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要“狠”,妈妈要疼
49520300000038

第38章 辅导孩子学习的诀窍(5)

奇怪的韵母

在教贝贝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韵母,那就是“o”。在我学习的年代,这个韵母发的音和“窝”这个字的读音是完全一样的,可是,他在幼儿园学到的读音却不是这样,他学到的读音类似于“凹”。我用声母和韵母先慢后快的方式进行拼读,所有的含“o”的字都无法完美地拼读成功(用类似于“凹”的发音),这使得我颇为疑惑。我和一个同事聊起此事,这个同事对我说道:“‘o’就是应该发‘凹’的音,很正常的。”

听到这里,我赶紧问她:“那么,‘m’和‘o’放在一起时怎么拼读?”

她念道:“‘莫’-‘凹’:‘莫’。”

我对她说道:“你不觉得别扭吗?”

她回答:“不觉得呀,我觉得挺顺的。”

这个同事是个80后,或许,她们那时便将“o”的读音给标准化了。只是,这种标准化不利于声母和韵母的完美拼读,当将“莫”和“凹”从慢到快拼读时,我会很自然地将其拼读成“猫”,不知道您是否如此。

如果我的看法是正确的,我强烈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将“o”的读音重新改回“窝”的读音,这有利于孩子通过拼读声母和韵母来辅助认识汉字。

路上5分钟

在教贝贝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我最重要的方式是领着他拼读,这个过程经常发生在我骑自行车带着他玩耍时。那段时间,我经常有意给他讲解满街的标牌,在讲解之后我便会带着他拼读,他是非常有兴趣的。请看下面的对话:

“这个牌子上写的是什么?”我问他。

“信阳炖菜。”他回答。

“你知道什么是信阳炖菜吗?”

“不知道。”

“‘信阳’是一个地名,就像郑州是地名一样。”

“什么是地名呀?”

“地名就是一个地方的名字。”我问他,“我们老家在什么地方?”

“北山口。”

“北山口就是你爷爷、你奶奶住的那个地方的名字。”我继续问他,“你知道你外婆和外公住的地方的名字是什么吗?”

“知道,是舞钢!”

“‘菜’你知道是什么吧?你每天都吃一大堆菜的。”

“我知道。”

“‘炖’呢?”

“不知道。”

“‘炖’就是把菜放到火上使劲煮。信阳炖菜就是老家是信阳的人开的饭店,他们能把菜煮得很好吃,你可以去里面吃饭的。”

“我们去吃吧!”他提议道。

“……”

那段时间,我带贝贝外出吃饭的次数很少,但是拼读却很多。我对他说道:“你跟着我读:‘x-in信’。”

“x-in 信。”他跟着我读了起来。

“y-ang阳。”

“y-ang阳。”

“d-un炖。”

“d-un炖。”

“c-ai菜。”

“c-ai菜。”

……

利用街上的标志牌学习汉语拼音是不错的选择,它能让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有利于孩子学以致用。

学拼音有妙方

我带贝贝拼读的时间其实不长,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他基本上掌握了汉语拼音。在实际的读书中,他有意识地利用学习来的知识,能够阅读有生字的书籍。

重视拼读的优势在于,孩子可以听懂拼读的读音并和生活中的对话联系在一起。那个时期,贝贝经常阅读有生字的书籍,等弄懂含义之后,他甚至兴奋得大叫。

学习汉语拼音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只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就行了。

1.以学习汉字为主。

汉语拼音也就几十个,不存在严重的认读困难,在学习上没有太大的压力,不值得在认读上面浪费过多的精力,适量认读就行了,然后将精力放在拼读上。

学习汉语拼音应以学习汉字为主。

2.重视学以致用。

为了保护孩子的眼睛,请选择大汉字、大汉语拼音的书籍。只有这样,孩子才更乐意主动地利用汉语拼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千万不要认为汉语拼音只起辅助作用而忽略了排版方面的要求。

3.使用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语言进行讲解。

在向孩子讲解时,要充分考虑了孩子的认知,使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

4.领着孩子拼读。

5.多用离开课堂的非正式教学。

轻松认识3000字

帮助孩子理解汉字的含义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汉字的动力。请多为孩子讲解生词,并在条件具备时适时退出。

孩子喜欢一卡多用

我对贝贝的识字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他不但在上小学之前可以认识3000字,更重要的是,我在整个过程中付出的精力是非常小的,他在整个识字的过程中也非常轻松。我将我的教育思想称为引导教育,就是希望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引导,而不是替代,在对他的识字教育中,“引导”体现得非常明显。

