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管理概论
49473400000038

第38章 绿色物流(4)

物流标准化是资源整合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我国当前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应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一方面要在物流术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缺的标准应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

(二)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对策

1.将企业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结合

物流绿色化归根结底就是企业营运的绿色化。绿色企业的创建以及原有企业的改造,必须将其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有机联系起来,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绿色运输策略

改变运输方式,尽量实施多式联运。物流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运输工具,特别是公路运输造成的废气排放、噪音和交通阻塞等,改变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或海上运输,可削减总行车量。还可使用“绿色”运输工具,如以天然气、酒精与汽油混合作为燃料的汽车。通过以上诸种运输策略,有效降低物流运输环节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量,提高配送效率。如合理规划网点及配送中心、优化配送路线、提倡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载货率等,周密策划运力。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克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多快好省完成装卸运输。在全国范围内构建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绿色运输网络和联运系统。

(2)提倡绿色包装

选用绿色包装材料。传统包装设计在选择包装材料时,主要侧重研究材料的性质和使用行为,要求用所选材料制造的包装在满足对产品的保护性、广告性和说明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包装技术成本。而对包装材料及包装的生产、使用和报废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造成了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包装设计,在选用包装材料时必须将其环保性能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研究。

尽量减少所用材料种类。为简化包装的制造工艺,便于包装的拆卸及回收、分类和再利用,包装设计时应尽量避免选用多种不同材料,对于复杂包装宜采用易拆卸分离的结构设计。在设计金属包装箱时,结构上应避免采用不同金属的焊接结构,宜将包装箱设计成可分拆的、独立的多个分部箱体,且每个独立分箱宜用一种材料。

简化包装,做到适度包装。过度的包装不仅是一种浪费也造成不必要的污染。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倡导适度包装并制定出许多相应的法规。例如,英国就对商品包装复杂豪华程度按照一定比例予以限制,超出要求则重罚、加税,迫使商家简化包装,减少环境污染。

包装设计减量化从源头减少包装废弃物,是世界公认的包装绿色化的首选途径。如改进材料性能,使瓶装容器在提高强度的同时,薄壁轻量化,通过材料工艺研制,开发新型材料,使塑料包装进一步轻量化、薄膜化。然而,我国在销售包装中还大量存在滥用包装材料,设计过分包装,这是违背世界环保潮流的,应当采取措施,给予经济制裁。简化包装的新潮流,可大大减少包装废弃物,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应大力提倡。

2.制定绿色物流标准

积极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以标准化促进绿色化。ISO14000系列标准侧重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要求用产品生命周期方法,使产品在设计、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乃至废弃后的回收、再生资源化等方面,都符合环境标准。

现在,环境管理在欧、美、日等许多国家已经规范化、法制化。仅从与物流有关的环境管理看,其管理范围不仅限于对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用、设计、消费、废弃、回收再利用等做出节省资源、无害化的规定,而且对伴随产品运输产生的氮气和二氧化碳也提出严格要求。面对全世界的“绿色革命”浪潮和基于环境标准竞争而形成的绿色壁垒制约,我国的物流经营者应创造条件积极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身的物流行为,塑造绿色物流形象,把环境管理融于企业全面管理之中。企业通过实施ISO14000,强化污染预防,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风险和环境费用开支,为实施绿色物流创造了条件,进而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3.建立废弃物循环物流

大量生产大量流通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的废弃物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困难,从而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及自然环境的恶化。

废弃物物流(waste material logistics)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21世纪的物流必须从系统构筑的角度,建立一个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统。建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统依靠单个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企业不仅仅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还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最终建立起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食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循环物流系统。

4.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绿色物流属于新生事物,政府应大力支持和引导绿色物流科研工作,一方面要积极支持绿色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物流教育体系是保证物流产业形成合理人才结构、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首先,政府应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包括与绿色物流相关的环境科学,开展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学历教育,为现代绿色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其次,加快推进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工作。由于我国物流专业学历教育刚刚起步,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总量规模有一定的限制,仅靠院校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加速开展物流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通过对在职人员的培训与认证,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满足国内市场对各类物流人才的需求。第三,优化物流教育师资力量,提高物流教育质量。一方面要不断充实物流师资队伍,大力引进海外物流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物流师资培训力度,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深造,学习国外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通过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和短期培训,拓展教师知识面,提高物流专业师资水平。

【案例分析】

欧洲物流的“绿色变革”

欧洲物流企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尽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实施具有环保功能的物流解决方案。欧盟15国交通运输所排放的废气相当于欧洲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1%,其中还没有包括国际航空和海运在内。而上述国家公路交通废气排放量相当于交通运输排放总量的93%。欧盟组织所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要求从1990年起到2020年底交通运输废气排放量必须减少20%。物流企业也制定了有关降低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量的应对措施和保护生态平衡等解决方案。

循环使用包装品和废品

目前德国大部分物流集团和相关服务公司均在积极开发“生态物流概念”,其主要参与者是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从产品始发地到终点客户的全程中,按照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严格实施包装品和废品管理,主要目标任务就是鼓励使用经久耐用和环保功能优异的集装箱设备。其实在生态和经济两者之间找到和谐平衡点谈何容易?一个是必须加大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一个是必须持续发展市场经济,不断扩大生产活动,而这一切似乎又要牺牲生态环境。严禁使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托盘和包装材料,促进木材、纸张和金属等包装材料循环使用和废品及时回收再生,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坚持保护生态

欧洲物流企业还积极提倡二氧化碳减排的交通运输模式。世界著名物流TNT集团于2008年初在荷兰发起“行星与我规划”,其中包括不断扩大使用电动车辆,减少内燃机车辆,计划到2025年减少该公司车辆二氧化碳废气排放量一半,进一步扩大该公司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量透明度,主动要求政府、环保团体和社会公众密切监督。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物流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风险,公路和铁路一体化并用而不是各自为政,通过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全面实施环保的一体化公路和铁路经营理念,在物流服务全程操作中的公路和铁路运输模式不分家,所有的集装箱和托盘等货运设备全部通用于公路和铁路,至少提高短途和远程等交通运物流服务效率50%,其中仅仅德国每年可节约至少580万张办公用A4纸用量,从根本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有力确保环境保护。

【案例讨论】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在我国发展绿色物流应采取的措施。

【复习思考】

1.简述绿色物流的概念及特征。

2.简述绿色物流系统的构成。

3.简述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