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否则就不会有那样多的人慨叹曾经坐失良机了。也许你会遇到一个意外的机会,像那个偶然遇到一只兔子撞毙树下的农人,但你要知道,除了那只兔子,上天没再光顾过那个农人,你又何必像他那样愚蠢地等待下去呢。
终其一生等待机会,不如有准备地寻找和创造机会。
影响和制约情绪变化的因素很多,认识评价、气质类型和环境刺激是常见的因素。
1.认识评价因素
认识评价因素亦称认知因素。认知在情绪体验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如果情境相同,而做出的认识评价不同,产生的情绪体验就会不同。例如,两个同时参加学生会主席竞选的学生,结果都没能如愿,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一件不顺心的事。但是,甲学生把这件事当作是对自己的考验(做出良好的认识评价),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努力在自己身上找不足,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热心帮助同学,对学生会的工作投入了更大的热情。而乙学生则认为自己很倒霉(做出不好的认识评价),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抱怨老师对自己不公平、同学看不起自己,对同学和学生会的工作都失去了热情。由此不难看出,一件事情到底是好还是坏,就看人们如何认识它、评价它。选择不同,结果必然不同。
2.气质类型因素
气质是个体所具有的典型的个性特点和稳定的心理特点,是高级神经活动在行动上的表现,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现代心理学认为,气质对人的情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强弱、快慢上,表现在隐显动作敏感或迟钝方面。以此为依据,心理学家把人的气质类型划分为4种,并归纳出了不同气质的人的不同情绪表现特点。
(1)胆汁质。也叫不可遏制型。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情绪兴奋性高,感情强烈,易于激昂,脾气急躁,情绪体验的波动性比较大。
(2)多血质。也叫活泼型。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情感丰富,反应灵敏、灵活,待人接物乐观热情,情绪易变,在面临各种应激情境时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3)粘液质。也叫安静型。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情绪兴奋性低,对外界反应慢,情感不外露,遇事冷静,情绪不会大起大落,有时表现得压抑,但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4)抑郁质。也叫弱型。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强烈(即反应较慢),情绪低落(压抑),感情脆弱,内心深层情感体验强烈,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容易表现出神经官能症的症状。
气质对情绪的影响虽然不可小觑,但也不是不可改变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就青少年的个性而言,其可逆性相对较大。因为青少年个体的个性是可以塑造的,所以任何一名青少年只要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加强修炼,把对生活的体验与塑造自己的个性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自身气质的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不断完善自己,都可以增强对情绪的调控能力。
3.环境刺激因素
人受环境的刺激,会出现与环境的氛围相一致的情绪形态。譬如,灰蒙蒙的天空会使人感到压抑郁闷,而蓝盈盈的天空会使人感到清爽舒畅;拥挤的人群会使人感到紧张烦躁,而秩序井然的交通会使人感到安全放松;荒山秃岭会使人感到一片凄凉,而青山绿水则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整洁的校园会使人感到优雅清新,而嘈杂的课堂会使人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环境因素是影响人的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不可忽视的。
需要提醒的是,环境因素对人情绪的影响之大,有时是难以自知的,因为环境因素与认知因素一旦结合,人是难以从其促成的情绪中自拔的。“守株待兔”的农人就是典型。
四、不良情绪的调适
有一个人在森林中漫游的时候,突然遇见了一只饥饿的老虎,老虎向他猛扑上来。他用最大的力气和最快的速度逃开,但是老虎紧追不舍。他被老虎逼到了断崖边上。站在悬崖边上,他想:“与其被老虎活活咬死,还不如跳下悬崖,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他纵身跳下悬崖,非常幸运地卡在一棵树上。那是一棵长在断崖边的梅树,树上结满了梅子。
正在庆幸,他听到断崖深处传来吼声,原来崖底有一只凶猛的狮子正抬头望着他。狮子的声音使他心颤,而更不妙的是,他转头看见一黑一白两只老鼠,正用力地咬着梅树的树干。
他经过一阵惊慌,很快又平静了:“被老鼠咬断树干跌死,总比被狮子咬好吧?”
