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震撼心灵的历史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49095400000046

第46章 读历史悟生活真谛(25)

这首充满血和泪的诗,表现了陆游至死不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正义事业必将获胜的坚强信念。它传诵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的人们。

贾似道误国

◎文/佚名

贾似道面对外族的侵犯,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欺上瞒下,一手遮天,终于招致国家的败亡。

公元1258年,忽必烈分兵三路,进攻南宋。警报一个接一个送到临安,把南宋王朝震动了。宋理宗任命贾似道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负责督战。

贾似道原是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子,靠他的姐姐是宋理宗的宠妃,才得了官位。他当上官后,什么事都不干,经常带着一批歌女在西湖上喝酒作乐。这次,宋理宗要他上汉阳前线督战,他只好硬着头皮去了。有一次,他听说前面有一队蒙古兵,吓得直打哆嗦,嘴里连声叫着:“怎么办?怎么办?”后来,蒙古兵抢了一些财物走了,贾似道才拍拍胸口,喘了口气。

忽必烈攻城越来越猛。贾似道眼看形势紧张,就瞒着朝廷,偷偷地派了个亲信到蒙古营去求和,表示只要蒙古退兵,宋朝就愿意称臣,进贡银绢。忽必烈攻得正起劲,不肯就此罢休。正在这时候,忽必烈接到他妻子从北方捎来的密信,说蒙古一些贵族正在谋划立他弟弟阿里不哥做大汗。忽必烈急着想回去争夺汗位,就答应了贾似道的请求,订下了秘密协定。

贾似道答应把江北土地割给蒙古,并且每年向蒙古进贡银、绢各20万。忽必烈得了贾似道的许愿,就急忙撤兵回北方去了。

贾似道回到临安,把私自订立和约的事瞒得严严实实,却抓了一些蒙古兵俘虏,吹嘘各路宋军取得大胜,不但赶跑了鄂州的蒙古兵,还把长江一带敌人势力全部肃清了。

宋理宗听信了贾似道的弥天大谎,认为贾似道立了大功,专门下一道诏书,赞赏他奋不顾身,指挥有方,给他加官晋爵。

后来,做了元世祖的忽必烈借口南宋不执行和约,派大将刘整、阿术出兵进攻襄阳,宋军连战连败,襄阳城被围了5年。贾似道把前线的消息封锁起来,不让宋度宗知道。有个官员上奏章向宋度宗告急,奏章落在贾似道手里,那个官员马上被革职了。

一天,贾似道上朝,宋度宗问他:“听说襄阳城已经被蒙古兵围了几年,怎么办?”

贾似道故意装出惊讶的样子说:“蒙古兵早就让我们打退,陛下从哪儿听来这种消息?”

宋度宗说:“刚才听到一个宫女说起。”

散朝以后,贾似道查明了那个透露消息的宫女,找了个借口把她杀死。从那以后,宋度宗再也听不到蒙军进攻的消息了。

襄阳在蒙古兵围攻下,越来越危急。贾似道却每天躲在他葛岭别墅里。有一次,有个亲信官员去找他,他正趴在地上跟几个侍女斗蟋蟀。那个官员拍拍贾似道的肩膀说:“这难道也是国家大事吗?”贾似道玩得正起劲,也没当一回事。

襄阳终于被元兵攻破了,南宋王朝大为震动。这个时候,贾似道再要瞒也瞒不住了,就把责任推给襄阳守将,把守将革职了事。

忽必烈看到南宋这样腐败,决定一鼓作气消灭南宋。到了这个时候,南宋灭亡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

于谦保卫北京

◎文/佚名

于谦为官清廉,为将勇敢。他坚守京城,坚决与敌决战,终于保卫了京城,迎来了国家的安全和百姓的平安。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自小有远大的志向。小时候,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于谦十分钦佩文天祥,把那幅画像挂在书桌边,并且题上词,表示一定要向文天祥学习。

这一年,瓦剌50万大军压境,俘虏了明英宗,京城告急。于谦毅然担负起守城的重任。瓦剌首领也知道明朝决心抵抗瓦剌,就以送明英宗回朝为借口,大举进犯北京。

这一年10月,瓦剌军很快打到北京城下,在西直门外扎下营寨。于谦立刻召集将领商量对策。大将石亨认为明军兵力弱,主张把军队撤进城里,然后把各道城门关闭起来防守,日子一久,也许瓦剌会自动退兵。

于谦说:“敌人这样嚣张。如果我们向他们示弱,只会助长他们的气焰。我们一定要主动出兵,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接着,他分派将领带兵出城,在京城九门外摆开阵势。

于谦在城外把各路人马布置好后,他亲自率领一支人马驻守在德胜门外,叫城里的守将把城门全部关闭起来,表示有进无退的决心。并且下了一道军令:将领上阵,丢了队伍带头后退的,就斩将领;兵士不听将领指挥,临阵脱逃的,由后队将士督斩。

