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喂养开始的时间与次数:分娩后喂奶开始早,吸吮次数多,就能使乳汁提前分泌,使泌乳量增加。反之,就会使乳汁分泌过少。
(2)精神因素:产妇存在信心不足问题,有的认为自己的乳房小,有的是因为乳头扁平或内陷,有的产妇精神紧张、忧虑,有的怕母乳喂养后乳房的形状改变和身材改变,有的怕影响工作,有的怕辛苦等。
(3)不正确的喂养方法:有的产妇喂奶的姿势不正确,含接不好,发生乳头皲裂,乳房肿胀等问题,如果再用过奶瓶或奶嘴喂养,孩子会不愿吃母亲的奶头,孩子吸吮得越不够,母乳产生得也越少。
(4)母婴健康状况:哺乳期间很多疾病均可导致泌乳量减少,甚至无乳,如乳腺疾病、急性感染和慢性疾病、严重贫血等。有的因病住院,被迫中断哺乳;有的因病食欲减退,营养不良而使泌乳量减少;有的因服药,担心影响婴儿而中止哺乳。婴儿有病时拒乳,吸吮刺激减少等,也可使乳汁减少。
(5)药物因素:雌激素、多巴胺类药物、维生素B6、芒硝、麦芽等都有抑制乳汁分泌的作用。
(6)营养因素:营养不足可影响乳汁的生成及分泌。
2.促进乳汁分泌的方法一般来说,如果妈妈的乳量充足,小宝宝吃奶10~15分钟就吃饱了。如果宝宝吸吮20分钟后仍不肯放开乳头,或有时猛吸一阵后,突然吐出奶头,哭闹不安,就要考虑是否母乳不足了。为了保证妈妈分泌足够的乳汁,为了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产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早喂奶:婴儿出生后半小时内即开始吸吮。母婴同室能促进乳汁的分泌并增强母亲对母乳喂养的信心。
(2)勤吸吮:吸吮次数越多,乳房越排空,则产乳越多。同时,婴儿吸吮的姿势要正确,只有规律地让婴儿吸吮乳头,才能反射性地促进乳腺分泌,维持充足的乳量。合适的喂养姿势可使母亲的精神得到放松,由于婴儿吸吮乳头使妈妈产生的欣慰和快感,也可经过神经反射影响到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乳汁的分泌。
(3)每次喂奶一定要把乳房吸空:每次奶水吸得越干净,越有利于下次奶汁的分泌。若奶水过多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吸完,可以用吸乳器把多余的奶吸出。
当然,也要注意呵护乳房,使乳房保持完美健康的状态,源源不断地产生乳汁。
(4)适当增加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尤其要喝易发奶的汤水,如鸡汤、猪蹄汤、鲫鱼汤等,都会使奶水增多。
因妈妈是一个担负特殊使命的人,即便家庭条件有限,也要尽量满足妈妈营养的需要。“百年大计,后代第一”,初生的婴儿如果能得到及时、充足、有质量保证的营养,则能为以后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婴儿的营养是从哪里获得的?当然是从妈妈那里获得的。所以,保证母亲的营养,就是保证婴儿的营养。
供给妈妈足够的均衡饮食,保证妈妈分泌乳汁的需要。具体的做法是多吃营养丰富的含优质蛋白质的鱼类、禽类、瘦肉、鸡蛋、豆类及奶类。同时,也应多吃含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较丰富的蔬菜、水果及含矿物质较多的干果,如花生、芝麻、核桃及红枣等。每日吃饭应选择“三餐二点制”。除三餐为正餐外,外加2次带汤的点心,如鸡汤、豆沙、莲子汤、黄豆汤、鲫鱼汤等。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食物、咖啡、酒等。饮食要营养丰富,搭配合理,食量不宜过多,觉得吃饱就行。
此外,妈妈需要大量的流质食物,每天最好喝6杯以上的开水。如果妈妈的奶水分泌不足,可采用食物催奶和药物催奶的方法。食物催奶:
①鲜鲫鱼汤:将鲫鱼去鳞、去鳃,然后将鱼洗净,用少量植物油稍煎后放清水煮汤,汤内加鲜姜片、葱少许,喝时加点盐即可食用;②熟木瓜适量炖猪蹄,加鲜姜数片,再加少许盐后即可食用;③猪蹄加黄豆炖汤,汤内加鲜姜数片,葱少许,然后喝汤,吃猪蹄和黄豆;④豆腐120克,红糖30克,加水一碗煮熟,然后加米酒30克,即可食用。药物催奶:
①王不留行15克,通草9克,猪蹄适量,加清水煎服,连服数天;②当归10克,王不留行10克,加清水煎服,连服数天;③每次服用维生素E200毫克,每天服2或3次,连服3天。
以上食物和药物的催乳方法在民间颇为流行,对促进乳汁的分泌很有裨益。
