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
晋朝有个少年叫周处,其父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军。那时,周处跟随母亲住在乡下,力气超人,会骑马射箭,本领高强,仗着家中的权势,横行乡里,惹是生非,人们都恨他。
有一天,周处到村外游玩,见田野中庄稼长势喜人,可农人一脸愁苦。他大为不解,便问一位老者。老者叹气说:“年成虽好,可乡里有三害,怎么能快活起来呢!”周处忙问有哪三害,老者说:“南山上有只白额猛虎,长桥下有条大蟒蛇,这两个畜牲害死了不少人命,此乃两害。”周处追问第三害,老者说:“那第三害,就是你呀!你骑马打猎,撞伤了人,踏坏了庄稼,全都不管,大家怕你家的势力,不敢得罪你,真是有苦没处说呀!”闻听此言,周处又惭愧又难过,决心为乡里除掉这三害。他跑到南山上弯弓搭箭射死了猛虎,又仗剑来到长桥下杀死了巨蟒。剩下一害就是自己了,他决心改邪归正,就拜大文学家陆云为师,学习写文章和做人的道理。从此,周处成了老百姓喜爱的少年。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创办了一所学校,在这个学校的门口立着这样一块牌子:“认识你自己”。仅仅五个字道出了一个千百年来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命题。当我们避开外界的喧嚣,静下心来,常常发现令我们困惑最多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宁静的夜晚,仰望着深邃的天空,我们可能会扪心自问:“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大社会里、小环境中我究竟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我行不行呀?”“别人怎样看待我呢?”“我应当成为怎样一个人呢?”“我怎样改变现状成为理想中的那种人呢?”通俗地说,这些就叫做自我意识。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就印证了这一点。
所谓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包括各种身心状态(如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和对环境关系(如个体周围客观环境和他人的影响、作用以及自身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责任、力量)的认识、体验和评价。
具体地说,自我意识包括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三部分内容。其中生理的自我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心理的自我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认识和评价,社会的自我指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具有自我控制和调节思想和行为的作用。
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首要认知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心理成分。
自我概念包括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等三个方面。现实自我是个体纯粹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现实中自我的各种特征(如躯体、行为、人格、角色等特点)的认识,极具主观性色彩;投射自我是个体所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当这一认识与现实自我之间产生较大距离时,个体便会有自己不被他人理解的感觉,多数主体与客体之间产生隔阂皆源于现实自我与投射自我不一致;理想自我是个体依照自己的意愿构建的未来自我的理想标准,是个体的现实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导引和推力,是现实自我理想化的目标定位。
自我分析是个体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判。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核心成分,是自我认识的水平体现。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是个体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自爱、自尊、自信、自卑、羞耻、责任、优越等心理感觉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
自尊心是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够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责任心亦称责任感,是个体自觉某项事情属于自己分内应做的且应该做好的心理体验;优越感是个体在与客体的比较中自我感觉优秀的心理体验。
3.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在自我评价指导和自我体验推动下,个体为达到理想自我的目标,而对自己心理行为的自觉和有目的调节、控制,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心理成分。
自我检查是个体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自我监督是个体以其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实行监督的过程;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它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节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质的表现。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集中体现自我意识在改造主体和主客体相互关系中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表现为:启动或制止行为,心理活动的转移,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速,积极性的加强或减弱,动机的协调,根据所拟订的计划监督检查行动,动作的协调一致等。
4.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的延续部分,即自我意识的成熟阶段。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都需要表现自己的才能,而这些又必须通过自我评价和理想自我的构建,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体验、自我调节控制和不断自我修养、磨炼来达成。
亦即自我意识达到自我完善的状态。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就是:自我实现是心理最健康和心理质量最佳的标志。
自我实现是对生命感到满意、能发挥潜能又具有创造力的人的共通点。研究表明,每个人天生均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只是这种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必须建立在低层次的需求(如安全感)获得满足的基础上。个体自我实现的价值多以结果为衡量标准,因为结果是自我实现的价值的集中体现,而过程常常掩盖了自我实现的价值。因此,并非具有自我实现倾向的人,都能够满足自我实现的愿望。
二、自我意识的心理意义
他11岁接触《大航海时代》,开始痴迷游戏。他靠玩《大航海时代》扮演商人“到世界各地做贸易”,几乎可以背下整个世界地图。
为制止他玩游戏,父母把他的电脑拆开,把零件藏在衣柜顶上和汽车的后备箱里……他能半个小时内把零件找齐并组装好,玩过之后再拆分放回原处,而从未让父母发现过。
他14岁制作了第一款游戏;18岁改变美国网游,吸引了不少玩家;大二辍学专攻游戏开发,创立锦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不到5年,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传说》《风云》两款国内先进的3D网游。
