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与圆——左右逢源的处世之道
5369800000035

第35章 百炼钢化绕指柔(4)

一般人受到这种奇耻大辱,也许心理上会是愤愤不平;然而,韩信却把这次遭遇看成是提升自己“忍辱”工夫的绝佳机会:一方面磨炼自己的心性品格,另一方面,把打击他的无赖看成是来感化他的菩萨。正因为如此,面对无赖得意洋洋的神态,他心中的愤恨倾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屈辱,可以成为泯灭一个人理想之火的冰水,也可以成为鞭策一个人发愤成功的动力。要知道受屈辱是坏事,但也能变成好事。因为,屈辱就像一根鞭子,鞭策你鼓足勇气,奋然前行。

韩信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之后,他投奔汉王刘邦。经丞相萧何力荐,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不久,韩信即率军沿南郑故道东出陈仓,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此后,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外线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以一万之众大破二十万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攻占齐地后,韩信被封为齐王。

公元前202年春,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韩信先令两翼部队对楚军实行侧击,再令中军推进,很快完成了合围。入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终使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垓下。项羽眼见大势已去,最后在乌江岸边自刎。自此,刘邦在韩信的帮助下,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后来,韩信官拜大将军,当他衣锦还乡再次见到曾经侮辱他的无赖时,他不但没有报“胯下之辱”而杀掉这个少年,反而给了他一些钱,并委派他担任了一个职务,使其深受感动。

韩信的经历说明,对于来自他人的羞辱,不要花很多时间陷于烦恼,要把这有限的时间用于你实现目标的行动上。有些人蓄意使你感到窘迫,是因为他在心理上感受到你的威胁,或是为了报复在他感觉中你曾做过的对他不利的一些事。如果你不能接受一时之嘲笑,将会失去一次磨炼自己心性的大好机会。

华盛顿大学社会学家格劳斯指出,遭到公开的羞辱当然不是一件乐事,也不是一件可容忽视的琐碎小事。当因羞辱而受到感情伤害时,大多数人会失态:发火、口吃、脸红。但你也有另外的选择——保持理智,控制冲动。

当然,究竟如何应对羞辱的遭遇,得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如果是你的老板或下属在同事面前指责你,你可以站起来大声反驳,也可以保持冷静,充耳不闻,以显示你良好的素养,从而赢得旁人的尊重,获得对方的认同,改善与增进双方关系。但是,不管你采取什么态度,最重要的是切忌发火发怒。失态只能让寻衅者占上风,而且会招致更深的敌意。

在洛克菲勒经营企业的时候,曾有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他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以拳头猛击台面,大发雷霆:“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接着那暴客恣意谩骂他达几分钟之久。办公室所有的职员都感到无比气愤,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拿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和善地注视着这一位攻击者,那人愈暴躁,他就显得越和善!

那无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他渐渐平息下来。原来他是准备好了来此与洛克菲勒作斗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要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去反驳。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开口,倒让他也不知如何是好了。未了,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敲了几下,仍然得不到回应,只得索然无味地回去。洛克菲勒呢,就像根本没发生任何事一样,重新拿起笔,继续他的工作。

智慧屋

善于从屈辱中学习,实在是成就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把屈辱变成成功的动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论何时,都要高悬理想的明灯,树立起坚强的精神支柱,抡起行动的巨斧。惟如此,才能步入成功之旅。

惟谦卑者生存

——风格“软”,目标不“软”

关于谦虚,中外传统文化里有太多的箴言,譬如“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大海把自己放得很低,才能吸收来自四面八方的水”,尤其是年轻人,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质。

谦逊是生活理想形成过程中很重要的东西。你应当正确看待自己,冷静估计自己能做些什么,在对未来提出主张和计划的时候,你越是谦逊,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人格就越高越大。

王力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春节过后,班里的其他同学都忙于找工作,可是他一点也不急,看着自己凝聚在表格里的辉煌四年,本就年少气盛的他更加豪气冲天,似乎整个世界就是他的。

其实,毕业于名校的他忽略了很多不该忽略的东西。一次,王力去一家电子公司应聘。那天,他衣着得体、气宇轩昂地来到应聘地点,接待小姐先让他进行理论笔试。考试内容几乎都是基本知识,他很快就完成了,并感到满意。那位小姐看了他的试卷之后,就礼貌地告诉他,下周三到总经理办公室面试。听了这话,他更加踌躇满志。还没到电梯口,他就得意地对一起来的同学说:“来这么一家公司我大概有点屈就了,要不是考虑离家近,这种单位我是不会考虑的。”

这时,电梯门开了,里面出来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听了他的话,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兄弟,做IT可不能太浮躁啊。”他一点也没放在心上,还想这个人真是有点多事啊。

面试那天,他由于前天晚上玩通宵起得晚了,去那家公司时还迟到了。而走进办公室,发现耐心等待最后一个面试者的那位,竟然就是他在电梯门口遭遇的那个中年人——公司总经理!

