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期做健康体检
从母体内到外界的独立生活,对新生宝宝来说是个巨大的改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由于新生儿的组织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抵抗力低下,因此需要特殊护理,需要有专职的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保健工作。其目的就是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减少新生儿的死亡和患病,并把卫生及正确喂养知识教给年轻父母。
因此,宝宝出生后,除应做好预防接种外,父母还应该到户口所在地或就近医院的儿科去办理儿童保健卡,定期带宝宝去做儿童保健,了解宝宝的发育情况并接受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给宝宝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定期健康检查是对0~6岁的孩子按一定的间隔时间进行的体格检查,以便系统地观察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了解家长在护理和喂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的措施,并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而确保孩子健康地成长。
为婴儿进行健康体检的具体时间为孩子出生后的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定期体检的内容包括:
(1)测量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并根据其身高、体重的数值,进行体格评价。对筛选出的营养不良孩子进行重点管理和养护指导。
(2)全身系统检查:包括婴儿前囟的闭合情况、牙齿萌出情况、眼、耳、淋巴结有无异常。检查心、肺、肝、脾、四肢及皮肤,尤其注意有无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等维生素D缺乏病症状。
(3)询问孩子的喂养方式,辅食添加的情况,睡眠如何,户外活动的多少,神经精神发育情况及患病情况等。
(4)化验:根据体格检查和询问,可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婴儿生后6~9个月,应检查一次血红蛋白。另外,可定期为孩子检查便常规、尿常规,必要时可检查血钙、磷、碱性磷酸酶、锌、铅等微量元素。
之所以为孩子进行健康体检,是因为爸爸、妈妈虽然在疼爱和关照孩子方面无人可比,但在判断孩子是否健康发育方面,医生才是专家,有了医生的关爱,小宝宝的健康成长就更没问题了。
新生儿筛查是指通过血液检查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病及内分泌病进行群体性过筛,使他们在临床症状尚未表现之前或表现轻微而其生化、激素等变化已比较明显时得以早期诊断,从而可以早期治疗,避免患儿重要脏器如脑、肝、肾等不可回逆性损害所导致的死亡以及生长、智能发育的落后。
目前,我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宝宝,年轻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活泼。可是有些遗传代谢病和内分泌疾病不但使他们的美好梦想化为泡影,而且增加了家庭和和社会负担。就拿发病率较高、治疗效果最好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来说,宝宝出生后根本无症状(个别重症除外),要到生后5~6个月后才出现症状,即又呆又傻,长得又矮又丑,苯丙酮尿症的小儿身上还有一股特殊的“鼠尿味”,有的还可以发生抽搐,致使智力更低下。若早期发现和治疗这些患儿,很多严重后果是可以避免的。这足见新生儿筛查的重要性。
二、婴儿期微量元素的补充
1.小儿缺铁性贫血预防的关键在于饮食。我们知道,胎儿时期的营养完全来自母体,尤其在孕期最后的12周,随着胎儿自身造血活动的增强,并且需要储存足够的铁供应出生后造血之用,因而需要由母体供应的铁更多。因此,保证孕妇有足够的铁的摄入,孕妇注意选用含铁多的食物是预防婴儿贫血的重要措施之一。
婴儿出生后,铁的补充就需要依靠摄入的食物,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要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婴儿出生后要尽早开始哺乳,如果母乳充足,在4个月内尽量不添加牛奶或其他乳品,以减少其他食品对母乳中铁吸收的干扰。维持母乳喂养至少要4个月,最好为6~9个月。自第2个月开始,可于哺乳后加喂鲜橘子汁或维生素C50~100毫克。对于足月婴儿最迟也应该从4个月开始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毫克补铁,最好采用铁与维生素C混合的营养液剂。
人工喂养要用加入铁的代乳品,6~7个月时在加入适量铁剂的粥内可加入肉、鱼、肝泥等。铁剂补充最好维持到1~2岁。下面介绍几个补充铁剂的食疗方:
(1)山药30克,大枣10枚,紫荆皮9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鸡肉20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隔水炖1小时,除去黄芪、当归,加盐调味后,食肉饮汤。
(3)大枣、水各50克,同煮,加适量红糖服。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
