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5分钟让宝宝远离疾病
49585800000007

第7章 5分钟远离心理疾病(1)

心理疾病是常见于儿童的疾病之一。

您知道心理疾病都有什么发病特征吗?心理疾病又分为哪些种类?如何应对这类疾病?

5分钟为您解析。

一、情绪障碍的防治

儿童自卑与忧郁症的防治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尤其在学龄前及学龄期,一般情绪不太稳定,容易受内外因素影响而变化,常因某些生活事件或其他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情绪问题。比较轻的情绪反应为自卑心理,感到自己事事处处都不如人家,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进取心,情绪比较压抑。比较严重的情绪反应患儿称为忧郁症。

情绪压抑是患儿最突出的表现,患儿认为自己笨拙、愚蠢、丑陋,同时对周围不感兴趣、退缩、抑制,没有愉快感。有的表现自责自罪、自暴自弃、易激惹,且有消极言语,甚至严重时有自杀行为。真正忧郁症在儿童并不多见,儿童忧郁情绪并不少见。

有忧郁情绪的儿童早期常有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形式之一,若不加注意,自卑心理会不断加剧,并持续影响儿童的情绪行为,导致患儿的忧郁症。

1.儿童忧郁症的表现

有自卑心理的患儿,经常抱怨没人喜欢他,平时不够活跃,动作迟钝或精力不足,觉得自己没用。有自卑心理的患儿多见于学龄期儿童。这类儿童多数学习成绩大多较差,在家经常遭父母打骂,往往情绪低落、恐惧、紧张,有的儿童一进家门,便闷闷不乐,担心挨打。由于学习困难,被老师批评,又遭同学歧视,精神负担较重,因此,他们逐渐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若不及时消除,那么从心理角度而言,想再争取优异的成绩是不可能的。儿童产生自卑心理以后,事事处处总感到不如别人。碰到困难或遇到学习方面的难题时,他们不是知难而进,想方设法去解答难题,而是畏畏缩缩,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这种自卑心理势必影响患儿的学习和生活。

例如:有一个六年级学生叫小刘,由于学习成绩差,逐渐形成了一种自卑心理。上课时他总低着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老师提问时,他不敢举手发言,害怕回答错了被同学笑话。一进校门就感到自己好像比别人短一截似的,抬不起头来,心情很压抑。他觉得自己就像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一样,精神负担沉重又无法解脱。由于缺乏自信心.做作业时就怕做错。哪怕是很简单的计算题他也担心算不对,虽然自己反复验算了几遍,但是,还要父母帮助把关。有时,通过努力学习成绩有所上升,但是他并不认为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能把成绩提高。相反,他认为这是偶然的。

小刘家长平时对孩子也缺乏信任感,忽视了对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当小刘做错习题时,父母一味怪他“太粗心”、“不用功”,从不帮助他分析做错习题的原因。当小刘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并不是想方设法教会孩子解决困难,而是简单地责骂“不行”、“太笨”,甚至伴有体罚。从此以后,当小刘一遇到难题,他就说“我不行”、“我不会做”。还没动脑筋就畏难而退了。

这是一例比较典型的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所致的儿童自卑心理。由于自卑心理是儿童忧郁倾向的表现,所以家长们必须加以重视。

2.儿童忧郁症的发病原因

(1)得不到父母的爱:在儿时年,父母时常与小儿分离,以致建立不起情感依附关系。或父母间关系不好,经常争吵,孩子得不到应有的父爱或母爱,甚至被当成出气筒,常遭谩骂殴打等。

(2)突然丧失父母之爱:例如父亲或母亲突然身亡或离异等引起的忧郁反应。

(3)受到蔑视和抛弃:由于父母或其他亲人流露出“生出来是多余的”、“还不如死了的好”等对孩子羞辱的态度和行动,甚至将儿童遗弃,这种小孩不少是肢体残疾或低能儿童。

(4)地位的改变:如有了弟妹后,父母对患儿的态度发生改变,原先是父母的宠儿,现在降到次要地位。或者父母一方再婚后,小孩受到继父或继母的歧视等等。

(5)父母患有忧郁症:父母中有一个患忧郁症,对孩子冷漠,使小儿的一些基本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引起忧郁。或父母的情绪低沉,经常闷闷不乐,影响到家庭的气氛。

