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视片专题制作
49393900000026

第26章 电视画面编辑的艺术与技术(1)

第一节蒙太奇语言

一、蒙太奇概述

诞生初期的电影都是用一次拍摄、不经剪辑的镜头制作成的,多数是现实生活的忠实记录,或舞台剧的简单摄录,一个场面一般用一个固定的全景镜头拍摄下来,最多把各个场景的镜头机械地粘接起来,根本称不上艺术,也不成为语言。中国电视发展的初期,人们常说把戏院搬回家,实际上采用的就是这种制作方式。

电影工作者经过不断的探索,创造了分镜头的方法,产生了多视点、多空间的表现,摆脱了单一视点、单一空间和单一时间的局限。美国导演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当中着名的高潮段落“林肯被刺”,几分钟的场面由34个镜头组成,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叙述了主人公和他目睹的林肯总统和刺客各方面的表现、行为和心理状态。镜头分别由大全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组成,完全形成了电影自己的叙事方法,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蒙太奇。电视应该说继承了电影蒙太奇,在此基础上又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深化、发展。

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格里菲斯发现的“不是实在地描绘整个动作,却又使观众产生看到了全部动作的感觉”的这种剪辑技巧,通过电影创作者的反复试验,逐步走向成熟。蒙太奇的发展过程中,苏联的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都起过重要作用。

蒙太奇(Montage)一词借用自法国建筑学中一个有“构成”、“装配”之意的术语。当电影前期对画面进行多视点、多空间的分解拍摄,后期就必须对镜头画面进行组接。镜头组接是把分散拍摄的镜头素材,经过选择,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这种组接方法和构成形式,类似于把一些零散的建筑材料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构想有机地组合到一起,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物。

由此人们形象地称其为“蒙太奇”。

对于“蒙太奇”,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蒙太奇为电影用语,有剪辑和组合的意思,它是电影导演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为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电影。”《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为:“蒙太奇指的是通过传达作品意图的最佳方式对整片进行剪辑、剪接以及把曝光的影片组接起来的工作。”

对蒙太奇的理解基本有两种,一种是狭义的,一种是广义的。狭义的蒙太奇就是镜头组接的章法和技巧,也就是研究镜头与镜头之间怎样组接,以完成电影画面造型,从而正确地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正如我国电影艺术家夏衍所说:“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着情节发展和观众注意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的发展的一种技巧。”广义蒙太奇的理解,包含三层意思:第一,作为电影反映现实生活的独特的形象思维方法,蒙太奇指导着导演、摄像以及编辑人员对形象体系的建立;第二,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技巧;第三,作为电影镜头组接的具体技法和技巧。

具体地说,从总体上看,它包括编导对整个影片的叙述方式、叙述角度、时空结构、场景、段落布局等方面的把握。从横向看,包括画面与画面、声音与声音,以及声画之间的全部组合关系;从纵向看,包括对镜头的运用和处理,镜头的分切与组合,场面、段落的组接及转换的技巧和方法等。

二、蒙太奇的作用

蒙太奇的作用可分为两个方面:再现和表现。

(一)蒙太奇的再现作用

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认识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和自然界的交互作用。同样,艺术创作也是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细致观察、体验和加工的过程,因此蒙太奇的运用实际上也是来自生活,它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一种精练的结果,就像我们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但又不同于生活一样。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事物的习惯往往是先从整体入手,再到局部细节,而且还是多角度,以期获取一个全面的认识。苏联着名电影导演和理论家普多夫金曾经以街上的示威游行队伍为例来说明蒙太奇的作用。他说:“为了要得到一个清楚明确的印象,他一定要采取某些行动。首先,他一定要爬上房顶,这样就可以俯瞰游行队伍的全貌,并估量游行的人数;然后,他就要下来,从第一层楼的窗口向外看游行者举起的旗帜上的口号;最后,为了要看清楚参加游行者的面貌,他还得跑到游行队伍中去。”

“这个观察者变换它的视点已经有三次了,他之所以时而从近处看,时而又跑到远处望,就是要从他所观察的现象中得到一幅尽可能完整而无遗漏的画面。美国人首先探索了如何设法用摄像机来代替这种活动的观察者,就在这个时候,电影中初步出现了特写、中景和远景的概念。”

