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视片专题制作
49393900000027

第27章 电视画面编辑的艺术与技术(2)

按生活逻辑组接:比如电视节目上常见的某工程落成典礼、某展览开幕等新闻,事件随时间流程进行,画面也按此组接。大致规律是:大远景,多交代工程或展览会的场景全貌;全景,出席的领导、群众;中景,领导剪彩;近景、特写,介绍剪彩局部,随后画面又转入参观场景。

按思维逻辑组接:比如一个受惊吓者的镜头后面接一个狮子吼叫的镜头,它们之间在视觉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观众肯定会把它们联系起来看。

有个片子是拍摄某游乐场的,有射箭、跑马、骑骆驼等,拍了不少精彩镜头。

但在编辑时,却忽视了组接原则,在拉弓射箭镜头之后,接上一个跑马的镜头,人们看后还有点担心射出去的箭是否射中了奔跑的马。

(二)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则

在电影电视中,表现主体的连续动作时,需要注意画面方向的一致性。

要求一致性并不意味着构图的重复、角度的单一。拍摄画面时,角度要有变化,构图要多样,但是这种变化不是盲目的,必须遵循轴线规则。在进行组接时,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则拍摄的镜头,能使镜头中的主体物的位置、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规律。

1.轴线的由来

轴线是指拍摄对象的运动方向或者两个(含两个以上)被摄体之间的关系线。在屏幕中,物体运动、移动、转动都是具有方向的,由此形成了轴线。

2.轴线的种类

(1)运动轴线:运动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轨迹所形成的关系线,又称为方向轴线。如铁轨是火车的运动轴线、河道是船只的运动轴线、马路是车辆的运动轴线等。运动轴线包括单一方向上的运动线、曲线上的移动线以及拐角时的移动线。运动轴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拍摄时机位、方向要保持在轴线的同一侧。机位A、B、C、D在被摄物的同侧,它们拍出的运动方向是从左到右,而机位E拍出的运动方向是从右向左。

(2)关系轴线:它是指两个以上静态主体两两连接形成的线。

如果屏幕上只出现两个主体,那么只形成一根关系轴线,拍摄各个镜头的总方向,必须保持在这根线的同一侧180°以内。

互视轴是指人与人交流时形成的互视关系线,关系轴是指人与人交流时的位置关系线。在单人的场合下,一般以这个人的视线或运动的方向作为轴线;在多人的场合下,则通常以最靠近摄像机镜头的人物关系,如互视关系、对话关系、运动方向等为参考轴线。

(3)方向轴线:方向轴线是静止的单一主体到它对面支点的假想线。分切镜头的机位必须在这根轴线的同一侧。

3.轴线原则

在表现被摄物体的运动,被摄物体相互位置关系以及进行摄像机镜头调度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和同样的运动方向,应该在轴线的一侧区域内设置机位、安排运动,这就是轴线原则。

“轴线”的存在使摄像的方向变得十分重要。越轴是指摄像机拍摄过程中越过了关系轴线或运动轴线,到轴线的另一侧进行拍摄。一般来说,越轴前所拍画面与越轴后所拍画面无法进行组接,因为这往往会引起观众视觉逻辑上的混乱。例如,队伍通过检阅台前的广场,所有的拍摄点都应在“轴线”——即行进方向——同侧的180°范围内,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队伍都是往同一方向走的,否则就会看到人一会儿是从左到右,一会儿又从右向左,破坏了空间的统一感,这就是“跳轴”。

4.如何克服跳轴

克服跳轴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利用运动镜头来越轴,从轴线一侧运动到另一侧。

(2)借助主体自身运动路线的改变来越轴,即画面上出现主体运动方向的改变。

(3)中间间隔一个骑轴镜头来越轴。

(4)中间间隔一个特写镜头、主观镜头或空镜头而越轴。

(5)当被摄体出现两个以上动作轴线时,镜头可越过其中一轴线,再从另一轴线获得新的角度。

(6)利用淡入/淡出、叠化、划变等特技方法跳轴。

(三)景别的过渡要自然合理

相互衔接的画面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前一画面主体位置移动到右上角,下一个画面另一个主体的位置最好也在右上角,这样可以保持观众在视觉感受上的连贯流畅。表现同一主体的两个相邻镜头的组接时,要遵守以下原则:

