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窒息
正常新生儿绝大部分在生后2秒钟就开始呼吸,5秒钟开始啼哭,10秒钟到1分钟就看到有规则的呼吸。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没建立规则有效的呼吸运动,仅有不规则、间歇性、表浅的微弱呼吸。
新生儿窒息位于新生儿死因的第一位,也是导致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窒息对新生儿的影响主要是大脑,其次是心脏、肾脏、肺脏等,可引起颅内出血,从而使呼吸和循环衰竭,导致新生儿死亡。即使幸存,往往也留下不可医治的后遗症,轻者引起小儿多动症,严重者造成呆傻、癫痫、脑性瘫痪、视听障碍等。
(1)病因:新生儿窒息的根本原因在于缺氧。缺氧可发生在子宫内,也可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引起新生儿缺氧的原因有母亲的因素,胎儿的因素,也有分娩时的因素。
①母亲方面:母亲有严重贫血、糖尿病,严重心肺肾脏疾病,妊高征,妊娠中毒症;胎盘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足。
②胎儿因素:多胎妊娠、胎儿畸形,羊水或胎粪吸入致呼吸道阻塞,胎儿神经系统缺陷。
③分娩因素:脐带扭转打结、绕颈,胎位不正,分娩过程中麻醉、镇痛药和催产药使用不当。
(2)新生儿窒息预防是关键,具体包括:
①定期产前检查,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高危孕妇;②临产前要监测胎儿宫内情况,以尽早发现胎儿窘迫;③如果发现胎儿心率变慢或不正常加速,应给孕妇吸氧及5%葡萄糖液40毫升静脉注射;④在胎儿娩出前做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
二、新生儿鹅口疮
鹅口疮俗称“雪口症”、“白口糊”,多见于生后不久的婴儿。起病多在出生后的第2周。鹅口疮的症状为新生儿的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小点,主要分布在两侧的颊黏膜和牙龈上,也可长在舌面和唇黏膜上。轻的只是散在芝麻大小的点状白膜,重的白点融合成片状或块状,如同奶块,但不易剥离,剥离后局部有潮红。患儿一般口腔黏膜干燥,不流口水,不红肿,不影响食欲,无全身不适,严重的会影响吃奶,抵抗力差的患儿,还可蔓延到鼻腔、气管、肺脏、食管和肠道,产生食管炎,出现呕吐,还可引起真菌性肠炎。
(1)病因:这是由于白色念珠菌在口腔中生长而引起的,这种真菌可寄生在正常人的皮肤和口腔中,由于量较少,一般不发病,但抵抗力差时,就容易发生这种真菌感染。胎儿出生时,经过有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阴道,或出生后接触了有白色念珠菌污染的奶头、奶瓶或其他食具而得。营养不良的婴儿,特别是早产儿,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更容易发生鹅口疮。
(2)治疗:咽部有白膜时,应轻轻擦去,以免白膜脱落发生窒息。喂奶后用棉签蘸2%~3%小苏打溶液清洗口腔,或用1%甲紫溶液涂在口腔患处;亦可用中药冰硼散、青黛散等调成糊状,外涂口腔患处治疗,每日2~4次,若因应用抗生素而引起的严重鹅口疮,应停用抗生素,口服制霉菌素,同时,可给适量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
(3)预防:母亲每次喂奶前都应洗净双手,擦净奶头,新生儿所用的奶瓶、奶嘴等食具应煮沸消毒后使用。平时要注意婴儿口腔卫生,每次喂奶后喂几口温开水,以冲去口腔中的乳汁。人工喂养孩子吃的奶粉注意不要放在潮湿的地方。还要增加营养,加强抵抗力,减少发病机会。
三、新生儿眼疾
新生儿眼病一般发生在生后3天之内,所以,父母对刚出世的孩子要仔细观察,如眼睛有无充血,有无被分泌物粘住等。一旦发现,立即去医院治疗。
(1)结膜炎:若新生儿在生后2~10天出现眼睑明显水肿、充血,结膜充血、水肿,并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即为新生儿结膜炎。
