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
49563100000005

第5章 幼儿篇(1)

幼儿的心智发育

一、幼儿的神经、心理发育

在小儿成长的过程中,神经、心理的正常发育与体格生长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神经、心理功能的发育是在神经系统生长成熟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感知、运动、情感、思维、判断和意志性格等方面。幼儿期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发育速度减慢,出现更多的智能活动,语言、运动及表达能力明显发展。

(一)感知的发育

视觉的进一步发育,小儿1-1.5岁能区分各种形状,对画片有兴趣。2-3岁注视小物体可维持50秒,能区别垂直线与横线,能逐步临摹几何图形,此时仍以远视为主。听觉发育到1岁左右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及家长的提问,指出自己身体的各部分。1岁半开始,能大致区分不同的声音,如狗叫声与喇叭声。

2岁左右能听懂简单的吩咐,3岁时能听懂不同的音调等。2-3岁时能通过皮肤的接触区分物体的软、硬、冷、热等属性。

(二)运动的发育

1.大运动方面1周岁时小儿大多数能独站,少数已能独走,还会表示“再见”或拍手等动作。1岁半,小儿能拉着玩具倒退几步,开始会跑,能踢放在他面前的球。2岁会双手扶栏上楼,需要家长保护;能双足并拢在原地并脚跳。3岁小儿能不扶栏杆上下楼,会并脚跳远,能单足跳1~2次。

2.精细动作1周岁时能用拇指与食指夹取细小物品,如小糖丸。12-15个月时会用小勺,能握住笔乱涂画,14个月能叠起2块积木,21个月能叠起4块,29个月能叠起8块。3岁小儿能一页一页地翻书,用绳穿串珠,用积木搭桥,有的还能画圆圈。

以上是多数幼儿应掌握的动作,每一动作的发育早晚与平日的训练有关,如果发现小儿的动作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小儿,需要去看医生。

(三)语言的发育

语言是表达思想、观念的心理过程,是小儿全面发育的标志。它与智能有直接的关系。智能迟缓小儿的语言缺陷,主要表现为词汇的贫乏和语句结构的不完善,而不一定有发音障碍。语言能力分为理解和表达两方面。语言的发育也要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3个阶段。经过婴儿期的发音和初步理解阶段,到幼儿期宝宝的语言发育才开始发展起来。宝宝在与成人进行语言的不断交流过程中,语言得到了迅速发展,1岁左右能听懂10~20个词语,能说出的词则更少,在1岁至3岁时,宝宝的语言能力大大加强,小儿在1岁左右,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以后,就进入语言发展期的第一阶段。

1.单词句阶段1-1.5岁是小儿迅速理解成人语言的时期,主要是单词句时期,即用一两个词来代表一个句子,如常说“帽帽”“猫猫”“宝宝”等。

宝宝最初说话只有一个词,多为名词性单词,如物品的名字,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等。在这个阶段,宝宝能在情景中使用会说的单词表达自己的意思。用一个词表达一个句子的意思,这种句子称为单词句。如小儿说“球球”,表示“我要皮球”,在不同条件下也可表示“这是球”等。

2.电报句阶段1岁半以后,小儿从说话少发展到说话多。宝宝能够使用词组,说2~3个字组成的句子,逐渐出现了双词或三个词组合的语句。如“妈妈鞋”等,较单词句表达的意思明确,但是其形式是断续、简略的,类似电报稿。

3.简单句阶段1.5岁-2岁的小儿开始说结构完整的简单句。如“妹妹念书”等。2岁半的小儿已开始说简单修饰语,如“两个娃娃玩积木”。3岁左右的小儿已会用较复杂的修饰语,如“小朋友把手帕交给阿姨”。

4.复杂句阶段小儿从2-2.5岁开始能说复杂句,如“阿姨教我们玩游戏”等。在成人正确教育的影响下,词汇量日渐增加,到2岁半时已会使用人称代词“我”“你”“他”等,每个词所代表的经验也比较丰富,能按照词的指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例如:成人往往利用“好”“可以”“对”来进行阳性的强化,而利用“不好”“不可以”“不对”来进行阴性的强化,不仅能说此情此景中的事物,还能说不在眼前的事,能用“我要……”“我不要……”等短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儿童语言的概括调节作用不断发展,给宝宝学习社会经验、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幼儿期思维活动尚处于低级形式,缺乏自觉性、目的性,想象是零散的、片段的,故在幼儿期,我们应给宝宝言语交流机会,如讲故事、说歌谣等,多鼓励宝宝说话,利用言语交流不断丰富宝宝的知识。