(5)保证妈妈的健康和精神愉快:妈妈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不但会影响乳汁的分泌,甚至担负不起哺育婴儿的使命。母乳的分泌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因此,母亲的精神状态对乳量影响很大。也就是说,如果妈妈的精神始终处于忧郁、生气等不理想的精神状态时,会影响妈妈乳汁的产生和分泌。妈妈的身心得到及时的呵护,这自然对促进乳汁的产生和分泌有着重要的作用。
(6)哺乳期内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起居饮食要有规律,生活节奏不要过于紧张。不要让妈妈过度劳累,尤其不能干不利于“坐月子”母亲身体恢复的活,如阴冷潮湿的活、提握重物的活等。良好足够的睡眠有利于妈妈身体的康复,也能使妈妈的精神旺盛。另外,多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也能促进乳汁的分泌。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散步,多晒太阳。
八、防止吐奶的方法
许多哺乳过孩子的妈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孩子吃完奶后,突然大口大口地喷吐奶水,样子十分吓人。当发生这种情况时,爸爸、妈妈十分惊慌,不知该怎么办。
1.吐奶的发生新生儿为什么发生吐奶的现象呢?原来新生儿的胃容量小、呈水平状,胃的入口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而出口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上口较松弛,下口较紧张。如果宝宝在吃奶的时候,又吸进了空气,就容易发生吐奶的现象。如喂奶过多,或乳头过大、凹陷,或用奶瓶喂奶时橡皮奶头孔眼过大,促使吸奶过急、过冲,或给宝宝吸带孔的假奶头,以及宝宝过于哭闹等,这些都会使他吸进过多的空气,在喂饱奶后打嗝,把奶带出而导致呕吐。在呕吐前常有躁动不安等先兆。呕吐时有痛苦的表情,也不一定发生在喂奶后。一般情况也不要紧,很快就会正常。如果持续吐奶,或有像喷泉似地大量吐出,或在呕吐物中掺杂有发黑的咖啡渣似的东西,应请医生查看。
也有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两天里,会把吃进的奶全部吐出来,这时,爸爸、妈妈要看看宝宝的肚子有没有异常的肿胀现象,如果没有,宝宝又排过大便,那么爸爸、妈妈则不必太着急,过不了多久,宝宝就不会再出现吐奶的现象了。也有的孩子吃奶的时候吐奶,而喂给他糖水的时候,却没有吐奶的现象,这时,爸爸、妈妈更不必担心,宝宝既然能喝糖水,那么能喝奶仅仅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一般来说,喂过两次糖水后,宝宝就能正常吃奶了。
当宝宝呕吐时,首先要搞清楚引起呕吐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给予不同的处理。最多见的是由于喂养不当而出现的漾奶或呕吐,对此要科学喂养和加强护理。生理性呕吐不需要特殊治疗,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和胃肠功能逐渐完善就会慢慢好转。
但是,如果宝宝连续吐奶,在吐出的奶中还含有黄绿色的胆汁,小肚子又肿胀,有的还伴有发热的现象,这时,爸爸、妈妈就不能掉以轻心,应马上抱宝宝去医院问个究竟。同时,还要留下孩子的呕吐物,以便医院化验和及时诊治。如果宝宝生后24小时内就开始呕吐,或吃后就吐,量较多,甚至呈喷射状呕吐,或者除呕吐外还伴有其他异常的症状体征,这表明宝宝是因生病而引起的病理性呕吐,应及早送往医院进行治疗。病理性呕吐常见于新生儿肠道内、外感染性疾病,如腹泻、上感、肺炎、化脓性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如脑水肿、脑积水、颅内出血,以及贲门松弛、胎粪性便秘、内分泌和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某些外科性疾病如食管闭锁、肠旋转不良、小肠闭锁或狭窄、幽门肥大性狭窄、结肠狭窄、无肛门或肛门狭窄以及胎粪性腹膜炎等。
2.溢奶吐奶和溢奶不是一回事。
有的宝宝吃完奶后,从嘴角会流出一些奶,但这不是吐奶,而是溢奶,是较为正常的一种现象。
这是因为婴儿吃到胃里的乳汁太多,或吃奶后摇动摇篮,换尿布或者在吃奶时啼哭咽进空气,都会发生溢奶。
3.防止吐奶的方法:每次喂奶后要拍嗝为了防止宝宝吐奶的现象,妈妈在给新生儿喂奶后要充分排气,使其打嗝。
在每次喂完奶后,可把宝宝竖抱起来,靠在妈妈的肩上,然后用手轻轻拍拍宝宝的后背,待宝宝打嗝后,再放下。嗝打不出来,空气就排不出来。有的宝宝拍20分钟也不打嗝,所以,新妈妈、爸爸不要怕麻烦,一定要坚持到宝宝打嗝出来。
