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正常的欲望相比,贪婪属于一种病态心理。贪婪愈得到满足,胃口就越大。因此,家长切忌让孩子学会贪婪。
在阿尔及尔地区的长拜尔有一种猴子,非常喜欢偷食农民的粮食。当地农民发明了一种捕捉猴子的巧妙方法:把一只葫芦形的细颈瓶子固定好,系在大树上,再在瓶子中放入猴子们最爱吃的花生,然后就静候佳音。
到了晚上,猴子来到树下,见到瓶中的花生十分高兴,就把爪子伸进瓶子去抓花生。这瓶子的妙处就在于猴子的爪子刚刚能够伸进去,等它抓一把花生时,爪子却怎么也拉不出来了。贪婪的猴子绝不可能放下已到手的花生,就这样,它的爪子也就一直抽不出来,它就死死地守在瓶子旁边。直到第二天早晨,农民把它抓住的时候,它依然不会放开爪子,直到要把那花生放进嘴里才罢休。
很多人认为,只有贪婪的猴子才可能干出那样的蠢事,聪明的人类不会为了生命去冒险。但现实生活中,贪婪的人不在少数,因为人活着就会有欲望,有欲望才可能有进步,但欲望强烈就是贪婪了。通常,欲望是人类进步、社会前行的原动力,但是贪得无厌,贪婪到极限,就会自取灭亡。这就是猴子留给我们的教训。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切忌让孩子学会贪婪。
心理专家解析:贪婪到极致等于虚无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总是抱怨说:“我真是怕了我孩子,他经常向我要钱去买他想要的东西。有时候我根本不想带他去商场,因为他总是不停地要买这买那。一旦得不到满足就非常失望,甚至大哭。”其实,像这类孩子便是无限索取型的“贪婪”的孩子。的确,现在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贪婪了,可孩子一旦掉进贪婪的陷阱,就如同坠入万丈深渊,万劫不复,严重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贪婪到极致就是虚无。
有这么一个国王,他最宠爱的一个贵妃为他生下了一位漂亮的公主。国王视如掌上明珠,捧在掌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凡是公主想要的,国王一定是竭尽全力满足她。
春雨初霁的一个早晨,公主带着几个丫环婢女在宫中的花园里游玩。突然,公主被荷花池冒出的一颗颗状如珍珠的水泡吸引住了。公主看的出神入化,甚至突发奇想:“如果把这些漂亮的水泡编织成花环,那一定是世界上最最美丽的。”
她下定了决心,下令让婢女把水泡捞上来。但是事与愿违,那些婢女刚碰到晶莹如珍珠的水泡,水泡霎时就破了,把公主气得浑身打颤。无奈之下,她想起了自己无所不能的父亲。
“父王!您一向可是最疼我的哦,您答应过我的,不管我要什么东西,您都满足我啊!”
“我的傻女儿,水泡只是一些虚幻的东西,根本是做不成花环的。”国王微笑着对自己的女儿说,但语气中,却没有丝毫的责备。
“不嘛!我就要水泡花环,如果您不想给我,我也就不想活了。”公主哭着闹着,国王无奈之下就把所有的大臣召集到宫殿里来商量此事。大臣们面面相觑,谁都没有解决的办法。
“陛下请息怒,我有办法替公主用水泡编成花环,可是您知道我两眼昏花,实在是分不清荷花池里的水珠哪些看起来比较均匀、比较适合做花环。所以我能否请公主亲自挑选,然后交给我来编织。”一位跟随国王出生入死并且人生经验非常丰富的大臣告诉大王说。
公主听了,兴高采烈地拿起瓢子,弯下腰身,认真地挑选自己中意的水泡。本来光灿灿的水泡,经公主轻轻地一碰,就变为泡影。结果公主费的气力不小,却没有捞到一颗水泡。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有着“公主”一样的贪婪,过分的追逐只能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贪婪到了极致,结果到了最后是一无所有,因为贪婪到了极致就是虚无,就是水泡。
父母错误做法:纵容孩子的“贪婪”天性
教育孩子时,很多父母常常在有意无意中纵容了孩子的“贪婪”,一般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孩子有求必应
因为爱子心切,很多父母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例如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总是对各种新奇的玩具感兴趣。而父母呢,对孩子有求必应,这使得孩子有了这个还想要那个,从而提出购买更多新玩具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贪婪。
(2)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
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很多父母会定期不定期地给孩子很多零花钱,同时又很少留意零用钱的“去处”,因而造成孩子开始喜爱“金钱”,那种新鲜、自主的可以尽情购物的快乐,会令孩子十分着迷,进而会越来越贪恋这种感觉。
心理专家建议:小贪婪,大失误
英国的埃米尔·左拉曾经说过:“贪婪是奔向悬崖的失控野马,会把你人生的马车带入深渊;贪婪是欲望为自己挖掘的坟墓,将会埋葬你美好的前程。”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孩子如果变得贪婪,不仅会给父母造成困扰,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人生道路。那么,父母该怎么做才能不让孩子学会贪婪呢?一旦孩子贪婪又应该怎么帮孩子戒除呢?
(1)用格言警句培养孩子的情操
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列举一些格言警句来培养孩子的情操,起到警示的作用。例如,关于贪婪的一些名言有:陈毅的“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托尔斯泰的“欲望越小,人生越幸福”,《伊索寓言》里的“有些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2)对孩子进行提问
让孩子用笔在纸上连续写下20个“我喜欢”这个问题,限时1分钟。等孩子全部写完之后,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孩子的合理愿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过分的欲望,最后再给孩子分析一下造成孩子贪婪心理的原因与危害,帮助孩子改掉贪婪的恶习。
(3)让孩子学会“知足常乐”
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让他懂得“知足常乐”,对于一些自己能力不及的需求和欲望,一定要懂得戒掉。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份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