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活动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首领周武王姬发正在积极策划灭商。他继承父亲文王遗志,重用姜尚等人,使国力增强。当商的军队主力远在东方作战,国内军事力量空虚之时,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卫军)3000人,士卒4.5万人,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周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白炽化,商纣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姜尚(姜子牙)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决定乘虚蹈隙,大举伐纣,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
【延伸阅读】
如何做个“现代圣王”——“四开”领导
1.开明的思维
开明是指思想比较开通进步,不顽固守旧。如果你不是一个开明的领导,你很难受到下属的拥戴。时代的发展,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和工作风格必须要有更新转变。否则:你总是一副严肃的面孔和僵化的思维模式,除了让人对你敬而远之外,下属还会怀疑你的能力,从而产生信任危机。
当然,开明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更不是可以随心所欲,而是要你更新知识,讲究方法,增强向心力,做到事半功倍!
2.开朗的性格
开朗是指心胸舒展;心底透亮;性格坦率;豁达宽敞。一个领导者,如果总是处于自我封闭和自我压抑状态;或者遇事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戒备与防范心理过强;危机意识过大;每晚靠药物维持睡眠,该拿的拿不起,该放的放不下,那你活的不是太累了吗?
开朗与否是一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最直接体验。周围环境可能是影响开朗的重要因素,但关键还是领导者的自身应变能力。
3.开阔的视野
开阔是指宽广,站的高看的远,不被任何事物遮挡视线。脚踏实地并不意味着只管埋头拉车,领导者必须要站在高起点去思考问题。工作犹如下棋,走一步算一步与走一步看三步,显然后者更具有开阔的视野。有时为了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就要舍得放弃一时的得失。大胸怀才有大视野,大度量才有大扩展,大气魄才有大胜利。
当然,要做到这些,你必须要有一双慧眼,能够在各种复杂的局面下高瞻远瞩,去伪存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开拓的气魄
开拓是指开辟及扩展的意思。无论你有多开明的思维,多开朗的性格,多开阔的视野,最终要看你是否具有开拓的气魄,要靠你的具体行动来体验。前三项是基础,后一项是关键。唯唯诺诺不是开拓,因循守旧不是开拓,逃避风险同样不是开拓。没有敢为人先的气魄,你永远不会出人头地。开拓是一种自我挑战,能最大发挥人的潜能。气魄不完全凭勇气,更多的是靠智慧。
【原文】
5.5夏传子,家①天下。四百载,迁②夏社。
【译文】
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注释】
①家:以……为家,这里是名词做了动词用。
②迁:变迁,改变。
【评解】
史书上记载,与大禹一起治水的皋陶之子伯益功勋卓著,理应是禹的继承人,但禹死后人们爱屋及乌,拥戴了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这样,夏朝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开了中国世袭王朝“家天下”的历史。
而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桀自比为太阳,大言不惭地说:我与太阳共存亡。《尚书?汤誓》中记载,夏代臣民都指着太阳诅咒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意思是说:你这个太阳啊,怎么还不灭亡?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同时,四方的诸侯也多背叛,夏王朝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此时,商族的势力已经日渐强盛,正在暗中做灭夏的准备。商汤对内励精图治,轻赋薄敛;对外广行仁义,交好四方,使“诸侯皆归商”。看到夏桀已众叛亲离,就在伊尹的辅佐下,起兵伐夏。最终,夏桀措手不及,被围于鸣条,商汤全歼了夏军,桀只带了数百人匆忙逃奔到三觳,又逃至南巢,最后死于该地。
商汤凯旋班师,建立商朝,夏朝正式宣告灭亡。夏朝的历史由禹算起,至桀结束,共传十四世,历十七王,共计439年,所以说“四百载,迁夏社”。
【国学小百科】
夏朝都城——邓地
夏朝为中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都城曾一度设在邓地。据《路史?国名记四》记载:“邓,仲康子国,楚之北境,史云阻之以邓林者,今之南阳。故杜佑以为禹都。”这是唐代杜佑著述的《通典》中称邓为“禹都”,是为其一;其二,从现存于西安碑林的我国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华夷图》上看,以及北宋地理总志《太平环宇记》的记载,也可以认定夏朝的都城在邓。
