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长三书
5154000000015

第15章 《孙子兵法》 拉开人生的幕布 (1)

《孙子兵法》

在中国历史上,文有孔子,武有孙子。

孙子与孔子出生在同一个时代,但是面对诸侯纷争,一个选择从内提高自身的修养,用思想教化民众;一个选择从外增强自身的实力,用谋略战胜敌手。因此后人说为人学孔子,处世学孙子。

孙子的处世智慧,主要表现在用谋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谋略让我们掌握未来的不可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谋略让我们将损失减到最小;“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谋略让我们随时把握主动……

如今,孙子处理战争的智慧被很多企业家用于企业管理和商场竞争,创造了很多商业奇迹。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后,无意看到传教士翻译的《孙子兵法》,痛心地说:“如果20年前就能读到这本书,历史将被改写!”现在,我们幸运地读到了孙子的兵书,相信我们的人生也将会被改写。

第一章 拉开人生的幕布 (1)

人生就是一场持久的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国家大事,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都受到战争的影响,因此不能不慎重地考察。

提到战争,我们会把它和暴力、毁灭、恐怖等可怕的词语联系在一起。战争带给人类的伤害比自然灾害和疾病还要多,因为它不仅夺走了生命,还让人类相互猜忌、分离、仇恨、残杀。

事实上,战争本身只是一种手段,没有所谓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战争背后的人是怀着怎样的目的去交战。这就如同人生一样,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不在乎长短,也没有善恶,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经历。历史上的众多战役,有的代表正义,例如武王伐纣、岳飞抗金;有的代表邪恶,就像十字军东征、法西斯侵略。人生也被划分成两类:成功和失败。

人生就像一场战争,而且是持久的战争。一个人从小到大,需要经历众多的考验和筛选,就像是要迎接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争一样,奔赴战场的有时候是一个团队、一群朋友,但更多的时候是单身一人。

人生这场战争没有硝烟,自己是自己的将军,自己是自己的小兵。从出谋划策到冲锋陷阵,都由一个人承担。战争的胜负,也由自己的战略战术、气势和实力决定。如果把人生当中的困难和失败比做大大小小的战役,那么其中就有两万五千里长征、火烧赤壁、有诺曼底登陆、滑铁卢,也有卧薪尝胆、破釜沉舟、弹尽粮绝、四面楚歌……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赢得人生中的每一次战争,但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天时、地利、人和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遇到的。胜利和失败都是成长路上的必需品,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

虽然成败未知,但是很多战役,我们都应该奋力迎接。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赢得成功,我们应积极筹备,正视自己的过去,学习赢得人生的智慧和方式。

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所小学,26个失足少年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班级,他们中有的吸过毒,有的偷过窃,家长和老师都对他们非常失望。当很多人都想远离这群孩子的时候,一位叫菲拉的女教师主动要求负责这个班。在第一节课上,菲拉在黑板上给出了一道选择题,让学生们通过判断选出一位长大最有可能造福于人类的人。这三个选项是:

第一个迷信巫医,生活很不检点,抽烟嗜酒如命;第二个曾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千克的白酒,而且曾经吸食鸦片;第三个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从不吸烟酗酒,年轻时遵纪守法。

孩子们都选择了第三个。菲拉揭晓了答案,第一个是弗兰克林·罗斯福,担任过四届美国总统;第二个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被大家看好的第三位是阿道夫·希特勒,法西斯战争的罪魁祸首。看到答案,所有的同学都惊呆了,这件事情完全改变了孩子们对自己的态度,并且这些孩子一生的命运从此改变,其中就有今天华尔街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罗伯特·哈里森。

对我们青少年来说,人生的战争才刚刚开始,曾经取得的荣誉和犯过的错误,都已经属于过去。怎样赢得未来,赢得人生的主要战役,才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思考的。

人类的进步史也是一场宏大的战争,在与瘟疫的斗争中,人类研究出青霉素和各种疫苗来巩固自己,把天花病毒“囚禁”在实验室。我们不仅要和疾病斗争,还面临着与贫穷、饥饿、愚昧等的挑战。人生的战争,就是这巨大的战场中的一小部分,赢得每一场小的战斗,都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那么,我们怎样对待属于我们的战争呢?

让我们翻开《孙子兵法》,从这部书中寻找答案。

良禽择木而栖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将军听从我的计谋,用于战争就必定胜利,我也就留下来;将军不听从我的计谋,自作主张就必定失败,那我也就告辞了。

意识到人生是一场战争,我们就要摩拳擦掌、严阵以待了。但是,选择自己擅长的战场,也是赢得战争的重要步骤。高明的厨师上了手术台,就很难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经验丰富的医生拿起理发的剪刀,也不能悬壶济世、妙手回春。在自己擅长的战场上战斗,才能很好地利用地形、气候因素,否则,只能无功而返,正如曹操的军队因为不善水战,才停止了南下的马蹄。

在选择自己的战场这一点上,《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孙武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就饱读兵书,对军事非常感兴趣。加上孙武所处的时代战争频繁、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这让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战争理论。但是,孙武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已经是朝不保夕了。孙武感到齐国大势已去,对内部权利争斗非常抵触,不愿纠缠其中,于是产生了远走他乡的念头,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

当时,南方的吴国大有崛起之势。18岁的孙武认定吴国是他实现抱负的地方,毅然离开齐国,经过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去。孙武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都是在吴国发生的,死后亦埋葬在吴国,因此历史上一直把孙武称为“吴人”。