刚进大学时,他目标很明确:学计算机,为了将来研发游戏做好准备。可是大学课程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第一个学期他发现,老师讲的东西他早就知道了;第二个学期他发现,老师讲的东西“早就过时了”。他不想待在学校里耽误时间,他觉得在网上反而可以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知识。可是那时他年纪还小,对走进社会十分恐惧。
后来发生的事情才让他有胆子离开大学。他在国外游戏的服务器上加设了一个自己的服务器,再把现成的国外游戏做了一些改编,免费让大家来玩。结果在他的服务器上,在线的人数能达到五六百,如果收费,每月可以挣好几万。这让他意识到,靠自己的能力,他完全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立足。
2007年7月,他的团队被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以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
他就是23岁的亿万富翁彭海涛。
彭海涛与别人玩游戏的区别在于:他在玩游戏,而不是被游戏玩;他沉迷游戏,但不迷失自己;他有清醒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而且决定果断。
一个人形成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就标志着其心理的成熟;而心理的成熟,使人走向成功。彭海涛值得人们敬佩的地方,就是他的自我意识的正确。别人包括他的父母,都以为玩游戏会影响学习、影响个人前途,而他却在玩游戏中学到了自己想学的知识,并找到了自己事业的方向,因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世界歌坛的超级巨星卢卡诺·帕瓦罗蒂的成功,也印证了这个道理。从师范院校毕业之后,痴迷音乐并有相当音乐素养的他对自己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就问父亲:“我是当教师呢,还是做音乐家?”父亲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择一把椅子坐上去。”后来,帕瓦罗蒂愉快地选择了音乐,从此开始了乐坛生涯。明智的父亲让帕瓦罗蒂形成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在面对两难时,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从幼稚到成熟,这是正常人的心理发展历程。在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只是经历的这个过程的时间有长有短,而个体一旦形成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则标志着其心理进入了成熟状态。
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实现生物需要向社会需要的转化
人际关系是人类共同生活所创造的诸多文明中最无法回避的内容之一,而适应社会,协调人际关系,又是个体必须面对的生存课题。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能够脱离社会独自实现物质的满足和精神的需要。早在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就发出了“千林风雨莺求友,万里云天雁断行”的感叹,此中折射出的孤独心理,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人需要交际的历史足音。青少年在成长中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就是为适应社会,和谐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大量的心理学实践证明,许多人社会适应不良及人际关系不协调,都是由于自我意识不健全或不正确造成的。这提醒我们,青少年期正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期,如果对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认识不正确,尤其是在自我评价及自我概念上与客观的现实差距太大,就可造成社会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不协调,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2.促进自我认知向自我实现的转化
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自我认知是把自己与周围事物相区别的前提,否则个体就无法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同时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能够创造最佳心理质量,影响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
青少年具备了健全的自我意识,就能够通过合理的自我认识、良好的自我体验、自觉的自我调控来促进自我实现,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在的心理能量。
3.推进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的转化
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否则个体就很难有效开展自我教育。个体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现状如何并应该怎样做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如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亦即当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发生矛盾时,或当在理想的自我实现过程中受到挫折时,自我意识正确的人能够自省,能够自觉地通过自我调节、控制,来纠正心理偏差或重新定位理想的自我,使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的差距逐步缩小。
正确的自我意识通过正确的自我评价产生合理的理想自我,这是个体得以维护心理健康的基础。
三、自我意识的常见偏差
马可刚刚进入湖南经视时,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然而当台里为他量身定做主持角色时,电视画面里的他竟然满脸痘痘,而且一清二楚。观众到底能不能接受这样的主持人,大家心里都没底。
台长只好找到马可,直言不讳地说:“虽然我们都认为你很优秀,但你脸上的痘痘注定了你不能做主持人,我们也不会冒这个险,我建议你去报社当编辑,这样对你比较合适。”
台长的话如当头一棒,让马可所有雄心壮志都烟消云散。他天天借酒消愁,失落到了极点。有一天,他去书摊闲逛,偶然看到了报纸上刊登的关于肥姐沈殿霞的报道。马可的心头一震,沈殿霞可一直是自己崇拜的偶像啊!他记得沈殿霞曾经在一档节目中说:“你可以什么都不是,但是你必须用你的笑容和爱来温暖观众。”
马可恍然大悟,他立即找到台长说:“我虽然有很多痘痘,但这不影响和观众的交流。因为在镜头面前,容貌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接着,马可即兴表演了几段脱口秀。
马可的精彩表演让台长刮目相看。
经过慎重商量,台长决定让他和汪函来主持“越策越开心”。几期节目下来,马可以诙谐幽默的风格征服了观众,“汪马组合”名满天下,而他脸上的痘痘,更成了他个人的“品牌”。
后来,马可在他的生日宴会上说:“生活中哪能不遭遇逆境,与其埋天怨地,还不如找准自己的优势,坚持到底。以前我常想什么是成功,今天我总算是明白了,成功无非就是将你的自信演绎到极致。记住这一点,你才会明白,拥有自信往往比拥有才华更重要。”
马可的成功说明了正确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意义。
自我意识正确的人,往往也是一个充满信心的人。我国著名画家傅抱石未成名时,听说徐悲鸿途径南昌,便鼓足勇气带着自己的作品去见徐先生,结果得到了大师的赏识和帮助。如果傅抱石信心不足,犹豫不决,甚至自卑,不敢拿出自己的作品去见大师,他便失去了得到大师指导和推荐的机会。足见,自我意识的正确与否,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