上述例证,清楚地说明了蒙太奇的作用就是模拟人观察事物、现象的方法,选取不同的视点,以求得细致、完整的印象。在观察事物、现象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点和角度,但是他们观察事物的步骤和特点却有着共同之处,而编导正是通过蒙太奇手法把自己的主观选择表现了出来。

(二)蒙太奇的表现作用

1.蒙太奇的构成作用

若干个镜头,经过组接以后,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会产生比每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更丰富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就是蒙太奇的构成作用。

苏联电影艺术家库里肖夫在创立蒙太奇理论方面有许多建树。他在1920年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他把以下五个镜头按次序连接起来放映:

(1)一个男青年从左到右走过去;

(2)一个女青年从右到左走过去;

(3)他们相遇、握手,男青年挥手指向他的前方;

(4)一幢有宽阔台阶的白色建筑物;

(5)两双脚走上台阶。

这五个镜头给观众的印象是一场完整的戏,大家都认为男青年带着他的女友,走向那座白色大厦。其实,(1)、(2)、(3)、(5)四个镜头是在相距很远的地方,在不同的日子里,而且没有按照次序拍摄的,而镜头(4)则是从电影资料里剪下来的,是美国华盛顿的白宫。

这个实验证明,两个以上的镜头连接在一起,能产生新的意义。导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通过镜头的组接,形成能为观众所接受、理解的画面语言。由于这是由库里肖夫首先做试验加以证明的,人们便把这种效应称为“库里肖夫效应”。

苏联电影导演普多夫金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又做了一个成功的蒙太奇试验。普多夫金准备了三个镜头:

(1)某人在哈哈大笑(近景);

(2)还是这个人,惊慌失措(近景);

(3)一个人手持手枪指着(近景)。

普多夫金把上面镜头按下列顺序连接:

(1)哈哈大笑;

(2)手枪指着;

(3)惊慌失措。

放映后给观众造成印象是此人胆小、怯懦。

同样是这三个镜头,但按如下顺序连接:

(1)惊慌失措;

(2)手枪指着;

(3)哈哈大笑。

放映后给观众造成的印象是此人胆大、勇敢。

这个试验再次证明了“库里肖夫效应”,并成为学校讲授蒙太奇的经典范例。

上述两个试验的例子,都充分说明了蒙太奇的构成作用。

下面再看一个例子,有这样一组镜头:

(1)小羊在吃奶;

(2)牛犊在跟母牛玩追逐;

(3)幼儿在草坪上学步。

当上面三个镜头单独存在的时候,它只能说明个别的作用,小羊吃奶,牛犊在奔跑,幼儿在学步,这三个镜头是独立存在,互不相关的;但若把三个镜头按以上顺序组接在一起,就能表达完整的含义,提供可供联想的形象,比如幼儿在母爱中成长。但是,并不是随便把两个以上的镜头连接在一起就可以产生蒙太奇构成的联想作用。例如:

(1)小羊在吃奶;

(2)汽车飞驶;

(3)一支香烟。

要是把这三个镜头连接起来,不仅不能产生新的含义,反而会把观众弄糊涂。因为这三者在生活逻辑上没有必然联系,人们的经验无法联想,所以它无法表达新的内容和含义,更不能发挥蒙太奇的构成作用。

这说明,导演必须选择那些最本质的、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镜头,并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否则是不会获得蒙太奇的构成效果的。

2.创造时空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服从实在的时间和实在的空间法则。例如,当我们要从教学楼里走到校外去,必然先要走出教室、经过走廊、走下楼梯、穿过门厅、走出大楼门、经过操场,然后才走出校门。

我曾经指导过一个学生拍摄纪录片,其中一个场景就是一个学生从宿舍出发要到校外去做家教,结果在他的片子里完整再现了整个过程,从出门到下楼、到走出校门,整整拍了有5分钟,当时我就问他,学过蒙太奇吗?他还理直气壮地说学过。关于蒙太奇的“创造对象的作用”,他并没有理解,其实他完全可以根据片子主题的艺术构思去掉那些与主题无关的中间过程,用三个镜头就可以交代这一环节:一个出宿舍,一个出校门,一个上公交车。至于经过走廊、楼梯、门厅的时间和空间过程,都可以删掉,观众不会认为这是在弄虚作假、偷工减料,或者看不明白,那些被删掉的实在的时间与空间过程实际上由观众的联想补充了。如果将全过程都如实反映出来,反而会使观众感到厌烦。因此,经过蒙太奇手法的剪辑,出现在电影、电视上的时间与空间已不是实在的了。也就是说,蒙太奇具有创造电影、电视时间与空间的作用。

