在他们的东京寓所里,经常有来自亚洲和世界各地的革命者,由此,宋庆龄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学着适应公众生活,是宋庆龄婚后又一转变。她生性腼腆而羞涩,从不喜欢抛头露面。但作为革命领袖的夫人,她每天要陪同孙中山会见不少宾客,跟各种人士打交道。她给美国一位朋友的信中说:“你知道,我是多么害怕抛头露面!但是自从结婚以后,我不得不参与许多事务……我每天要会见许多人,实际上是环境迫使我打破沉默而与人交谈。”

两人结合以后,孙中山也同样感受着爱妻带给他的那种新鲜而温暖的感觉。在给恩师康德黎的信中他说:“从您最近的来信,我发觉您还没有获悉我在东京第二次结婚的消息。我的妻子在一所美国大学受过教育,是我最早的一位同事和朋友的女儿。我如今过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生活,一种真正的家庭生活。能与知己和助手生活在一起,我是多么幸福!”

他俩身边的卫士说:“在孙的工作人员中,最得力的就是孙夫人。……唯有她才能使孙在动乱生活中心情舒畅。”

那时一位美国新闻记者曾去拜访孙中山夫妇,作了如下报道:“当她与他(孙中山)交谈时,闪亮的眼睛中充满仰慕之情,神态羞怯、温柔而又崇敬。人们预先告诉我,孙夫人是多么的可爱,但我没有想到她是那样容光焕发,那样高雅优美,她的理想又是那么炽热!这位如花似玉的女子,穿着精致的蓝色长袍,是那么文雅、富有魅力、仪态端庄,很难想象是一位革命领导者。然而,她已献身于自己的丈夫……献身于他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

袁世凯垮台后,由于继承者段祺瑞无意恢复民国政制,而推行皖系军阀统治,宋庆龄随孙中山一度到广州发动反段护法运动。由于西南军阀的破坏,1918年6月,他们又回到上海。

这时为了继续寻找革命的道路,孙中山深居简出,发愤读书,勤奋写作,认真总结奔走革命30余载的经验教训,终于写出了《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它们与1917年写的《民权初步》合称为《建国方略》。

宋庆龄为了支持丈夫发愤读书,陪着他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为查阅资料,她跑遍了上海各家书店,采购各种书籍资料;有时候为了一个观点和提法,他们共同探讨,一坐下来就是几小时。中山先生写作时是严肃的,宋庆龄誊写稿件也是认真的。两人经常共同探讨革命理论和实际的各种问题。《建国方略》中也包含着宋庆龄的一份心血。此外,孙中山的膳食安排也是由她亲自采买精心制作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治危机和磨难。

1920年10月,孙中山指导并赞助的陈炯明的粤军,把长期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逐出广州。孙中山到广州后,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首先挥师西征,直捣桂系军阀的老巢。宋庆龄则组织“女界出征军人慰劳会”,协助讨桂战争。她经常携带捐助和物品,亲赴前线慰问,给了官兵极大的鼓舞。讨桂战争胜利后,孙中山乘胜北伐,以图重建民国。宋庆龄组成“红十字会”随军服务。

但是,留守广东的陈炯明为了保存实力,割据广东,反对北伐,于1922年6月16日乘孙中山和宋庆龄返回广州之机发动武装叛乱,围攻总统府。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身怀六甲的宋庆龄以革命利益为重,不顾孙中山的竭力反对,挺身而出,留下来吸引叛军火力,掩护孙中山突围。然后,她又历尽艰险,才在一艘军舰上与孙中山相会。孩子在途中流产,宋庆龄从此不能再生育,终生没有子女。在这次事件中,大义凛然、自我牺牲的宋庆龄,在国民党内赢得了无限的崇敬,原来许多不满她婚姻的人,也开始重新审视她了。