他在1岁之前,贝贝妈便开始教他学习汉字,对于贝贝妈的这个举动,我是非常赞成的。在最初的阶段,贝贝妈为他买了识字的卡片、书籍等,在平时有空时或者晚上让他认读。贝贝妈不但自己领着他认读,也让我教他,我没有拒绝贝贝妈。

和贝贝妈不同,我更倾向于使用一些技巧增加趣味性,为此,我改进了简单认读的方式。

当时,他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汉字,例如“一”“日”“大”等。我不是纯粹地让他认读卡片上面的字,而是带着他认读字中的字。我把“天”字的卡片拿出来,捂住下面的“大”,问他是什么字,他说是“一”。我捂住上面的“一”,问他是什么字,他说是“大”;我把所有的卡片交给他,让他寻找隐藏在卡片中的“日”字;我将很多形近字或者具有相同字块的字放在一起,让他观察它们的不同;有时,我拿出一张白纸给他玩添笔画变字的游戏……

这样的认字方法增加了他的参与意识,消除了单纯认读的枯燥感觉,让他体会到了玩游戏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培养了他比较不同汉字结构的意识,使他容易抓住不同汉字的特点。

这个认读的阶段持续的时间不长,等他认识200个左右的汉字之后,我便很少采用了。

用纸条代替嘴巴

我一直是非常强调孩子的理解的,所以,我当时对贝贝妈买的卡片甚是不满意。原因在于,这些识字卡片选得某些字太过生僻和复杂,想让贝贝识别和理解更是困难。例如:识字卡片列举了雨、雪、霜、霾、霓等字,它的本意是将同类的字尽量列举出来,不希望出现遗漏。可是,对我来说,“霜”“霾”“霓”没有意义,因为我很少用。另一方面,我非常希望讲解的某些汉字,这些卡片上反而没有包含。

基于学以致用的原则,我开始将识字卡片分类,不常用的字干脆剔除掉。我还根据贝贝的日常生活,将他经常遇到的汉字写下来,重点给他认读和讲解。为了让他体会汉字的用途,我和他做过不少游戏。例如:当我把饭做好之后,要叫他和他妈妈一起来吃时,我拿出一张纸写下“快来吃饭”几个字,然后交给他。他看了半天,才慢慢弄懂了含义,顿时,他兴奋起来。我继续在纸片上写下“你叫你妈妈来吃饭”几个字,他同样需要一点儿时间来理解,等他知道了含义,他高兴地去叫他的妈妈了。

我用纸条传达自己的指令然后让他执行,这种游戏方式他非常喜欢,从中,他也理解了汉字的用途,对他来说,汉字“活”了起来。在这个游戏中,即便所有的汉字都认得,有时候他也不能理解整句话的含义,这时我就会给他讲解,他听讲时的专注着实让我感动。

再到后来,他懂汉语拼音了,我便经常让他给他的妈妈发短信。当我出差到外地时,贝贝妈也让他给我发短信,短信传递的不仅仅是我们之间的感情,而且传递了他学习汉字的见证。

由于他识字比较早,他在同龄孩子中有着非常强的优越感,此时,我可以毫不犹豫地为他扣上“识字大王”的称号。在这个称号的鼓舞下,他识字的热情空前高涨。

有趣的构字法

贝贝识的字多了一些之后,我开始向他讲解构字法。

由于象形的形象性,象形成了我最早向他讲解的构字方法。像“山”“水”等自然不在话下,我会通过图画的方法让他理解这些字的含义。

实践表明,他对通过图画识字的方法非常感兴趣。他很享受从图画到汉字的逐步转换过程,这种转换过程对他的思维以及想象能力是有促进作用的。下面这幅图片是我教他“包”这个汉字时制作的。

我在纸上画一个包,在包里画一个用绳子绑着的球形物品,我便说这个物品是他经常玩的溜溜球。我将图意讲给他听后,他马上理解了。然后,我在纸上画出更多的图形,这些图形都是通过前一个图形演变而来的,图形演变的目标就是汉字“包”。通过一步一步地变形,“包”最终出现在贝贝的面前。我便对他说道:“这就是汉字‘包’了。”

其他的构字方法,像“会意”“形声”我也专门向他讲解过,他听得也是津津有味。例如会意字中的“明”“男”等;形声字中的“吗”“妈”“骂”等。

构字法在讲解时,他听得很认真,可是,他能理解多少我并没有太多的把握。不过,这没有关系,他毕竟还在学龄前,他能理解更好,不能理解也用不着强求。我的原则是他乐意听,我便给他讲,这些讲解对他的识字多多少少会有些帮助。

说孩子不懂的话

那段时间,和贝贝说话时,我经常故意使用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生词或者句子,例如,“八百竿子打不出一个屁”等。我这样做,贝贝妈很不理解,她问我:“你说的这些话,想都不用想就能知道贝贝不可能理解,你说这些有什么用呢?你不知道他理解不了吗?”

