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死在第二次》是一首叙事长诗,写一个普通兵士在抗日战争中从受伤到第二次奔赴前线战死的经过。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不是仅仅叙述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并借曲折的情节取得作品的效应,而是深层地剖解了这个兵士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以及对战争和生命意义的感悟。当时从这个角度写战争的文学作品在我国还不多见,只在报告文学、小说和戏剧创作领域有所触及,在诗歌创作上还是第一次这么写。因此,《他死在第二次》一经发表便引起广大读者和文艺界的重视和赞扬。
这首长诗与《向太阳》的写法不同。《向太阳》固然也有一些叙事的成份,但主要还是直接抒发作者自己的情感。《他死在第二次》从整体到细节都是叙事性的,是以第三人称写的,作者自始至终没有直接出现。这个死在第二次的兵士虽然无名无姓,读者却仿佛能真真切切地看到他,他有自己的形象性格以及在不同的场合清晰可见的细微动作。他是一个血肉的生命,在诗里呼吸着活动着,最后完成了他的真实的一生。
艾青一生在创作中最崇尚朴素,这首诗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个艺术审美的特色。一般说叙事诗常常容易写得过分平实,甚至枯燥;也就是说只有曲折的故事,却缺少能撞击心弦引起共鸣的艺术力量。《他死在第二次》叙事的方式我觉得颇有点符合当今已不再陌生的意识流的某些特点。诗里出现的许多一闪而过的感觉(生理的心理的)、梦想、幻觉等,仿佛不是经作者的安排,而是直接来自那个兵士心灵的活动,情节是那么不可预知,但又那么自然。第三章“两只手被搁在一起”的奇特的构思,第十章关于生与死的“一念”,第十二章中写到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兵士战死的情景等,都能引发读者的遐想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