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的吃法有许多,而许多人更爱吃“拔丝山药”。关于“拔丝山药”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
相传在隋朝末年,一天,瓦岗军领袖李密邀魏徵饮宴,商议如何攻占荥阳。李密想要快攻,速战速决,但魏徵就是不动声色,李密十分着急,又拿他没办法。这时,厨师端上一盆色泽金黄的菜肴,李密下筷就吃,随即“哎哟”一声,唇边已烫起个血泡。
此时,厨师又送上一碗凉水,魏徵夹起山药往凉水中一涮,然后放入口中,并叫李密也照此法品尝。李密一吃,顿觉香甜脆嫩十分可口——这道菜就是“拔丝山药”。
李密吃着这道菜,顿悟“心急吃不得热豆腐”的道理,随即冷静下来,与魏徵一起周密策划作战计划,结果一举攻下荥阳。
山药是美食,也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山药,性平,不温不燥,功能补脾胃,益肺肾”,是大家都可食用的滋补珍品。
现代研究证明,山药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素以及胆碱、黏液质等成分。山药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质,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预防血管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减少皮下脂肪沉积,避免出现肥胖。所以,多吃些山药还是不错的。
“杂烩菜”的由来
“杂烩”是一种著名的传统菜肴,顾名思义,是用几种原料混合烹烩而成的菜肴。
“杂烩”的由来传说甚广。在中国烹饪史上,最早发明“杂烩”的是齐鲁之帮的娄护,字君卿,为汉武帝时人,曾做过京兆吏。当时娄护常往来于汉武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这五位同时被封侯的“五侯”家中,因而由此创造出了“五侯杂烩”。
又据传,在明朝永乐年间,有一年的元宵佳节,举国欢庆。家家张灯,户户结彩,京城更是灯火辉煌,热闹异常。元宵节这一天,皇上一时兴起,想出宫与民同乐。于是,皇后、太子及大臣等人随驾上街观灯,直到深夜才回宫。此时,帝、后及太子等人均感腹中饥饿,便令太监迅速传膳。
此时,早准备好的御膳早已冰冷。御厨措手不及,只得将各种菜一起放入锅内,烩制成热气腾腾的菜肴装盆进献,由于复合多味,醇香滋美,皇帝特别高兴,即传问:“此膳何名?”御厨见皇帝乃全家合餐,便急中生智回答说:“此乃‘全家福’。”皇帝很高兴地御定此名,流传至今。“全家福”即现在的“什锦大杂烩”。
还有一种传说是:在晚清光绪二十一年,即1896年,清政府派洋务大臣李鸿章去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然后出使美国。
一天,李鸿章用中国菜宴请美国高级官员。当美国官员问及菜名时,外行的翻译却将“杂烩”译为“杂碎”,于是西方人把好吃的中国菜称“杂碎”,“杂碎”的名称也由此大振,一时传遍美国。从此,在英文辞典里便出现了“杂碎”的译音,甚至美国唐人街华侨开设的餐馆,也多改名为“杂碎”馆,在杂碎馆食单上,都有“李鸿章杂碎”这一菜名。
“杂烩”菜各地都有,烹制比较出名的有安徽“李鸿章杂烩”、湖北“全家福”(什锦大杂烩)、四川“红烧杂烩”和贵州“烘杂烩”等,由于配制方法不同,风味各异。
“杂烩”这道雅俗共赏的名菜,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至今,不仅因为它味美好吃,还含有十全十美的寓意,因而颇受国内外食客的欢迎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