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和B型行为模式,最初被用来解释行为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最近研究者已经提出了第三种行为族群,称作C型行为模式(type C behavior pattern)。这种行为模式可以用来预测哪些个体容易患上癌症或者加速他们的癌症病程。C型行为模式的特征是善良、隐忍或自我牺牲、合作且令人愉快、不果断、耐心、服从外部权威,而且消极情绪易于外露,特别是气愤情绪。C型行为与有助于减慢癌症或者其他严重疾病进程的“斗志”相矛盾。研究者已经发现了斗志的作用,比如说,对于被诊断患上了艾滋病的人,那些不愿意接受他们注定会死亡的现实的个体通常要比那些甘于认命的个体生存的时间长。
总之,具有C型行为模式的个体的被动性并不是面对疾病的最好方法。乐观的个体将失败进行外部归因,这种应对风格对于乐观者的健康有很大影响。研究者已经证明,乐观主义对个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乐观的人身体较少患有疾病,通常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积极的态度可以减少躯体体验到的慢性应激,并使人更有可能选择健康的行为。
A/B型人格测试
A型人格的人总是不断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情,对妨碍自己努力的其他人或事进行攻击。这种人格特点在北美文化中受到高度推崇。
A型人格的特征:运动、走路、吃饭以及做其他事情节奏很快;对很多事情的进展速度不耐烦;总是试图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无法处理休闲时光;以每件事情中自己获益多少来评价成功。
B型人格的特征:从不曾有时间上的紧迫感以及其他类似的不适感;认为没有必要讨论自己的成就和业绩,除非不得已;充分享受娱乐和休闲,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充分放松而不感到内疚。
测试:你是A型人格吗?
指导语:在下面各特质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最符合你的行为特点?
1.不在意约会时间12345678从不迟到
2.无争强好胜心12345678争强好胜
3.从不感觉仓促12345678总是匆匆忙忙
4.一时只做一事12345678同时要做好多事
5.做事节奏缓12345678节奏极快(吃饭走路等)
6.表达情感12345678压抑情感
7.有许多爱好12345678除工作之外没有其他爱好
记分:累加7个问题的总分,然后乘以3。分数高于120分,表明你是极端的A型人格。
分数低于90分,表明你是极端的B型人格。
分数人格类型
120以上A+
106-119A
100-105A-
90-99B
90以下B+
情绪智力
1990年,耶鲁大学的沙洛维(Salove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梅耶(Mayer)提出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rlligence)的概念。随后,在1995年,哈佛大学教授戈尔曼(Daniel Goleman)出版了《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情绪智力研究热潮。戈尔曼认为情绪智力包括一系列相关的心理过程,这些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准确地识别、评价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调节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利用情绪信息的激励行为。当今社会,成功更需要合作,单凭一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调动自己和他人的积极性,都与情绪智力有关。
在戈尔曼的研究中有这么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
研究者给4岁的小孩每人发了一颗水果软糖,糖果就摆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并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等研究者“办完事”回来后再吃,就能吃到两颗糖;如果他们等不及,那就只能吃一颗,不过可以立即吃到。
戈尔曼认为,抑制冲动是最基本的心理技能,是所有情绪自控的根基,因为所有情绪,从本质上说都会导致这样那样的行为冲动。
在上面这个实验中,一些4岁的孩子为等研究者回来,能坚持长达15到20分钟,这是一个看上去遥遥无期的时间。为了努力让自己坚持下去,他们或将自己的眼睛蒙上,以避免看到诱惑物,或头枕着手臂休息,或自言自语,或嘴里唱着歌,或用自己的手和脚玩着游戏,甚至想让自己睡觉。这些勇气可嘉的学龄前儿童获得了两块糖果的回报。但其他一些冲动的孩子在研究者走出房间数秒内便将糖果抓在手里了。
这个实验是在1960年做的。12-14年过后,当年的4岁儿童都已长成少男少女。这两类孩子的差别十分明显。
那些在4岁时抵制住诱惑的青少年社会能力更强,虎虎有生气,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他们在压力之下不会身心崩溃、呆滞或抱怨,也不太因为慌乱而六神无主;他们积极面对并应对挑战,而不是在遇到困难时放弃;他们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同时也是独立而可信赖的;他们敢于领头做事,且把自己投入到一件件有意义的事情中。
而另一组孩子则更多地表现出固执和犹豫不决;容易遭受挫折和打击;自我评价不好或无价值;在压力下退缩不前,或无所作为;多疑且抱怨不断;容易心生妒忌或羡慕他人;易怒,对刺激反应过火,进而引发争执或斗争。
狼孩的能力发展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
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生活。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孤儿院的主持人J.E.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细记载了这两个狼孩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
“狼孩”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着地,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着地。
她们总是喜欢单独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行。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让人们替她们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天午夜到清晨三点钟,她们像狼似的引颈长嚎。
据研究,七八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6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人们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2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直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4年内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7年时间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几句话。在最后的3年中,卡玛拉终于学会在晚上睡觉,她也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时,她死去了。