将士们被于谦的勇敢坚定的精神感动了,士气振奋,斗志昂扬,下决心跟瓦剌军拼死战斗,保卫北京。

这时候,各地的明军接到朝廷的命令,也陆续开到北京支援。城外的明军增加到22万人。

明军声势浩大,戒备森严,也先发动几次进攻,都遭到明军奋勇阻击。城外的百姓也配合明军,跳上屋顶墙头,用砖瓦投掷敌人。经过5天的激战,瓦刺军死伤惨重。

由于遭到严重损失,又怕退路被明军截断,瓦刺军不敢再战,就带着明英宗和残兵败将撤退。

于谦等明英宗去远了,就用火炮轰击,又杀伤了一批瓦刺兵。北京城保卫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瓦刺军失败后,知道扣住明英宗也没有用处,就把明英宗放回北京。

然而,明英宗复位后,对于谦在他被俘流亡的时候,帮他弟弟即位称帝,心里本来有气,再加上奸臣的调唆,竟给于谦加上个“谋反”的罪名,把于谦杀害了。

史可法死守扬州

◎文/李华伟

处顺势而豪气冲天,固然可贵;处逆势而沉着坚定,更属难能。

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的消息传到明朝陪都南京,南京的大臣们一片慌乱。他们立了一个逃到南方的皇族、福王朱由崧做皇帝,在南京建立了一个政权,历史上把它叫做南明。南明政权的兵部尚书史可法做了督师。他以身作则,跟兵士同甘共苦,受到将士们的爱戴。

没多久,清军在多铎带领下,大举南下,直逼扬州。史可法发出紧急檄文,要各镇将领集中到扬州守卫。但是过了几天,竟没有一个发兵来救。史可法知道,只有依靠扬州军民,孤军奋战了。

清军到了扬州城下,多铎先派人到城里向史可法劝降,一连派了5个人,都被史可法拒绝。多铎恼羞成怒,下令把扬州城紧紧包围起来。

扬州城危急万分,城里一些胆小的将领害怕了。第二天,就有一个总兵和一个监军背着史可法,带着本部人马,出城向清军投降。这一来,城里的守卫力量就更薄弱了。

史可法把全城官员召集起来,勉励他们同心协力,抵抗清兵,并且分派了守城的任务。他分析一下形势,认为西门是最重要的防线,就亲自带兵防守西门。将士们见史可法坚定沉着,都很感动,表示一定要和督师一起,誓死抵抗。

公元1645年4月19日,史可法决定亲去扬州西门督战。临行前,他给自己的母亲和妻子写了诀别信,并且很郑重地认心腹部将史德威为义子,并让他代自己向母亲行孝。一切安排就绪,史可法就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

这时,多铎命令清兵没日没夜地轮番攻城。扬州军民奋勇作战,把清兵的进攻一次次打回去。清兵死了一批,又来了一批,形势越来越危急了。多铎下了狠心,开始用大炮攻城。他探听到西门防守最严,又是史可法亲自防守,就下令炮手专向西北角轰击。炮弹一颗颗在西门口落下来,城墙渐渐塌下,终于被轰开了缺口。

史可法正在指挥军民堵缺口,大批清军已经蜂拥着冲进城来。史可法眼看城已经没法再守,拔出佩刀往自己脖子上抹。随从的将领们抢上前去抱住史可法,把他手里的刀夺了下来。史可法还不愿走,部将们连拉带劝地把他保护出小东门。这时候,有一批清兵过来,看见史可法穿的是明朝官员的装束,就吆喝着问他是谁。

史可法怕伤害别人,就高声说:“我就是史督师,你们快杀我吧!”

公元1645年4月,扬州城陷落,史可法被俘后,多铎亲自审问他。多铎想引诱史可法投降,然而史可法断然拒绝,他在敌人面前再一次表示了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多铎见史可法拒不投降,遂将他杀害。

夏完淳英勇就义

◎文/李光辉

夏完淳是当之无愧的少年英雄,他不留恋美好时光,毅然选择为国捐躯。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历史上少年英雄不胜枚举,明末清初夏完淳就是一个很有民族气节的少年英雄。

夏完淳幼时,曾师从张溥、陈子龙等知名学者,学得满腹经文,同时又深受父亲夏允彝等爱国志士的影响,从小就怀有远大抱负,经常思索救国救民的良策。

公元1645年,清军南下,攻城略地。当时夏完淳只有15岁,刚刚结婚不到一个月,就毅然离开新婚妻子,和父亲、老师一起在松江一带起兵抗清。

不久,清军围攻松江,夏允彝父子和陈子龙冲出清兵包围,到乡下隐蔽起来。清兵到处搜捕,还想引诱夏允彝出来自首。夏允彝不愿落在清兵手里,投到河塘里自杀。他留下遗嘱,要夏完淳继承他的抗清遗志。