3.儿童忧郁症的分类

(1)急性忧郁。这类患儿在发病前带有明显精神诱因,如父亲或母亲突然死亡,突然患重病而需离开父母去住院。这类儿童病前精神正常,仅在精神诱因出现之后,才突然呈现明显的忧郁症状。某女,12岁,暑期赴爷爷、奶奶处度假,突然听到家乡地震,而且父母均在地震中不幸身亡,她立即出现急性忧郁反应,惊恐,焦虑不安,失眠,紧张,大声哭喊,拒食,用头撞墙,扬言与父母一起身亡,认为活着毫无意义。急性忧郁症状持续2周,经住院治疗,1个月后恢复正常。

(2)慢性忧郁。起病缓慢,而精神刺激是长期存在并重复发生的。慢性忧郁患儿病前多表现无能,被动,好纠缠,依赖性强,很孤独。某男,15岁,父亲患有忧郁症,情绪消极悲观,多次企图自杀,均被发现未遂。他从小得不到父爱,胆小,害羞,经常闷闷不乐。父亲几次自杀行为,均给他带来深刻影响。久而久之,他也出现情绪低落,食欲减退,常失眠,做恶梦。由于思想不易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他认为活着没有意思,还是死去的好。经治疗,病情改善不明显。

(3)以身体不舒服为主诉的忧郁。如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腹痛、肠绞痛、胸闷气促、食欲不振等心身疾病,但这些不适,查不出相应的躯体病因,而在详细查询中,采用心理检查方法,才能发现其忧郁情绪。某女,13岁,她一向学习成绩优秀,在小学毕业升学考试时,由于大意漏做一道数学应用题,以一分之差未考上重点中学。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她感到恶心想吐,腹胀难受,不思进食。两天后吃了一碗面,突然面色发白,出汗,阵阵腹痛,经过检查未发现肠胃系统疾病。以后每逢家人谈及这次未能进重点中学一事,她均有上述类似发作。这种忧郁反应主要表现在躯体方面,故往往易被误诊。

学龄前儿童有自卑心理者占2%左右,有忧郁情绪者占0.3%左右,而学龄期儿童发生率还要高些,这是一个不应忽视的儿童心理问题。若患儿平时情绪不稳定,经常有自我贬低观点,家长要注意防止儿童自卑心理的发生。若出现睡眠不好,社交活动减少,对学习态度改变,不愿上学,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精力减退,食欲不佳,或带有身体不舒服感,这时要警惕忧郁情绪的发生。

4.儿童忧郁症的治疗

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活泼开朗的性格能使儿童保持愉快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营造,使儿童更易受到同伴和社会的欢迎。

父母或老师要多给儿童信任和鼓励,对于他们在成长中的缺点或错误,要耐心说服引导,切忌动辄训斥或打骂,不要经常揭孩子的短处,以免孩子出现自卑情绪。对有学习困难的儿童,要分析原因,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获得成功。要让儿童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并从成功中体会到自己有能力,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对有较明显忧郁情绪反应的儿童,也要针对病因给予心理治疗。急性忧郁反应患儿均能找到诱发因素。而慢性忧郁反应患儿很少能发现急性促发因素,但在过去生活中常有与亲人分离等不幸遭遇,或者父母对子女采取排斥或漠不关心的态度。据研究,认为家庭遗传因素在儿童忧郁症的发病中起了一定作用,约有50%忧郁症,特别是慢性忧郁症患儿的家族中,大多都有忧郁症的病史。这类患儿的治疗比较复杂,除了注意培养患儿乐观情绪和给予适量的抗忧郁药物外,还要重视调整家庭环境,改善人际关系和注重教育方法。

5.儿童忧郁症的预防

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是从婴幼儿时期开始逐步形成的。所以,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

(1)民主治家:家长民主、平等的作风可以形成和睦的家庭气氛。这样,孩子言行不受拘束,有什么想法敢于和家长交流,性格一般比较活泼开朗。

(2)多让孩子与小朋友交往:儿童最喜欢的伙伴是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知识水平也比较接近,彼此互相吸引。因此他们在一起活动时总是轻松、自然、愉快的。这种环境气氛对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是有益的。为孩子创造条件,在适当的场合表演节目,接待客人,培养孩子落落大方,并且克服被动、孤独、不合群的个性。

(3)家长乐观开朗:家长是孩子最早也是最多的观察模仿的对象。家长自身的情绪、性格、处事、为人,无不对孩子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总之无论家庭还是学校,要为儿童从小创造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以预防各类不良情绪问题的发生。

