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乳头皲裂:由于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未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在嘴里,从而会引起乳头皲裂。一旦发生乳头皲裂,产妇会出现乳头疼痛,甚至出血,势必影响母乳喂养。一旦发生乳头皲裂,轻者可继续哺乳,每次哺乳后应在破口处涂敷10%复方安息香酸酊或蓖麻油铋糊剂(次碳酸铋和蓖麻油各等份组成)。若无上述药物,可以用麻油(加热消毒后)涂敷破口。每次哺乳前洗净。皲裂严重者停止哺乳,并涂以上述药物,将乳汁挤出。
预防乳头皲裂,哺乳时应让婴儿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嘴内时再吸吮。
(4)乳汁淤积:乳汁未及时排空而淤积于乳腺内称乳汁淤积。婴儿出生后最初几天没有做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所谓充分有效即根据婴儿需要随时哺乳,并且母亲乳胀时应及时唤醒婴儿哺乳,并且应使婴儿含接姿势正确。
乳汁淤积时,乳房胀痛、发热、发硬、有硬结,并且出现低热;局部无红、肿;挤出乳汁后淤块消失。
一旦发现乳汁淤积应及时排空乳汁。应用热毛巾湿敷并配以揉乳房后挤出乳汁。挤奶方法:拇指与示指分别置于距乳头根部2厘米乳头两侧,向下外压后再向乳头方向挤,直至手指外侧乳房变软后更换方向,直至整个乳房变软。也可以用吸奶器吸出乳汁,配以柴胡(炒)、当归、王不留行、通草、漏芦各15克,水煎服。
(5)急性乳房炎:急性乳房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包括乳头炎、乳晕炎及乳腺炎。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形成乳腺脓肿。其病因主要是乳头皲裂或破损,细菌入侵,或者是哺乳不当致乳汁淤积,加之初产妇乳汁中含有大量的脱落上皮加重乳汁淤积,细菌易繁殖而发生急性乳腺炎。病原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还有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
①乳头炎和乳晕炎:由于哺乳方法不当,婴儿未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口内从而发生乳头皲裂或破损而疼痛,表面渗血或有淡黄色稀薄液性渗出,干燥后表面结痂,细菌入侵而局部红、肿、热、痛。
②乳腺炎:早期乳腺炎会出现畏寒、发热的症状,乳房局部皮肤发红或颜色未变,表面血管扩张,出现界限不清的包块,有触痛。继续发展症状加重,乳房疼痛加剧,常为跳痛,局部红肿、发热,有明显包块、硬。之后炎症局限而形成脓肿,出现高热、疼痛加剧、表浅脓肿有波动感,可向表面破溃,深部脓肿可以向深部穿破形成乳腺后脓肿。
③乳房弥散性蜂窝织炎:炎症迅速侵犯几乎整个乳房,病情严重,常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有时可迅速并发败血症。治疗方法如下:
①物理疗法:用绷带或乳托将乳房托起,乳汁淤积期可继续哺乳,局部用芒硝敷或冰敷以减少乳汁分泌。蜂窝织炎期应暂停哺乳并采取措施使乳汁排出,必要时回奶,局部用湿热敷或理疗。
②手术疗法:一旦形成乳腺脓肿,较小的可采用穿刺排脓,吸出脓液,注入抗生素,每天1次,至无脓时为止。较大的脓肿或穿刺抽脓效果不好的应行切开引流术。
③抗生素治疗:对所有急性乳腺炎病人应选用抗生素治疗,应选择本地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包括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强调不能过早停用抗生素,一般应持续10天左右。
④哺乳问题:对于感染严重或乳腺脓肿引流后形成乳瘘者应停止哺乳。终止乳汁分泌的方法:己烯雌酚5毫克口服,每天3次,共5~7天;维生素B6200毫克口服,每天3次,共5~7天;溴隐亭5毫克口服,每天2次,共3~5次。
预防急性乳房炎的关键是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
①含接姿势正确,要使婴儿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均含在口内,预防乳头皲裂。
②按需哺乳,婴儿饥饿时及乳胀时随时喂哺,多余乳汁要挤出排空乳房,早开奶以预防乳汁淤积。
7.便秘
大多数产妇,产后头几天,往往发生便秘。虽不是大病,但也颇不舒服,还可引起腹胀,食欲下降。此外,大多数产妇怀孕期间,由于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患有程度不同的痔疮,便秘会加重痔疮的症状。这些都影响产褥期身体恢复。
产后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力减弱,约需2周恢复正常。产褥期因卧床时间长,缺少运动,腹直肌及骨盆底的肌肉松弛加之胃肠蠕动减弱,易发生便秘。如果会阴有伤口,有些产妇因害怕疼痛,不敢用力排便,更加重了便秘的发生。并且产妇饮食中粗纤维少,不利于排便。
(1)预防:①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②早日起床活动。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应于产后6~12小时内起床稍事活动,包括坐在床边,扶床行走,于产后第2天可在室内随意活动,并可做产后保健操。行会阴侧切或行剖宫产的产妇可推迟至产后第3天起床活动,待拆线或伤口不感疼痛时,也应做产后保健操。产后健身操应包括能增强腹肌张力的抬腿、仰卧起坐动作,能锻炼盆底肌肉的缩肛运动。产后2周以后还可以加作胸膝卧位,每天3次,每次10~15分钟,运动量循序渐进,逐渐加大。③鼓励产妇定时排大便,会阴伤口疼痛的产妇,可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
