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某心理学家受德国某机车厂商的委托,寻求提高机车销售量的妙策。
因为当时正面临私车普及的状况,这家公司虽以“本公司的机车最经久耐用”为广告,也依然无法提升机车的销售量。于是这位心理学家便开始调查一般顾客的心理。
他发现,这家厂商强调他们的机车耐用,实际就是要消费者弃私车而买机车。而当时正是私车最为风行的时期,顾客哪会去理会这小小的机车广告。这宣传明显与消费者愿望相抵触。
于是他便想出了一条妙计,在机车上装置私车的喇叭。这样会使那些消费者对机车感兴趣,因为他们多对私车喇叭感兴趣。
终于,这家厂商生产的机车销售量大增,甚至最后超过了私车。
脚踏车的变速档也是运用同样道理而产生的。消费者对原来的自行车渐渐冷淡时,突然加个与机车相同效果的变速装置,当然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因为这种新型自行车具有十足的魅力,自然受到买车人的格外青睐。
譬如,对一名喜欢吃巧克力糖的小孩来说,给他一个巧克力形状的木板,他可能丝毫不感兴趣。但是,若他正在玩游戏,并正由他扮演一名糖果店老板时,给他这块木板当巧克力,反而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同样一块木板,却能引起两种不同的反响。
像这样巧妙的运用心理效果,以廉价的东西替代高价的物品,往往可以使对方忘却原来的要求。
当一名小孩要求父母为他买辆自行车时,父母若想用廉价的别的玩具搪塞,小孩是绝不会满足的,做父亲的必须要寻求功能上类似的物品才是正确的方式。
其实,仔细想一下,孩子之所以希望得到一部自行车,在于疾风而驰的快感。此时,不妨买个轮式溜冰鞋,同样可以使他达到目的,他也就能非常愉快地接受。
在推销中运用这种心理效果,在某些细节上投其所好,而整体却是“换汤不换药”,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极好效果。
商战中你死我活,脑袋不灵不行,脸皮不厚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