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
49563100000006

第6章 幼儿篇(2)

(六)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是进行空气浴和日光浴锻炼的最好办法。一年四季都能进行。夏季婴儿抱在怀里或睡在树荫下,不宜直晒阳光。能坐的孩子可坐在凉席或草地上,能走、跑的孩子在树荫下做游戏或其他活动。冬季也应带孩子到户外活动。

活动时间:夏季上午9时前,下午4时以后,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以后可延长到1小时。冬天可根据气温及孩子的反应来决定活动的时间。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动静结合,最好做游戏,既培养孩子的兴趣,也可使其接受教育;②活动量不宜太大,防止疲劳,注意安全。

(七)游戏

孩子到1岁左右,运动能力发展迅速,孩子的运动能力与脑的发育、智力的发展紧密相关。孩子会走了,他能到自己喜欢的任何地方去玩,用眼睛去观察、识别,用手去触摸、摆弄。通过手、足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运动,能对原来认识的事物有新的发现,增加很多新知识。如孩子通过走动、观察、触摸,会发现物体既有正面,也有侧面、反面,形状会发生改变。从而了解空间关系,认识事物的不同特点。可见,这一时期孩子的认识和思维是通过运动实现的。

通过身体的具体动作,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所以小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是衡量、评定小儿智力的指标。因此,利用游戏可促进和增强小儿的动作和运动能力。孩子1岁后,可进一步训练其独自行走、跑、跳、上下台阶、投掷等。这种运动能力的训练主要是通过游戏来进行。可以让孩子玩练习走、跑、跳、攀登等动作组成的各种游戏活动,如模仿马跑、兔跳、推小车、玩滚球等。专门练习走的游戏有“找小旗”等;专门练习跑的游戏有“捕鱼”“蝴蝶找花”等。

训练孩子动手能力的玩具有积木、串珠等,还可以玩插板、捏泥等游戏,这些游戏能促进孩子手指间及手与眼的动作协调,使手的动作更灵巧。孩子在游戏中不断地练习,就能掌握和发展各种手的运动能力。

(八)到野外去

走进大自然可对孩子进行知识、美育教育及体格锻炼。大自然是学习知识的广阔天地,大自然的风光景色、历史遗迹、动物和植物都是教育孩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可以提供最形象、最具体和最生动的素材。父母可以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日带孩子到户外、野外走走、看看,边游边讲……。春季,父母可带孩子到公园里,大地万物复苏,到处生机勃勃。杨柳垂青,鲜花盛开,绿草如茵,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万物更新的喜悦。父母可给孩子描述春天的美好,它是一年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伯伯在春天的地里播下丰收的希望……。夏天带孩子去郊外,池塘的荷花、夜空的繁星以及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可启发孩子美的感受和遥远的遐想。秋天,田野一片金黄,一派丰收的景象,父母可给孩子讲述丰收的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的辛勤耕耘,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秋天还可以登高远望,欣赏层林尽染的秋叶,把孩子的思想带进如画的意境中,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升华。在冬天,让孩子观赏雪景,和孩子一起堆雪人。在户外玩耍,既能锻炼孩子的体格和意志,又可以让孩子领略大自然冰天雪地的美景。总之,带孩子到野外游览名胜古迹,欣赏花草树木、鱼虫禽兽,可以启发孩子的美感,开阔其眼界,增加其知识,锻炼其体格。

(九)旅游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喜欢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孩子则更喜欢大自然。父母应利用假日,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得到欢快、健康和知识。带孩子旅游前父母要准备,同时还要让孩子自己准备,这是锻炼孩子独立的机会。甚至3岁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主见。要问问他,出去带什么东西,他会告诉你爱吃的小食品及爱玩的小工具等。父母应把他想带的东西装在一个包里,让孩子背一会,他会感到非常自豪、高兴。这样做,还会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带。孩子对任何一处游玩的地方都有新鲜感。在那里,孩子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可以在芳香的土地上自由地飞跑,在柔软的草地上任意地翻滚,这种身心的“解放”,在家里是体验不到的。父母要体谅孩子的“疯玩”。当孩子被小鸟的叫声吸引时,父母应给孩子讲述一点鸟的知识,以及人们为什么要爱鸟、护鸟。孩子也可能在地上看到一些没见过的小昆虫,或者是野花小草,父母都要及时地告诉孩子一些有关的知识。孩子可从自然中学到丰富的知识,特别是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一些动植物濒临灭绝的现在,让孩子从小就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提高环保意识,是十分有益的。