应聘的结果自然不必多说了。现在,目睹这家企业在业界名声如日中天好,王力真是有些后悔。他心想:要是当初心态摆正一点,说话再谦虚一点,他也是这个团队的一分子了。

真正的能力是不吹出来的,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最好对自己有一个完全正确地认识,并多做事,多谦虚,多行动。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同事,他们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刚说几句就令人感到狂妄,所以别人很难与他苟同。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以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其实结果只会在同事中失掉威信。

在这个世界上,那些谦虚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知己,那些妄自尊大、小看别人、高看自己的人总是令别人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到处碰壁。

何先生是一位很有人缘的骨干,但是在他刚到人事局时,在同事中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那时他正春风得意,说有多少人找他帮忙,哪个几乎记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给他送了礼等等,同事们听了不仅不欣赏,而且还极不高兴。后来经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点拨,才意识到自己的毛病。从此以后便很少谈自己而多听同事说话,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远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后来,每当他与同事闲聊,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表现自己,只有在对方停下来问他的时候,才很谦虚地说一下自己的情况。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爱表现的心理,只不过各自表现的方式不一样。喜欢炫耀自己、对别人说三道四的人往往并没有多少才学,这样做不过是一种自卑的表现,拿自己仅有的优势招摇,就怕别人不知道。真正有才学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他们知道不用语言,人们迟早会知道自己的优点。喜欢炫耀的人,习惯不停地说“我如何如何……”,不停地向周围人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还动不动就训斥别人,用说教的口气切断自己的人脉关系。如果你喜欢对比你辈分低或地位低的人说教,不仅不会让对方对你产生尊敬,还会觉得你是在说大话,对你产生逆反心理。如果辈分或地位一样,你的说教只能让人家觉得你是在炫耀自己,你是一个非常骄傲、不值得信任的人。

谦虚的人往往能得到同事的信赖,因为谦虚,同事才不会认为你对他有威胁,这样你就会赢得同事的尊重,更好地与同事建立关系。

托马斯·杰斐逊(1743一1826年)是美国第3任总统。1785年他曾担任驻法大使。一天,他去法国外长的公寓拜访。

“您代替了富兰克林先生?”外长问。

“是接替他,没有人能够代替得了他。”杰斐逊回答说。

杰斐逊的谦逊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谦逊的目的,并不是使他觉得自己渺小。当然,他也不自卑。他对自己的知识,服务人群的目标,使世界更趋美好的欲望,都充满了自信心。

谦逊并非自我否定,它是自我肯定,信任我们为人的正直与尊严。谦逊是成功与失败的融合。我们对于过去的失败有所警惕,对于现在的成功有所感念。谦逊具有平衡作用,不让我们超于自己,也不让我们劣于自己,也不是让我们高人一等或屈居人下。

谦逊并不表示谦卑。它需要时间来培育,但这是值得的,因为它是快乐的泉源。真正的智慧总是与谦虚相连,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海一样宽厚。一个人只有了解得越多。他才会认识到自己知道得越少。这是一条人类认识的规律。一个学生认为自己已“学有所成”,去向老师辞行,这位老师深知这位学生的底细,看着这位“学有所成”的学生,这位先生慨然道:“事实上,你才刚刚入门。”

半桶水荡得很,一桶水倒不荡。浅薄的人总以为上天下地无所不知,而富有智慧的哲人才深感学海无涯,惟勤是路。牛顿曾有感于此,他说:他只不过是一个在大海边拾到几只贝壳的孩子,而真理的大海他还未曾接触。

为避免上述情况,随着知识量的增加,你必须要更加谦虚。即使谈到自己有把握的事,也要装出不太有把握的样子。陈述自己的意见时,切勿太过武断。若想说服别人,就先仔细倾听对方的意见。这种程度的谦虚,是不可或缺的。要是你讨厌被批评为假道学或俗不可耐,也不喜欢被认为没有学问,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故意卖弄学问,用和周围的人同样的方式说话。不要刻意修饰措辞,只要纯粹地表达内容即可。绝对不可让自己显得比周围的人更伟大,或更有学问。

所以,对自己要轻描淡写,学会谦虚地做事,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和尊重。

智慧屋

谦逊并非自我否定,它是自我肯定,信任我们为人的正直与尊严。谦逊是成功与失败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