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戏里戏外看甄嬛品古诗词的意境
49130700000049

第49章 女人如花之筹谋忍冬曹琴默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之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一尚有村。

一去二紫台连朔漠三,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四识春风面,环佩五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

一、明妃:指王昭君。

二、去:离开。

三、朔漠:北方大沙漠。

四、省:曾经。

五、环佩:妇女戴的装饰物。

【语译】

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是昭君怨恨。

【从诗词看甄嬛】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出现在甄嬛雨夜听自己的女儿胧月弹奏琵琶之时发出的一声感叹。出自于唐朝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这两句诗是结尾之句,杜甫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来点明全诗写昭君和番的满心“怨恨”的主题。汉朝刘熙的《释名》中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晋代石崇《明君词序》说:“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相传“昭君在匈奴,恨帝始不见遇,乃做怨思之歌”。杜甫的这两句诗句写得真切率直,说的是千载之下,人们分明能从昭君演奏的琵琶曲中,听到她那无穷的怨恨。

然而就在这声声怨恨的琵琶古韵之中,我却想起故事之中另一位逝去的女子--襄嫔曹琴默。

曹琴默的身上篆刻着两个字:一个是“忍”、一个是“怨”。少女时代的她作为一个破落人家的秀女被选入宫中,她没有美丽的容貌、没有军功赫赫的哥哥、身居高官的父亲,也没有贴身忠心的妹妹。入宫之后她赫然发现自己在这个比家世、拼容貌、斗才华的名利场中竟然是如此的卑微、无助,两手空空的她作为出身卑微且地位不高的普通妃嫔在夹缝中生存,根本这一生便已然注定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幸亏聪慧的曹琴默还是很快地在后宫这个“大染缸”之中上下陶潜、摸索出一条格外现实的真理--身为妃嫔,想要在偌大的美人如云的后宫中屹立不倒,美貌与出身固然重要,但是拥有聪明的头脑懂得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审时度势更重要,是必不可少的!

她深谙自己既无过人之资,也无雄厚的家族势力可以撑腰,想要在后宫占有一席之地的确是件难事。于是聪明如她,从一开始便瞄准了当时后宫之中最为艳丽不可方物、张扬奢宠且家世殷厚的华妃娘娘!

于是曹琴默开始紧紧抓住华妃这根救命稻草,费尽心思地讨好她,帮她出谋划策,为的无非就是让自己能在众妃嫔之中崭露头角。否则光靠她那微薄的几乎没有的“一己之力”,是断断不可能在这充满变数的后宫中有所作为,说不定哪一天稍有不慎,还会搭上自己乃至宫外九族的性命!

看着曹琴默的故事,我想起后院花园里头那株坚韧茂盛、紧紧依附、缠绕着竹篱笆高高攀爬在墙头屋顶上的忍冬。这种植物开出的花,便是我小时候最不喜欢的一味中药--“金银花”!

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忍冬花唤做“金银花”。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实在是一味家居必备的良药,唯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将它煮成药水之后的那股苦涩味道了。兴许这样的味道,与忍冬花的传说有关吧。

传说从前在浙江某个小小山村里,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孪生姐妹,姐姐叫金花,妹妹叫银花,她们性格相同姐妹情深,每天玩耍、吃饭、睡觉都在一起,形影不离。忽然有一天姐姐金花浑身发热,遍体红斑。大夫说是“热毒病”,无法医治,妹妹银花听后哭得死去活来。姐姐心疼妹妹,叫她赶紧离开,免得传染。可是妹妹说:“我不怕,我一定要和姐姐在一起!”于是银花寸步不离、日夜侍候在金花的病床前。不久之后,银花也开始发病卧床不起了。姐妹俩悲愤地对阿爹阿娘说:“这是天意,我们死后,一定要变成一株能治‘热毒病’的草药,以便救治患这种病的人……”说到这里姐妹俩同时合眼离世。爹妈按她俩的意愿,含泪把她俩合葬在一起。

翌年的春夏,金花银花小姐妹俩的坟头上竟然生出一棵绿叶山藤,渐渐茁壮成长……三年过去了,藤蔓茂盛粗壮,夏天开出先白后黄、黄白相间的花朵,人们采花入药,用来医治热毒病,果然神效。从此,人们便把这种花称为“金银花”。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曹琴默的的确确是华妃曾经的、必不可少的苦口良药--“忍冬花”。她跟丽嫔同为华妃的左膀右臂,平日里少不了帮其出谋划策。只是论起这心机和头脑,丽嫔定然远远不及身份地位都比她低很多的曹琴默的。不管是当初曹琴默帮着华妃陷害其他嫔妃或是为了她自保而立时装出来的可怜扮相,都足以被我们用来作为例证,证明她一直是个很有想法、很有点子、很有谋略的女人。不过这也恰恰是她唯一可以使用的资本,因为精明如她深深知道自己唯有好好利用自己仅有的这个资本来帮助华妃,才能间接地为自己谋到好处,只要华妃能在宫中屹立不倒,自己也就能紧紧地依附着她的势力在宫闱之中熬到自己的出头之日。

后来的一段日子里,也算是天遂人愿吧,一直小心依附着华妃的曹琴默如愿地生下了温宜公主。作为一位母亲,她的心情就更为焦灼了,因为她此刻肩头挑着的重担,再不仅仅只是自己的前程了,她还背负着自己襁褓之中的小小孩子的幸福未来。无论如何,她必须迫使自己在这后宫中小心谋略、步步为营。她清楚地知道,唯有自己深深稳稳地扎根后宫,地位越来越高,女儿温宜日后的前途才能有所保障。否则女儿往后一生也必将如自己一样步步惊心、叵测难料的。

但凡世间的女人,从小家碧玉到大家闺秀、从足不出户的居家女子到叱咤商场的女强人,她的心说到了底都始终是柔弱的,即便她再强大再厉害,内心深处终究是需要一个依靠的。但是深宫之中的曹琴默真正的依靠不是华妃,更不是皇上,而是她自己。虽然她终日混在华妃一处,表面上看似十分亲密,可她自己心里却是十分清楚的,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自己与华妃走得再怎么近、靠得再怎么亲,自己都不外乎只是她眼中的一颗棋子罢了。这颗小小“卒子”趟过大河,便可以为华妃摆平一切的敌人、扫清所有的障碍。但如果有一天小小“卒子”落了难,或者是让华妃感觉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那么她也将变得岌岌可危。以华妃的性格,向来唯有“丢车保帅”来成就自己的辉煌,而不会为了这一颗小小的卒子乱了整盘的棋局的。所以华妃一族彻底落败的时候,曹琴默果断地站了出来揭发了她的重重恶行,给了皇上一个处置华妃的理由,而自己也因此一跃成为了襄嫔。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向来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生存规则,曹琴默斗败了华妃,终为自己赢来了嫔位,为温宜赢来了未来,却未想到这反而为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背叛旧主,彻底帮助皇帝清除了心头大患固然极好,但是精明如皇帝,清醒如太后,怎么可能容忍这样一个心机颇深又心狠手辣的女人留在后宫?坚韧而隐忍的曹琴默算计了半生,最终还是搭上了自己一条鲜活的生命。

曹琴墨,终究死了,她短暂的一生是功是过、是善是恶,终究只能由世间之人按照各自的看法与见解去评说。只是人言纷纷,谁又能真正体会她这朵坚强而隐忍的忍冬花身在劣境的怨恨与无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