(4)桂圆20克,大枣10枚(去核),洗净后加水适量,共煮20分钟,取汤服用。
(5)胡萝卜、苹果各500克,芹菜100克,洗净切碎搅汁,饮用时加适量牛奶,每次15毫升,每日2次。
(6)南瓜子仁、花生仁、核桃仁各50克,共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20克,用开水送服。
(7)红豆、绿豆、花生仁各30克,红糖、白糖、冰糖各10克,先加水适量,将三豆煮成粥状,再加入三种糖,待糖溶化饮用。
(8)鸡蛋2个,盐少许,将鸡蛋取黄去白,待水开后放入盐,将鸡蛋打散,倒入锅中煮熟。每日饮用2次。
2.钙的补充母乳喂养和全牛奶喂养的宝宝一定要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U,宝宝患腹泻时应停止服用维生素AD油剂,因为摄入脂肪会加重腹泻。待腹泻停止后再从每日1滴开始,让宝宝逐渐适应,直至应用的剂量。
一般来说,配方奶中已含有充足的维生素D,不必另加。
如果夏日日晒充足,宝宝每天脸和手暴露于阳光下达2小时,一般可以停补,但应注意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因人而异,皮肤白的婴儿较易吸收紫外线,皮肤棕黄的婴儿晒的时间要相对增多,因为皮肤色素会遮挡紫外线,使维生素D3较难合成。如果婴儿出生在冬季,缺乏晒太阳的机会,或者是母亲在妊娠后期没有按每天1000U维生素D增补,即胎儿期缺乏贮存,或为低体重儿、早产儿都必须按规定补充维生素D400U。
母乳充足时由于母乳中的钙吸收良好,牛奶中含钙比母乳高,配方奶中钙的含量又比牛奶高,一般不用补钙,但是以上三种喂养,均会出现佝偻病,因此认为钙的摄入与吸收存在着实际差异,可补充含镁的骨粉,因为镁参与钙的内部稳定,每日100~200毫克,同维生素D一起服用效果更好。
3.锌的补充许多年轻父母虽然注意到了给宝宝的膳食中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使得一些营养不良性贫血患儿正逐年减少,但对补充微量元素锌的知识却知之甚少,结果造成一些因缺锌而产生的疾病。
因锌与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如免疫功能、细胞分裂等。因此,膳食中锌的含量不足,可引起宝宝食欲缺乏、味觉异常、生长缓慢、身材矮小、口腔溃疡,容易感染疾病等。因此在宝宝每日的膳食中,要选择一些含锌丰富的食品,如玉米、扁豆、黄豆、萝卜、蘑菇、坚果、肝脏、扇贝等。
三、怎样判断宝宝是否患病
刚出生的宝宝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不适,而新生宝宝的疾病常常可在短时间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新生宝宝疾病重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1.宝宝患病的“早期信号”
(1)宝宝哺乳:宝宝少吃、不吃或吸吮无力、频繁溢乳、吐奶等应视为异常。
(2)宝宝哭声:宝宝哭声微弱、无力,断断续续,不哭或哭声高尖为异常情况。
(3)宝宝排便:宝宝腹泻、便秘、少尿或无尿或排血便等为异常情况。
(4)宝宝皮肤:观察宝宝皮肤有无黄疸、出血点及红肿化脓感染等异常情况。
(5)宝宝体温:宝宝体温过高或过低,超过38℃或低于36℃都应视为异常。
(6)宝宝呼吸:宝宝呼吸过浅、过促,超过60次/分或呼吸过深,变慢,低于30次/分均为异常。
(7)宝宝面色:宝宝面色青紫、苍白、萎黄等为异常。
(8)宝宝精神状况:宝宝精神萎靡或过度兴奋等为异常。
2.新生儿疾病的特点
新生儿疾病有一些特点与婴幼儿不同,这些特点与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掌握这些特点可以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1)皮肤薄、皮下血管丰富,皮肤创伤或感染(如脓疱疮)时细菌容易经血管进入血流,发展为败血症。
(2)脐的残端:是断脐时的创伤,要保持创伤面的清洁,否则成为细菌入侵体内的门户,轻者发生脐炎,重者可发展为败血症。
(3)新生儿患感染性疾病:体温非但不高,反而下降,不吃、不哭或哭声低下,反应迟钝,体重不增,出现黄疸等非特异性的症状、体征;遇到上述情况应去医院诊治,否则会贻误病情。
(4)新生儿出生时血液中有来自母体的免疫球蛋白IgG,使新生儿不容易得一些疾病(如麻疹)。但另一种免疫球蛋白IgM,不能通过胎盘提供到胎儿,而免疫球蛋白M 是抵抗革兰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的主要抗体,因此新生儿容易患大肠杆菌的感染(如大肠杆菌脑膜炎、败血症)。
(5)新生儿胃肠道屏障机制差,肠道内的细菌容易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尤其牛奶喂养的新生儿(母乳喂养时,母奶中有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可增加肠道的免疫抗病功能)。新生儿血脑屏障机制亦差,得了败血症后细菌容易进入脑部,发展为脑膜炎、脑脓肿。
(6)新生儿抽搐时,除了比较引人注目的全身性或身体某一部分(如面、某一肢体或几个手指)的阵发性或强直性抽搐外,更多见的是眼球震颤、双眼凝视、反复眨眼、面肌颤动、前臂来回摆动等轻微的动作,有的新生儿表现为反复的、短暂的呼吸暂停、面色青紫等。
3.尽快带宝宝到医院看病
首先,应简明扼要地向医生诉说病情:如疾病发生的时间,主要症状,病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否在家中给宝宝做过某些处理或用过某些药物,家族中有无药物过敏史及遗传病等。另外,对宝宝病情的描述应该实事求是地进行,千万不要故意夸大,也要尽力避免遗漏。因为医生开药主要是以父母的陈述为依据,夸大的描述易使医生误诊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