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
49563100000017

第17章 寓教于乐-婴幼儿智力启蒙(1)

婴幼儿智力的发育过程

一、婴儿智力的发育过程

(一)大脑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枢,也是人的智慧所在。大脑的发育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婴幼儿的智力。因此,作为父母有必要了解大脑的发育过程。

婴儿刚出生时,大脑的重量仅有350~400克,大约是成人大脑重量的1/4。

虽然,婴儿的大脑在外形上已具备了成人大脑的形状和基本结构,但在功能上还远远差于成人。因此,婴儿刚生下来时,不会说话、不会自主活动,这些能力需要在日后脑发育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具备。

1岁左右的幼儿,大脑的重量达到出生时的两倍,也就是说相当于成人大脑重量的1/2;2岁时为成人大脑重量的3/4;此后直到成年大脑的发育过程开始减慢。

从大脑重量增长的速度可以看出,显然在最初的1~2年内大脑发育是最快的,所以,也可以这么说,小儿出生后头2年是脑发育的关键期。

所谓关键期,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内小儿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和经验,错过这个时期就不能获得或达到最好的水平。相反,在这段关键期内,大脑也最容易受到损伤,但代偿恢复能力也最强,如果损伤不能得到及时的修复,严重的损伤往往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影响至终身。

大脑的发育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环境、教育、营养与疾病等,家长要避免一些不利因素对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在优先的基础上,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良好的教育、充足的营养,大脑就会健康地发育起来。

(二)心理和智力的概念

谈到小儿心理发育,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心理和智力的概念。心理在心理学上是指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称,它包括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兴趣、性格、能力等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是通过人的脑来产生的,也就是说心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脑是产生心理现象的生理器官。因此,心理发育的基础是脑神经系统的发育。具体谈到儿童的心理发育,它是指儿童在动作、语言、认知、情绪、个性和社会等方面的发育。

那智力是什么?与心理有何关系呢?目前有关智力的概念有许多学说,但都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方面的心理特性。我国朱智贤认为智力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1.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特别是观察力,是智力的来源。

2.抽象概括能力,也是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3.创造力,则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由此可见,智力和心理是不可截然分割的。儿童随着其心理水平的不断发育,他的智力水平也随之得到相应的发展。要想孩子智力超群,从小就得给他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促进其心理的发育。

(三)婴儿知觉的发展过程

知觉是对感觉的加工过程,发生较晚。婴儿出生后4~5个月才出现手眼协调动作,这是最早出现的知觉形式。其他形式有空间知觉、距离知觉、自我知觉、时间知觉、深浅知觉等。

知觉是观察力的萌芽。儿童3~4个月时出现形状知觉,24个月时有整体知觉,能把外显的和部分被遮蔽的物体看成同一物体。l岁末开始有浅表的空间和时间知觉,但要到3-4岁才能辨别上下、前后、昨天、今天、明天、早晨、晚上,5岁才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专家的研究表明,知觉发育的早晚和小儿与外环境的接触有密切关系。把6~7个月还不会爬的小儿放在“视崖”(一种模拟的观察场景)上,他们并无害怕感觉;而同龄会爬的婴儿即便有母亲保护,也不肯从“崖”壁往下爬,而是设法后退或回避。这说明,后一类小儿已经有了深度知觉。在知觉的基础上观察力逐步发展。年龄越小,观察越短暂,空间越狭窄,观察的目的性和时间性越缺乏。低龄儿童只会观察外表现象,不会观察事物内在联系。

专家建议:要加快知觉发展应多让小儿做各种游戏,尤其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多摆弄各种物体。

(四)婴儿注意力的发展过程

注意力是对一定对象的有意识的指向性认知过程,它是”心灵的门户“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起点。