儿童恐怖症的防治

有些孩子晚上不敢独自在房间里玩,更不敢一个人去上厕所。每当夜幕降临时,就寸步不离地缠在父母周围,这种现象算不算正常?更有甚者抓住儿童怕黑暗的特点,把他们关在暗室中或夜间推到户外加以惩罚,这种教育方法是否妥当?以下将介绍正常与异常的胆小恐惧的特点、区别及处理。

1.恐惧的表现

正常儿童在发育过程中,会对某些事物发生恐惧、害怕,其害怕的对象多种多样,如怕虫、怕火、怕陌生人、怕贼、怕黑暗。一般来说,儿童常常对客观存在的某些危险,或可能发生的危险表现一时性的恐惧反应,可表现为惊叫、回避等情绪反应,甚至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速、面色苍白、浑身发抖等生理反应。但事过境迁,可以释然,且随着年龄增大而渐渐减少或消失。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在婴幼儿中十分常见。且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恐惧对象。

一般来说,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恐惧现象,比较短暂,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这种恐惧很少持续1年以上,多数在3个月内消失,这类恐惧一般表现不甚严重,很少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2.恐怖的表现

另有少数儿童的恐惧属于病理性,这类儿童的恐惧心情十分严重,明显地干扰了儿童的正常行为,患儿整天沉溺于恐怖情绪之中,不能自拔。例如:有位名叫王伟的儿童,害怕老鼠,有时严重到“谈鼠色变”的程度,不仅看到真老鼠,即使提到纸老鼠,就会出现惊恐及回避反应,还可伴有心跳加速、呼吸变快、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的症状。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恐惧情绪,尽管知道不对。这类恐惧与年龄无关,存在的时间也较久,还可伴有焦虑反应及强迫症状。

3.引起恐怖症的原因

有人认为是素质性因素,有人发现同一家族中类似患者较多。另有人认为是亲子关系发生了问题所致。20世纪60年代以后,有更多的学者通过临床或实验室进行研究,提出通过观察、学习的方式,也可建立恐怖症。例如某处社会秩序不好,常有流氓犯罪活动,母亲在谈到流氓犯罪活动时,则表情恐怖,儿童经常看到母亲的恐怖表情,虽然自己从未见过流氓,但一听人提流氓一词,也同样表现恐怖。

总之,儿童可以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学习方式,建立对某些事物的恐怖。恐怖对象众多且复杂,可以是比较抽象的事物,例如:怕天灾、怕鬼怪、怕与父母分离等;也可能是十分具体的东西,例如:怕狗、怕老鼠、怕蜘蛛等。焦虑情绪也可以导致恐怖,且两者可以互为影响,造成恶性循环。

4.对儿童恐怖症的治疗

从小对儿童应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提倡讲科学,讲道理,不要对儿童采取用神鬼、山怪、关黑房子等恐吓的手段。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勇敢、镇静情绪的习惯。父母、老师也要注意不无故怕这怕那,以免对儿童起了不良的示范作用,更不应该用关暗室及推到户外来惩罚儿童。

心理治疗是治疗恐怖症的主要方式,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与行为治疗,后者尤为有效。行为治疗可采用系统脱敏法、示范法、操作性处理法、阳性强化法等。

帮助患儿松弛情绪、克服焦躁,对恐怖症的治疗十分有效。

对伴有的焦虑情绪,可同时给予抗焦虑剂治疗;如安定2.5~5毫克,每日服1~2次,可连服数月。

一般说来,恐怖症的预后较好,10岁以下儿童的恐怖症恢复较快,青少年期的恐怖症,也较成人期的预后好。给予治疗常可加速其恢复。

儿童焦虑症的防治

儿童应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为什么有些儿童却是多思多虑,忧心忡忡呢?要警惕这些儿童会不会患有儿童焦虑症的心理障碍,这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情绪障碍。

1.儿童焦虑症的一般表现

(1)多发生于认真、胆小、多虑性格的女孩中。他们平时表现温顺,守纪律,自尊心强,克制力强,对周围事物常常十分认真,又过分紧张。

(2)常由于手术、躯体疾病、亲人死亡,或其他严重刺激事件而诱发。

(3)慢性病程,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中,表现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过分敏感,多虑,缺乏自信心,常因一些微小事情而过度焦虑,烦躁不安,担心及害怕,甚至哭闹。在陌生环境中,在处理不熟悉事物时,更易出现焦虑反应。对待学习十分认真细心,老是担心考试成绩不好,到新学校遇到新同学时,害怕与新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好,惶惶不可终日。

(4)伴有睡眠障碍、做恶梦、讲梦话、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多汗、尿频、便秘、头昏、乏力等身心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