三、幼儿期常见意外及处理

1-3岁时期,是幼儿最容易发生意外的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基本上已经开始由爬转向学习走路,而且好奇心强,对任何事物都有兴趣,都想试探一下。喜欢东摸摸、西碰碰,因此即使已经能迈开步伐走路,也是一副重心不稳的模样,往往一不小心就摔伤或撞伤。这期间,他们又不懂危险,因此,成人应当随时注意幼儿的行动,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一)外伤

对于一般四肢的划伤、磕碰伤,家长都比较有经验,只要给予消毒伤口、创面简单包扎即可。而对于头部碰撞后,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及早发现异常情况。有些因碰撞所致颅内出血病例是在碰撞后几小时,甚至1~2天才有明显表现的,碰撞后立刻到医院就诊,此时尚未出现异常,家长不要因未发现问题而掉以轻心,仍需仔细观察48小时。不要让孩子做剧烈运动。一般夜间要叫醒他两次,在午夜及凌晨三四点。将孩子唤醒到能清醒讲话、走路的程度。

可以睡在宝宝身边,以便观察其呼吸及睡眠情况。若有任何异样,则将他叫醒以确知是否有昏迷的情况发生。另外,在发生头部外伤的6小时内,避免进食,或只饮用开水。6小时之后若仍有恶心、呕吐症状时,亦应避免进食。当大一些的孩子自诉头晕、头痛、疲倦、没精神,而幼儿表现为嗜睡或异常烦躁、哭闹、安慰不起作用、拒食、呕吐时,均应立即就诊。

(二)烧伤和烫伤

小儿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动脚、跑来跑去,易发生热水烫伤事故。一旦发生烧伤和烫伤应立即使小儿与热源脱离,防止损伤进一步加强和扩大。热液浸泡的衣服用剪刀剪开脱去,注意不要伤及哭闹中的患儿。烫伤不严重(指烫伤表皮发红但并未起疱的一度烫伤),一般可在家中先做处理。烫伤后越早用冷水浸泡,效果越佳;水温越低效果越好,但不能低于-6℃。用冷水浸泡时间一般应持续半个小时以上。这样经及时散热可减轻疼痛或烫伤程度。然后涂上烫伤药膏。如被热粥等黏稠性液体烫伤不要直接用手去擦,以免损伤下面的皮肤,同样要用凉水细细冲洗,可以降低烫伤皮肤温度,清除污物,防止损伤进一步加深,减轻局部肿胀,也是止痛最方便有效的办法。烫伤部位出现红肿、水疱,家长要用干净衣物覆盖好创面,不要弄破水疱,及时赶往医院治疗。对于严重的烫伤,特别是头面、颈部,因随时会引起孩子休克,应尽快送医院救治。也有孩子玩火引起衣裤着火,发现后立即脱去孩子的衣裤,或用大衣、棉被等扑灭,用水浇灭,切不可抱着孩子奔跑、呼喊,也不要用双手扑打,以免引起孩子头部、呼吸道及双手烧伤。灭火后,保护好创面,迅速到医院就诊。

(三)异物误吸

异物误吸多见于1-2岁的幼儿。由于发育得不完善,此阶段的幼儿虽可自如地咀嚼、吞咽食物,但咽反射弱,也就是一旦异物呛入,无法通过强的咳嗽反射咳出异物,导致异物吸入气管。孩子会出现呼吸困难,常伴有异样咳嗽。