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具备无条件的定向反射能力,以后逐步发展成两种注意力。

1.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标、是不由自主的注意。

2.有意注意有预定目标,是通过主观意愿来支配的注意。

小儿年龄越小,无意注意越占优势。2个月时,当发亮或色彩鲜艳的物体出现在视野内时会睁眼注视,并发出喜悦的声音;3个月后能集中注意一个新鲜事物;5~个6月时能稳定地注意某事物。这些注意一般不持久、不稳定、容易分散。6~7个月后小儿开始对周围色彩鲜明、发响、能活动的东西产生较稳定的注意。这是有意注意的萌芽。随着年龄增长,注意逐步明确,注意时间越来越长。1岁半小儿只能集中注意5~6分钟;3岁时为15~20分钟,5~6岁时为25~35分钟。

小儿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越强,智力发育水平越高。但是,无意注意不等于注意力不集中。它是一种特殊的注意方式。让小儿充分利用其无意注意的优势可传授许多知识,是早期教育的基础。带着孩子郊游时,可让他们观察各种新奇事物和自然景色,不时穿插一些讲解和说明,使小儿在”无意“中学到许多在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语言生动有趣,配以直观形象的教具和身边实例,也能取得良好效果。随着年龄增大,无意注意将不能完全满足儿童的学习需要,应逐步训练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求的内容和活动上,促进有意注意发展。

二、幼儿智力的发育过程

(一)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

记忆是将感知、思考和体验过的事物保存在大脑中的过程。人类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掌握、习惯的形成都和记忆有关。记忆力越强,记忆内容越广泛,智力水平就越高。记忆从时间上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从目的上可分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从方式上可分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小儿的认知发展遵循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机械记忆向逻辑记忆过渡的过程;与此同时,长时记忆的能力越来越强。

新生儿即开始有最简单的记忆,如对妈妈抱成哺乳姿势的记忆。只要抱成这一姿势,小儿即会四处寻找乳头。2~3个月时,如果注意的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小儿会用眼睛寻找。4~5个月能记住母亲和其他亲人,但此时的记忆能力只能保持几天。随着月龄的增加,记忆时间将越来越长。小儿在l-2岁后,随着言语的发育,记忆能力逐步增强,能记住自己的盥洗用品、玩具和几个小朋友的名字。2岁半时能记住儿歌和童谣。记忆再现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如2-3岁的小儿和父母分开几个月后仍能认识。但是,婴幼儿的记忆是无目的、无意识、短时为主的;利用形象鲜明和有兴趣的物品,能促进其记忆。因为缺乏知识和经验,小儿的记忆常不准确,有必要在生活中进行反复的记忆训练。

(二)幼儿思维的发展过程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现象的概括反应,包括概念形成、判断和推理,即:先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形成各种概念;再用许多概念来组成判断,用判断来推理,产生思想。所以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是获得新知识的必经途径。高层次的思维发生必须有言语作基础,其发展比前几个认知过程都迟。

婴儿有较低级的,以具体形象为特点的思维,又称前言语性思维。l岁后小儿在言语发展的基础上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萌芽,但其形成主要靠直觉行动,概括水平也低。如3-4岁时已知道橘子是好东西,知道自己吃了妈妈会高兴。

但此时小儿还不会推理到”因为橘子是好东西,所以吃了妈妈会高兴“的较高思维阶段。

促进小儿思维发展,必须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前言语性思维主要靠动作发展来形成,所以要尽量增加他们接触、认识环境的机会。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向抽象性、逻辑性发展需有丰富的言语作基础,所以要创造言语发展的环境,鼓励其提问,并用尽量完整的句子来回答问题。应不断丰富小儿的词汇,尤其要注意教育中的启发性。

(三)聪明孩子有何特质

每一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不同的、独特的个体,而孩子所拥有的最大潜能就是源自于此一特性。有创意的孩子常会做出别人意想不到的事,他们淘气、幽默、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甚至有时放荡不羁,不按常理出牌,也常自得其乐,有个快乐的童年。但大部分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常被要求和别的孩子一样,父母都希望孩子听话,循规蹈矩,用功读书,时间一久,孩子禀赋的创意都被扼阻了,美国学者沅汝里曾提到:“创意在小孩子就像流鼻涕般常见,但长大后很少看到。”