父亲的牺牲引起夏完淳万分悲痛,也激起他对清朝的仇恨。他和陈子龙秘密回到松江,准备再组织起义军。过了一年,陈子龙也被清军逮捕。陈子龙不愿受辱,在被押解到南京的船上,挣脱绳索,跳河自杀。

夏完淳正在为失去他的老师而悲痛,因为叛徒告密,他自己也被捕了。清军派重兵把他押到南京。

夏完淳在监狱里被关押了80天。他给亲友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诗篇和书信。死亡的威胁并没有使他恐惧,他感到伤心的就是没有实现他保卫民族、恢复中原的壮志。

对夏完淳的审讯开始了,主持审讯的正是招抚江南的洪承畴。洪承畴知道夏完淳是江南出名的“神童”,想用软化的手段使夏完淳屈服。他问夏完淳说:“听说你给鲁王写过奏章,有这事吗?”

夏完淳昂着头回答:“正是我的手笔。”

洪承畴装出一副温和的神气说:“我看你小小年纪,未必会起兵造反,想必是受人指使。只要你肯回头归顺大清,我给你官做。”

夏完淳假装不知道上面坐的是洪承畴,厉声说:“我听说我朝有个洪亨九(洪承畴的字)先生,是个豪杰人物,当年松山一战,他以身殉国,震惊中外。我钦佩他的忠烈。我年纪虽然小,但是杀敌报国,怎能落在他的后面。”

这番话把洪承畴说得啼笑皆非,满头是汗。旁边的兵士以为夏完淳真的不认识洪承畴,提醒他说:“别胡说,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

夏完淳“呸”了一声说:“洪先生为国牺牲,天下人谁不知道。崇祯帝曾经亲自设祭,满朝官员为他痛哭哀悼。你们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

说完,他指着洪承畴骂个不停。洪承畴被骂得脸色像死灰一样,不敢再审问下去,一拍惊堂木,喝令兵士把夏完淳拉出去。

公元1647年9月,17岁的少年英雄在南京英勇就义。

郑成功收复台湾

◎文/佚名

台湾回归祖国,中国完全统一依然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之一,我们同样需要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内忧外患交困。荷兰侵略者趁机侵占台湾,四处勒索台湾民众,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满怀报国热忱的郑成功少年时随父到台湾,便目睹了台湾人民的苦难;此时,他看到荷兰侵略者的种种暴行,心头立即燃起了报国复仇的火焰,他发誓一定要赶走侵略者,收复台湾。

就在郑成功修造船只、筹集粮草,准备渡海作战时,在荷兰军队里当过翻译的何廷斌找到郑成功,送给他一张台湾地图,并详细讲述了荷兰在台湾的军事部署,同时告知郑成功:“你们的部队一到台湾,我们全台湾人民一定全力支持。”郑成功获悉这些可靠情报,更加坚定了收复台湾的信心与决心。

公元1661年4月的一天,阴霾密布,郑成功亲率25000将士,分乘300多艘兵船,由金门越过台湾海峡,经澎湖岛,直捣台湾。

船队到达台湾鹿耳门港口,郑成功命令熟悉海势地形的何廷斌领航,趁涨潮的机会驶入港内,登上了台湾岛。台湾数千百姓成群结队,前来迎接亲人,这极大地鼓舞了郑军士气。

随后,郑成功又一鼓作气顺利攻下赤嵌城。荷兰军官看军事攻击不占上风,就想施计拖延。他们一面派人向郑成功求和,并以10万两白银利诱,一面却悄悄地去爪哇搬救兵。

郑成功识破了敌人的伎俩,义正词严地说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如果你们不撤退,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台湾城如同一座堡垒,建筑十分坚固,防守十分严密,各处均设有瞭望台,安着大炮,易守难攻。但是,台湾城是荷兰殖民主义者在台湾的统治中心,只要攻克台湾城,就意味着结束了荷兰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因此,郑成功下令强攻。郑军四面出击,可无论从哪个角度进攻都无法躲开敌人猛烈的火力,几次进攻均告失败,而且将士伤亡惨重,这令郑成功心急如焚。

郑军中有个叫萧拱辰的参军,他建议采用长期围困的战略,逼迫荷兰军队投降,郑成功欣然采纳,长期围困台湾城,直至城中几乎弹尽粮绝。在围困8个多月后,郑成功见时机成熟,决定转入全面进攻。郑军摆开了28门巨炮,猛轰台湾城,炮弹在城堡上炸开,顷刻间瓦石乱飞,一片火海,荷兰军死亡极为惨重。荷兰总督揆一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兵败将,向郑成功脱帽行礼、递上降书,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至此,被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关天培血溅虎门

◎文/李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