1-2岁的小儿已体验了许多新的情绪和情感,这时的小儿由于已会走路,眼界扩大了,便会变得好奇并乐于探索周围的世界。当他愿望满足或学会一种技能,而大人对其进行赞赏时,小儿会感到真正的快乐。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他就会发脾气,甚至扔东西。这时小儿还会产生害怕的心理,如怕动物、怕黑,这是保护性情绪。此外,小儿对父母会给予爱意的回答,如微笑等。3岁时小儿的情绪和情感发展更快,更易形成恐惧心理,尤其是女孩。小儿能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游戏会给小儿带来乐趣,并促进情感的发展。此时,小儿有了嫉妒心理,这是一种混合情感。有时孩子会嫉妒同胞,这是由于失去了爱或认为失去了爱而引起的。父母应正确对待这种情感。

(五)注意与记忆

1-3岁的幼儿都以无意注意和无意识记忆为主。小儿2岁后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加,接触范围的扩大,对周围的许多事物感兴趣,注意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能够较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一事物,专心地玩一个玩具。注意周围父母及人们的言行。1岁多的小儿对感兴趣的小人书和画报能独自翻阅。对有兴趣的电视和电影能持续看一会儿。由于语言的作用和大人的要求,小儿的注意力已开始服从于大人的要求,出现了有意识记忆。1岁以后,随着小儿活动范围的扩大,经验逐渐增多,记忆力也不断增强,表现为再认保持时间的加长和再现。

再认是指小儿已认识的事物,间隔一段时间再次出现后,小儿马上能认识它们。

再现是指已被小儿认识的事物,间隔一段时间后又重现在小儿的大脑中,而不是亲眼看到。1岁的小儿只能再认几天前的事物,2岁时可以再认几周前的事物,3岁时能够再认几个月前认识的事物。这一阶段,小儿的再现能力开始发展,2岁小儿最初只能再现几天前的事物,3岁时可以再现几周以前经过的事情。3岁以后,小儿的再现能力才逐渐发展起来。

(六)思维和想象

1岁以后的小儿开始产生思维,在3岁以前只有最初级的直觉活动思维,3岁以后随着小儿活动范围的扩大,才会有初步的抽象概括性思维。1-2岁小儿还没有想象。3岁时小儿随着经验和语言的发展,想象也逐渐发展。例如,把布娃娃当做照顾对象,自己则扮演“妈妈”,给布娃娃穿衣、喂饭、哄睡觉等。小儿的语言和动作,既有模仿妈妈的,也有自己想象的。在这些游戏中,小儿的想象也开始发展起来。幼儿的想象一般比较贫乏、简单和缺少目的,常常是零散的片断,以无意想象为主。无意想象是指开始无预定目的,在外界某种环境的刺激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的景象。例如,小儿在玩积木时,事先并未设想要搭什么。等到搭起一部分以后,发现有些像小桥,他脑中便出现了桥的样子,就高兴地说:“新桥造好了!”。而有意想象则是有目的的主动想象。例如,搭积木时按照自己的明确目的(要搭房子)而进行想象和完成。很明显,3岁小儿以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2岁小儿对于方位、时间等概念仍掌握不了。3岁以后开始逐渐会辨别上、下、前、后等方位,慢慢地掌握早、晚、今天、明天等概念。感知能力的提高,表现在两方面:感知的方向性和精确性。

给2岁小儿看图片和物体时,他很难按照大人的要求去观察全部或一部分,只是无目的地观察。例如,妈妈说,“你看画片上是谁?”他可能看看画片上的皮球说:“我也有皮球。”或者无目的看看,什么也不说。3岁以后才能逐渐地根据某种目的进行观察,精确性也明显提高。2岁小儿只能笼统地观察图片,3岁以后则能较仔细地观察图片的局部。

二、幼儿的日常生活照料

(一)刷牙

人的口腔内有一种细菌-变形链球菌,它和唾液中的蛋白混合形成一层薄膜,只要有牙齿,这种膜就会附着其上形成牙菌斑,牙菌斑中的细菌利用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发酵产酸,使牙齿表面腐蚀形成龋洞。所以,从宝宝长乳牙开始,就要清洁牙齿。2岁以前,可以像婴儿期一样,父母把纱布缠在手指上,蘸上清水,轻轻擦洗孩子的牙齿。每天一次。2岁以后,就应该给宝宝买一套幼儿专用牙具,包括牙刷、漱口杯和儿童专用牙膏。刷牙时,不光要刷牙齿外侧面,还要刷内侧面及咬面。刷上牙时,从上往下刷,刷下牙时,从下往上刷,每个牙面刷8~10次,按一定顺序,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刷全口牙需2~3分钟。每天刷牙2次,尤以晚上入睡前刷牙更重要。因为入睡后,口腔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又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这种环境非常有利于细菌活动,容易形成龋洞。