有创意的孩子比较顽皮,也比较快乐。许多研究发现,有创意的孩子具有下列几种特质。

1.比较独立、自律,有时会反抗权威。

2.常捉弄别人,表现出小丑般的幽默,惹人开心。

3.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

4.喜欢冒险、挑战性的工作。

5.对例行公事及令人厌烦的事物,非常没有耐心。

6.扩散思考能力强,记忆力广且会注意细节。

7.喜欢阅读,有广泛的知识背景。

8.常常需要较多时间思考。

9.对有兴趣的事非常专注。

10.敏感,好奇,有丰富的想象力,感觉特别灵敏,如听到某种声音就想到某种颜色。

(四)孩子潜在智能的体现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通过研究,认为人的基本智能可分为八种类型,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但是,开始时它们并不是时刻都能被孩子体现出来的。因此,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全面、细心地观察孩子方方面面的表现,从而挖掘出他的优势智力并适时地加以引导。

以下,我们为父母罗列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20种表现,千万别忽视这些表现,因为,它们正是孩子发挥潜在智能的体现。

1.善于用语言描述所听到的各种声响。

2.常给孩子朗读的故事,要是你更换了里面的某个词,孩子就会说读错了,并加以纠正。

3.喜欢对人讲故事,而且讲得绘声绘色。

4.喜欢提些怪问题,如人为什么不会飞等。

5.喜欢把玩具分门别类,按大小或颜色放在一起。

6.喜欢伴随乐器的弹奏唱歌。

7.喜欢倾听各种乐器发出的声响,并能根据声响准确地判断出是什么乐器。

8.能准确地记忆诗歌和电视里经常播放的乐曲。

9.善于辨别方向,极少迷路。

10.乘车时,对经过的站名或路标记得清清楚楚,并向你提起什么时候曾经来过这个地方。

11.喜欢东写西画,形象逼真地勾勒各种物体。

12.喜欢自己动手,很多东西一学就会。

13.特别喜欢模仿戏剧或电影人物的动作或道白。

14.善于体察父母的心情,领会父母的忧与乐。

15.落落大方,动作优雅懂礼貌。

16.看见生人时会说“他好像某某人”之类的话。

17.善于把行为和感情联系起来,如说:“我生气了才这样干的”。

18.善于判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19.善于辨别出物体之间的微小差异。

20.喜欢摆弄花草、逗弄小动物,而对一般的玩具兴趣不大。

测试分析如下:

(1)如果孩子第1、2、3条表现突出,可能具有语言才能。

(2)如果4、5条表现突出,说明有逻辑-数理方面的天赋。

(3)如果6、7、8条表现突出,可能是个音乐苗子。

(4)如果9、10、11条表现突出,说明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

(5)如果12、13条表现突出,可能具有较高的身体-运动智力。

(6)如果14、15、16条表现突出,孩子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智力较好。

(7)如果17、18条表现突出,说明孩子有着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8)如果19、20条表现突出,孩子的自然观察力明显地具有优势。

(五)人格智能是如何培养的

1.什么是人格智能人格智能是人类智能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表现为人际智力和内省智力两种形式。

所谓人际智力,是一个人能敏感地觉察和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志及体验的能力。而内省智力指有自我认识的自我感,并能据此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它包括自我意识、对自身情绪状态和个性特点的了解以及自律、自知、自尊的能力。

因此,人格智能包括了每个人两方面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方面是对别人的关注及对社会角色的把握;另一方面是对自我的关注及对自己人格生活的把握。

2.人格智能的外部表现人际智力和内省智力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在幼儿阶段,这方面的智力表现已初露端倪。

研究表明,人际智力的外部表现有:特别喜欢扮演角色,能注意到别人高兴和忧愁的情绪变化,爱与同伴交流,喜欢群体活动,关心他人等。

内省智力的外部表现有:对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有感情,表演合理;善于将行为和情绪联系起来,对别人做的事能较准确地评估;自信;常有成功感;认识自己的缺点,懂得计划和使用自己的才能;对困难和未做过的事,有勇气克服或尝试;活动能力强;能自我激励,拥有高度自尊,独立性强。

我们了解这些外部表现,有利于及早识别和发现幼儿的人格智力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