新生儿结膜炎是新生儿在分娩时受产道分泌物的感染而发生的,病原体可为沙眼衣原体或淋球菌。如感染披衣菌,通常在出生后2周开始出现症状,表现为红眼,分泌物多,睁不开眼等。如果感染的细菌是淋球菌,通常在出生后的2~3天就发生,而且进展非常快,甚至有可能把整个角膜溶解,有失明的危险。如果感染包涵体,通常出生后7~10天内发病,表现为双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眼屎很多,症状较重,但不侵犯角膜,病程较长,数周才愈。
正常情况下,在医院出生的婴儿,助产医生会在宝宝出生后立即用青霉素或氯霉素眼药水给宝宝点眼;但最好的预防办法是在产前治愈产妇的淋菌性尿道炎或阴道炎等。
已经患新生儿结膜炎的婴儿,如单眼发病,应给健眼戴上透明眼罩保护,注意眼罩的鼻侧要密封,以防被患眼波及。眼罩一定要透明的,否则被遮盖的眼有可能因短期内接受光刺激减少而发生弱视。对患眼,脓性分泌物多时,可用生理盐水及0.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并用青霉素眼药水点眼,10~30分钟点1次。全身可静脉点滴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患儿用过的物品要严格消毒。
(2)先天性鼻泪管阻塞:鼻泪管阻塞会使泪囊发炎,经常流泪。刚出生2周以内的婴儿,因泪腺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哭的时候不会流泪。如果2周以内的新生儿哭的时候流泪,就可能是先天性鼻泪管堵塞。
四、新生儿脐炎
新生宝宝的脐带残端一般需7天左右的时间方才干枯脱落,在此期间,如果护理不当,极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如果脐带脱落过晚,也容易成为细菌繁殖的场所,引起脐带发炎。
脐带发炎较轻时,可见到宝宝脐带根部或脐带脱落处发红,有少量黏液和脓性分泌物;发炎较重时,除较重的全身反应外,脐部可出现脓肿,并可发展成败血症,危及宝宝的生命。
广大年轻父母们一定要注意每天观察包扎脐带的纱布外边有无渗血,渗血较多时应在消毒无菌的条件下重新包扎止血。如无渗血现象,则不要打开,以免造成感染。在此期间,一定要注意保持脐带残端的清洁、干燥,避免给宝宝洗澡时弄湿纱布。残端一旦出现有红肿、分泌物增多等发炎现象,可用干净棉签蘸75%的酒精擦除分泌物,然后涂以1%的红药水(汞溴红),并注意包扎脐带的纱布,不可松散和移位。如果纱布被大小便污染,要及时更换。如果发现脐带根部有白色脓性分泌物,有臭味,就可能是发生脐炎,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那么正确的脐带护理方式是什么呢?
脐带一般2周内脱落,最快1周。平时一定注意消毒。最好用医用的棉花棒消毒脐带,注意棉花棒蘸消毒药水后不要在瓶口把多的药水擦掉,会造成瓶口污染。一定要把宝宝的脐带和皮肤连接处翻起来,伸进去消毒,然后以脐带为中心2~3厘米范围内都消毒。如果脓性物较多,换根棉花棒再擦。如果脐带比较潮,可以用灯照,或者直接点一滴药水在脐窝。脐带脱落后再消毒2~3天就可以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宝宝会在消毒的时候哭闹,因为药水是冷的,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心疼宝宝而给消毒打折扣。一旦消毒不好,脐带出现化脓等情况,要去医院及时诊治。
五、婴儿皮肤问题
婴儿的皮肤仅有成人皮肤1/10的厚度,初生婴儿的皮肤需要3年的时间才能基本发育成熟,所以,它的功能和结构都与成人的皮肤有很大的差别。宝宝的皮肤显得特别娇气、敏感,很容易受刺激,引发各种疾患。
1.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多见于过敏体质、肥胖、消化不良和喂牛奶的婴儿。湿疹初起时,其皮疹多呈对称性、弥漫性和多形性,常对称分布在脸、眉、耳后和颈下,表现为颜面皮肤的红斑、米粒样丘疹、疱疹、糜烂、渗液和结痂等,很小斑点的红疹,散在或密集,有时流黄水,干燥时结成黄色的痂。
其边界不清,炎症反应明显。可遍及整个颜面部和颈部,严重的手、足和胸腹部可见到,局部皮肤有灼热感和痒感,因而,患儿往往显得烦躁不安,头颈在衣领处摩擦或是用手搔抓,有的则由此而引起细菌的继发感染。有的患儿因皮疹的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病程迁延数月甚至数年,其皮疹主要表现为皮肤的浸润、增厚而致皮纹粗糙,但其周围边界清楚。湿疹可使婴儿奇痒难忍,烦躁不安,十分影响宝宝的睡眠和饮食。
(1)诱发湿疹的原因:
①对食物过敏,如牛羊奶、奶粉、鸡蛋等。另外,灰尘、羽毛、蚕丝以及动物的皮屑、植物的花粉等,也能使某些婴幼儿发生湿疹。
