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儿童焦虑症的表现
(1)濒死感觉:此时出现强烈的窒息感,于是用频繁的大透气来求得生命的延续。表现为呼吸急促,张大嘴巴不断地大透气,心跳加快,全身冷汗,面色发白,焦急万分,形如哮喘病急性发作。也被称为过度换气。
(2)惊恐状态:表现惊恐不安,全身震颤,形如大难临头,垂死挣扎,十分可怕。
(3)急性发作的时间约几小时到一日左右:发作时间长短与诱因及暗示有关。
例如:玲玲6岁时哥哥因游泳不慎淹死,玲玲怀念朝夕相处的哥哥。除忧虑万分之外,还经常在脑海中浮现哥哥淹死时挣扎的痛苦情景。虽然当时她并不在场,但她总是把电视、电影中看到的有关水底镜头,拼凑起来虚构,像放电影似地一幕幕在脑海中掠过,她悲痛,常失眠,担心人生何时遇意外,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小心翼翼。久而久之,每当玲玲想到哥哥蒙难之时,就出现不正常的神色,显得紧张惶恐,浑身大汗淋漓,一口接一口地深呼吸,呼叫救命,拼命地挣扎。给予“抢救”及暗示后,情况逐渐缓解,并说:“我想到哥哥在水中透不过气来时,我就越想越怕,越想越难过,自己的气管好像也给什么卡住了。”
3.儿童焦虑症产生的原因
(1)父母或老师有焦虑,儿童对其进行模仿,导致儿童引发焦虑症。
(2)父母对某些危险估计过高。因此,常给子女一些多余的劝告、威胁、禁令等,使得儿童整天焦虑不安。
(3)父母视子女为自己的“知心人”,向子女倾诉许多家中的经济问题、婚姻问题等。如有的母亲向儿子诉述她对丈夫的种种不满,而一个年幼的儿童是无法理解这些复杂问题。在这种矛盾重重的处境下,儿童易于产生焦虑。
(4)父母和老师过分苛求,对于儿童做的任何事情,总是表示不够满意,反复提出要求让其做得更好一些,而这些高标准的要求常常超过儿童的实际能力,就这样逐渐地儿童对自己也觉得不满意,对自己不能实现预期的要求出现焦虑反应。
(5)父母和老师对儿童过度地放纵,也会导致焦虑。对儿童应有明确的具体要求,才会使他们更有安全感。没有一定的限制,儿童往往会不知道他们活动自由的界限究竟在哪里,因此也会出现焦虑。
(6)经常的或强烈的惩罚,常常会使儿童产生焦虑。因惩罚常常是对肉体的伤痛,或受到其他人的排斥,如嘲笑、蔑视等,这些惩罚会使儿童害怕恐惧,当他不能完成预期的任务时,对将会受到的惩罚感到十分焦虑。
(7)另外,若学校课程的设置没有考虑到儿童的能力,而且又缺乏灵活性,无法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成功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由于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担心自己无法去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而会出现焦虑、害怕的状况。
(8)在少年时期,对个人生活的探求,如何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怎样自己的弱点,如何适应此期自己的躯体及社会生活的变化等,也可成为焦虑的诱因。
总之,不良的环境,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或加重儿童焦虑反应的重要原因。
4.儿童焦虑症的处理
首要问题是改善环境及教育方式,父母和老师需废除对儿童的不合理要求,对超负荷的过高要求,达不到要求时的严厉惩罚,以及父母过分地溺爱等,均应加以纠正。对儿童从小应循循善诱,根据不同的年龄、智力水平等,给予恰当的要求,从小帮助儿童学会克服困难,建立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对于预防及治疗焦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症状较明显者,则应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可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或行为治疗,如系统脱敏治疗等,疗效较好。
对于家庭环境特别不良者,可采用短期住院治疗,以打断恶性循环。
药物治疗主要是服用抗焦虑剂,如安定2.5~5毫克,每日1~2次,利眠宁5~10毫克,每日1~2次,症状消失后,即可停药。一般需服用数周。对于轻症患儿,仅采用心理治疗即可,不必服药。
儿童分离性焦虑的防治
为了落实独生子女优生优育政策,妈妈可以享受产假连休,在家照顾宝宝。年轻的妈妈们请注意,千万不要因产假连休而产生后遗症——分离性焦虑。
1.分离性焦虑的具体表现
(1)孩子刚进托儿所,总是哭吵要妈妈,不要阿姨抱,不肯与其他小朋友玩耍,甚至不吃不睡,哭闹可达2周以上。
(2)孩子离开父母之后,显得极度焦虑不安,担心父母在外会有天灾人祸,担心不能再与父母见面,忧虑父母不来接他回家团聚……
