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癌症不可怕——30年肿瘤诊疗手记
49379100000037

第37章 中医与癌症(1)

有些观点以中医不能“根治”为理由,不支持以中医为主来治疗癌症,我也曾深受影响。但这些年来,越来越感到,既然现代医学至今尚不能科学地解释癌症的成因并根治癌症,那么,它又怎能用“根治”来要求中医呢?

我是在一篇随笔中读到奥伊肯这句话的,它使我认识到,是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而导致了所谓科学对中医“疑团”的束手无策。任何科学的结论都具有相对性,不能被现代科学证明的,并不一定就是不科学的。事实上,无论从“道”的境界体悟中医的整体观、过程观,还是从“术”的层面学习中医的辨证施治、攻扶兼顾,中医对癌症的诊治都是极有价值的,尤其在癌症治疗的某些阶段和领域,中医更具有西医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中医是个好东西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不断繁衍壮大,中医功不可没。如前所述,肿瘤不是现代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诸病源候论》等医学专着中就有了类似于肿瘤的“肠覃”、“石痈”等的记载,并开始了对其成因的探索,提出了“气滞”、“血瘀”、“痰凝”、“热毒”、“湿聚”、“正虚”等病因、病机,相应地有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养阴生津、化痰软坚、理气散节、滋阴补肾等十余种常用治法。

我学的是西医,几十年来都是靠“一把刀”与肿瘤周旋,但出于治疗中时常的无奈和遗憾,出于对中医的敬畏与期望,近年来我开始关注中医,并发现中医整体论的思想、辨证施治的观点与西医关于癌症是全身性疾病,需要个体化治疗的认识,不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因其之“玄”而比西医更具前瞻性。于是我有意识地在治疗中运用中医理论,并以中药配合外科治疗,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有了对中医治癌的一些粗浅认识。

1.从“道”的高度理解中医治癌的价值,其整体观、过程观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西医治癌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分科细。现代医学是西医的天下,现代医学认为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同时主张要“个体化”治疗。但在诊治实践中,检查不说,光是治疗上,外科、内科、放射科,门诊、住院部,即使在肿瘤专科医院,或者一般医院的肿瘤科,一个病人也往往要接受多个医生的治疗,而每个医生都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结果,不同医生对病情、对治疗方案缺乏共同的理解,也没有人对这个病人全面负责。不能不反思的是,癌症治疗像工业的集约化、标准化一样,分工越来越细到底对不对头?人不是机器,按中医理论,人与自然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黄帝内经》不仅认为季节、气候与疾病有关,“五脏应四时”,“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还认为同样的病,治法不尽相同,“地势使然也”。中医不仅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间也是个有机的、相互协调的统一体——“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黄帝内经·灵兰秘典》)。传统中医没有内外科之分,医生必须对这个病人的病情通盘思考、全程负责,而这恰恰是癌症治疗所需要的。同时,西医由于分工过细,每个医生都只关注现时的肿瘤这个“点”,而忽视这个“点”在肿瘤发展过程这条“线”上的位置及其对“线”的发展的影响。而中医是将治疗作为一个“扶正祛邪”的过程来对待的,如同下棋,孰先孰后、孰保孰弃总是带着一种前瞻性。显然,中医在这种理念上的优势是值得西医学习,并在癌症治疗实践中加以借鉴的。

2.作为一种“术”,中医“攻扶兼顾”的原则对癌症治疗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无论手术,还是化疗、放疗,西医治疗癌症大多“做减法”,目的很清楚,将肿瘤以及癌细胞消灭掉。然而,实践证明,这一指导思想是有问题的,因为大量的研究证明,癌细胞是赶不尽、杀不绝的。于是,国际肿瘤学界达成共识,21世纪肿瘤治疗的指导思想从20世纪的“寻找”、“杀灭”转变为“控制”,这与中医历来主张的“攻扶兼顾”开始接近了。中医治癌是“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强调调动人体本身的“正气”来与疾病抗争。《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正”“邪”气相互斗争、消长的过程,因此,在治疗中始终将“扶正”放在与“祛邪”同等重要的位置,从西医理论来看,也就是在切除肿瘤、消灭癌细胞的同时,注意保护、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肿瘤病人在中晚期时大多免疫功能低下,各种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这时“扶正”尤为重要。“攻”应该看患者的整体体质和肿瘤大小、期别,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过度的化疗、放疗会适得其反,尤其在晚期癌症的治疗中,以“扶”为主,以“攻”为辅才能有效地控制癌细胞的发展。

