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
49563100000004

第4章 婴儿篇(3)

9~10个月的孩子已经能四处爬行,还可以扶着东西站起来了。此时宝宝的手指已经很灵活,一拣到东西很就会放进嘴里,若吸入气管就有可能导致窒息,有的很小而圆滑的东西,小儿吞后2~3天可排出体外。有棱角的金属物体,可刺激口腔、咽部,或卡在咽喉,有的可造成胃肠穿孔或误入气管。因此,在婴儿经常活动和接触的地方不要放很小的物品,如纽扣、硬币、花生米、瓜子、豆类等。给婴儿玩的东西要稍微大些,球的直径不能小于2厘米,小的玩具可连在一起。不要用食品引逗婴儿。从现在开始可以培养孩子定时睡觉的习惯了。

11~12个月的孩子运动能力、活动范围大大增加,有些已经会说话了。孩子的记忆力有了新的增长,好奇心也大大增强,什么都想摸一摸、试一试。越是这样,越容易闯祸,预防措施尤其重要。此时,孩子已能听懂“不行”“不好”等话,对妈妈的语气和脸色领会得更早。所以,一旦孩子做错事,应及时批评,慢慢孩子就知道这样的事不能再做。这个阶段,可以试着训练孩子定时大小便,若不行,晚一些也无妨。这时可以实施断奶计划了,争取宝宝满周岁后彻底断奶,开始一日三餐的常规饮食。

三、婴儿期生活习惯的培养

虽然婴儿还小,但也要开始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①生活要有规律:对宝宝的生活内容和顺序给予科学的安排。一般可按睡眠后喂哺,喂哺后活动,即按睡→吃→玩的顺序安排。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环境要安静,睡前情绪要稳定。尽量让宝宝自己入睡。③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吃奶时要专心,不要边吃边玩,以免延长喂奶时间。在母乳喂养的同时,教孩子学会用小匙吃食物。适时添加辅食,使宝宝逐步适应各种辅食。④初步建立清洁习惯:勤换尿布,勤洗澡,勤换衣服。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要持续坚持下去,不能间断,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宝宝身体健康,更可终身受益。

四、婴儿期语言训练

日本着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木村久一曾说道:“语言是我们接触知识的工具。

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得不到任何知识。人类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使用了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人们要利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往。语言的发展是宝宝智力发展的基础,语言发展得越早,智力也越高。因此,重视宝宝的语言训练十分重要。

近年来,早期教育的研究证明:胎儿在母体时就能听懂妈妈的语言。因此,父母应把对宝宝的语言训练渗透到各个时期和每个细节中。

1.胎儿期在宝宝未出生时就开始实行“子宫对话”,因为胎儿能听出父母的声音。

2.出生至3个月宝宝已能感受声音刺激并做出反应,能对别人话语中流露出的感情做出反应。此时要经常和宝宝说话。使孩子有尽可能多的机会感受语言,并从语言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不要以为宝宝什么都不懂,就不和宝宝说话。在宝宝起床和哺乳时,应不停地对他说话。在宝宝睡醒或估计他该起床时,一边将宝宝抱起,一边对他说:“小宝宝,你睡得好吗?”“噢,睁开眼睛了,蹬蹬腿,长一长。”在宝宝清醒的时候,让他多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可促进大脑发育。

总之,爸爸、妈妈在和宝宝玩耍、帮助宝宝穿衣或大小便等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给孩子以丰富的语言刺激。

3.3~9个月宝宝能听懂一些比较简单的语句,尤其是对一些熟悉的物品和名称,孩子能做出明确的反应,发音明显增多,会发“ba”“ba”“ma”“ma”等。这时还应经常和宝宝说话,对经常使用的物品和经常做的动作,最好一边说一边做。说话要尽量简单。爸爸、妈妈可以经常抱抱宝宝,教他认识家中几种特征较明显的东西,如电灯、电视机、门、窗等。一边说,一边看,一边摸。

6个月孩子可到室外活动。告诉宝宝“汽车在某某地方”“这是苹果。”让孩子用眼睛去寻找。8~9个月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模仿发音能力,爸爸、妈妈应增加与宝宝的对话机会,多教宝宝发音,让宝宝面对妈妈,看妈妈发音的口型,听妈妈的声音,训练宝宝模仿语言的能力。

4.10~12个月这个时期是宝宝说话的萌芽阶段,成年人能发的音孩子基本上都能发了,不仅可以发连续音节,音调也会有变化。可多教宝宝双音节的词汇,如“再见”“欢迎”“阿姨”“吃饭”等。要多启发宝宝说话的愿望。比如,当孩子表示想要一个玩具时,家长不要马上拿给孩子,而应该说:“宝宝想要这个小汽车吗,妈妈拿给你,好吗?”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儿语,也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脏话、粗话或者难听的口头禅。否则,会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不利,甚至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这一点,当家长的千万不要不以为然。

5.说儿歌、讲故事说儿歌讲故事是训练语言的良好途径。婴儿期虽然宝宝不会说话,但孩子的听力、模仿发音的能力已发展起来,6个月之前,爸爸妈妈给宝宝说儿歌讲故事主要是发展宝宝的听觉,6个月以后则是为了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一般在宝宝情绪愉快的时候,选一些语句较短或韵律较强的儿歌,如“大苹果”“小白兔”说给孩子听,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会在愉快情绪中不知不觉得到较快发展。说儿歌时注意语速应比平时稍慢一些,讲故事的语言要亲切、儿童化,故事中出现小猫时,父母要给孩子学猫叫,有小狗时学小狗叫,尽管孩子听不懂故事的内容,但宝宝会在父母给他们讲故事的语言中受到熏陶,从而更好地完成婴儿期的最初语言训练。