于是,他索性将身边的危险置之度外,看到梅子长得正好,就采了一些吃起来。他觉得一辈子从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梅子。
他心想:“既然迟早都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觉吧!”
他为自己找到一个三角形的枝桠,在树上沉沉地睡去。
一觉醒来,他发现黑白老鼠不见了,老虎、狮子也不见了。
他顺着树枝,小心翼翼地攀上悬崖,终于脱离险境。
原来,在他睡熟的时候,饥饿的老虎按捺不住,跃下悬崖。黑白老鼠听到老虎的吼声,惊慌逃走了。跳下悬崖的老虎与崖下的狮子经过激烈打斗,双双负伤而遁。
情绪人人都有,面对危险产生恐惧心理是正常的,但我们不能因恐惧而失去信心,失去希望。因为负性情绪一旦占据上风,我们就有可能被自己的情绪击垮。
有时候,我们不妨学学故事中的“他”,尴尬面前索性不在乎。人一旦不受情绪左右,出现转机便在情理之中了。
下面这个故事,也许对我们更有启发。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
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为什么?
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A觉得B说得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之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
再见面时,B对A说: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
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一个人的情绪是可以调节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给自己或他人创造更多的机会。
1.青少年常见的不良情绪
(1)烦恼
烦恼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陡生孤独寂寞之心,常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烦躁,无以名状的感觉增多;不知应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犹疑心态增多;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难以化解的矛盾增多;与同伴交往不知如何确立或保持自己的地位,误会和尴尬增多;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及前途担忧,信心缺失现象增多等等。
生理和心理变化是青少年烦恼增多的直接原因。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生理的急剧变化,尤其是性意识的萌发,往往使他们产生莫名其妙的烦躁与不安。舆论和道德的约束与生理需要的矛盾,经常困扰着他们,许多欲望不得不受到压抑。青春期又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涨时期,青少年十分关注自我,包括自身的长相、能力水平、人际关系等等,任何一个与自己相关的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引发烦恼。除此之外,考试、升学与就业的压力也使青少年处于极度的矛盾当中,因此烦恼不断,很难摆脱。
(2)孤独
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一般称为孤独感,又称闭锁心理。孤独情绪多见于性格内向的青少年,主要表现为不愿意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猜疑心较强,容易神经过敏,办事喜欢独来独往,有时还常为孤独和空虚所困扰。孤独情绪严重者会产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甚至会产生厌世轻生的心理及行为。
青少年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独立意识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发展。由于独立意识的增长,青少年不愿接受他人意见,不愿意与他人平等、开诚布公地交流,从而产生孤独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的自尊心逐渐增强,个人隐私的范围逐渐扩大,担心被人耻笑的方面增多,于是便在心中小心地筑起一道樊篱,锁闭自己内心的秘密。独立意识是一种向外的力量,自我意识是一种向内的力量,它们与青少年生理、社会性发展的不平衡相互作用,导致了青少年特有的闭锁心理,并因此而产生孤独感。此外,有些青少年可能因为年幼时遭受过挫折和创伤,如有的青少年家庭解体,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也会形成孤独心理;有的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遭遇挫折,也会形成孤独心理。
(3)抑郁
抑郁是一种郁结在心中的怨愤不能诉说而过度忧愁伤感的情绪体验。抑郁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一般归于正常情绪范围。抑郁具有情绪持续低落,心境悲观,对人对事缺乏热情,回避与他人交往等特点。抑郁情绪发展到严重程度又能转化为病态情绪,表现为敏感,易受激惹;执拗,易发脾气;内心空虚孤独、郁郁寡欢,易啜泣;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易失望;自我评价低,易自责;动作迟缓、乏力,易受困扰。
