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1岁育儿一本通
49560200000032

第32章 宝宝早期智力开发(2)

要素三:丰富孩子的经验,让孩子多观看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最美好的景色莫过于大自然,最丰富的知识蕴藏在大自然里。带孩子到大自然里观光赏景吧,大自然不但能陶冶孩子的情操,也能使爸爸、妈妈感到生活的魅力。

要素四:尽可能地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并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哪怕是最天真、最可笑的问题,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热情的答复。没有孩子的提问就没有孩子的思考,智慧就产生在学习和思考中。

要素五:让孩子经常和小朋友一块游戏。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谁也不笑话谁。大人教给孩子的知识是经过大人“提炼”后,才灌输给孩子的,不见得完全符合孩子的“口味”。只有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孩子们才变得无拘无束,想什么就说什么,是孩子心声最真实的表露。

要素六:充分保证孩子的营养、休息和睡眠。特别在大量的活动以后,必须让孩子进入“养精蓄锐”的角色中。对于孩子来说,运动、营养、睡眠是保证孩子健康的三大支柱,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睡眠前再给孩子洗个澡,让孩子干干净净地进入梦乡,一觉醒来的他,肯定充满了朝气。

三、1~12个月宝宝动作训练

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是开发宝宝智力的好方法。

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与其脑的形态及功能有关。因为运动是在大脑皮质直接参与和控制下发展的。此外,尚与脊髓及肌肉的功能有关。运动的发育是婴儿神经精神发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运动发育又促进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婴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不精确的,以后逐渐分化为局部的、精确的动作,由不协调到协调。运动分大运动即姿势或全身的活动,比如抬头、翻身、爬、坐、站、走、跑、跳等。

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能力,如抓饼干、捏豆豆、拾花生米、握笔绘画、使用剪子等。

精细动作多为小肌肉的运动,需要其双侧肢体及手、眼协调能力的配合,对开发智力很有帮助。因此,家长应从宝宝0岁开始训练其精细动作的发育,从1个月开始要轻轻按摩婴儿的手指,将带响声的小鼓放入其手中,引起宝宝抓握反射,输入刺激信息。2个月宝宝喜欢玩自己的小手,吸吮手指。3个月时在宝宝够得到、看得见的地方悬挂带响的玩具或气球,让宝宝进行抓握训练。到5个月时训练宝宝传递手中的玩具,让他在玩具堆中进行选择、比较,促进手、眼、耳、脑感、知觉能力的发展。8个月时训练宝宝手指的精细动作,可让其捡糖豆,放入小瓶中或从瓶内取出小物品。这时,应在大人照料下训练,否则,易将小物品塞入口中或吸入气管引起窒息。9个月时训练宝宝有意识地拾起物品,放下,将玩具投给他人,使其懂得投向。11个月时要训练宝宝用蜡笔画画,添颜色,妈妈可给宝宝讲故事,让孩子翻书,到孩子1岁时学会一页一页地翻书,用积木搭高楼,自己用瓶喝水,用勺吃饭等。

四、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表达人的思想、观念的心理过程,语言的发育是宝宝全面发育的标志。

表达则是用词、说话、书写或用语言的其他形式进行交流。对于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有人提出理解语言在9~24个月,表达语言关键期从2~4岁,一般男孩晚于女孩。

宝宝第一声啼哭预示着语言发育的开始;到满月时,宝宝就能发出和谐的喉音。3个月咿呀发音,4个月笑出声,5个月喃喃地发出单音节,7个月能发出爸爸妈妈等复音,但无意识,9个月能理解再见、谢谢等复杂词句的意思,10~12个月能叫爸爸妈妈,说一个字的词,如灯、树等,1到1岁半,能说出几个词和自己的名字,2岁会说2~3个词构成的句子,3岁能念儿歌、数几棵树,4岁开始唱歌,5岁开始认识字,6~7岁讲故事,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作为宝宝的家长,如何循循善诱地教宝宝说话,如何与宝宝正确地交流,你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面部表情的表达:新生儿时期不断地与宝宝眼对眼地微笑着说话,交流,抚摩摇抱宝宝,增加交流机会。还可以训练宝宝“听声音、分辨声音、了解声音”的听觉理解能力,以手势、动作、声音的互动沟通,鼓励宝宝模仿声音或语汇。

