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医生简明诊疗手册
5299400000050

第50章 人的发展与心理保健(1)

儿童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所以,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任何时代都不可忽视的历史责任,而健康既来自身体也来自内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把更多的视角投在了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确,只有心理健康的儿童才能茁壮成长,将来才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儿童心理健康的测试

儿童时期是人生开始的一个重要阶段。大脑结构在不断完善,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将在人生中有重要影响,所以,家长应尽可能地多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及有关儿童心理疾病的知识,并对孩子有全面的了解。以下就是一个关于儿童心理健康与否的测试,能够帮助家长更清楚自己孩子的健康情况。

问题:

1孩子能否轻易被逗笑?

2孩子是否经常耍脾气?

3孩子能否安静地躺下睡觉?

4孩子是否总把家人激怒?

5孩子是否挑食?

6孩子的饭量是否稳定?

7孩子吃饭时是否经常耍脾气?

8孩子有没有要好的小朋友?

9孩子是否经常失去自制力?

10孩子是否总是需要看管?

11孩子是否做到夜间不尿床?

12孩子是否有吮手指的习惯?

13孩子是否经常抽噎、啜泣?

14孩子能否安静地独自呆一会儿?

15孩子是否有恐惧心理?

测试评析

以下选择加1分:1是。2否。3是。4否。5否。6是。7否。8是。9否。10否。11是。12否。13否。14是。15否。

如果11~15分,心理状态较好。6~10分,心理状态正常。0~5分,心理状态较差。

多动儿童表征与调适

活泼好动是每个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的可爱之处,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不是简单的灵活好动,而是不听家长老师的劝阻,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的乱动乱跑,这些儿童就是患上了儿童多动症。多动症又叫注意力缺陷障碍,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症。其症状一般在学龄前出现,但9岁是儿童多动症的症状最突出的年龄,患病率约为3%~5%,男孩多于女孩。

儿童多动的原因主要有:

1遗传因素。多动症患儿的一级亲属中在童年患有多动行为的较多见;母亲或双亲患多动症其子女患同病的危险性增高。

2神经心理学因素。多动症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或是由于大脑皮质的觉醒不足。

3轻微脑损伤因素。

4生物化学因素。多动症可能与中枢神经物质代谢缺陷有关:患儿血小板单胺氧化酶(MAO)降低,另外也因锌、锰缺乏,铅、镉过多所致。

5心里社会因素。

多动儿童主要有以下表现:

1活动过度。这是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现象在婴儿期就有所表现:好动、不安宁、爱哭、常兴奋尖叫、爱翻能看得见的东西;上学后就更加突出,不分场合地过多行动,不仅自己不好好学习,还影响全班同学的学习,晚上睡觉也不安稳。

2注意力障碍。这是多动症儿童的另一个主要症状。与正常儿童相比,患儿的注意力显得极不集中、不稳定,极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而分散注意力,做事常常有头无尾,总是不停地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

3情绪不稳、冲动任性。患儿的自控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经常是先行动后思维,从不考虑其后果,做事缺乏条理性,易激怒,爱发脾气,倔犟,常为一些小事而哭喊吵闹,好冲动,不服约束,甚至突然做出一些危险举动,有伤人和自伤行为。

4行为问题、适应困难。80%的多动症儿童都好顶嘴、好打架、横行霸道、恃强凌弱、纪律性差,有的甚至还有说谎、偷窃、离家出走等行为。

5学习困难。儿童多动症不等于儿童好动,多动症儿童的活动是杂乱的、无目的的,而好动的儿童其活动则是有目的的、有序的;多动症儿童是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而好动的儿童则只是在某一个活动场所或场合下有多动表现;多动症儿童的多动不分场合,一些举动难为人们所理解,而好动的儿童,即使特别淘气,其举动也不离奇,能为人们所理解;多动症儿童不能专注于某一项活动,没有什么活动内容能使他们静下心来投入进去,而好动儿童对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则能静下心来投入进去。

以往认为,多动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随年龄增长,症状会自然消失。但是经过专家们长期临床跟踪观察发现,仅有部分多动症患儿可以自愈,而多数患儿的症状可能会延续至成年。治与不治,早治与晚治,在疗效上有显著的差异。因此,目前医生一致的看法是:应该及早治疗多动症。要取得良好的疗效,家长、教师必须和医生互相配合。

对多动症症状明显,严重影响到学习的患儿,应进行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右旋苯丙胺、利他林、米拉脱林等中枢兴奋剂。这些药的有效率一般为70%~80%,因此是治疗多动症的首选药物。患儿在用药1~2周后,一般会表现出安静,不再怎么好动,注意力较集中,能按大人的要求行动,易于管理等。当然,有的儿童在用药后不久,多动和激动的表现可能会加重,但继续用药后症状即可改善。这类药的副作用有食欲不佳、体重减轻、睡眠障碍。因此家长不可以自行滥用,而应该在专科医生的密切观察下进行。傍晚时尽量不给孩子吃药,以免孩子晚上不能入睡;同时要遵从医嘱,根据儿童行为的改善情况逐渐减量或停药。当使用中枢兴奋剂治疗无效时可改用其他药物治疗,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或小剂量氟哌啶醇等治疗。