抑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个体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是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产生了多方面的需求,既包括生理方面的,又包括心理方面的。但是,许多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例如,有的是愿望本身不切实际,有的是社会偏见形成的阻力,有的是父母的限制,有的是人际关系不适应,有的是自身经验不足,有的是能力尚不能及,有的是学业或工作压力过大,有的是竞争失利等等。无论是哪种原因,都可能造成对青少年自尊心的打击。青少年普遍有争强好胜的冲动,又难以承受打击。在这种矛盾的情形下,个体的心境一旦处于压抑状态,自然导致情绪低落、心境悲观、兴趣缺乏。
判断一个人的抑郁情绪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通常难以找到泾渭分明的标准。一般来说,如果处于抑郁状态却能够对自身的处境做出恰当的分析,能够控制与调节自身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常规,就属于正常的抑郁情绪。换言之,个体虽有抑郁体验,但无异常行为,且自信、自尊无缺失,就属于正常的抑郁情绪;如果个体的抑郁体验干扰了其对情境的如实判断,而行为明显偏离了社会常规,且自信、自尊缺失,就属于异常的抑郁情绪。如过度的压力使情绪低落,对身边的一切不感兴趣甚至绝望,轻者不能完成学业或胜任正常的工作,重者产生自杀企图或其他极端意念和行为。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在短短的几年里连续发生员工跳楼事件,至2010年5月的“12跳”,已经造成10死2伤的悲剧。这些“坠楼”者多数是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其中不乏大学毕业生,他们选择“坠楼”的原因,多为工作压力太大和人际关系冷漠。可见,异常的抑郁情绪的危害性之大。通常个体的抑郁情绪低落到严重影响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表现为兴趣减退或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强烈,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下降,丧失生活信念等),且持续时间较长,就可考虑作为一种病态情绪对待,应向心理医生或专家求助。
(4)焦虑
焦虑是一种以害怕为内心体验的情绪状态,具有紧张、烦躁不安、心神不宁、担心、忧虑等特征,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严重的焦虑症状可能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痛、心悸、无力、四肢震颤、烦躁、坐卧不宁等。
焦虑也被称作预感性恐惧,但与恐惧不是一回事。两者的区别点在于,导致焦虑和恐惧的客体不同,即引发焦虑或恐惧的因素不同。恐惧引发的因素是危险,且这种危险是显性的,当事者清楚地知道恐惧的对象和情境;而焦虑引发的因素是威胁,且这种威胁是隐性的,当事者对这种威胁只有朦胧的预感,但无法明确面临的潜在性威胁的对象和情境,因为这种威胁是潜在性的,最终出现与否是不确定的。例如,高考前考生焦急的等待状态,可能产生焦虑情绪;而山洪暴发,洪水包围了校园,等待救援的学生随时可有生命危险,会对洪水构成的直接威胁产生恐惧。
同样是焦虑,个体不同,焦虑的程度会有所差异。例如,焦虑的对象相同,但个体与个体的焦虑程度也会有明显差异,这是因为不同的个体对情境的主观评价不同,意志品质、人格特征、既往经验以及对未来结果的估计也不同。
青少年的焦虑情绪往往产生在学习压力、升学择校、人际沟通等现实问题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分离性焦虑,多见于小学阶段的青少年,主要表现为不愿上学,不愿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出意外,担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另外一种是考试性焦虑,多见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担心学习成绩,害怕考试等。
青少年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有的属于心理素质不良,一般有一定的性格缺陷基础,如胆小、懦弱、敏感、害羞、依赖、自尊心强、较为内向等;有的属于成长环境不佳,如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形成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导致分离性焦虑;有的属于教育方法不当,如对学生要求过于严厉,缺少关心,或者期望值过高,关心备至;有的属于生存压力过大,如针对中考、高考的升学或考试焦虑,针对竞赛、考评的评价焦虑,针对学业、工作的竞争焦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