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格智能的培养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拥有正常的智力,只是有些人会在其中某一方面更加突出或某一方面处于较低水平。人格智能是理解他人、认识自我的重要智力,我们必须完整地看待人格智能的发展。
(1)通过游戏的方法来培养人际智力和内省智力: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化除了受亲子关系的影响外,在游戏中建立的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及从中学到的人际交往技巧对人格智能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学习参与、分享,扮演各种角色,协商游戏情节的发展,共同制定游戏规则,用动作、体语和口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协调不同角色的地位等,这些都是人格智能中人际智力和内省智力的表现。因此,让幼儿参加游戏对其人格智能的发展十分有益。
(2)让幼儿学习接受挫折:父母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说“不行”“不可以”。当幼儿情绪激动时,可用“忽视、不理会”“转移注意力”等策略让其平息怒气,之后再说明道理。另外,必须鼓励孩子去做通过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当他失败时,要支持鼓励他或提供适当的帮助,让他体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变挫折为挑战,变失败为成功,使孩子的自信、自尊与内省智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3)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关心别人:人格智能更多地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的存在及他人的存在的认识,它与情感、个性特征的关系尤为密切。为了发展孩子的人格智能,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克服单向情感的缺陷,让他从小懂得爱父母、爱同伴;学习关心别人、尊重别人,使他们在爱和关心的互动过程中健康成长。
(六)幼儿空间智能的发展与培养
任何人都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三维空间之中,但是我们却对自己拥有的空间智能知之甚少。事实上,空间智能是人们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更是艺术、科学、数学乃至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1.什么是空间智能什么是空间智能?有没有单独的视觉或空间想象的能力存在?回答是肯定的。近百年来,心理学家对空间智能的研究与探索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4-1938):肯定空间因素存在于智力中,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在空间或视觉表象方面的才能。包括:能从不同角度辨认出对象的能力;能想象外形运动及其各部分之间转换的能力;对空间关系的思考能力。
第二阶段(1938-1961):确定空间因素相互不同的程度。认为至少有三种独立的空间智能因素:一是精确地觉察空间模式并作相互比较的能力;二是定向,即不被空间模式以不同方式呈现而糊涂的能力;三是想象,即理解表象在三维空间中运动或操作想象中物体的能力。
第三阶段(1961至现在):确定空间智能在其他能力的复杂的相互关系中的地位,认为空间智能的核心是准确地觉知视觉世界的能力,是能够再造视觉经验(即使物体不在眼前)的能力。
2.幼儿空间智能的发展婴儿最初能在空间移动-蹒跚学步时,能在脑中形成静态的大脑表象;学龄期,能活跃地在空间领域中从事对表象和对象的操作,使静态表象变为动态表象,但空间智能仍局限在具体的情景和对象方面;直到青春期,才能处理抽象空间概念,能把图像表征世界与命题陈述及推理相联系,能理解几何学。因此,儿童的空间智能有一个从静态空间感知到获得动态概念空间的发展过程。
3.幼儿空间智能的识别与培养空间智能不是幻想,而是一种能力,是人的思维的一部分。幼儿的空间智能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图像思维,可清楚地说出视觉表象。
(2)能轻松看地图及其他图表。
(3)喜欢画画、泥工等艺术。
(4)喜欢拼图、下棋、走迷宫及类似的游戏。
(5)喜欢想象,并创造出内心的表象。
(6)喜欢看幻灯、电影或其他视觉上的表演。
(7)有好的色彩感觉,经常用图像来记忆。
根据空间发展规律,早期培养空间智能必须按规律进行。
①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去感受、体验行走的路线和认明标志物,如熟悉幼儿园路线,公共汽车线路图、公园导游图等,发展空间定位能力。
