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同时候的不同坐姿代表的也是他不同的心态和情绪。要想真正了解他此时彼时的想法,父母要善于从他的坐姿中找到突破口。
朋友小宋向我讲起他父亲时说道:“长这么大,我最崇拜的人就是我爸,具体地说,是他的眼睛太犀利了。”
小时候,小宋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是对某件事不满时,即使嘴上不说出来,父亲也能从他的沉默中看出来。
有一次,父亲召集全家人开会,讨论要不要把家里的黑白电视换成彩色的。小宋对这种家庭会议很反感,觉得父亲在走形式,因为每次做出的最终决定,都是父母提的方案。
开会时,小宋双腿分开地坐在椅子上,头歪在一侧,一副“这事与我无关”的样子。
父亲来到小宋面前,笑着对他说:“今天的会议,还是由你先讲吧。”
小宋没有改变坐姿,说道:“我最后发言。”
父亲说:“你长大了,有的事情分析得很有道理。我想让你先讲,好吗?”
小宋从父亲的话中,听出了“命令”,只得站起来第一个讲话,小宋讲话时,父亲坐在他的椅子上。
那次家庭会议,小宋讲得不多,但听得很认真。
讲到这里,小宋笑着对我说:“后来我爸告诉我,之所以让我先发言,就是为了让我改变坐姿。因为他从我坐的姿势中,看出我心里很排斥这次会议。”
当孩子双腿分开坐在椅子上时,说明他心里对父母不满,才用这种不拘礼节的坐姿告诉你,他心里对你讲的话无动于衷、漠不关心。要想让他继续听你讲话,你就得让他改变坐姿。
亲戚的儿子小铅,今年上初二,个子长得很高,是学校足球队的队员。
小铅说话比较直,支配欲望也很强烈,和人交谈时,总是他说别人听。而别人说话时,只要不合他的意,他立刻就会厌烦,同时做出一系列的拒绝听人讲话的身体动作和姿势。
有一次,我带着桐桐去小铅家。因为小铅他们球队刚赢了一场比赛,他心情很好,就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那次比赛的事情。
小铅讲完后,桐桐讲起不久前自己参加的作文比赛。小铅脸上出现不耐烦的神情,接着以极快的速度换了一个坐姿,双手放在椅背上,两腿大幅度地分开向后跨坐在椅子上。
看到他这不礼貌的坐姿,桐桐有点难为情,就停住不讲了。小铅似乎没感觉有什么不妥,还一个劲地问桐桐:“喂,你讲得太啰唆了,刚才讲到哪儿了?”
我决定为桐桐解围,站起来,走到小铅身后,笑着说道:“桐桐累了,我来帮她讲。”
小铅见我站到他背后,犹豫了一下,才慢慢地又换回了正常的坐姿。
若孩子的两腿大角度分开骑跨在椅子上时,说明他心里对你的讲话内容感到厌烦,一点也听不进去。此时你改变他坐姿的方法就是站在或者坐在他身后讲话。
同事小郭在讲到他的母亲时,笑着说:“小时候,我最喜欢和妈妈聊天。谈话时,我只要有一点不快乐或不耐烦,我妈都能看出来。与她聊天,我都会很开心。”
小郭上中学时,有一年寒假,小郭找父母商量,想和几位同学结伴到离家百里的郊县爬山。父母出于安全考虑,都不同意。
小郭反驳道:“我又不是第一次爬山,你们有什么不放心的?”
母亲说:“你以前爬山,是大人带着,而且每次你都没爬到山顶过。”
小郭赌气地说:那时不是小嘛,我今年都十四岁了,你们还管得这么紧。
父亲回绝道:“那山那么高,没有大人带着,万一出事了怎么办?上次……”
看着父亲又要长篇大论地讲一些“危言耸听”的话吓唬他,坐在椅子上的小郭顿时感到没趣,他双手分抓椅子两侧,准备随时找借口离开。
这时,母亲委婉地打断父亲:“你举的例子非常典型,儿子这么聪明,相信他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母亲—边说着—边看着小郭。
母亲又说道:“假期那么长,不出去玩确实没意思,除了爬山,咱还可以玩别的啊。你再想想,看看还有没有更感兴趣的玩法?”
听母亲这么一说,小郭来了兴趣,于是又重新坐好,和母亲一起讨论起其他的运动方式了。
孩子双手分别放在两个膝盖上,或者身体前倾,两只手抓住椅子两侧,这种坐姿传达的准确信息就是,他心里不想谈这个话题或是要找借口离开了。父母要想留住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他感兴趣的话题。
俗话说,坐有坐相。坐姿最能显露孩子的个性,同时也传递着他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他的心情是否放松、沮丧、烦闷,都能从他有意无意的坐姿中显露出来。
孩子不同时候的不同坐姿代表的也是他不同的心态和情绪。要想真正了解他此时彼时的想法,父母要善于从他的坐姿中找到突破口。
成墨初的亲子读心小窍门
1.孩子端坐在椅子上,一手放在膝盖上,一手垂在大腿内侧。这种准备就绪的坐姿有两层含义:此时你们的谈话氛围轻松、融洽,则他回答你的话大部分是心里话;反之,则不欢而散。
2.孩子坐在椅子上,身子半躺在椅背上,手肘放在后脑勺上。这种弹弓式的坐姿表明他心里十分自信,对你讲的话,心里一点都不认同,甚至很排斥。
3.孩子坐着时把腿放在椅子扶手上,一是出于放松,这点你能看出来;但你若在此时和他讲话,他貌似在认真听,但心里对你讲的话,是漠不关心或是带有挑衅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