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家居用品:应用棉制品,并经常洗晒,保持清洁。小棉被褥最好用新棉花制作,因保暖性好。婴儿床:小宝宝喜欢睡在一个有依靠有范围的地方,可选择一张可移动、栅栏较高的小床,栏杆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不可过大也不能太小,以防夹住宝宝的头和脚。也可以准备一个摇篮。
床围、床垫等:要便于洗晒。被子:2床,可不要太厚的,一般的保暖性就够了,太厚的宝宝不舒服,规格为约1米见方。床单:可以多准备几条,以防尿湿。
棉毯、抱被:可以给宝宝盖,外出时包着也方便。
音乐床铃及色彩鲜艳的小玩具。
(3)日常用具尿布:20~30块,可用柔软、浅色旧棉布或豆包布做,如旧被单、棉毛衣裤等,颜色宜淡,以便观察大小便的颜色。应选用吸水性好耐洗涤的。用前要清洗干净、消毒。尿布罩:选择不漏水,不闷热的布料,“比基尼”式样,利于新生儿的髋关节活动。小方巾:10条以上。用处很多,给宝宝擦嘴、洗脸、洗澡、洗屁股时分别使用。
妈妈擦洗乳头等也可用。要多准备几条。隔尿垫:放在褥子上,防止尿湿。为了防止尿液污湿被褥,可制作5~6个小尿垫,垫于尿布下。根据季节,制作棉垫或布垫。塑料布、橡皮布透气性差,不主张给新生儿使用。隔尿垫巾:一次性的,放在尿布上,用后扔掉,方便洗涤尿布。纸尿裤:纸尿裤应需购置,于外出或夜间、或寒冷、或潮湿季节使用。细棉棒:清理宝宝鼻子、耳朵。指甲剪:婴儿专用的。温度计。婴儿车1辆。
(4)洗浴用品:要用专门的宝宝清洗用品。浴盆+浴网:用了浴网,一个人就可以给宝宝洗澡了,很方便。浴巾:2条。婴儿臀部润滑霜:防止尿布疹。婴儿沐浴液。洗发液。婴儿按摩油。润肤乳。爽身粉:可用玉米淀粉代替,防止宝宝过敏。婴儿洗衣液。
(5)哺乳用品吸奶器。奶瓶:母乳喂养需要奶瓶2个(容量为200亳升和300毫升),果汁瓶1~2个(容量200毫升),奶嘴6个。如果人工喂养则需要更多奶瓶,6个以上。并随宝宝的长大,不时要更换大号的奶瓶及奶嘴。奶瓶刷。奶瓶夹:可用筷子代替。奶瓶消毒锅:可用普通锅代替。婴儿奶瓶洗涤剂。
四、新生儿喜欢的居住环境
小宝宝初来人间,其生存环境与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机体幼嫩,抵抗力差,各组织器官发育尚不完善,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小宝宝需要一个安全、温暖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1.房间在为新生儿安排居室时,最好选择朝南向阳、光线充足的房间。
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清洁卫生、冷暖适宜。室温一般以18~22℃为宜,湿度应保持在50%。
冬季,如以煤炉取暖,应安装烟囱、风斗,避免煤气中毒。同时,为了保证新生儿居室内空气的新鲜与湿度适宜,要注意定时通风换气,并可在地面上洒水,或在室内挂些湿毛巾以维持室内的一定湿度。
夏季,新生儿的居室要凉爽通风,既要防止中暑,又要避免吹过堂风。新生儿的小床应摆放在不受阳光直射的位置,以免直射的阳光刺激新生儿的眼睛。
新生儿对外界病菌的抵抗能力很弱,因而要特别注意室内环境的清洁。每天要用湿润的扫帚、拖布清扫地面,用干净的湿布擦拭桌椅、台面,以减少室内的尘土。新生儿居室内不能吸烟,并应避免众多亲朋好友的探视,以免造成空气的污染。
为了给新生儿创造一个祥和的生活环境,居室周围应保持安静,避免嘈杂喧闹。在新生儿的视线内可以布置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画,悬挂一些玩具,播放优美、柔和的轻松音乐。
2.远离噪声刺激宝宝成长需要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生活环境。嘈杂的环境和噪声,对宝宝正常发育极为不利。
