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49203900000035

第35章 手镯的来历

手镯也称“钏”、“手环”、“臂环”等,是一种戴在手臂上的环形装饰品。手镯作为一种首饰,和耳环、项链、戒指的功能一样,都是用来妆点美丽的可以说手镯是人们最早萌生的一种朦胧的爱美意识的表现。

手镯起源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时期。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古代不论男女都戴手镯,女性将其作为已婚的象征,男性则将其作为身份或工作性质的象征。此外,在古代社会,人们还认为戴手镯可以避邪或带来好运。

不过,有许多研究专家认为,手镯最初的出现并非全是出自于爱美,而是与图腾崇拜、巫术礼仪有关。同时,也有专家认为,由于当时男性在经济生活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使得戒指、手镯等饰物有了一种隐喻拴住妇女,不让其逃跑的含义。

中国玉手镯的原型源于一种扁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璧。在商周至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玉石制作手镯。无论是手镯造型还是玉石色彩,都显得格外丰富。除了玉石以外,这个时期还出现了金属手镯。

在西汉以后,由于受西域文化、风俗的影响,佩戴臂环之风盛行。臂环的样式也很多,有一种自由伸缩型的臂环,可以根据手臂的粗细调节环的大小;还有一种如弹簧一样盘成圈的臂环,少则三圈,多则十几圈,两端用金银丝编成环套,用于调节松紧。这种跳脱式臂环,可戴于手臂部,也可戴于手腕部。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盐商妇》一诗中有一句“皓腕肥来银钏窄”,非常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女子由于不从事农桑劳作,变得又白又胖,最后连原来的银钏都快戴不下了。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妇女有在手腕上戴“银钏”的习俗。

宋代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说,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的句子,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隋唐至宋朝,妇女用手镯装饰手臂已很普遍,这种手镯被称为臂钏。在初唐画家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以及周肪的《簪花仕女图》中,都清晰地描绘了戴臂钏的女子形象。当时,佩戴臂钏不仅仅限于宫廷贵族,平民百姓对此也十分热衷。在佛教题材的壁画和绘画作品中,仕女、飞天、菩萨等形象也经常有佩戴手镯的,这也反映了唐朝妇女佩戴手镯的流行风尚。

唐宋时期的玉手镯以圆柱体、扁圆体素面为主。相传杨贵妃十分喜爱椭圆形的手镯,后人又称这种手镯为“贵妃镯”。唐宋以后,手镯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有了高度发展,出现了金银手镯、镶玉手镯、镶宝手镯等,造型分圆环型、串珠型、绞丝型、辫子型、竹子型等。

到了明清乃至民国,饰品的款式造型、工艺制作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以金镶嵌宝石的手镯盛行不衰。当时,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市民百姓都有佩戴玉手镯的习惯。

直至现代社会,手镯仍然被人们普遍用为搭配服装的配套饰品,或作为凸显个人风格、爱好的一种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