孙武在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结识了楚国名臣伍子胥。伍子胥因为家门的牵连,被迫流亡到吴国。他也是一个很有志向的青年,希望在吴国有所建树,将来为家人报仇。两人结识之后,发现彼此意气相投,于是成为挚友。两人避隐在吴国的市井当中,等待机会面见吴王。

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阖闾当政之后,礼贤下士,任用了一批贤臣,其中就有伍子胥。阖闾体恤民情,注重农业生产,积蓄粮食,修路筑城,训练军队,一时间吴国民心振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阖闾立志要强盛吴国,灭楚称雄。这一切都被孙武看在眼里,因此他在隐居之地,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法。

有一次,吴王向伍子胥打听战事方面的人才,伍子胥向吴王推荐了孙武。孙武在吴国毫无名气,很难被吴王信任。吴王就给孙武出了一道难题,想考考他。

吴王让孙武操练后宫嫔妃,只要她们听从调遣,孙武就可以“被录用”了。孙武把宫女分成两队,并让吴王最疼爱的两位妃子分别担任队长。孙武命众妃子听命,排成两队从两边向中间靠拢,但是妃子们只顾打闹和嬉笑,全无章法。于是,孙武就把两队的队长按军法处决了,从此宫女们就乖乖地听从调令,孙武也被正式录用了。

孙武写好的13篇兵法,就是今天的《孙子兵法》。这本书总共不到六千字,在字数上还不及一个本科生的学士论文,但是其中所讲的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几乎成了军事理论上无法超越的经典。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这句话,就是孙武对吴王说的。孙武对自己的才华非常有信心,他的话中透露出十足的把握,同时他也知道吴国正需要自己这样的人才。在他的自信的吸引下,吴王打开了《孙子兵法》,其中的内容果然不同凡响,这位军事天才的人生从此改变了。

孙武之所以能够名垂史册,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投奔了吴王。如果他留在齐国,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昏君当道、国破家亡。如果他投奔别国,也未必能遇到阖闾这样重用人才的君主。因为他看到自己的长处,也看到周围的处境,才为自己找到了合适的位置。

为自己找到合适的位置,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对我们青少年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积极地发掘自己的长处,因为有一技之长,是今后人生定位的重要前提。多多地尝试,勇敢地地自己的想法实践出来,在自己擅长的方面注重积累,这些都是在为人生打基础。

不要浪费你的火腿

故兵贵胜,不贵久。

所以说战争重要的是胜利,而不是能打多久。

树立明确的目标,几乎是每一个长辈对年轻人的忠告。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因此,给自己一个远大的目标是每一个青少年都要做的事情。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实现目标了呢?为什么同样想考理想的学校,有的可以做到,有的却始终不能做到呢?

这就关系到对目标的定位,有了目标,并不等于一切都会顺利,怎样简化自己的目标,让目标最大限度地和现实结合,也是我们在实现目标的关键。

领兵打仗,重要的是取得胜利,打赢是所有行动的根本。如果一味恋战,不考虑自己的实力和发展,就会陷入战争的泥淖中,元气大伤。认识到这一点,将军就会处处考虑怎样迎战,没有打赢的把握,就不能够轻举妄动、劳民伤财。同样,想要成为优秀的厨师,光把自己当成一个未来的大厨来要求是不行的,怎样一步一步掌握技巧,自己在厨师方面有哪些长处和不足……这些都要同时考虑到。熟悉食材、掌握刀工和烹调知识、了解营养原理等,都是对“优秀厨师”这一目标的具体定位,是实现目标的基础。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只按照原有的规则来行事,单纯为了达到目的而行动,没有考虑过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老男孩”的妻子派他去肉店买火腿,买回来以后,妻子问他为什么没让肉店老板把火腿的尾端切去。

“老男孩”问她为什么要切掉火腿尾端,她回答说她的妈妈一直就是这样做的,这个理由足够充分了。当妻子的妈妈来探望他们时,他们问她为什么总要切掉火腿的末端,她回答说因为她妈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妈妈、女儿和“老男孩”决定打电话给祖母,解开这个三代之谜。祖母回答说:“那是因为我们以前的烤肉架太小了,放不下整个火腿,所以要切掉一块。”

可想而知,“老男孩”一家人浪费了多少火腿。而这还算不上是什么损失,因为有很多人的损失更大,一生朝着与真正的目标相差甚远的方向前进,失去的青春和感情都一去不回了。

那么我们怎样认识自己的目标,将目标与现实结合起来呢?还是让我们回到学生的本职工作——学习上来。

如果我们想要考上理想的大学,首先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理想大学”做一个更明确的定义,甚至细化到具体的专业。不同大学之间有差别,同一大学的不同专业之间也有差别。而且,专业才是决定今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考虑到专业问题,进了大学以后在自己毫无兴趣的科系读书,也照样不能利用大学的资源,这个目标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有人喜欢研究民风民俗,不妨以民族大学的民族学、社会学为目标,如果只是为了读民族大学而进了电子、工程一类的专业,不如向擅长理工的大学看齐。

在确立了自己的理想大学之后,要问自己怎样才能被它录取。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在高考中拿到分数线以上的分数。每年都会有高考分数线划分,学生不妨关注一下自己理想的学校的分数情况,了解它在所有学校中所处的位置,并且推算出自己每科至少要达到的分数。这样一来,每次测试都能够和自己的理想比较一下,看一看差距,就更有前进的动力了。

关于分数,我们不得不给青少年朋友重申一下怎样处理自己的分数与能力的问题,这也是学习过程中需要理清的东西。可能现在大家都接受了“分数不代表能力”的观念,的确,高分低能的人会面临社会的淘汰局面。我们不需要太多只会讲理论的人,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高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