②重视与宝宝的语言交流:家长应从0岁时开始重视孩子的语言训练,如轻轻呼唤宝宝的乳名,经常与宝宝交谈,边摇晃边逗宝宝玩笑,到2个月时宝宝以有意识的微笑来回报妈妈。运用带响声的玩具和宝宝交流,经常与其交谈,使宝宝熟悉妈妈的口型、声音等。在宝宝5个月时,要与宝宝面对面、用愉快的口气与表情发出mɑmɑ,bɑbɑ等声音,逗引宝宝注视你的口型,用固定的名字呼唤宝宝。

当幼儿开始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语时,就进入“口语发展期”,这时候要注意增加他的语汇量。当宝宝8个月时已会叫爸爸、妈妈等简单的发音,还应多与他谈话,引他发音,如“藏猫猫、欢迎、再见、谢谢”等或听儿歌,练习在口语指导下拿起放下玩具、传递玩具等,让孩子懂得简单词的意思。如宝宝已经可以听懂或说出“车、狗、苹果、妈妈”等词汇,父母就可以渐渐增加“电话、汤匙、香蕉、爷爷、爸爸”

等常见人或事物的名称。

③鼓励宝宝多开口:当宝宝可以说“要、不要”时,父母可以适时问他“要不要喝牛奶”、“要不要玩积木”。同时别忘了,当你拿牛奶或积木给他时,就要再对他说出东西的名称。当宝宝会说“开开”时,父母就接着说“把门打开”;宝宝说“杯杯”时,父母就接着说“喝水用的杯子”,利用此方法,慢慢建立宝宝说短句的能力。

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唱儿歌等方法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结合图书讲简单的故事,与妈妈一起念儿歌,接上下句等训练,并让宝宝重复妈妈讲过的故事。1岁时可以根据宝宝的兴趣背唐诗、儿歌,引导孩子用词来表示特定的动作或意思以表达自己的愿望,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与宝宝游戏或互动中,利用图片或玩具,让宝宝指认或说出物品名称及功能,增加物品功能描述在物品名称前面,如“喝水用的杯子、穿在脚上的鞋子、装东西的皮包”,等宝宝熟悉后,可以尝试说“拿喝水的东西给妈妈、什么东西穿在脚上”。

④在宝宝出现语法错误时,不能讥笑、责骂和惩罚您的宝宝,而要鼓励他,及时指出宝宝的语法错误,否则宝宝受到挫折或伤害,就会使语言发育停止。

(2)孩子为什么迟迟不会说话:一般来说,孩子到了9~10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说话了。但有的孩子甚至更大些的时候,还不会说话,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说话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智力上的原因,有的是器官上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环境因素造成的。除了孩子所处的环境中缺乏成人的语言刺激外,比较普遍的是大人过分地溺爱孩子,大人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会做,于是,凡事一概代劳,替孩子想得面面俱到,根本用不着孩子提出要求,就给孩子准备好了。一求一应本来是语言交流的过程,由于省去了这个过程,时间一长,孩子的语言能力自然会受到影响。再就是有的爸爸、妈妈对孩子不怎么关心,甚至嫌孩子麻烦,不愿意和孩子谈话,这也会抑制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如果孩子试图和爸爸、妈妈谈话时,爸爸、妈妈表现得不热情,甚至冷嘲热讽,这也会打击孩子学话、说话的努力,甚至认为语言是多余的,进而采取沉默不语的态度,这也会导致孩子迟迟不能说话。另外,孩子长期患病,特别是在学话的关键时期患病,更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功能。有些爸爸、妈妈总是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所以在孩子面前无所顾忌,甚至为一些小事争吵。这会使孩子感到语言并不是美好的东西,产生了厌恶的心理,这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功能。也有的孩子并不是不会说,而是感到害羞,不好意思说话。