“我知道。”

“你知道他不理解怎么还那样说?难道你说的话不想让贝贝懂吗?”

“我当然希望他懂。”我对她说道,“我和贝贝说话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传达我的思想;另一个就是教他知识。我说的一些话对贝贝来说的确不好理解,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我会给他讲。对于生僻的词汇来说,咱们说得晚,贝贝了解得就晚;说得早,贝贝了解得就早。说不是目的,目的是给他讲解。”

“……”

我想象贝贝具有成年人的理解力,所以并不考虑他拥有的词汇量和其他语言知识、社会知识等。这种做法当然会给我带来麻烦,我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和贝贝解释。

难度是有的,我必须以他容易理解的语言给出准确地解释。为了降低讲解的难度,我常将生词曲解成相近的意思,或者是通过类比的方法蒙混过关。例如在解释“脾气暴躁”时,我对他说:“‘脾气暴躁’就是‘动不动就生气’的意思。假如你不想让其他小朋友玩你的玩具,他们不听你的话拿走玩了。如果你生气了,你就是脾气暴躁;如果你不生气,就不是脾气暴躁了。”遇到实在解释不了的词汇,我便对他说道:“我不知道怎么说你才容易理解,等我想好怎么说后再告诉你吧。”

创造机会向他讲解使得他乐意和我沟通,我当然也会抓住这点实施我的其他教育目标,例如要求贝贝懂礼貌。

有段时间,他喜欢邀请好朋友到家里玩,他们最喜欢的项目是打电脑游戏。到了他的好朋友回家的时间,他往往玩得兴起,不考虑和好朋友送别。我很想改变这种现状,不过单纯劝说的效果并不明显。

有一次,他问我:“‘礼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我马上抓住了机会开始对他进行教育,我对他说道:“如果你的好朋友来我们家里玩,走的时候你把他送出家门,你就是懂礼貌的好孩子;如果不送,你就是不懂礼貌。礼貌就是让你的好朋友觉得你很在意他们。”

“哦。”他应了一声。

我继续问他:“你希望你的好朋友在意你吗?”

“希望。”

“那你也要在意你的好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意你的,才会更愿意和你玩的。明白了吗?”

“明白了。”

“那,你要做有礼貌的孩子。好朋友走时至少要将他们送出家门。好吗?”

“好!”

从那以后,他真的开始送自己的好朋友了。

这样的讲解降低了他对我的劝说产生的抵触情绪,同时使他更乐意接受我的正确建议。

尽早教孩子使用字典和网络

我很早便开始教贝贝使用新华字典了,之后,他问我生字时,我有时会主动告诉他,更多的时候,我倾向于拒绝。我对他说道:“我忙着呢!你不是会用新华字典查字了吗?你自己查吧。”

“哦。”他无可奈何地离开了。

我这样对待他让贝贝妈颇为不满,她对我说道:“贝贝问你问题你都不回答,还让他自己查字典?他如果不查怎么办?”

“如果他不查证明他想知道的愿望不强烈。如果他愿望不强烈,即便我告诉他,他也会很快忘记的,所以,我告诉他和不告诉他的结果是一样的。如果他的愿望强的话,他自己会去查的。”

“你一点都不负责任!”贝贝妈明显不怎么高兴。

我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我已经教会了贝贝使用字典,他完全可以自己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倾向于让他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困惑,这些困惑不是父母可以完全解决的。父母不可以替代孩子的劳动,父母做的仅仅是引导而已。这就是我拒绝回答问题的原因。

除了生字之外,他问某个词的含义时,我也不像以前那样很痛快地为他解释了。这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有的词汇我真的不懂;另一种原因就是我希望他自己解决问题。

我希望他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当我开始允许他使用电脑之后,我便在第一时间教他如何利用网络来解决自己的疑惑。最初,他利用网络的意识还是很弱的,不过,慢慢地,他体会到了网络的作用,他也开始利用网络来查找不懂的词汇了。

在贝贝识字的过程中,我在前期倾注了一定的热情,到了后来,我发现自己的作用越来越小了。贝贝因为懂得汉字的用途,并体会到了识字的好处,所以,他学习汉字的动力一直很强。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一直认为他的汉字都是自己自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