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见到一些父母高举着“父母当家,为儿女做主”的旗帜,一意孤行,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人生道路。然而,成功是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做父母喜欢的事情。每个人的路都只能是自己去走,谁也代替不了。孩子虽然在父母眼里还很小,但是他们其实已经长大了,他们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他们完全能够明确自己将来的方向。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愿望,将这一寄托强加于孩子,那就有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让孩子决定自己的未来
每个对孩子将来负责的父母应该牢牢记住这个很重要的育儿原则——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
——佚名
父母爱孩子,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孩子,给孩子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毕竟,未来是孩子自己的。下面是谢军的一个例子,也许它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谢军是享誉世界的国际象棋大师,获得过多项世界冠军。她的成就令多少人羡慕,然而您知道吗?她之所以有今天,与父母给她自主选择的机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82年,谢军12岁,小学快毕业时,是升入重点中学还是学棋,两条路任她选择。谢军和她的家人,似乎都处在十字路口上,需要决定前进的方向。谢军在小学6年中,7个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学校当然要保送她上重点中学。这样品学兼优的孩子,谁见谁爱;国际象棋的黑白格同样牵引着谢军和她的一家人,真是举棋不定。是走妈妈的路,将来进高等学府,还是当运动员呢?谁也拿不定主意。
还是妈妈做主,她叫来了女儿,用商量的语气说:“谢军,抬起头来,看着妈妈的眼睛。你很喜欢下棋是不是?”这是母亲对女儿选择道路的提问,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女儿将来命运的提问。谢军的家庭是民主的,她的父母对孩子采取了审慎的商量的办法,充分尊重女儿的意见和选择。谢军目光坚毅、严肃地看着妈妈的眼睛,坚定地说出7个字:“我还是喜欢学棋。”母亲得到女儿的回音后,她同意谢军的选择,同时又极其严肃地对女儿说:“好,记住,下棋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你做出了这个重要的选择,今后你就应该负起一个棋手应有的责任。”
一个12岁的女孩能懂得和理解这段话吗?你也许会这样发问。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和母亲的这段对话,谢军会受益一生的。假如当初没有这段话,或者是父母包办决定女儿的前程,都不会有今天的谢军,中国也没有今天的国际象棋“女皇”。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实在太少了。现实中的大部分父母在孩子的衣食住行上都倾尽全力,为了孩子宁肯自己受委屈也无怨无悔。但是,在孩子的精神方面,比如在对待孩子的理想、孩子将来的人生等问题上,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却变了味道。
经常见到一些父母高举着“父母当家,为儿女做主”的旗帜,一意孤行,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来做。父母当然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他们的这种做法往往得不到孩子的认同和理解。倔犟的孩子会在这个问题上和父母争辩,相对软弱的孩子往往一言不发,但却在心底里产生抵触情绪,对父母的安排毫无热情。
一位中考刚结束的学生,在选择高一级学样时,与父母发生了分歧。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能像自己一样当个教授或医生什么的,因此他们坚持让孩子上普通高中。但儿子酷爱艺术,想考音乐学院。最后父母占了上风,私自给他在一所普通高中报了名。父母以为给孩子报了名,孩子就会死心,乖乖地在学校念书。然而事情并不像他们想的那样,在上学期间,儿子经常逃课,深夜与其他同学一起翻出学校围墙到网吧上网,最后被学校开除了。
被学校开除,孩子显得很高兴。有人问他为什么被开除了还高兴,这个孩子说道:“我根本不喜欢这所学校,我想上音乐学院,可父母坚决反对,我只好逃课、上网借此消磨时光。现在我被开除了,他们就得把我送到音乐学院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许多种,最重要的一种就是要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给他们充分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自主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
然而,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年轻时没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帮助自己实现。如果这一愿望与孩子自己的愿望相同,那么这种寄托就会成为督促孩子奋斗的动力。但如果这种寄托并不符合孩子的愿望(这种情况更容易出现),父母的这种寄托就会成为孩子成长的负累。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愿望,将这一寄托强加于孩子,那就有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当然,家长为孩子做出选择的初衷是为孩子好,但孩子未来的发展要考虑现有的主客观条件,如兴趣、爱好、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倘若家长不顾这些条件,自作主张,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或者根本做不了的事,会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到头来还可能误了孩子的前程。
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未来的设计,不能仅仅局限在择校择业上,还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兴趣爱好等很多方面,其中就包括自强、自尊、自爱、自立等。家长无端地干涉孩子的选择,无疑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个中学教师,有一次他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未来理想写一篇作文。
一个名叫蒙迪·罗伯特的男孩用了整整半夜的时间,写了七大张,详尽地描述了自己的理想——将来有一天拥有一个牧马场。他描述得很详尽,还画下了一幅占地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还有房屋建筑和室内平面设计图。
第二天他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交给了克利亚老师。然而作业批回的时候,老师在第一页的右上角打了个大大的“F”(差),并让蒙迪·罗伯特去找他。
下课后蒙迪去找老师:“我为什么只得了F?”