为什么我们首先谈刷牙?您知道乳牙对孩子有多重要吗?宝宝的乳牙除与恒牙同样具有咀嚼食物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促进宝宝颜面与颌面部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等功能。乳牙还是恒牙萌出的向导,它使恒牙继承并沿着乳牙的位置萌出。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好孩子的乳牙,早日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岁以上的小儿多数能吃软饭了,应该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①餐前:

首先应做到饭前洗手,就餐前不应吃零食,不能剧烈活动。在就餐前10~15分钟就要告诉宝宝,以使孩子有个心理准备,并开始收拾玩具,准备吃饭。②餐时:幼儿能自己吃的尽量让宝宝自己吃,即使杯盘狼藉也不要责怪,因为幼儿手的协调运动差,他用手去抓食物,是因为他觉得用手比用勺或筷子更方便。

需要喂的,应做到喂一口,嚼一口,咽一口。应培养孩子细嚼慢咽的习惯,让宝宝自己决定进食的快慢。应反复多次让宝宝接触更多种类的食物,避免孩子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③餐后:和宝宝一齐收拾他的小餐具。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吃饭前收拾好玩具,然后坐好进食,不要边吃边玩。进餐时精力集中,情绪愉快,但也不能过度兴奋,说说笑笑,更不能在吃饭时责备孩子。白天孩子吃饱后,应该让他(她)玩一会儿再睡,发现小儿不爱吃饭要寻找原因,以便正确解决问题。

(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通过睡眠,人体的大部分器官得到休息。这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幼儿睡眠时能量与氧的消耗量小,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有利于生长发育及脑功能的发育,睡眠充足的孩子玩起来精力充沛,情绪愉快,食欲好,长得健康。睡眠不足的孩子就会烦躁易怒,食欲减退,体重增长缓慢,抵抗力低下容易生病。充足的睡眠能够积聚能量,促使大脑发育和身体成长。

幼儿每天睡眠,一般指两个时间:一是夜晚,一是午睡。幼儿身体正在发育中,自晨至中午,由于参加集体教育活动和各种游戏活动,身体一定很疲劳,午睡尤其需要。饭后静养,使食物得以消化。午睡时间的长短,应以幼儿的年龄、个性及气候而变化。一般睡1.5~3小时即可。有时幼儿睡时过长要轻轻唤醒,以免晚上难以入睡。夜晚睡眠尤其重要,这是人体体力和精力恢复的最主要时期,应以20:00~20:30入睡为宜。家长和老师应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应包括以下几点。

1.定时起居每天要按时起床,按时入睡,使孩子形成条件反射。

2.一人独睡最好为宝宝准备一张小床,有自己的枕头、被褥等床上用品。

3.睡前洗漱睡前必须刷牙,尽可能洗澡,如没有条件就洗脸、洗脚。

4.正确的睡眠姿势最好是右侧卧位,不要把头埋在被子里,身体略弯曲。

(四)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宝宝满1周岁后,就要训练他们按时大、小便,并且大、小便用盆,不随地大、小便。训练前要留心观察每次排便时间,从中找出规律来,一般于睡觉前、睡醒后、吃饭前、吃饭后、外出前、回家后督促孩子小便,先是大人可以帮他,等宝宝再大点,能坐盆时,就让他坐盆。坐盆时,孩子爱玩,精力不集中,大人要耐心教导,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就能够养成定时大小便的习惯了。

(五)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各人用各人的生活用品,如毛巾、手帕、碗勺、杯等。经常洗澡,夏日每天1到2次,冬天至少每周1次。勤换洗衣服和手帕,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肮脏和干净。小儿会走路后就要穿满裆裤,尤其是女孩儿。因为宝宝刚学会走路,喜欢席地而坐,女孩尿道短,容易发生尿路感染。2岁以后就要教育孩子不能随地吐痰和乱擤鼻涕,要把鼻涕和痰擤到或吐到痰盂、手帕里。

家长要意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培养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将使孩子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