五、音乐的启蒙

(一)音乐启蒙的意义

喜欢音乐是人们的天性。因为,音乐不但使人愉快,还能启迪人的智慧和灵性。早年受过良好音乐启蒙的孩子,成年后,仍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具有很高的热情。历史上不少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名人,往往都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婴儿在出生后1周之内,就有用耳听声音的能力。

儿童潜藏的音乐智力丰富而宝贵,成人很可能会低估他们这方面的潜能。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施加音乐方面的影响,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宝宝的生活中多一些优美的声音,有意识地让他们每天都能听听音乐,慢慢地,宝宝就能听懂音乐,学着表现音乐了。丰富的音乐刺激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对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敏锐的感觉和细微的辨别能力。

2.选择优美的音乐内容国内外专家学者经过研究证实,和谐、悠扬、柔和的乐曲,对人的听觉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其中,管弦乐要比人的歌唱更为有效,而器乐中的合奏比独奏效果更佳。对婴儿进行音乐熏陶时,宜选择有静谧感的中外古典名曲。应避免宝宝受环境中嘈杂噪声的刺激。

(二)怎样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

专家们的研究发现:宝宝接触音乐越早则越有益处。音乐不仅可增进宝宝的乐感,更重要的是多听高雅的古典音乐,还能开发宝宝的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功能平衡。

对婴儿进行音乐启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让宝宝聆听周围的声音

(1)如果你的宝宝刚刚出生,便应该逐渐引导他聆听周围的声音及音乐,如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风铃等。

(2)自然界的声音:如刮风声、雷雨声及雨滴声、流水声;各种昆虫、鸟类、家禽发出的鸣叫声。

(3)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如火车的隆隆轰鸣声,飞机的嗡嗡声,汽车、火车及轮船发出的鸣笛声。

(4)让宝宝辨别家中亲人的说话声音: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邻居的说话声音,辨别人们表达的不同情感,如高兴、生气、着急等。

(5)如果你的宝宝已经大一些了,可以让宝宝闭着眼听三种声音,即小铃、小鼓及木鱼。然后,请宝宝说出声音的发出顺序。

(6)唱不同的歌曲给宝宝听,给宝宝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如口琴、笛子、小提琴、钢琴、手风琴等;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或交响曲。

2.做能制造悦耳声音的游戏

(1)当宝宝能和你一起玩游戏时,就可以和他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也可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让宝宝摇摇,听听会发出什么声音。

(2)把多个装有不同体积水的瓶子,让宝宝用汤匙轻轻敲打,每个瓶子会发出不同的音高。

(3)摩擦不同材质的东西,如搓玻璃纸、纸袋、塑料袋;把橡皮筋抻长后放开,就能够发出弦声。

(4)有条件时,妈妈可敲打真正的不同的乐器,然后,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排列出和谐的节奏。如先敲定音鼓“咚咚”两下,随后敲三角铁“叮”一下,这样,即可有序地敲出“咚咚叮-咚咚叮”的音乐节奏。经常这样训练,能增强宝宝的节奏感。

3.做有节奏感的游戏

(1)用拨浪鼓、铃鼓打出有节奏的声音让宝宝听,然后,让宝宝自己拿着敲打。

(2)让宝宝骑在妈妈的腿上,一边念有节奏的儿歌,一边使宝宝身体上下颤动。

(3)与宝宝一同做拉锯、扯锯的游戏,并且一边做一边唱歌;或有节奏地念儿歌。

(4)用两块竹板(可用积木代替),敲打出快慢、长短不同的声音,以表示不同的动作。让宝宝听一听,哪个声音像马儿在奔跑?哪个声音像大熊走来了?

(5)让宝宝做各种模仿动作,如打鼓、吹喇叭及学小兔跳、小鸟飞。

4.让宝宝多聆听音乐或给他唱摇篮曲

(1)宝宝在3岁前听觉最为敏锐,是训练音感的最佳时机。因此,从宝宝一出生起,妈妈每次喂完奶,一边轻轻拍动宝宝的背,或轻轻推动摇篮,一边哼唱摇篮曲。

(2)妈妈给宝宝唱摇篮曲,或是经常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世界经典名曲,如莫扎特、肖邦、舒伯特、勃拉姆斯、李斯特等伟大音乐家的作品。不要总是听一两首曲子,听熟后就要更换,这样,可使宝宝从多次反复地听唱中,产生熟悉的感觉,从而体会到乐曲中的节拍、音调及强弱。由此,听觉将会有所提高,有助于宝宝学习语言,增进记忆力、模仿力和专注力。更为可贵的是,能够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宝宝出生后第2年和第3年为幼儿期。此期体格生长速度较婴儿期逐渐变慢,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也开始减慢。语言、行动与表达能力明显发展,能用人称代词,能控制大小便,前囟闭合,乳牙出齐是幼儿期的特点。此时,幼儿与年长儿和成人接触渐多,第二信号系统迅速发育,在正确教养下可以开始养成讲卫生、爱劳动、友爱互助的好习惯。由于接触感染机会较婴儿期多,幼儿期仍应注意预防传染病,特别是疫苗、菌苗的接种或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