克利亚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毛头小伙,认真地说:“蒙迪,我承认你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太不切实际了。要知道你的父亲只是一个驯马师,连固定的家都没有,经常搬迁,根本没有什么资本,而要拥有一个牧马场,得要很多的钱,你能有那么多的钱吗?”克利亚老师最后说,如果蒙迪愿重新做这份作业,确定一个现实一些的目标,可以重新给他打分。
蒙迪拿回自己的作业,去问父亲。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过,你得慎重一些,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很重要!”
在父亲的鼓励下,蒙迪一直保存着那份作业,他一步一个脚印踏上不断创业的征程。多年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克利亚老师带着他的30名学生踏进这个占地200多英亩的牧马场,登上这座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建筑物时,流下了忏悔的泪水。他说:“蒙迪,现在我才意识到,当时我做老师时,就像一个偷梦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但是你的坚忍和勇敢,使你接受了挑战。”
小蒙迪的成功得益于父亲的支持,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父亲给了他充分的自由,让他独自去决定自己的人生,父亲的开明,给他的人生历程以很大的力量。如果蒙迪的父亲和克利亚老师一样,认为孩子无法实现某件事而横加干涉,一棍子打死,孩子很有可能会因此平庸而碌碌无为。
【把握培养关键点】
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给孩子一个自主决定的机会,有时就是给了他们一个独立的人生!
成功是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
要想孩子成才,家长绝不能越疽代疱,要顺其自然,让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水到自然渠成。
——佚名
人各有各自的兴趣与喜爱,不能勉强,也不应勉强。千百年来这方面,我国有许多古训。通俗的如人们常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就是说有的人喜欢吃萝卜,有的人喜欢吃白菜,彼此不要勉强。文雅一点的古训是:“人各有志。”对于大人,这一点大家都认识得比较明确;但是对于孩子,有的人,也就是说有的父母在这一点上认识容易模糊了。一些家长视孩子为私有财产,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要求孩子。
一个在才艺上非常优秀的漂亮女孩,进了北京市某重点高中,女孩文化课很差,但父母又一心希望她“学习成绩好,将来读个好大学”。结果,这位17岁的花季少女受不了这种压力,自杀了。其实女孩的任何一种才艺,都能让她今后在社会上稳稳地立足并快乐地生活。可惜父母用自己的愿望代替了孩子的兴趣,酿成了无可弥补的悲剧。
每个孩子身上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尝试着干一件事时,会尽力去做好,做成功。孩子在自主奋斗的过程中,才华和潜能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关键在于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最佳才能区。只有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才能区,孩子才能发挥最大潜能。即使在平凡的服务行业中上照样也能培养出身手不凡的能工巧匠,如饮食行业中的名厨、美容美发中的名师、服装行业中高级服装设计师等,他们也并不一定都出自名牌大学,往往都是自学成才。他们都以自身成才的成长经历表明:求学的道路越来越多,千军万马走独木桥逐渐成为历史。
有一位父亲,自己是北京市某重点高中的校长,但他看到自己的女儿不喜欢学习,学习成绩老上不去,就主动跟女儿商量:“孩子啊,看来你得好好想想,看看自己将来究竟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就这样,女儿最终选择读职高,毕业后做了会计,现在她成了行业内小有名气的财会能手,生活得很快乐。
孩子虽然在父母眼里还很小,但是他们其实已经长大了,他们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他们完全能够明确自己将来的方向。
孩子的选择不一定正确,或者虽然正确但不一定现实,无论如何父母都不能横加干涉。家长的责任在于恰当地引导,让孩子正确认识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社会责任,鼓励孩子做出富有理想、富有事业心的选择,放弃不切实际的选择。
【把握培养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