药物不能代替教育,只能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家长和教师不能歧视多动症患儿,更不能损伤其自尊心。对患儿良好的行为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同样,对患儿的打架伤人等攻击性行为、破坏公物等破坏性行为以及说谎逃学等不端行为,不可以患病为理由进行袒护,而应像对待正常儿童一样坚决制止。

孤独儿童的表现调适

儿童孤独症,多发生在婴幼儿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儿童精神障碍,这种病涉及感知、语言、情感、智能等多种功能的损害。

孤独症一般起病于3岁以内,男孩多于女孩。主要表现有:

1孤独离群。患儿没有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和要求,对集体生活环境不适应。症状较轻者,看别的儿童玩而自己不参与,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甚至当别人喊他的,也不理不睬。

2情感冷淡。患儿对人缺乏相应的情感体验,常常是毫无面部表情。

3缺乏社会交往的技巧,整日不言不语,自顾自己玩。

4言语障碍。大多数患儿言语发育迟缓,平常话很少,显得很安静。有的即使会说,也不愿说,常常是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以致让人误以为是聋哑儿,严重的患者几乎终生不语。

5脑部智力大多低于正常人,只有20%的患儿智商高于正常人或与正常人相当。

6对某些物件,如一只杯子、一块砖,表示出特殊兴趣。甚至产生依恋,而对亲人却不产生依恋。

此外,有的患儿还可能有感知障碍,对视、听、触等多种感觉迟钝或过敏。有的存在认知障碍,智力低下,抽象思维能力很差,少数患儿可能伴有癫痫发作。患孤独症的孩子有时会聋,对声音没反应。正常孩子会被声音例如狗叫惊吓,而孤独症小孩则无动于衷,他们对疼痛、冷热也不太敏感,不爱交朋友,宁肯独自一人,很少会凝视别人的眼睛或对别人笑。

就儿童孤独而言,目前尚无十分系统的治疗方法。多数专家主张解铃还需系铃人,用心理调适治疗心理障碍孤独症通常十分有效。比如带孩子回访老家,或看望以前的小朋友;多让他参加集体活动;同时带他去逛逛公园、看看小动物,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样就会使他渐渐从孤独症中解脱出来。国外也有专家发现,温柔而有趣的动物对治疗孤独症非常有效。例如墨西哥已开设的高智能动物海豚治疗儿童孤独症的康复中心等。

但是孤独症可以预防,预防儿童孤独症的发生,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别把孩子过分封闭于一味学习的小圈内。城市居住的现代化使许多人搬进了高楼。而一户一门的高楼容易给孩子造成封闭的环境。因此,应允许或鼓励孩子从高楼走下来到庭院中,与邻居或附近小朋友玩耍、交往、建立友谊。

2注意情商培育。情商即社会适应的综合能力。孩子仅仅学习成绩优良是不够的,还须懂得接受别人并让人接受自己,这也是爱的基本含义。在培育孩子良好品德的同时,要教导孩子形成好的性情和情感。

3尽量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包括邻居小朋友相邀游戏、做作业;包括学校、班级统一组织的文体活动;包括祝贺同生日、欢送老师等。从集体活动中培育孩子的性格,从集体活动中体验友谊、智慧和温暖。

4为孩子的交友创造条件。不仅应允许孩子走下高楼、走出家门。也应允许把小朋友请进家门。为孩子提供交朋友的机会,教给他们交朋友的艺术、方法和技巧。

5培育孩子的自立能力,切忌父母事事包办。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有意让孩子碰碰钉子、尝尝苦头,以磨练孩子的意志力。

青少年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

有人说,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确,青春确是让无数人向往、追求和留恋,但一种病态的青春期是没有一丝让人遐想的,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也会遭遇困惑迷茫,和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不能不说是青春期如画的风景中的一道败笔,所以,珍惜青春、把握青春、健康青春,一切由心开始。

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把握

青少年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人从儿童、青少年期,过渡到成年,逐步走向成熟的中间阶段。从年龄上看,一般指18~35岁左右。青少年期是个人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有特色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却同时又是人生的“暴风雨时期”、“危险期”。在这个时期,生理上要经历一个逐渐发育成熟、稳定的过程,而生理变化则是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的变化,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心理发展上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特点。青少年期是个人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而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在心理发展方面是错综复杂的。

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的,是人的气质、情感、思想、性格、能力的综合体现。

各国有不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我国通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如下:

1情绪稳定能承受一定压力,能不断调节自我心理平衡。健康人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在强大的刺激面前,能镇静从容,不会因为过度兴奋而忘乎所以,也不会因突然的悲伤事件而一蹶不振。

2能正确认识自己。人总以为自己是了解自己的,其实真正客观地认识自己并不容易,包括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心理健康者不会因空一切,也不自卑、自苦、自惑,更不会自毁。

3能面对现实。不管现实对自己是否有利,都勇敢面对,不逃避,不恐惧。

4具有爱和被爱的能力。有感情,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也爱家庭,爱父母,爱配偶,爱子女及朋友,并接受他们的爱。

5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从容自若,应付自如,不亢不卑。

6有独立性不依赖于他人,办事理智,有独立见解,并能听取合理建议。在必要时,能做出重大决策,而且乐于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