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
49086500000002

第2章 儿童读经,先从认识中国字开始

有朋友说,古文很难念,我说古文很好念,繁体字更好念。中国的方块字,有边读边没边读中间;你这样读下去只要半年一年,古文也就懂了。

——南怀瑾《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读古文的方法》

【精彩导读】

南怀瑾认为,儿童读经的第一步是认识中国的方块字。中国古代的小学教育主要是私塾教育,私塾老师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能让儿童过了识字关。学习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让儿童背诵认读一些识字课本,史传《史籀篇》、《仓颉篇》就是秦汉以前的蒙童识字课本,魏晋以后一直到清末1400多年间,逐步形成了一套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主要版本的比较稳定的识字教材。识字之后便开始进行诵读训练,即大量诵读经典之作,熟练之后再由老师讲义,古代叫“开讲”。学童学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就能识字1500个(实际是1496个字),这以后才可以开始读“四书五经”。

古代的儿童能一年多通过识字关,首先是因为古代的课本都是韵语成文,排列整齐,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儿童记忆。现代心理学也认为,韵语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记忆方法,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历史就是靠诗歌这种韵语的形式流传下来的。

其次是因为古代的儿童识字教材一般都是4字,只有《三字经》是3字一句。4字一句符合汉字组词的习惯,也便于儿童记忆。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儿童学语的过程是个训练发声的过程,因其控制声音的肌肉不发达,所以一次读的音节一般不超过4个。有实验证明六七岁儿童读5个以上的音节的完整性大大不如读4个以下的音节,古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可见,要想让孩子识字快、识字多,还是要从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古代的识字教材开始。此外,南怀瑾还教给儿童识字的一个规律:中国的方块字,有边读边没边读中间。

【亲子诵读】

《三字经》节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故事链接】

仓颉造字

仓颉是黄帝手下的官员,专门负责管理牲口以及屯里的食物。仓颉很聪明,做事又尽心尽力,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经常清点,很少出差错。在仓颉造字之前,人们都是结绳来记事的,大事打一个大结,小事就打一个小结,相连的事就打一个连环结。仓颉也采用这个方法来记录牲口和食物的数量。可渐渐的,牲口、食物的储藏逐渐增加,不断发生变化,结绳记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黄帝时期的发明创造很多,舟、车、弓弩、镜子和煮饭的锅等都是这个时期发明的,在这些发明创造的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能够通用的符号来代替结绳记事。

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阳虚山,忽然看见一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后觉得稀奇,就跑到乌龟旁边去细细研究。看来看去,他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通的。他想,既然花纹有意义,如果用它来记录某个具体的事物,岂不是人人都能明白吗?这样就不用事事都用绳子来记载了。

于是,仓颉开始了创造符号来记事的艰难过程,他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不断描摹绘写,最后终于造出种种不同符号,并且定下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黄帝知道后,对他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记事的方法。这些符号的用法逐渐推广开来。

经过人们不断的修改,这些符号逐渐成为文字并一代代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