邓地怎么会成为夏朝的都城了呢?原来,大禹接替父亲鲧治理洪水的职务后,“劳身焦思,三过其家门而不入。”终于琢磨出因势疏导之法,代替其父亲修堤堵水之方,将大地上的洪水引入东海,消除了水灾。因为他治水有功,帝舜就把天子之位传给了他。可是到了大禹年老时,没有将天子之位禅让给德高贤能的人,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当天子。
启继位之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启也自然成为夏朝的第一代朝廷君主。但他不象大禹那样“薄衣食,卑宫室”,而是整天吃喝玩乐,荒淫无度,把一个原来民众安居乐业的夏朝,搞得怨声载道,危机四伏,历史上称为“夏启荒政”。启又传位给长子太康,这个浪荡公子太康即位后,比启有过之而无不及,昏庸淫乐从不过问朝政,终于惹起公愤,被有穷氏部落的君长后羿为首的一帮人,驱逐出夏朝都城,跑到洛水一带过着流亡生活。历史上称其为“太康失国。”
太康死后由他的弟弟仲康即位,但他只是徒有虚名,实际上他和几个弟兄一起,流浪于洛水一带。到了仲康死后,其儿子相继继承王位时,后羿和寒浞正为争夺夏朝的王位,长期征战杀戮不休。帝相只得携带妻子逃奔到岳父有仍氏部族,直到生下儿子少康,长大成人即位之后才中兴了夏朝。自太康失国至少康中兴近百年间,王权旁落于异族部落长之手。仲康流亡在外期间,寒浞打败后羿占领京都,篡夺了夏朝王权。流亡的仲康帝与兄弟们及同姓贵族合议,都一致认定邓地是禾稼茂盛、便于储积实力、光复夏朝基业再好不过的重地,于是他便将另一个有志气又能干的儿子封于邓,并确定邓为夏朝都城。直到少康中兴了夏朝,还都帝丘时,邓地始终为夏朝京都。仲康的后裔子孙们,在邓地沃土经营800多年,含辛茹苦地繁衍生息于此,并在夏朝中兴后,作为同姓属国而屹立于诸候国之林。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曾称道邓国,是夏王朝遗民居住之地。夏人为政,崇尚忠厚朴实。至今,邓州还保留有夏朝先民们的传统风尚。
【相关链接】
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乃中国史上首个出现“中兴”二字的时代。据史籍记载,夏启死后,将帝位传给了儿子太康。太康终日不理政事,宴饮游乐,东夷有穷氏的首领后羿乘机把太康赶下台。不久,后羿又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掉,寒浞取得王位。太康死后,他的弟弟中康德立,中康的儿子相,投靠同姓斟灌氏和斟寻氏,但仍然被寒浞所杀。相的妻子无以为计,只好逃到有仍氏娘家,生下了儿子少康。
少康成人后又被寒浞所打败,投奔有虞氏。有虞氏国君见少康年轻有为,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为他修建了纶(音lún)邑(今禹州顺店康城)让他居住。纶邑西有嵩山,北有具茨,南临颍水,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有田一成(方圆10里),有众一旅(500人),少康从此有了安身之地。少康便以纶邑为根据地,抚恤招纳散亡的夏遗民旧部,发展生产,积蓄力量。又纠集自己的亲信氏族及对寒浞不满的部族,合力消灭了寒浞及其余党,葺宫室,修钧台,视九鼎,天下诸侯纷纷拥戴。
夏帝太康失国数十年后,少康终于“坐钧台而朝诸侯”,重登天子之位,历史上称之为“少康中兴”。
【延伸阅读】
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
人生在世,要面对很多的事情,做人要讲求“度”,才能够把事情处理好,千万不能像夏朝暴君夏桀那样,把事情做绝,最终弄得众叛亲离,没有好下场。俗话说:“家有余粮,日子好过”。所以,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可以做得太绝。要留出一点余地,留够足够回旋的空间。有时候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出路。
1.给别人留缺口,正是给自己留余地
有必要的时候,我们留个缺口给他人,但是这一点并不是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真的能做到“退三步”,那真的能退出一片广阔的天地来,广阔天地,大有可为。“退三步”,你不妨试试看。
2.把握一个“度”
不能太满,不能太缺。人生不过一个字,那就是——“度”。凡事有度,进退自如,这个字也许太圆滑,太世故,太中庸,但世事纷繁,人生艰难,只能把握这个字,不得不把握这个字。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太软弱就会太过温柔了,没有力度;太锐则刚,易折断。生活中这样的道理很普遍。从一定意义上讲,把握好人生的分寸,也就能够把握好人生的命运了。
3.做事切忌贪图
某些人在追求某些事情的时候往往会穷追不舍,看到自己获得了某些利益以后,还想着是否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贪图更多的利益。这样就会出现那种“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一种贪图心理,一旦有这种心理出现,就会对自己的现状非常不利。所以有时候放弃一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一味的贪,只会让自己到头来身败名裂,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4.斩尽杀绝,不如放人一马