(1)两个镜头景别要有明显变化,不能把同机位、同景别的镜头相接。因为同一环境里的同一对象,机位不变,景别又相同,其画面内容差不多,相接后会产生主体的跳动。所以在拍摄人物采访时要注意景别的变化。说完话后,或再换一景别拍摄,或拍摄一个主持人的镜头。

(2)景别相差不大时,必须改变摄像机的机位,否则也会产生明显跳动,好像一个连续镜头从中间截去一段一样。

(3)对不同主体的镜头进行组接时,同景别或不同景别镜头都可以相接。

(四)动接动,静接静

动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画面内主体的运动,二是指镜头的运动,即运动镜头。静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画面内主体是静止的,二是指镜头是固定的,即固定镜头。

“动接动”既指两个主体运动的镜头的组接,也指两个运动镜头的组接;“静接静”既指两个主体固定的镜头的组接,也指两个固定镜头的组接。固定镜头中,既有主体静止的固定镜头,也有主体运动的固定镜头;同样,运动镜头中,既有主体静止的运动镜头,也有主体运动的运动镜头。所以在组接时就有多种情况,下面分别说明:

(1)固定镜头与固定镜头组接。镜头本身不动,但镜头中主体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

(2)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组接。如果镜头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一致,采取“动接动”的方法;如果镜头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不同,在镜头运动前后的固定部分(即起幅和落幅处)采取“动接动”的方法。

(3)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组接。这种情况较为复杂,因为除镜头有动静之分外,镜头内的主体也有动静之别。如果两个画面中主体的运动不是连贯的,或它们中间有停顿,那么必须在前一画面主体做完一个完整动作停下后,有一个静止1~2秒的起幅时间,再接上一个主体从静止开始的画面。比如,走动的人要静止下来,才可以接上一个静止的近景,否则就让人感觉突然。

所以,拍摄运动镜头时必须有足够的起幅时间,否则组接时可能会发生困难。

(五)光线、色调的过渡要自然

相邻镜头的光线与色调不能相差太大,否则也会导致组接的突然,使人感到不连贯、不流畅。

这些组接的原则,在实际运用中要视内容需要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

第三节蒙太奇语法规则

影视镜头组接中,由一系列镜头有机组合而成的,逻辑连贯、富于节奏、含义相对完整的影视片断,称为句子,也叫蒙太奇句子。若干句子组成了蒙太奇段落,最后由段落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一、蒙太奇句子的句型

(一)前进式句型

前进式句型的视距由远及近,把观众的视线从对象的整体引向局部,一般按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顺序来组接镜头。观众的视觉感受逐渐增强,情绪逐渐高涨。

(二)后退式句型

与前进式句型相反,后退式句型一般按特写→近景→中景→全景的顺序组接镜头,把观众的视线由局部细节引向整体环境,情绪由高到低。

(三)环形句型

环形句型也称循环式句型,是将前进式和后退式结合起来的句型。景别变化为:全→中→近→特→近→中→全,或特→近→中→全→中→近→特,造成循环往复的波浪式情感。

(四)穿插式句型

前三种句型有规律,穿插式则是远近交替,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意变换。

(五)等同式句型

即一个句子中景别不变,全→全→全,中→中→中,近→近。

上述句型是电影制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剪辑经验,应灵活运用。

比如早期美国电影大量的“环形蒙太奇句子”,现在看起来就让人觉得节奏缓慢、拖沓。某些影片或者其中某些段落本身的节奏就是跳跃、快速的,那么它的剪辑的节奏当然也应是跳跃、快速的。

二、蒙太奇段落划分

所谓蒙太奇段落,通常是指由若干个蒙太奇句子或场面有机组成的,能表现完整内容的大单元。蒙太奇段落通常可以按下述方法划分:根据作品内容的自然段落来分段;根据时间的转移来分段;根据地点的转移来分段;根据影片的节奏来分段。

在安排段落时,既要考虑到每个段落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要考虑到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才能使人感到脉络清晰,易于理解。