②通过画画,发展其空间能力;提供橡皮泥等让孩子塑造立体物体;提供各类积木,让孩子在搭建中形成对前后、上下、远近等有关空间智能的概念。
③提供各类几何、二维、三维图形,让孩子在自由拼搭中,发展空间智能。
④变动画里的物体,造成不同的景象,让孩子观察。
⑤进行戏剧性游戏,模拟表演,发展透视能力。
(七)幼儿动觉智力的培养
研究发现,从3岁前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各项活动中可看出他是否具有运动智能。由于身体运动能力是通过动作和运动表现出来的,因此早期识别幼儿的身体动觉智力较容易。身体动觉智力较高的孩子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很早会系鞋带,出人意料地会骑车,技巧超过同龄儿童。
2.精力充沛,爱敲打、扭动、坐不住。
3.善于模仿各种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
4.小手灵巧,爱折纸、爱拆装玩具。
5.动作协调性好,喜欢用各种工具、器械,偏爱学习手工技能。
6.喜欢跑跳、翻筋斗,爱游戏,愿意参与体育运动,动作优美,能较好地控制身体和客体。
7.做过的事比看过或说过的事更容易记住。
8.具有较好的反应能力,通过运动学习效果最好。
9.具有创造性运动的表达能力:对旋律敏感,身体、手脚协调,平衡能力好。
10.具有方向感、时间感,在做精细动作时准确性高。
根据婴儿肢体发展顺序及表现,对身体动觉智力要提前进行培养。1-3岁婴幼儿肢体活动发育进程的大致规律如下。
12个月:能扶着走,能自己坐在地上。
18个月:能推拉玩具,搭叠2~3个物体,抓、握等动作已充分发展。
24个月:行走自如,大步稳跑,能抱大皮球,自己上下楼梯,跳30厘米,能一页一页地翻书。
30个月:能双足跳,能独脚站立2秒左右,能踮着脚尖走几步,能从矮凳上跳下,手与手指动作开始协调,手指动作自如,能搭5块以上的积木。
36个月:能单足站立,能骑三轮脚踏车;能画圆圈,系扣解扣;跑步稳;能两脚交替上下楼梯。
肢体活动与发育进程吻合或超前的孩子,往往运动智力潜力较大,要及时开发和培养。父母要给孩子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提供合适的场地和有启发性的材料与工具,利用模型、机械、手工,通过舞蹈、运动、游戏来学习,使已萌发的身体动觉智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八)弱智儿童有哪些特征
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伶俐,但是社会上总有些小孩属于弱智儿童。对这些弱智儿童来说,有些是不可逆转的,但有些却未必。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及早治疗,能使父母和孩子都摆脱痛苦。
某些引起弱智的疾病如克汀病、苯丙酮尿症等,若能早期发现是可以治疗的,但如果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害时再进行治疗则很难奏效。一些弱智儿童如及早发现进行早期干预,智力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甚至接近正常。
要能做到及早发现,必须了解哪些因素容易发生弱智,这些因素称为高危因素。引起弱智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妊娠、近亲结婚、有弱智家族史、孕早期感染、分娩异常及生后患有严重疾病等。凡具有高危因素者,应特别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小儿有无下列具体表现。
1.睡眠时间很长,整日安睡,不活泼,很少哭闹,有时伴尖叫,哭声无力。
2.会笑时间延迟,正常婴儿出生后4~6周便会对母亲微笑,弱智儿3~4个月时还不会笑。
3.神情呆滞,面无表情,正常儿1个月时就能注意周围环境,弱智儿对周围人和事物不感兴趣。
4.玩手指活动晚,正常儿3~4个月时躺着时看手玩手,弱智儿一般6个月以后才出现,且动作笨拙。
5.经常流口水、伸舌,1岁后此现象继续发生。
6.2-3岁仍继续将小玩具或其他物品放入口中,而正常小儿l岁后不再将物品放入口中。
7.对言语反应差,不注意大人和他说话,言语发育延迟。
8.不识数,3-4岁时或者更大些还不会数数,更不会简单加减计算。
9.开始抬头、翻身、坐、站立、行走等大运动发育均延迟。
10.有特异外貌,与一般小儿长得不一样。
如发现以上表现,应让小儿到医院检查确诊,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三、影响智力发育的几个因素
(一)营养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
儿童的发育,首先是大脑。据研究,婴儿第1年大脑的重量增加最快,可达900克;到1岁时,大脑皮质依枕叶、颞叶、顶叶、额叶的次序逐渐发育成熟;到7岁时,大脑的重量为1200克,约为成人脑重的90%,据美国布鲁姆研究测定:以17岁少年的智力发育水平为100,4岁时已有50%的智力,8岁时就有80%。
