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中有这样一句话:“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就是说,与人交往,一定要信守承诺,说到做到,否则,即使再有才华也得不到他人的信任。《论语·子路》还教导我们:“言必信,行必果。”就是说一个人的言行一定要一致,既然说了就要立即、果断地行动起来。可见,古人将信守承诺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言而有信不仅对成人非常重要,对孩子也一样重要。如果孩子总是将自己的承诺当成随口说说的话,说过就算,而不去重视,就很难获得他人的友谊和信任。
李珊非常内向、害羞,不管同学、老师或父母要求她干什么,她都不敢拒绝,即使自己做不到,也总是唯唯诺诺地先答应下来,有时候她甚至连别人的要求都没有听清楚就答应了。结果,很多时候她都无法做到答应过别人的事情。
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愿意跟她玩了,爸爸妈妈也老是因此而批评她。渐渐地,李珊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内向,总是低着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很少与人交流。
朋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有些害羞、内向的孩子为了得到朋友,总是轻易就答应别人的要求。也许一开始会获得一些友谊,但经常言而无信,就会失信于人,还会失去朋友。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慎重答应别人的要求,一旦答应,就要尽可能做到,即使孩子可能会为了这个承诺而吃亏,也要说到做到。
我们要在生活中努力培养孩子言而有信的好习惯,在教育他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成效。
对孩子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
孟子能成为一代儒学宗师,与孟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诚信教育。
一次,邻居家正准备杀一头小猪,孟子见了非常好奇,就跑去问孟母:“邻居家杀猪干什么呢?”孟母当时正忙着,于是随口应道:“为了让你吃猪肉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因为当时家中困难,买猪肉对孟母来说是件很奢侈的事。但是孟母为了不失信于儿子,还是拿钱去邻居家买了一块猪肉,以此来教育孟子,做人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
本来在孩子眼中,守信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妈妈却为了达到某种暂时的目的而轻易许诺,哄骗孩子。这无疑是在告诉孩子:随意许诺是可以的,不兑现诺言也是可以的。这样,孩子又如何能做到言而有信呢?
同样是不经意地许诺,孟母却以实际行动向孩子展示了什么是“言而有信”,我们也应该像孟母那样,既然答应了孩子,就一定要做到,不能无故拖延甚至忘记自己的承诺。如果实在无法立即兑现承诺,也应该跟孩子解释清楚,并在条件允许的时候立即兑现。
同时,我们要提醒自己,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三思而后应”,不要对孩子承诺那些我们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
教孩子凡事三思而行、量力而为
孔子曾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就是说,古人不会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说出来但做不到为耻。其实,我们也应该让孩子在承诺前三思,要量力而为,就如《弟子规》中说的:“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是告诫孩子,对于不合宜、不妥当的事情,千万不能轻易答应别人,如果随口许诺,很容易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就像前面案例中的孩子一样,因为害羞,不敢拒绝别人,轻易就许下了自己的承诺,结果却让自己在交往中陷入了孤立的境地。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在许诺前先考虑这件事会有怎样的后果,合不合乎道义,还要衡量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到。如果这件事情不符合道义,或是孩子没有能力办成,就要鼓励他勇敢拒绝,不要轻易答应。
让孩子慎重对待自己的约定
有些孩子总是随意和朋友定下约定,但转眼就因为其他事情而忘记了这个约定。而且,因为害羞,又不敢去跟朋友道歉,于是这次约定就这样不了了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淡。
我们可以给孩子讲一些诚信的故事,通过故事告诉孩子,一旦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牢牢记住,并努力去做。如果孩子将答应别人的事情做到一半,觉得做不了想放弃时,我们就要在一旁为孩子加油、鼓劲,告诉他:“妈妈相信你能做到!”以此鼓励他履行自己的约定。
如果孩子实在是无法做到,我们就要让他勇敢承认并道歉。当然,我们也要告诉孩子,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履行约定,比如,孩子生病了,实在是无法赴约,就不用要求孩子强撑着去履行自己的约定,不过一定要让孩子与相约的那个人说明原因。还有,如果约定的事情是不合理或不符合道义的,也可以不用兑现承诺,但最好是事先就别答应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