②过量喂养而致消化不良,穿得太厚、室内温度太高等也都可使湿疹加重。
③强光照射。
④碱性肥皂、皮肤摩擦等。
⑤湿疹也有遗传倾向。
(2)治疗:
①患处只能用消毒过的石蜡油、食用油等油类浸润和清洗,不可用肥皂或用水清洗。
②局部结痂,可涂消毒过的石蜡油、食用油,第二天再轻轻擦洗。或用青黛散麻油调搽患处。
③外洗法:地榆、马齿苋、黄柏各20克,煎水待冷外洗,或蒲公英60克、野菊花15克,煎水待冷外洗。
④湿疹发作时,不作预防接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勿自己任意使用激素类的软膏。
在宝宝患湿疹后,应尽量避免宝宝用手搔抓,防止衣物摩擦,可以用婴儿润肤油涂抹后,用温水洗净,避免香皂或其他刺激性物品,将孩子的指甲剪短,给孩子穿棉织品的衣服,勤换内衣和尿布,勤洗澡,以保持皮肤的清洁预防细菌的感染。
(3)预防:
①避免过量喂食,防止消化不良。
②如果是牛奶过敏,改用其他代乳食品。
③不穿化纤、羊毛衣服,以柔软棉织品为宜,衣服要宽松,不宜穿盖过多。
④乳母应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或暂停吃牛奶、鲫鱼汤、鲜虾、螃蟹等诱发性食物,多吃豆制品,如豆浆等清热食物。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蒜、葱、辣椒等,以免刺激性物质进入乳汁,加剧宝宝的湿疹。
2.红臀红臀俗称“尿布疹”,是新生儿常见的皮肤病,早期表现为臀部皮肤发红,如果红臀出现后未及时处理,很快就出现丘疹、疱疹,甚至发生局部溃烂。
新生儿皮肤薄而嫩,皮下的血管丰富,稍有摩擦或潮湿长时间接触,就极易发生皮炎,新生儿大小便次数多,如不及时更换,尿液分解的氨会刺激皮肤,时间稍长皮肤就会发红形成红臀。
红臀的预防:①每次大小便后,要清洗局部,不宜用肥皂清洗,以免刺激,可用温水洗净。用小毛巾抹干后,局部涂以5%~10%的鞣酸软膏,不宜用爽身粉。
②勤换尿布,尿布应以肥皂洗净,清水漂洗,阳光下暴晒。③应保持臀部的干燥,最好不包裹,不宜用塑料或橡皮类等不透气的尿布,阻碍尿液的蒸发和渗透。
④可用紫草油或护臀霜涂患部。
3.脓疱疮脓疱疮由化脓性球菌所引起,具有接触传染的特点,蔓延迅速,夏季多发。脓疱可发生在身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多见于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皮肤皱褶处(尤其是肥胖的新生儿)。首先出现鲜红色丘疹或水疱,继而很快形成脓疱。疱疹壁薄,疱疹可以反复出现,长期不愈,严重的可引起发热、烦躁不安,拒奶等症状,甚至发展成周围淋巴结炎、败血症,若不及时抢救,将有生命危险。
新生儿皮肤娇嫩,角质层薄,容易擦伤而感染,同时,皮肤下的皮脂腺分泌非常旺盛,在出生后有一层胎脂,以后皮脂腺不断分泌,当皮肤不清洁时可使细菌堆积,特别是皮肤皱褶处,孩子哭闹时常常被擦破,细菌就会乘虚而入。
(1)治疗:脓疱疮早期,可用消毒棉签蘸75%的酒精把脓疱挑破,吸出脓液,然后涂以1%的甲紫溶液。如果脓疱较多,创面糜烂或有结痂,可用马齿苋液或金银花液外洗或湿敷,使创面清洁,去掉脓痂后再涂药,注意疱疹部位如有脓液渗出,应及时用消毒棉签吸干,防止溢出蔓延传染。皮肤经常用75%的酒精棉签消毒。有全身症状时应及时用抗生素治疗。
(2)预防:
①护理新生儿时要剪短指甲,洗净双手。
②新生儿应每天洗澡以保持皮肤清洁,随时清洁分泌物及污秽,新生儿用品要定时清洗、消毒。
③衣服与尿布要用柔软的棉织品,勤换衣服与尿布,不宜用透气差的化纤类、纺织品类。
④要保持新生儿大便通畅。
六、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俗称“四六风”、“脐风”、“七日风”等,是由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所致。
(1)临床表现:本病多发生在出生后4~6天,病初常有烦躁不安、哭闹,以后可出现吸奶不紧、牙关紧闭、抽搐、眼裂变小、面肌抽搐,及出现皱眉、举额、口角向外牵引、口唇皱缩、撅起成苦笑面容;颈部和躯干四肢肌肉痉挛,双手握拳、两臂强硬、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状;严重者呼吸肌痉挛,出现口唇青紫,甚至窒息死亡;任何轻微刺激,如声音、光亮、震动都能引起痉挛发作;多数患儿有发热,但也可以无热或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