三、蒙太奇转场

蒙太奇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组接,一般都要涉及时间或空间的过渡与转换,即不同场景之间的转换。因此也把这种组接称为转场。转场时,如果处理不好,将会造成观众视觉上与心理上的混乱和不适应,所以要借助一些艺术手法和过渡因素,使场景、段落的转换自然、合理、连贯、流畅。转场的方式分为两种:

(一)分割式(技巧转场)

所谓分割式,就是借助一定的技巧,实现场景与场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时空转换。常用的技巧有:

(1)淡:多用于大段落之间的转换;

(2)化:用于时间省略及回忆、想象;

(3)划:多用于时间、地点的转移;

(4)甩入甩出:用于地点的转移;

(5)定格:表示一个场景的结束;

(6)数字特技:利用数字特技实现场景与段落的时空转换。

这些特技运用起来人为痕迹较明显,因此不可过多使用。

(二)连贯式(无技巧转场)

连贯式是场景与场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直接切换。其特点是省略了许多过场戏,缩短了段落间隔,加快了影视节目的内在节奏。但在用无技巧转场时,段落转换处必须具备合理的过渡因素。常用的技巧有:

1.相似性转场

将上、下相连的两个在形状上相似、数量上相同或相近的镜头进行组接。如:

a.教师在家备课(中景);b.教案的特写,拉开成讲台上讲课(全景)。

a.实验人员在小河边取水样(中景);b.特写取样瓶,特写拉开成近景,放取样瓶在显微镜下。

a.果园里堆积的苹果(全景);b.苹果罐头上的苹果特写拉出成商店的货架。

2.逻辑性转场(因果关系转场)

利用场景、段落间上、下两个镜头在情节发展上的逻辑关系、对应关系或因果关系进行转场。如:

a.山洪暴发,河流决口;b.村庄被淹,解放军抢救群众。

a.火灾现场;b.飞驰的救火车。

3.比喻性转场

利用上、下两个镜头在内容方面的强烈对比作用来实现场景或段落的组接。如爱森斯坦早期影片《黑》中,有两处地方发生的两种屠杀,用屠宰场中的宰牛来比喻沙皇军警对工人们的杀戮。

4.过渡性转场

运用画面中主体物移动,或摄像机运动,或声音、文字、空镜头、挡黑镜头转场。具体有以下几种:

(1)用出画入画转场:前一画面主体走出画面,后一镜头主体走入画面,从而改变了地点。

(2)运动镜头转场:如推、拉、摇、移、跟等运动拍摄改变场景。

(3)声音转场:如《闪闪的红星》里,沈老板指着“今日售米”的牌子问:

“这是谁干的?”接着宋大爹说:“是冬子干的!”实现了场景的转移。

(4)文字转场:段落与段落之间用文字转接,如字幕。

(5)空镜头转场:如蓝天、大海、飞翔的鸽子等空镜头。当情绪发展到高潮顶点后,需要一个间歇,使观众回味意境,此时用空镜头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6)遮挡镜头转场:前一个镜头的人或物走向或推向镜头,直至将镜头遮挡;后一镜头是一个人或物从镜头前走进画面。

四、蒙太奇的叙述方法

前面我们介绍了蒙太奇的两方面内容:第一,一个蒙太奇句子是按怎样一种构成形式组接,即镜头按什么样的顺序选取和连接、在影视片中对内容表达起什么作用;第二,镜头与镜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组接应遵循什么原则、采用什么具体技巧,才能使镜头的转换做到连贯、流畅、自然、合理,即蒙太奇的原则和技巧。接下来是另外一个内容,就是什么样的表述方法可以最有效地引导观众理解和欣赏组接后的镜头。这就是蒙太奇的叙述方法。

蒙太奇的叙述方法或结构形式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叙事蒙太奇,一类是表现蒙太奇。叙事蒙太奇是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的一种蒙太奇类型,它基本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及因果关系来组接镜头及段落,是影视片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叙事蒙太奇的特点是脉络清楚,连贯,易懂。表现蒙太奇以镜头的对列为基础,通过不同内容镜头的对列所形成的冲击来产生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效果,表达出某种感情、情绪、心理或思想,从而给出单独镜头所不具备的更为丰富的含义。表现蒙太奇的目的不在于叙述情节、表现事件,而是旨在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