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动物界经济学
4901500000031

第31章 3无可匹敌的蝗虫成群

第五章3无可匹敌的蝗虫成群

老人每逢讲起自然灾害、瘟疫等现象时,总免不了大大感慨一番“蝗灾”的巨大危害力。的确,灰压压地蝗虫如同大片乌云飞过,声如轰雷,所到之处,所有庄稼几乎无一幸免,人们对它们无能为力,只能望“蝗”兴叹。

2004年11月21日,数百万只蝗虫蜂拥来到以色列红海之滨城市埃拉特,毁坏了以色列南部城市的大量庄稼和鲜花。以色列政府动用了飞机喷洒杀虫剂灭蝗。

据路透社报道,这是1959年以来以色列首次遭受如此严重的蝗灾。当地居民说,成批蝗虫遮天蔽日,不仅把棕榈树叶啃光,还把整个花园的鲜花也吃个精光。据称,它们什么都吃,连公路旁的绿化草坪也不放过。

这批蝗虫是从北非过来的,有的长达10厘米。有居民说,这就像埃及的灾难一般。按照《圣经》的说法,蝗虫之灾是埃及法老拒绝让犹太人离开而遭上帝惩罚的10大灾难之中的第八灾。

不过,此次蝗灾对一些以色列人来说,也未必不是好事。蝗虫是犹太法律规定的唯一一种可以食用的昆虫。有些以色列人趁机逮住不少蝗虫拿回家做饭吃。有个以色列人甚至从地上捡起一只蝗虫,塞到嘴里就生吃了,一边还咂嘴称赞:“真好吃!”有个网站还列出了名目繁多的蝗虫菜单,有蝗虫串、蝗虫条和炒蝗虫。

蝗虫存在于我们的世界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早在公元前2400年的古埃及石碑上,就有蝗灾的记录。2000多年来,我国有史记载的蝗灾便发生了800多次。直到现在,每年夏季我国部分地区还会发生蝗群灾。2003年夏季,我国北方部分约3亿亩农牧区遭受严重的蝗灾,部分地区土蝗密度高达每平方米500只以上。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每平方米平均可达600~1000只。

在某个地盘上,蝗虫的战斗力是典型的“规模效应”,通过它们的规模效应在某一地区的农作物地盘上达到“垄断”,形成一家独大的垄断竞争力。

经济学中所说的“垄断”,简单说就是“唯一的卖主”,它经济中一种特殊的情况,即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规模经济是“垄断”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法律保护等,也都有助于垄断的形成。由于一家独大的“垄断”商家具有其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和涵盖大部分需求市场的规模网络,其竞争者如果要进入该市场就必然遭遇强硬的进入壁垒,大多数竞争者要么知难而退,要么只能沦为垄断市场的炮灰,最终在垄断市场中笑傲江湖的,便也只是垄断商家一方了。

要战胜单只的蝗虫其实并非难事,但几十亿的聚合规模形成的战斗力,就连人类也没有太多的好办法。

商家在其行业中占据垄断地位也就占据了整个行业的控制权,尤其是价格决定权。整个行业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垄断企业便可以成为价格的制定者。可以肯定的是,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将大大高于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垄断企业因此可以获得超过正常利润的垄断利润,由于其他企业无法加入该行业进行竞争,所以这种垄断利润将长期存在。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除了如石油、电力等由于资源独家控制造成的垄断企业外,“沃尔玛”、“国美”以及“中国移动通讯”等商家皆是以强大的规模网络涉嫌“垄断”,因而饱受争议。2009年初轰动一时的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一案,也因违反我国《反垄断法》相关规定而未能通过商务部审查。

不仅在商业中,政治官场中的“官官相护”、“官商勾结”,现象也可看做是人际关系中的滋生的“规模效应”,强势的利益群体之间相互勾结庇护,保证自己的利益不被触犯,而弱势群体只能在长期的弱势中“越挫越弱”。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反腐倡廉”工作如此举步维艰的根本所在。相比于动物界中的蝗虫群,人类世界的中的规模垄断所带来的杀伤力或许更为可怕,而如何消灭人类世界中的“害虫”群体,更值得我们深思。

动物世界:蝗虫是一种以水稻、麦子、玉米、高粱等为食物的超级害虫。蝗虫的大嘴巴能直接咬断庄稼,两对健壮的翅膀飞得特别快,可以保障他们迅猛的飞行速度,还有尤为发达的一对后足,可以使得他们弹跳力十足,能蹦得非常远。更恐怖的是,蝗虫喜欢聚会,常常少则十亿只以上聚在一起,有的蝗虫群可多达则几百亿只地集合在一起,飞起来铺天盖地,占地几十平方千米。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在地面植被稀疏的干旱地区,蝗虫产卵数量大大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蝗虫群所向披靡的战斗力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它们每天迁飞80多千米,把所过路上的农作物几乎啃光、吃净。

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吃”。 假定每个人的能量都为1,那么10个人的能量可能比10大得多,甚至可能比1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