(3)孩子即使睡在父母身边,睡梦中也会突然惊醒,紧张地哭吵,“我不要去托儿所,我不要去”……
(4)不仅面部表情紧张,而且心跳加快,面色苍白,手心中常有冷汗。
分离性焦虑症状尤其多见于母亲产假连休后专职抚育孩子的情况。他们平时一直与父母在一起,不大接触外人,因此变得胆小,害羞,不适应集体生活。由于平时几乎母婴形影不离,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活上,孩子对母亲都产生过分依赖。一旦母亲需要上班工作,母子突然分开时,就会出现分离性焦虑的心理障碍。
例:明明出生后无老人照看,又不舍得放托儿所过集体生活,于是母亲决定产假连休,自己把宝贝儿子养得健康、活泼、可爱。妈妈胆小谨慎,就怕明明发生什么意外,于是与儿子寸步不离。买菜、做饭、洗衣等家务琐事,则全由爸爸承包下来。明明2岁时,产假过后妈妈必须去上班了,平时连爸爸也难得照面的明明,来到了全是陌生面孔的托儿所后紧张不堪。加上托儿所里有这么多的大人、孩子,与母子俩在家中的宁静世界相比有天壤之别,明明不知站到哪里是好?突然父母不见了,他惶恐极了,他不知父母为什么要这么对他,是否不要他了?还是父母遇大难了,必须得把他送人。明明想得太多了,但他又无法逃脱“可怕”的环境,他只有惊叫,大哭,呼唤爸妈快来救他……一个月过去了,明明还是不肯去托儿所,而且天天做恶梦,梦见父母死去,梦见老虎来咬他,梦见打雷。他总是被惊醒,醒后抱住妈妈的脖子苦苦哀求:“别送我去托儿所,我不要去托儿所。”明明茶不思,饭不香,日渐消瘦,一副紧张不安的可怜相,真叫人心痛,父母无奈只好去心理门诊要求咨询。
2.如何防治儿童分离性焦虑
(1)在家庭中养育的儿童,要尽量多接触家庭以外的人员。
要培养孩子与陌生人打招呼的习惯,以克服胆小、怕陌生、怕人多等诸多不良习惯。
(2)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如吃饭、洗手、大小便、穿衣鞋等。这样才能避免过分依赖,不能适应集体生活,进入托儿所后产生恐惧、紧张等不良现象。
(3)进托儿所之前,应作入所前准备,父母应经常向孩子介绍托儿所中老师的可亲及小朋友们的可爱,这样使他们在未入所之前,就有喜爱托儿所的心情。
(4)如果发现孩子胆小,不敢去托儿所,不应生硬地把他推进托儿所了事,应该先带他去那儿玩玩、看看,等他比较熟悉时,再正式送进去,以防发生分离性焦虑。
(5)如果发现有分离性焦虑现象,应立即停止去托儿所,及时请医师治疗,并做入所前各种思想准备工作,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加重焦虑发作。
患有分离性焦虑症的虽只有0.5%左右,但是,如果不引起重视及矫正,不注意性格锻炼,以后很容易发生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及其他焦虑症,因为这些都属于儿童焦虑症的范围。
儿童学校恐怖症的防治
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不过有些学生却十分害怕去上学,为什么他们会畏惧学校呢?原来,他们患有一种心理疾病——学校恐怖症。
1.学校恐怖症的具体表现
例1:亮亮是上海一所重点小学四年级学生,几年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好胜,可父母更喜欢逞强,希望孩子永远独占鳌头。然而,常胜将军也有失败的时候,有一次亮亮考试降到第三名,这使得亮亮很痛苦,他变得郁郁寡欢,焦虑不安。很快,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落到全班倒数第一。父母以为亮亮不用功,强迫他加班加点学习;老师认为他拖全班后腿,要他转普通学校。内外夹攻,四面楚歌,把这位原来的优秀生逼得心态严重失衡,经常失眠,恶梦不断,见到老师万分恐惧,看到校门全身发抖。他想触电自尽,但又担心父母受不了失子之痛。终于,他向父母发出最后通令:“你们要儿子,还是要分数?如果要我考第一名,我只有死路一条。”这时,父母怀疑儿子“疯”了,于是带着儿子来医院心理咨询。
例2:丽丽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担任中队长职务,事事以身作则,学习努力,老师、家长都非常喜欢她。然而,丽丽毕竟只有8岁,免不了会做出一二件错事,老师和家长也难免会批评几句。丽丽以此为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有半点差错。她苛求自己,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书包,一次又一次地验证作业,反反复复地练习明天中队长讲话……几乎天天要到深夜才能上床。确实,她没再犯任何差错了,但她却得了一种“怪病”,每天早晨腹痛,欲大便,想小便。早晨上学前的一个小时内,不停地奔波于厕所,最后还是强忍着腹痛去学校上课。去医院检查未发现有任何胃肠道疾病,但她的腹痛却愈加厉害。最后,她只能向母亲摊牌了,她说:“我怕去学校,我怕做错事,我怕答错问题,我怕老师批评。”每当母亲同意休息一天时,丽丽立即安然无事,腹痛也不治自愈。