此时家长切不可惊慌,更不能盲目地用手指伸入孩子口中试图将异物掏出,应立即将孩子抱起呈头低脚高位,防止异物进一步深入,用力拍其肩胛区,通过突然增加胸膜腔内压促使异物排出,同时,立即拨打120送往医院。当有异物吸入时若用手指去掏,有时反而会使其更往深处去。平常,要严禁幼儿玩体积太小的东西,不要吃果冻及瓜子、花生等小坚果类,以防发生误吸。

(四)误服

幼儿活动范围扩大,活动能力增强,什么都喜欢往嘴里放,一方面会引起误吸,另一方面就会导致误服各种药物、毒物等而发生意外,或是由于家长粗心大意或忙碌中拿错了药使幼儿误服。误服后,在孩子神志清醒且愿意配合的情况下,立即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药物被呕吐出来。若孩子已神志不清或不愿配合,则立刻到医院,不要忘记带上药物外包装或说明书,并大致估算服药量,以便医生对孩子的病情有准确的估计并有针对地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误服了强酸、强碱(盐酸、氢氧化钠等),不可催吐。另外,如果孩子误喝的是碘酒,应立即给孩子喝米汤、面糊等面粉类流食,以防止人体对碘的吸收;若误喝的是癣药水、止痒药水、驱蚊药水,就要让小孩尽量地多喝浓茶水,因茶叶中含有鞣酸,具有一定的沉淀及解毒作用。因此有幼儿的家庭,还要把一些清洗剂、汽油、碘酒、来苏儿或大人吃的药片和药水都放在安全、幼儿不能拿到的地方,以防幼儿误服,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其他意外

中暑,煤气中毒,电击伤,交通事故,溺水等也都是幼儿期比较常见的意外事故。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外出,家长都应仔细观察宝宝所处的环境,尽量减少和避免危险因素,如电插头、煤气阀,外出时应有大人陪同等,以保证宝宝的安全。一旦发生意外,应根据孩子的反应和伤情,决定及早就医,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幼儿的早期教育

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起源于欧美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发展很快。国内外的婴幼儿发育研究机构的多年研究表明,0-3岁是人的一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50%是在生命的头4年中发展起来的,另外的30%是在8岁之前发展起来的。刚出生的婴儿脑发育比15岁的孩子快1000倍。很多思想、习惯和智力是在3岁之前打下基础的,中国的古语“三岁看老”

就是这个意思。鉴于此,国际上对婴幼儿早期教育日益重视,强调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卡罗·尔贝拉米说:“0-3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任何负责任的政府都应该把早期儿童教育放在最优先考虑的位置,并在法律、政策、项目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重视。”

幼儿的早期教育不只是智力教育,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主要指行为习惯、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方面的教育。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在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续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陶行知先生的话表明,从幼儿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最根本所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实际上是对幼儿实施怎样做人的基础教育,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自身成长的需要。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家长对子女溺爱多于理智的教育,很多孩子形成了自私、任性、独立性差,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浮躁等劣性性格。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早抓起,这也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主动学习的行为习惯、自愿参与劳动的行为习惯、举止行为习惯等。在前一章节中,我们已探讨了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这里主要谈后几种习惯的培养。

(一)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

1.让宝宝学会礼貌用语“请、早、您好、再见、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不说粗话、脏话。

2.让宝宝从小懂得尊敬长辈、爱护弱小,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3.礼貌做客,不随意动别人的东西。

4.礼貌待客,不打扰成年人活动。

5.不随意任性和发脾气。

6.乐意与同伴交往,能愉快地与小伙伴一起玩耍、游戏。

(二)主动学习的行为习惯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儿童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幼儿时期,是天真好奇、主动探索的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期幼儿的特点,注重激发幼儿活动和学习的愿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充满好奇、兴趣广泛的幼儿,一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有较强的克制能力和顽强的精神。因此,我们应从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出发,让幼儿产生良好的愿望,使幼儿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活动,以此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活动中,为宝宝提供丰富的游戏活动,使宝宝对周围事物的变化感兴趣,爱提问,家长可制订一个小问号本、绘画日记本。可以和宝宝一起进行操作,做小制作、小实验等;种植花卉、养小金鱼以培养宝宝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为将来的探索精神播下早期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