新的挫折,特别是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和宋庆龄陷于深深的痛苦和彷徨之中。这时,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一系列惊天动地的事件,改变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也把孙中山和宋庆龄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穷途末路中,引导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阳关大道上来:以俄为师,依靠工农,与共产党合作。宋庆龄犹如一颗卫星紧紧追随着孙中山,并且有力地帮助他完成了这个伟大的转折。

从1918年起,宋庆龄就帮助孙中山通过电报与苏俄紧密联系,同列宁以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维经斯基、马林达林、越飞等会见或会谈。终于,孙中山放弃了对英美西方国家的幻想,求助于俄国,并听取他们的意见,改组国民党,建立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实行扶助农工和联共政策。在五四运动中,宋庆龄不仅每次都陪同孙中山接见各地学生代表,指导学生的爱国行动,还根据孙中山的授意,分别起草致电批评北京政府不营救被捕学生,横事摧残,为“全国之所不容”。但是,孙中山的联共政策却遭到国民党内一些元老派如邹鲁、谢持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见孙中山态度坚决,就来找宋庆龄,希图通过她影响孙中山。宋庆龄充分理解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意义并坚决拥护,断然拒绝了他们的无理要求。

1924年11月,应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政府的冯玉祥的请求,孙中山由宋庆龄陪同北上,争取和平统一中国,以减少人民的痛苦。途经日本神户港时,宋庆龄应邀到神户县立女子高等学校,作了她平生第一次公开的演讲,阐明妇女的解放必须与民族的解放联系起来,号召妇女们积极参加改造社会和改造世界的斗争,受到在场近千名师生的热烈欢迎。这次演讲表明宋庆龄开始结束“学徒”生涯,逐步学会独立进行革命工作。

12月4日,船到天津,孙中山因一路舟车劳顿,卧病不起。12月31日孙中山从天津进京,当时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好。火车抵达北京,参加欢迎的各界群众有10万人之多,盛况空前。后来,孙中山进协和医院治疗,医生打开腹腔后表示已到肝癌晚期,回天无力。孙中山被安排住进顾维钧住宅进行中医调理。1925年2月22日,孙科、宋子文等人请示孙中山立遗嘱。到了3月11日,何香凝发现孙中山的瞳孔正在散光,急告宋庆龄。签遗嘱时用的是孙中山女婿戴恩赛的笔,宋庆龄强忍悲痛用手把着孙中山的手腕,在三张遗嘱上最后写下了“孙文”二字。这支签字笔在签完遗嘱后被收藏起来,80年代由戴恩赛的女儿戴成功捐给宋庆龄故居。

中国现代革命先驱、国父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临终留下遗嘱,号召国人仍须努力,实现国民革命,并嘱咐:“余因尽粹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弥留之际,孙中山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宋庆龄,他特别嘱咐儿子、女婿要“善待孙夫人”,听到何香凝保证尽力爱护宋庆龄之后才放心。

孙中山逝世后,“继承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就成了宋庆龄的奋斗目标。在她的有生之年,宋庆龄都非常热衷于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为了正义的事业,宋庆龄可以说得上是鞠躬尽瘁、不遗余力。哪怕是与姐姐宋霭龄、妹妹宋美龄扯下姐妹情分最后分道扬镳,也没有丢下她和孙中山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是信仰让她走得如此坚定如此美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宋庆龄戴上了眼镜,那是因为眼镜是对因喜悦和激动而流下的泪水最好的掩饰。她眺望不远处的孙中山先生画像,心想:先生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这结果显得那般美丽,先生,你可以安息了。

宋庆龄生前曾说过:“假如一切事情都要再重复一次的话,我还愿意同样地生活。”她是中山先生的夫人和战友,她也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是爱的力量支撑着她,也是爱的力量让她说出了她这一生的写照。

爱情密码

孙中山和宋庆龄志同道合,两人的爱情与婚姻几乎与风起云涌的中国革命交织在了一起,他们既是爱人,又是战友,坚定的信仰让他们的爱情如此美丽,婚姻如此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