从以上2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学校恐怖症患者所具有的几个共同特点:
(1)害怕去学校,害怕参加测验与考试,害怕在学校里当众出丑。其害怕程度远远超过一般学生临考时的紧张心情,因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
(2)如果强迫他们发病时继续上学,则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和焦虑性躯体症状。比如:心神不宁,惶惶不安,犹如大难临头;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腹痛,便急,尿频,呕吐等一系列症状。
(3)倘若同意患者暂时休息不去学校,焦虑情绪和躯体症状很快就会得到缓解。
(4)学校恐怖症患儿,多数是优秀生。少数患者虽然不是学习上尖子,但至少也是勤奋向上的好学生。
2.产生学校恐怖症的原因
(1)内因——性格问题:这些孩子胆小、多疑、仔细、谨慎,而且还有点过敏。最主要的是他们特别爱面子,受到一点批评会羞得无地自容,考试时若成绩不理想就会懊恼不已。这种孩子的特点是太认真,太仔细。粗看起来,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优点,然而加上一个“太”字,就成为性格缺陷了。这种性格缺陷正是学校恐怖症的内因所在。
(2)外因——期望值过高:过高的期望值来自家长、老师,甚至学生本人。过高的要求超过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容易造成心态失衡,这是逐渐形成焦虑的诱因。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是校园,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这个时期的焦虑症以学校恐怖、考试恐怖为突出表现。
3.学校恐怖症患者与逃学者区别
(1)逃学者往往被人们认为是坏学生,不遵守学校纪律,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马虎了事,考试作弊,成绩很差。而学校恐怖症患者则完全相反。
(2)逃学者为了达到逃学目的,往往要制造一些假象,免得有人怀疑。他们在上学之前,表现得特别开心,背上书包与父母等亲人道别,出门以后却把书包藏起来,偷偷去玩,而不去学校上课。学校恐怖症患者与之相反,是明目张胆地、无所顾忌地吵闹着不肯去学校,从不掩饰害怕上学的动机。
(3)逃学者往往是行为问题,而学校恐怖症却是情绪问题,比较常见的是焦虑性发作。
4.学校恐怖症引发的后果
学校恐怖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的障碍,应及时纠正,不然会引起种种不良后果,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成绩下降:学生因精神紧张,对上学感到恐怖,所以逃课、辍学,这样势必影响学业。即使坚持上学,也会因极度焦虑而影响学习成绩和生活。
(2)考试及升学恐怖症:学习一旦成绩下降以后,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因而不敢再参加考试,以致逐渐发展成考试恐怖症、升学恐怖症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3)离家出走:严重焦虑发作的患者,一旦看到学校或遇到考试,犹如大难临头,万分恐惧。当他们既得不到父母或老师的理解又得不到积极的治疗,不但如此,还被迫继续上学,他们将会在“实在难以忍受”的情况下离家出走,以逃避这种痛苦。
(4)自杀:有些学校恐怖症患者,内心痛苦不堪,但无法摆脱,心理防线已崩溃,有时会采用自杀,用死亡这种极端的手段来逃避现实。
5.怎样防治学校恐怖症
(1)注意孩子的性格培养:家长和老师遇到这类过分胆小、性格忧虑的孩子,不宜严加要求,相反,应劝导他们处事不要过分谨慎,让他们了解学生的任务是学知识,有些不足之处是正常现象,就是大人们也不可能不犯任何错误。
(2)对孩子期望值不能过高:家长对这类孩子期望值不能过高,否则,容易使孩子在不良性格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压力,促使学校恐怖症的发生。
(3)一旦发现,尽早治疗:一旦发现孩子有学校恐怖症的种种迹象,应立即请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及其他必要的药物治疗。
(4)防范恶果的发生:对于已患有学校恐怖症的学生,家长更要加以警惕,防止他们离家出走或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