大脑和智力的发育都需要充足的营养。研究证明:人脑细胞有两次分裂高峰。即妊娠26周和出生后的一个短时期。我国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指出:人脑神经细胞的数目在出生后6个月内还在继续增加。人脑细胞增加必须有蛋白质、核酸以及一些辅助营养素的充分供应。婴幼儿时期是关键时期,婴儿在产前或产后7个月内的营养十分重要。特别是怀孕的最后3个月,是胎儿大脑生长发育最快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缺少营养,脑细胞的数目就会减少,智力的发育就要受到限制,甚至低能。
脑细胞的发育离不开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天机盐。蛋白质是脑细胞的主要成分,牛磺酸是来自蛋白质的氨基酸,在促进胎儿和婴幼儿脑发育方面,有利于脑细胞的发育、增殖和成熟,并能使神经网络变得发达,功能健全。母乳富含牛磺酸,母乳喂养可起到良好的健脑作用。脂类在脑组织中含量最多,作用最大。磷脂、胆固醇、糖脂等是脑细胞构成成分,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并参与大脑思维与记忆等智力活动。脂肪中的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DHA、EPA等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必需脂肪酸,对脑细胞的发育和神经的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如缺乏这一类必需脂肪酸可引起智能缺陷,甚至持久性损害。糖类虽不是脑组织的构成成分,却是大脑离不了的能源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虽说每日需要量不多,但对脑发育却十分重要。维生素作为辅酶参与代谢,保证大脑的发育和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如缺乏时可引发神经及精神障碍,尤其是孕期体内缺少叶酸,易造成神经管畸形。矿物质、微量元素对正在发育的脑组织极为重要,如缺乏铁元素时,即使未出现贫血,也会影响脑功能,如孩子注意力涣散,多动、烦躁,学习成绩下降。缺乏锌元素可引起发育迟缓或停滞、智力低下、食欲减退等症状。碘元素缺乏则导致甲状腺素缺乏,不仅影响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智力低下,痴呆,而且使生长停滞,身材矮小。
可见,要想让孩子有一个聪明的头脑,应在孕期到孩子出生后3岁之内注意各种营养素的摄入盐,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合理平衡膳食。
(二)影响孩子智力的食品有哪些
父母们可能不知道,看似“干净”的食物中,潜藏着许多危害孩子智力发展的“杀手”。
1.含铅食品铅是细胞的一大“杀手”,当血铅浓度达到15微克/100毫升时,就会引起儿童发育迟缓和智力减退,而且年龄越小,神经受损越重。含铅食品主要有爆米花、皮蛋、罐装食品或饮料等。
2.含铝食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体每天摄铝量不应超过1毫克/千克体重。但是天天吃油条、粉丝、凉粉、油饼等就会造成铝摄入过多,从而影响脑细胞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迟钝,常用铝锅、铝壶的家庭应注意。
3.含过氧脂质的食品过氧脂质对人体有害,在胃肠内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阻碍和干扰人体吸收蛋白质,还可使人体内某些代谢酶系统遭受损伤,促使大脑早衰或痴呆。含过氧脂质较多的食品主要有油温达200℃以上的煎炸食品,炸过食物的油很快氧化并产生过氧脂质,长期暴晒的食物里的脂肪酸也会产生过氧脂质。
4.含食盐、糖精过多的食品儿童生理需盐量为4克/天以下,吃过咸的食物,不仅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症,还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脑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而智力迟钝,记忆力下降,甚至过早老化。糖精,是以苯酐为原料加工合成的,仅有甜味,无任何营养价值,用量应限制,否则会损害脑、肝等组织。
(三)缺碘影响胎儿大脑发育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发表的一份报告表明:胎儿生长时期因缺碘造成大脑受损,导致智力发育迟缓是碘缺乏最严重的后果。
人体需要碘作为新陈代谢的一个重要元素,同时碘对身体和大脑发育也非常重要。妇女怀孕后如果缺乏碘,胎儿的发育,尤其是胎儿大脑的发育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使得大脑不能发育到出生前所需的程度,如果碘元素非常缺乏,对大脑造成的损伤就会很难改变,如果是中度或轻度碘缺乏,这种损伤则还有可能缓解,但无论如何,因为碘缺乏而造成的损害已经形成。
所以在怀孕前就保证身体有充足的碘是十分重要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仅在2001年就有5000万新生儿在其胎儿发育时期就没有得到碘缺乏失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