然后右侧卧位20~30分钟,之后再平卧,不要在吃完奶时翻动孩子,让他静静睡眠,就可以防止宝宝吐奶了。
容易呕吐的孩子最好喂奶后,将他的床头抬高一些,头侧位睡,防止呕吐时发生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4.其他方法避免或减轻吐奶一般可以通过改善喂养方法来避免或减轻吐奶。
(1)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2)喂奶不宜过多,每次30~50毫升。用奶瓶喂奶时要注意橡皮奶头孔眼不要过大,防止吸奶过急、过冲;喂奶次数不要过多或喂奶量过大;喂奶前不要让宝宝过于哭闹;不要吸吮带眼的假奶头;喂奶时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满奶头。做到这些可以防止宝宝胃内吸入过多的空气而致呕吐。
(3)宝宝喂哺完的睡姿应以右侧卧位为好。这是因为右侧卧位时胃入口的位置高于出口的位置,乳汁较易通过胃进入小肠。右侧卧位应持续约半个小时。
(4)不要过多地翻动宝宝。
(5)如果宝宝吐出大部分所喂的奶,不要怕孩子没有吃饱,又去喂哺。应当停止喂哺,因为这时宝宝的胃会有短暂的不适,等到下次吃奶时再喂才是明智之举。
(6)如果宝宝吐奶时,从嘴喷出好远,就要注意了,如果偶尔发生,不用紧张,但如果每次喂奶都呕吐的话,就要注意有没有其他问题了。
(7)母亲在孕期要注意乳房护理,有奶头凹陷者要逐渐将奶头提拉出来,以便于宝宝出生后吸奶。
5.严重吐奶的紧急处理吐奶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管突然反逆到咽喉部时,刚好于宝宝吸气的时候,奶水误入气管发生呛奶。呛奶量大时,将造成气管堵塞,不能呼吸,马上会缺氧危及生命;呛奶量少时,会直接吸入肺部深处造成吸入性肺炎。所以如何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呼吸道内,是很重要的。
食管的开口与气管的开口在咽喉部是相通的,好比道路分叉一样。由上面口、鼻腔来的通道交会在咽部成大路,再于喉部分成两路,前面是气管,由脖子就可触摸到硬管状的气管;后面是食管,由外面触摸不到。
当宝宝发生轻微的溢、吐奶时,通常他会自己调适呼吸及吞咽的动作,所以,没有吸入气管的危险,父母只要密切观察他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
如果宝宝有大量呕吐的情形发生,为不造成呼吸困难,请照以下方法处理。
(1)若为平躺时发生呕吐,应先迅速将宝宝的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因重力而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
(2)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内,甚至咽喉处,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地清理出来,以保持上呼吸道顺畅,免得阻碍呼吸。此时,清理口腔要比鼻腔重要!所以平常身边随时要配置小手帕、小毛巾,以备急需(鼻孔则可用小棉花棒来清理)。
(3)如果发现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此时,要马上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硬质床),用力拍打其背部4~5次,使其能咳出。
如果这些步骤都做了,宝宝还是无反应,那就应立刻用力刺激其脚底板(或掐或捏),使宝宝因感觉疼痛而哭泣,哭泣即是大量的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宝宝吸气,使氧气能及早进入肺部,以免缺氧。
如果呛奶后宝宝呼吸很顺畅,但不见得没有问题,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泣一下,以观察其哭泣时的吸气及吐气动作,如有任何异常,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即刻送医。若宝宝哭声洪亮、底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一时并无大碍,可再观察一阵子;有时,胸部的X线检查也是必要的。但在吸呛的早期,可能并未显现任何异常,故也不能大意地排除发生后续肺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