辛格估计,卡玛拉死时已16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狼孩”的事实证明了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会化了的人,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脱离了人类的集体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点。所以,这种社会环境倘若从小丧失了,人类特有的习性、智力和才能就发展不起来,一如“狼孩”刚被发现时那样:有嘴不会说话,有脑不会思维。
关于社会学习的实验:津巴多模拟监狱试验1972年,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佣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试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机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
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看事情会如何发展。
两个星期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如何做监狱看守员的专门训练。实验者只告诉他们“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当回事。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监狱生活,模拟看守8小时换一次班,而模拟罪犯除了出来吃饭、锻炼、去厕所、办些必要的其他事情之外,要日日夜夜地呆在他们的牢房里,%并像真正监狱中的罪犯一样,接受亲戚和朋友的探视。
“罪犯”没用多长时间,就承认了“看守”的权威地位,特别是在实验的第二天“看守”粉碎了“罪犯”进行反抗的企图之后,“罪犯”们的反应就更加消极了。不管“看守”吩咐什么,“罪犯”都唯命是从。事实上,“罪犯”们开始相信,正如“看守”经常对他们所说的,他们真的低人一等、无法改变现状。而且每一位“看守”在模拟试验过程中,都做出过虐待“罪犯”的事情。
他们没有把这些只是当作一次实验,一切好像是真的。
实验进程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用津巴多的话来说,在那里“现实和错觉之间产生了混淆……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令人胆战心惊。大多数人的确变成了‘犯人’和‘看守’,不再能够清楚地区分角色扮演还是真正的自我”。在实验进行了6天之后,研究人员就不得不终止了实验。
津巴多的实验证明了间接学习的存在。参加津巴多实验的学生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如在家庭(父母与孩子),在学校(老师和学生),以及在其他包含有权和无权关系的场合,学习到了关于罪犯和看守的角色定式的内容。
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一致吗?
在心理科学发展的早期,有一个未经验证的假设,即不论是对蔬菜的偏爱还是对他人的看法(社会态度),一个人的态度与行为之间一般具有一致性。因此,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通常都先用问卷来测量被试的态度,并预测当被试真的遇到测量对象时,已测量的态度就会在其行为中反映出来。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理查德·拉皮尔(Richard Lapiere)对此提出了质疑,并于20世纪三十年代进行了一项着名的现场实验以证实他的观点。
在1930-1933年间,拉皮尔与他的两位中国朋友——一对年轻的夫妇两次开车沿太平洋海岸线周游美国,旅游线路总长度约为1.6万公里。在旅行过程中,他们共住过67家旅舍、汽车旅馆和旅行者之家,在184家饭店和咖啡馆用餐。为了防止因自己的出现使这些人的反应有所改变,拉皮尔经常让这对中国夫妇订房间、买食宿用品,而他自己则负责照看行李,并且总让他们先进入餐馆。当时美国人对亚裔存在着严重的偏见与歧视,但是,在他们曾光顾过的251个旅馆和餐馆中,只受到过一例冷遇。这次唯一的冷遇发生在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小城镇。根据拉皮尔的描述,这是一家非常简陋的汽车旅馆。业主来到汽车旁,看了一下车里的人说:“不,我不接待日本人。”除了这次不愉快的经历外,他们在其他地方都受到了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待遇,尽管有时待遇有变化,也是因为人们对中国夫妇的“好奇心”所致。
在研究的第二部分中,拉皮尔给他们到过的所有旅馆和餐馆寄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与直接到访之间有6个月的时间间隔。问卷的主要问题是:“你愿意在自己的旅馆或餐厅接待中国客人吗?”为了进一步确保问卷的回答没有直接受到中国夫妇访问的影响,拉皮尔同时调查了其他32家旅馆和96家餐馆,它们与中国夫妇访问过的餐馆、旅馆处于同一地区。调查结果显示,曾经到访的旅馆、餐馆、咖啡馆、旅行者之家中,有93.4%都回答说他们将不会接待中国人,与其之前的行为大相径庭,且与其他旅馆和餐馆的态度无显着差异。拉皮尔的研究激起了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的热潮。但直到今天,研究者还没能获得普遍公认的完美答案,可见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复杂性。
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
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MSQ)是国外较为常用的工作满意度测试问题,由Weiss、Dawis、England和L of quist编制而成。它分为长式量表(21个量表)和短式量表(3个分量表)。长式量表包括120个题目,可测量工作人员对20个工作方面的满意度及一般满意度。短式量表包括内在满意度、外在满意度和一般满意度3个分量表。
知觉热点问题:眼见为实?
这是一种壮观而又迷惑人的错觉:月亮刚刚在地平线上升起时看起来比在天顶时要大!
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月亮还是同一个月亮,它并没有改变大小,也没有改变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不管月亮位于天空的哪个位置,它的大小应该都是相同的。如下图所示,该图是拍摄的一张时序影像,每隔2.5分钟对月亮进行一次短暂曝光,而最后一次的曝光时间较长,以带出西雅图市的美丽全景。从中可见,月亮的直径实际上未曾变化。如此说来,照相机做了忠实的记录,人眼却不能“眼见为实”了。这就是知觉学中的月亮错觉(moonillusion)。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如果有两个匹萨,它们的配料和口味等其他方面完全相同,只不过一个比另外一个更大一点,你是不是愿意为大的匹萨支付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