“祛”与“扶”都是手段,都要以人体的阴阳平衡为目的。《黄帝内经》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是相对平衡的。而中晚期癌症患者因为癌细胞的过分发展而引起人体衰弱,免疫功能下降,出现阴阳寒热失调的现象。我之所以在“慎用化疗”一章中明确提出,化疗一般以2~4次为宜,就是从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出发对数十年经验的总结。癌症患者大多郁火邪热郁结,火毒炽盛,属于阳证。而化疗、放疗杀癌细胞是一种“以毒攻毒”、“热上加热”的过程,过度治疗易导致阴阳寒热更加失调,结果反而引起癌细胞的提早复发和转移。必须认识到,癌细胞在体内是不可能完全杀灭的,再杀,癌细胞也是藏起来,而不是杀灭,用《黄帝内经》的说法叫“阳杀阴藏”。因此,中晚期癌症患者大多应当通过“滋阴”来“扶正”,从而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当然,“扶”也不能过分,过分的“扶”病人同样接受不了。“壮火之气衰,少火气之壮”。大补只能促使元气衰弱,而微补却能使元气旺盛。大补连带“补”了癌细胞,加快癌细胞的增长,加重了病情的发展。因此,在虚不受补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度。

3.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髓,也是治疗癌症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

这些年,国际肿瘤界也开始主张“个体化治疗”。所谓“个体化治疗”,就是在准确把握病情的前提下,采取有针对性的、与众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是很科学的。其实,中医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中医治病从来就讲究辨证,对每个病人都要辨阴阳、辨寒热、辨标本、辨虚实,然后才是对症施治。

中医的这一方法在癌症治疗中是很管用的。

曾有一位年仅41岁但已是晚期肝癌伴肝硬化的患者,手术、放化疗已经不可能实施,全身情况较弱,除AFP指标高以外,还伴有肝功能多项指标异常,腹部伴有少量腹水。当地医院认为插管化疗的条件已不具备,建议中医加免疫治疗维持。于是,患者就找到一位比较有名的老中医,老中医就诊后要他树立信心,表示会尽力治疗。患者在吃了一段时间的中药后来我这里会诊,我见中药是以“健脾益气,扶正固本”为主,治疗效果看来不错,就建议在此基础上,加用分子靶向治疗。患者同意这个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西医配合治疗,患者病情稳定,但他总感到起色慢,于是急于求成、想彻底根治的思想抬头。这时,他打听到某县有一位专治肝癌的中医,说他的中药比较好,就轻易放弃了正在服用的中药,全部换成那位中医开的药方。一周后,病人自感不适,疲乏,胃口差,每天泄4~5次,腹胀还不断加重。再次来我这里会诊,我一看,那张处方完全以“攻”和“泄”为主,也就是采取“以毒攻毒”的方法来治疗。与前面服用的“健脾益气,扶正固本”的中药大不相同。“以毒攻毒”要看患者的体质和全身情况,在肝脏已经受损、排毒解毒功能衰退的情况下,再以“毒”来攻癌细胞是不科学的,只能加重肝脏解毒负担,其结果是病情恶化。在我的建议下,他还是回到原来那位老中医处接受治疗,预后相当不错。

《黄帝内经》说,“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治疗晚期癌症时,要按照病人的整体情况区分标本、轻重、缓急来用药。病情轻的时候用药可以重一些,但病重时用药则要轻。要在辨证施治的基本思想指导下,强调“治病留人”,而不能指望“除癌留人”,只有通过辨证施治,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平衡,才能达到稳定病情的效果。

说中医是个好东西,还因为他的价廉物美。中医对经济上有困难,用不起分子靶向药物或者其他昂贵西药的患者来说是非常适合的。中医的治疗同样可以缓解和改善症状,让晚期癌症患者看到希望,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当然,中医师的选择非常重要,最好请正规医院的医生诊治,以免上当受骗,耽误治疗。

中医是个好东西,但现在是科学主义、实用主义的天下。中医玄之又玄的道理没有多少人说得清,在这浮躁的社会中,也没有多少人会静下心来,将中医放到它所处的“一个更大序列中”,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认认真真地加以研究、实践,这正是中医的尴尬。

二、中医的尴尬与患者的选择

手术、化疗和放疗是西医治疗癌症的传统三大手段。癌症患者在首次治疗中不大可能选择中医,往往是在经过西医治疗后想得到进一步的效果,才想到中医。于是,给人形成一种错觉,治好了是前面西医的功劳,治不好是中医无用,怀疑中药的疗效,认为中医只是一种给癌症患者的安慰剂。晚期癌症,西医已经束手无策了,找到中医,治不好的当然是多数,你能说中医无用吗?中医治疗就处在这种尴尬的境地。

目前,中医在癌症治疗中有一种依附性,仅仅起到配合西医治疗的作用。当然,这种配合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与西医的“攻”相配合,中医以“扶”为主的治疗,一是减少了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二是有助于免疫功能的恢复,这些都是有数据和相关报道证明的。然而,中医的重要性并没有被大部分患者和西医医生所重视,只有当患者在西医的治疗中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时,或有的西医想到中医能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时,才提出请中医会诊。极少有人在首治方案中,主动提出请中医配合治疗的,除非是在中西医科研合作项目时中医会比较主动外,其他情况下,中医的参与治疗都处于从属、被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