按国际标准规定,一般居住处,噪声白天不能超过45分贝,夜间不能超过35分贝。50分贝的噪声可缩短人的睡眠时间;60分贝的噪声可使70%~80%的人久久不能入睡或在熟睡中惊醒;80分贝以上的噪声可以损伤人的听力;120分贝的噪声会使人的精神错乱。噪声对婴儿的影响更大,因为婴儿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健全,长期受噪声刺激,会使脑细胞受到损害和使大脑发育不良,使孩子的智能、语言、识别、判断和反应能力的发育受到阻碍而成为低能儿。噪声还影响婴儿的睡眠,造成生长激素和其他有助于生长的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减少,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个子长不高;噪声还会使小儿食欲下降,消化功能降低,出现营养不良;噪声刺激交感神经,使之紧张,并损害听力,形成“噪声性耳聋”。因此,宝宝应远离噪声。
此外,家人也不要在室内高声喧哗吵闹,不要在室内跳舞、打牌,收录机、电视机音量也不要过大,关、开门窗动作要轻,也不要抱孩子到马路、电影院等公共场合去。这些嘈杂对婴儿都不利。
3.宝宝不能在“无声无息”的环境中生活有些年轻的父母非常心疼自己的小宝宝,生怕一点声响惊吓了他,生怕一点光线刺激到他,于是努力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安静,谢绝各种“打扰”的环境,殊不知,这样“无声无息”的环境对孩子的健康发育是不利的。
研究实践证明:适量、适当的环境刺激会提高新生儿的各种感觉的灵敏性,丰富多彩的环境会促进孩子的心智发展,使孩子的大脑本身更发达。所以当孩子出生后,父母应给婴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小婴儿的房间里可张贴些美丽的图画,悬挂各种颜色鲜艳的气球,播放些柔和、轻快的抒情音乐,玩一些带响的玩具。
母亲要同孩子经常交谈,抚摸和拥抱,丰富小婴儿的视、听、触觉环境,有利孩子健康成长。
既不要把孩子放在嘈杂的环境中,也不要放在无声无响的环境中。
五、宝宝的哭声,你知道含义吗
没有宝宝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小婴儿的哭都是一样的:“小宝宝都是哇啦哇啦的哭嘛!”哭确实是小宝宝最惹人注意的特征,但宝宝的哭声各有含义。
婴儿不会说话,不论小宝宝是拉了还是尿了,是渴了还是饿了,是热了还是冷了,或者是身体不舒服,都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于是,他有了一个天生的本事:哭。哭就成了宝宝的特定语言,成了与成人交往的信号,他用哭反映自己的要求。哭是新生儿与成人交往的惟一手段,不同的音调,不同的韵律,不同的哭的动作,哭的时间长短,能反映宝宝不同的要求。孩子不会和爸爸、妈妈耍心眼,当他发出哭的“信号”的时候,肯定是有不舒服的地方,或者是请求爸爸、妈妈抱一会儿。在这种情况下,细心的父母应该根据孩子哭闹的时间、表情、声调,来作出判断。
那么爸爸、妈妈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察言观色”,及时弄明白孩子为什么哭呢?
1.呱呱大哭当孩子呱呱坠地时,他就大声地哭叫,好像在说:“我在妈妈的子宫里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让我离开妈妈的‘怀抱’啊?瞧,外面是多么寒冷,让我太不舒服了,我只好大声啼哭了!”这种哭是新生命的宣言,是宝宝健康的回响曲,爸爸、妈妈听了会感到心花怒放。
2.有节律地啼哭当宝宝回到自己的家中,出现有节律的啼哭时,一般来说是肚子饿了,也叫觅食性哭声。
这时,孩子的嘴会左右觅食,或吸吮手指。这时,爸爸、妈妈就是抱着他,哄着他也无济于事,不解决肚子的问题,他就会一直哭下去。如果妈妈将奶头送到宝宝的嘴上,哭声就会立即停止,孩子会贪婪地吸吮母亲的乳汁。
3.哼哼唧唧地哭有时,宝宝会哼哼唧唧地哭个没完,声音不是太大,一会儿哭的时间长一些,一会儿哭的时间短一些,看上去又不是很不高兴。这时,往往是宝宝拉了或尿了,他感到不舒服,就用不紧不慢,时长时短的哭声来引起妈妈对自己的注意,待换过尿布之后,宝宝的哭声就停止了。
4.不耐烦地哭宝宝受到蚊虫的叮咬时,也会哭,这种哭声是很不耐烦的,有时伴随着想去抓挠和翻身的动作。
当然,孩子小,没有自卫和解决瘙痒的能力。如果爸爸、妈妈还不理会他的哭声,他的哭声就会大了起来,好像说:“帮我赶赶蚊子,给我搔搔痒吧!”