(2)治疗:一旦发生便秘可给予缓泻剂,例如大黄苏打片2~3片,口服,每天3次。也可以开塞露塞肛或肥皂水灌肠等。
8.泌尿系统感染
产妇因生产时胎先露压迫膀胱,易发生产前及产后尿潴留,加之留置尿管易出现尿路感染。
(1)下尿道感染(尿道炎及膀胱炎):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一般无畏寒、发热及腰酸、腰痛等表现。②中段尿常规检查以白细胞增多(>5个/HP为主),可伴有血尿或少量蛋白,中段尿培养致病菌阳性(其中杆菌≥105个/ml,球菌≥102个/ml)。③膀胱灭菌后尿标本致病菌培养阴性。
急性下尿路感染未控制,则易侵犯上尿路而引起肾盂肾炎。
(2)急性肾盂肾炎①有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②出现腰酸、腰胀痛及脊肋角叩击痛。③常伴畏寒、发热、食欲缺乏的全身症状。④实验室检查:中段尿常规检查结果及尿培养同下尿路感染,细菌学检查中膀胱灭菌处理后尿标本致病菌培养阳性。治疗不及时、彻底则易转为慢性肾盂肾炎。
(3)治疗①一般治疗:多饮水,碱化尿液,可用小苏打片2片,口服,每天3次。若高热可给予酒精擦浴,温水浴等物理降温,并可用柴胡注射液2~4毫克肌内注射,或阿尼利定(安痛定)10毫克肌内注射等处理。②抗感染:应选用对革兰阴性菌敏感、对革兰阳性菌也有效的抗菌药物,重症病例可联合用药。上行感染可选用磺胺类、氟喹酮类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血行感染宜选用氨基苷类、头孢类或半合成青霉素抗生素。若48小时无好转应换药或联合用药,轻症可口服,重症宜肌注或静脉注射,一般哺乳期妇女首选氨苄西林,绿脓杆菌感染宜用羧苄西林(卡比西林),用药72小时后根据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同时尽可能选用在肾脏、尿液中浓度高,但肾毒性小的药物。③疗程:用药至症状完全消失,尿检阴性后再继续用药3~5天,总疗程10~14天。之后应每个月复查尿常规及细菌培养1~2次,连续半年均阴性,即为治愈。
9.贫血
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而其中血浆增加比红细胞增多显著,而且妊娠早期由于早孕反应,铁摄入不足,妊娠4个月以后铁的需要量逐渐增加,大约有25%的孕妇可因铁摄入不足而出现缺铁性贫血。正常分娩时出血一般在200~300毫升,所以产妇多数合并缺铁性贫血。
另外还有巨幼红细胞贫血,较少见,再生障碍性贫血则极少见。
(1)产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①产前已患缺铁性贫血:妊娠后期因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约25%的孕妇产前即患缺铁性贫血。②孕前已患缺铁性贫血:例如平时月经量多或患消化系统疾病致吸收不良等。③产时出血:一般顺产后24小时内出血200~300毫升,而剖宫产300~400毫升,故产后极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轻度贫血可无明显症状,仅出现面色稍苍白。中度及重度贫血则出现全身乏力,头晕眼花,活动后心跳气短、面色苍白,并可出现口腔炎、舌炎、口角皲裂、皮肤毛发干燥、脱发、指甲脆薄等,甚至出现重度水肿、贫血性心脏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2)诊断①血象:血红蛋白低于100g/L,红细胞低于3.5×1012/L,血细胞比容30%以下。②血涂片: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③红细胞平均容积(MCV)<80飞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28皮克,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克/升,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减少。④骨髓象:红细胞系增生活跃,无可染色铁,而粒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无明显变化。⑤血清铁<600mg/L,总铁结合力>3mg/L,铁饱和度减低至10%~15%。轻度,血红蛋白80~100g/L;中度,血红蛋白60~80g/L;重度,血红蛋白30~60g/L;极重度,血红蛋白小于30g/L。
(3)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补充铁剂。一般治疗:加强营养,给予含铁量丰富的食物。例如动物肝、瘦肉、动物血、蛋黄、豆制品、黑木耳、海带等。避免偏食、挑食。药物治疗:补充铁剂。具体应请教医生。
(4)预防①孕前积极治疗引起贫血的疾病,例如月经过多、钩虫病、消化道出血等。②孕4个月起常规补充铁剂,口服硫酸亚铁0.3mg,每天1~2次,或其他可靠的补铁制品。③积极预防产时、产后出血。
10.血栓
妇女产后不久,容易发生血栓病。此症可导致产妇猝死,因此一定要引起重视。
妊娠期妇女体内凝血因子增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一直维持到产后一段时间。另外,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如果再加上产后妇女患某些疾病,或剖宫产后长期卧床,使血流缓慢,极易导致血栓病。下肢静脉血栓可出现下肢疼痛、行走困难;盆腔血栓表现为腹痛、高热、下肢压痛、皮肤发红和水肿;肺血管栓塞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深度静脉栓子小,易脱落游走,若阻塞肺动脉,可导致病人突然死亡。因此,产后妇女应早期离床活动。自然分娩者,可在产后24小时开始做轻微活动;剖宫产者可推迟到术后第三、四天。
当你怀里抱着小婴儿的时候,感觉喜悦及满足的同时,是不是又有点诚惶诚恐:
这么小的小宝宝,我能不能照顾好他呢?关于新生宝宝,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