电影、电视中的假定性的时间和空间,既有时间与空间的压缩,也有时间与空间的延伸。前面提到的由教室直接走出校门,删掉中间的过程,即是对时间与空间的压缩。至于时间和空间的延伸,如电影故事和电视剧的一些重要情节,往往会比实际时间长,也比原来空间大。在电视片中,为了要看清一种快速的现象,如自由落体运动、奥运冠军100米比赛时的情景,往往采用快速拍摄和慢动作放映的方式去延伸时间,也有的采用反复播放同一镜头的方式去延伸时间。再比如说,在今年的日食观测中,电视中展现的一组镜头是在不同地区拍摄,最后被中央电视台组接在一组镜头里。这样便在荧屏上构成了一种与我们周围现实世界不同的所谓影视时间和影视空间。

3.声音和画面结合作用

蒙太奇能使声音与画面有机结合,产生新的含义,从而更深刻、更生动地揭示与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声画的结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形式有:

(1)声画同步配合,如炮弹爆炸的同时出现爆炸声,加强了真实感。

(2)声画分立,画面内无声源,传来的声音与画面形成分立,制造出一种联想;比如电视新闻拍摄的满嘴脏话的人,只有形象,没有声音。

(3)声画对比,如画面上出现乞丐在路上讨饭,而声音却是酒楼猜拳行令的声音,声音与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蒙太奇语言的运用是电视片创作的基础,只有理解了蒙太奇,才能运用蒙太奇创作出好的作品。从下面举的这个例子里可了解到蒙太奇巨大的艺术魅力。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1925年,苏联着名导演爱森斯坦拍摄了一部举世瞩目的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描述了沙皇军官的残暴。沙皇强迫士兵吃生蛆的腐肉,水兵们提出抗议,战地法庭就把他们的领头人逮捕起来,并判以死刑,在甲板上执行。就在开枪的一刹那,枪手掉转枪口,突然向沙皇射击,水兵们起义,在舰上升起红旗。

当时,北欧的影片发行商很想购买这部影片,但检查官以革命性太强为由,严禁购买。发行商想了个办法,要求卖方允许他们把片子稍稍重新剪辑一下,即可通过检查。卖方的条件是不准作任何删减。发行商满足要求,说他只不过将影片中的一个场面调换一下位置而已。

发行商的办法是:先不表现临时军法会议和执行死刑的场面,这样,水兵的起义就使人感到并不是因为沙皇军官无辜地枪杀他们,而只是因为在肉汤中发现了蛆,就暴动起来。以下从起义到沙皇派军舰来镇压毫无改动。再把剪下的一段胶片接上去。这样一来,起义的水兵不是胜利地驾舰远航,而是以被处死刑为结局。

稍稍重新剪辑,革命影片竟变成了反动影片。

通过剪辑,运用对比、隐喻的手法,能表达特殊的思想感情。所以剪辑是影视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段。

第二节镜头组接原则

一、镜头的类别

前面我们讲过,镜头的类别多种多样。根据视距不同,有不同景别的镜头,如远、全、中、近、特写镜头;根据摄像机运动方式不同,有不同的运动镜头,如推、拉、摇、移、跟、升、转、虚、晃、甩;根据表现方法不同,有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即剧中人物的眼睛和观众的眼睛所看到的画面内容;根据拍摄角度不同,有平、仰、俯、顶角度,正、侧、斜、背面镜头;根据镜头时间长短不同,有长镜头、短镜头。另外还有只拍摄自然景物的空镜头、运用特技方法拍摄的特技镜头。

二、镜头的组接原则

(一)合乎逻辑

镜头的组接要合乎事物运动发展的逻辑,合乎生活逻辑和思维逻辑,合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按事物运动发展逻辑组接:如打靶训练时,队员有射击的动作,观众就想知道中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