5.大怒地哭这种哭很大声。
如果孩子在啼哭时,有大量的空气通过声带,这表明孩子已处在大怒的时候。
小宝宝为什么大怒?原来他是感到热了,或者是感到冷了,想睡觉却怎么也睡不着。有时,还因为爸爸、妈妈突然给他脱掉了贴身的衣服,改变了他的穿衣习惯,使他感到很别扭,不适应,而开始大声地“抗议”。解决“争端”很容易,如果是孩子热了,就减少些铺盖;冷了,就增加些铺盖;想穿着衣服睡觉,就给他穿上贴身的小内衣。这时的小宝宝就会心满意足,以香甜的入睡来感激爸爸、妈妈的关爱。
6.不满意地哭这种哭是不慌不忙的,拖长而缓慢的。这也是宝宝对某种状况不满的表现。例如,宝宝正在香甜的睡梦中时,突然被惊醒,而本能地出现受到惊吓的动作,这使他很不高兴,于是,就哭了起来。另外,如果家长较长时间不理他,或者他睡醒的时候,爸爸、妈妈没有对他及时表示关爱,或希望妈妈能抱他,宝宝也会哭,但却仅有哭的表情,没有泪水,也就是“干打雷,不下雨”。这时,只要爸爸、妈妈动他一下,他就会感到心满意足,马上雨过天晴。
当妈妈为宝宝喂奶时,在一个奶头转换到另一个奶头时,如果时间稍长,也会引起孩子的哭声。人工喂养的孩子,如果孩子将瓶中的奶吸完了,又没吃饱的时候,也会哭。他等不及了,于是大哭来表达。
7.突然高声尖叫,又突然停止如果好好的孩子突然高声大哭,接着便是较长时间的屏气,好像是喘不过气来似的。这种阵发性的哭闹,往往是病态的表现。
这时爸爸、妈妈可要留心观察了。
一般来说,这种哭出现在打针、碰到坚硬的东西,或胃肠不适、脐带脱落等情况,并感到疼痛时才会这样哭,而且还流泪。这时,爸爸、妈妈就要看看床上有没有不小心遗留下的缝衣针、别针?有没有坚硬的东西?如果是因身体不适,感到疼痛而哭,就要想法解决疼痛的问题,只有这样,小宝宝才会安静下来。怀疑他生病,应去医院查明原因,及时诊治。
只要宝宝哭了,一般就会有哭的原因。所以爸爸、妈妈要掌握他哭的形式,了解哭的原因,及时给予合理照顾。
六、宝宝的动作发育规律
孩子的动作,有些是先天就具备的,有的则是在后天的领悟、模仿中学来的。
不管先天还是后天,这些动作都是孩子生活和生命活动中的必需,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由开始时的无意识到有意识,最后发展为十分理想的动作过程。
1.孩子的动作发展三大规律
(1)从不随意动作到随意动作:婴儿最初的动作是不随意的,无目的的。后来,随着接触事物逐渐增多,家长和他人在照料和哄逗他时的言行指导,使他的头脑渐渐丰富起来,思维渐渐活跃起来,并在不断的甚至是十分幼稚的实践中,渐渐形成了视觉与触觉的联系,并在经常的动作中,动作做得越来越准确和完善,这就增强了动作的预见性、目的性。随着言语能力和动作能力的发展,婴儿动作的目的性和准确性就更强了。
(2)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婴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以后逐渐分化为局部的精确的动作。例如,当孩子2个月大时,我们将一条彩色的手帕放在他的脸上,他就会乱动,却不知怎样拿掉它;当他5个月大时,我们再将手帕放在他的脸上,他立刻就有了反应,用小手不停地抓那手帕,但显得笨拙,不能随心所欲;当孩子到了8个月大时,家长再玩这种小把戏,就难不住孩子了,他会很快地举起手,毫不费力地把手帕从脸上拿下来了。这时的家长如果还想与孩子玩耍,就得搞点新花样了。
(3)动作从上部到下部,从中心到边缘地发展:婴儿从出生到1周岁,逐渐学会了抬头、坐、爬、站、走等动作。动作往往是从中心开始的,首先学会的是躯干运动,以后发展为四肢运动。婴儿先学会抬头和上肢活动,然后才学会坐、爬和站立、行走。婴儿的动作发展不仅可以反映其智力发展的水平,而且运动又可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婴儿从抬头运动开始,逐渐开始了站立,逐渐开始了行走,开始了人生行走的第一步,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巨变,任何家长见了这种场面,喜悦都会涌上心头。
2.动作发展的时间阶段
孩子在出生的头一年里,动作发展极快。看看你的宝宝在哪个阶段?
2个月大的孩子被家长扶坐时,孩子能间歇地勉强仰头;3个月时,头稍后垂;4个月时基本能抬头,一般抬头时间数秒钟;5个月时靠着垫子能直腰;6个月仰卧位时,爸爸、妈妈拉着他,他能够坐起来,能用手向前撑着坐;7个月能独立坐片刻;7~9个月时,能用手支撑胸腹离床面,有时开始在原地团团转动;8~9个月时能用上肢往前爬,然后再过1~2个月用手与膝盖往前爬。为了鼓励宝宝爬动,家长可以在宝宝够不着的地方放一个他喜爱的玩具,当他明白你不会把玩具拿给他时,他就会爬向玩具,希望得到它。如果再给他设置一些小障碍,通常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推动力,他会想方设法排除障碍去获得玩具;孩子到了9个月时,能够坐稳,转身时,身子不倒;11个月时能拉着栏杆自己坐起来;1周岁,他就开始独自行走,但不能止步和转向。此时,他已开始从婴儿期走向幼儿期,到了道路越走越宽广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