但是,如果孩子到了1岁以后还不会说话,甚至连“爸爸、妈妈”也不会说,那就要去医院问个为什么了。

从以上的原因中可以看到,孩子说话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主要还是环境因素。所以,为了孩子尽快利用语言功能去获取知识,去适应生活和交往,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发展语言的良好环境。

五、促进宝宝的感知发育

宝宝通过眼、耳、鼻、口腔等感觉器官获得大量的信息,使他周围的整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如何使宝宝这些感官受到适时的刺激,能够健康、正常地发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鸟语花香,绿树葱茏,流水潺潺,电闪雷鸣,彩虹高挂,繁星闪烁。这一切美好的自然景观不仅给予孩子心灵的陶冶,更能唤起他们对自然的求知和探索。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孩子正在渐渐离自然越来越远。因此,我们倡导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在休闲时间带孩子走进自然,享受自然的恩赐和给予。

(1)在视觉方面:新生儿期对光十分敏感,能短暂注视15~20厘米内的物体,3~4个月把手放在眼前玩耍,6~7个月喜欢看红色等鲜艳明亮的颜色,8~9个月能看清小的物体,1岁半能区别各种形状,2岁视力已达0.5,3岁有正常视力。

(2)听觉方面:出生时鼓室内无空气,宝宝听力差,3~7天以后就能听到声音了;3~4个月时头能转向声源,7~9个月时能区别语言的意义,1岁时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3)认知能力:认知指人获得和使用知识的过程,认知发育从感知开始到理解,以后涉及思维、记忆。因此,宝宝认知发育与他的智力水平是密切相关的。

0~2岁时,此期的宝宝通过与周围事物的感觉运动接触来认识世界,逐渐从基本的反射活动变为与环境有关的有目的的活动。新生儿以反射性活动为特点,父母应根据其特点在小儿1个月时,在其床上方挂一些颜色鲜艳的气球、能发出响声的玩具或黑白对比明显的家长自画像。使宝宝觉醒时观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有时间应该多和孩子说话,使宝宝认清妈妈的脸或用能发声的玩具,待其注意后,再慢慢移开,让他追声寻源,还可以用两个玩具训练小儿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方法。训练小儿视听、识别和记忆的健康发展。4~6个月的宝宝开始操纵环境,如反复踢悬挂的玩具以产生变化,这时应让小儿多看、多听、多摸、多嗅、多尝,锻炼其完整的感知事物的能力。7个月时要教宝宝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如眼、耳、鼻、手、脚等,训练小儿寻找玩具的游戏,使物质永久性的概念在无意识中建立起来。8个月时要教孩子认识自己和妈妈,教孩子简单的发音如爸爸、妈妈,引导孩子注视大人的行动。9个月时要教小儿认识各种物品、动物、人物、视图卡片。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进行简单的社交活动。10个月时教给孩子数的概念,从1开始,如一块糖、一个苹果、一岁等。11个月时教宝宝区分大、小、多、少概念。1岁时教孩子区分颜色,颜色是较抽象的概念,家长不要操之过急,要先教一种颜色,记住了再教另一种颜色。2~7岁时,此期的小儿随语言的增加,开始给予环境中的刺激物以新的意义,开始运用符号,掌握语言,能较好地利用记忆储存。3岁时应教孩子分辨上下方位,4岁时教其分辨前后方位,5岁时教孩子分辨左右方位,对数量、空间、时间概念也应逐渐训练。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开始运用概念思维,逻辑运算,根据事物的特性分类,认知能力逐渐成熟。

(4)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分有意(主动)注意和无意(被动)注意。无意注意没有目的,不需要任何努力,如一声巨响,引起的注意。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如老师在课堂上说的“请大家注意”。婴儿期以无意注意为主,如新生婴儿能定睛注意黑白的图像。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的丰富,思维的发展,小儿逐渐出现有意注意。但年龄越小有意注意时间越短,5~6岁后小儿可以逐渐独立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持续约5分钟,7~10岁时约20分钟,10~12岁时约25分钟,12岁以后约30分钟。因此,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去培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