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式教育应规避的16个问题
5326500000006

第6章 问题3 只教育孩子不吃亏,很少教育他们关爱别人(1)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颗树的话,树冠是孩子的智力,树干是孩子的身体,而树根是孩子的心灵,是孩子的生命之根。树冠代表着孩子头脑中所学到的知识和学会的技能,它是孩子在一个健康身体和健全人格基础上才能形成的。树根代表着孩子心灵的发育成长,就一棵树而言,树根决定着树冠,如果树根出了问题,那么树冠就无法枝繁叶茂。所以家长们必须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心灵培养上——塑造孩子的生命之根。

别爱出一个自私鬼

真正之大人物,常去私情私欲,以身献诸世,报酬则待千载之后。

——罗曼·罗兰

一个父亲头痛难忍,叫儿子去药店买些药回来。儿子拿着钱高兴地跑出去了,到了晚上也没有把药送到父亲床前,原来他把钱拿去上网打游戏了。

在一节美术课,一位同学忘带水彩笔了,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笔借给这位同学用一下,结果讲了几遍也没有一个人主动把自己的笔借给他。

这样的孩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好东西自己独吃,有好玩的玩具,自己独玩而不借与他人,多为大家出点力,认为吃亏……

这些事,在成人的眼中,往往被认为是小事,不足挂齿,但仔细分析,究其原因,这实际上是孩子的自私心理在作怪。

如此自私的孩子是谁造就的?是家长自己长期过分溺爱、娇纵的结果。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特别是祖辈和父母众星捧月的态度,孩子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助长了孩子的独占欲,强化了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孩子只知享受和索取,忘却付出和奉献,长期下去,逐渐发展成极端自私的情感和行为。请看这个真实的故事:

偏远山村一个农民的儿子考上了某重点大学。这个喜讯让全村都轰动了。

贫穷老实的父母咬紧了牙关,才凑齐了近万元的学费。虽然老两口每日劳累,可是他们的内心却很欣慰,毕竟一切等儿子毕业就好了。

谁知不久就接到儿子的信:“要买学习资料,速筹2 000元寄来。”

憨实的老汉用什么来支持儿子呢?为了给儿子凑学费,已经家徒四壁,负债累累,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钱给儿子——他只能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到城里的血站去卖血。

当老汉把借来的和自己卖血换来的2 000元寄走后,他的心放下了,终于能让儿子踏实地学习了。可他哪里知道,这次要钱还仅仅是个开始。从次以后,儿子就以各种理由向父亲伸手要钱。

儿子要钱都是有用处的,再苦再难父亲也得支持。家里是一分钱也拿不出了,只能靠卖血来供养儿子读书了。

他用别人的身份证托人办下了七个献血证。每个星期都要卖2次血,才能供得上儿子的消费。四年里,老汉共卖血获得75 500元,老汉为儿子所卖掉的血,用一个大汽油桶还装不完。

好不容易儿子毕业了,父亲松了一口气。不想,儿子在城里找到了工作,就再也没有和家里联系过。这让老汉十分牵挂。

一天,衣衫褴褛的老父亲千里迢迢来到了儿子的工作单位,探望久没回家的儿子。不想,老汉刚在儿子宿舍门口露面,儿子就把父亲推到了外面,还埋怨他怎么不穿好点,这么寒酸太让自己没有面子了。

埋怨完父亲,儿子很不耐烦地从口袋里掏出200元钱递给了父亲。让他搭乘当天的火车回去,并告诫他没事别来找自己,对自己的形象不好。

看着西装革履、精神帅气的儿子,父亲落泪了。那一刻,他感到自己的心碎了……

多么残酷的悲剧,父亲为了儿子卖血卖命都行,儿子翅膀硬了却把父亲抛在了脑后!

自私,这个在当前独生子女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它的产生,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家长一定要在孩子的性格形成阶段严加管教,否则一旦他们养成自私的个性,就很难改变了。孩子自私的个性虽然同孩子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相伴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不当,那么长辈面对自私的孩子应如何做呢?

1让孩子深刻认识自私的危害。现在许多自私的孩子之所以养成自私的习惯,就是不知道自私的害处,反而经常尝到自私带来的好处。孩子年纪小,认识问题肤浅,仅仅从直觉判正误不足为怪,家长要引导孩子从深处认识问题。

2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合适的角色。自私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差不多都有以下特征:不关心父母和爷爷奶奶,不做或很少做家务劳动,霸占好吃好玩的东西,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总是感到自己得到的好东西太少。改变孩子的以上不良行为,家长就要让孩子分担合适的家务劳动,就要让孩子感到家庭每个成员都是相互依存的,应当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好东西大家都有一份,不允许一个人独霸。

3让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集体就是小组、班级、少先队、学校及假期里的活动小组。孩子学习和生活在这些集体组织里,就应该同这些组织的其他成员团结互助,共同完成集体活动的任务,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初步的集体主义意识。但自私的孩子在集体中与集体格格不入,做事情斤斤计较,有些家长也错误地认为参加集体活动没意思,担任班组干部耽误学习时间,这些都是不对的。家长应当和学校教师保持经常的联系,了解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支持孩子为集体做好事,倾听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后的感受,教育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团结友爱、勇挑重担、遵守纪律,并帮助孩子克服狭隘自私、重名重利、害怕吃亏等错误思想。

4让孩子在同学中和邻里中结交朋友。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看,5~6岁以上的孩子是需要友情、需要伙伴的,但是目前由于孩子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学校功课任务重及邻里之间交往少等原因,许多孩子终日是一个人学习、一个人玩耍,这样,他的心里自然也就很难考虑别人,孤独的环境带来自我中心是必然的。改良这种状况,除了家长平时要有意识地与孩子一起交谈和娱乐之外,还要鼓励和指导孩子与同学与邻里发展友谊。比如,欢迎孩子的同学星期天到自己家里来玩耍和吃饭,也鼓励孩子到同学家里玩,让孩子帮助邻居取报纸送信,到邻居家借还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逐渐学会关心他人。

马特洛索夫说:“人活着应该让别人因为你活着而得到益处。”帮助孩子克服自私的心性,让孩子走出狭隘的自我空间,他们会得到更多。

【把握培养关键点】

心里面只有自己的人是难以有大的作为的,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克服自私的心性,让孩子走出狭隘的自我。

让孩子学会爱

呜呼!无善教而天下无善士,无善士而天下无善俗。世俗之陋,其患岂微也哉!

──方孝儒

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懂得先伸出自己的手,才能握住别人的手;而有过被爱的深切感动者,更能有爱别人的能力。这样的道理用在亲情、爱情、友情都一样。如果为人父母者想要培养出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让他长大能懂得自爱、爱人,就要从小让孩子学会爱!

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儿子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他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男孩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

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子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她们,日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再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

儿子说:“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

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

“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喂牛奶。”儿子一脸稚气歪着头回答。

后来妈妈问他刚才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男孩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

“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

“不喝。”

不过那晚小男孩哭了,不是因为他太渴,这儿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他。

对他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抵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他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

每天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希望最终都破灭了。土地已干得裂出了一道道缝,农民们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

母子俩要回京了。男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竞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因为他们从未尝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

挥手告别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身后,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儿子体验的,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什么是爱心?那不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也不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之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是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也许你的孩子出生于繁华都市,也许你的孩子生长于穷乡僻壤,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对待出身,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以及努力做一个具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优秀的人。这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家庭环境是孩子一降生到这个世界时,就会接触的环境,因此,想要培养充满爱的能力的孩子,就要从小开始,而非等到学龄再期盼学校老师来教导。建议父母可以就下列的方式开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