给别人留余地,实质上也是给自己留余地。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犯了错误倘若不给之改过自新的机会,势必会激化矛盾,造成不良后果。宽以待人是门艺术,掌握了这门艺术,你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面对别人的错误,有时,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原文】
5.6汤伐①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②亡。
【译文】
成汤伐灭夏桀,建立商朝。到殷纣王被周武王伐灭,大约经过了六百年。
【注释】
①伐:讨伐。
②纣:即商纣王,他当政期间非常残暴,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评解】
商汤灭夏以后,建立了商朝,是商朝的第一代君主,以水德王,改年号为祀,建都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在位13年,后因病而亡。
商朝最后一个帝,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纣王。商纣为人聪颖,灵敏多才,膂力过人,能空手斗野兽。即位之初也是个不错的帝王,曾大举攻伐东夷,取得胜利,对中原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贡献。但商纣为人残暴,荒淫无度,弄得民不聊生。
与此同时,渭水流域的周族正在崛起。西伯侯姬昌,就是日后的周文王,拜姜尚姜子牙为军师,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50年,为灭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的第二年,便将周的都城迁至关中的膏腴之地丰邑(今陕西西安西南),完成了对商都的包围之势。
文王死于迁丰的次年,其后武王即位,开始了武王伐纣的贵族革命。牧野一战,纣军土崩瓦解,商王朝众叛亲离,纣王逃回商都,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商朝始于汤,终于纣,历30帝,享国644年,故称“六百载,至纣亡”。
【国学小百科】
甲骨文——现代汉字的鼻祖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时的文字,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这些文字因为刻在兽骨或龟甲上,所以叫作甲骨文。
商代的人们怎么会把文字刻在甲骨上呢?这是因为商代的统治者迷信鬼神,占卜之风盛行,不论大事小事,如战争的胜负、打猎的收获、疾病的轻重、庄稼的收成、有无风雨、生孩子是男是女等等,奴隶主贵族都要进行占卜,向鬼神询问吉凶祸福。
占卜结束后,他们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这些龟甲、兽骨上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这些刻划的文字就是甲骨文,又叫作“卜辞”或“占卜文字”。此外,因为甲骨文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阳县,这里是商代的都城,所以甲骨文又叫作“殷墟文字”。
甲骨文中有关商代社会生产的内容很丰富。在农业方面,甲骨文中记载了黍、稷、麦、耒、稻等不同的农作物的名称,同时还记载了风雨、降水对农业收成的影响。在畜牧业方面,记载了马、牛、羊、鸡、犬等各种动物的名称,还记载了贵族们祭祀时常杀掉大批牛羊。甲骨文中还记载了鹿、麋、豕、象、虎、狐等各种猎物和各种狩猎方法,等等。
在天文历法方面,甲骨文中有日食、月食的记载。在气象方面有不少卜雨、卜风以及云、雷、雹、雪、虹等方面的记载。在医学方面,有头疾、牙疾、鼻疾、肘疾、足疾等疾病的记载。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甲骨数目相当庞大,大多数都是商朝的。所以,甲骨文对于研究商代的社会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目前,对商朝甲骨文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门学问,这就是“甲骨学”。
甲骨文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文字,在体势上属于篆书体,大约有4500个单字,目前已经释读的单字有三分之一。甲骨文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字形结构跟后代汉语言文字是一致的,所以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的书法风格因时代的不同也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早期的甲骨文线条劲挺,有许多方折的笔画,字形较大,体势粗犷;中期的字形比较整齐,体势娟秀自然;晚期的线条纤细柔弱,字形小如玉粒,结字紧密。甲骨文的字形结构虽然有些不稳定,但都符合“六书”的规则。
从甲骨文中某些常用字的变化,我们可以领会许多中国文字发展的规律。如简化,甲骨文中形体复杂的字,笔画逐渐减少,越来越简单;形声化,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增加声符,假借字增加形符,变成形声字。
甲骨文已经是一种具有严密规律的完整的文字体系,它是现代汉字的鼻祖。它和古代埃及的纸草文书、巴比伦的泥版文字、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一样,是整个人类文化的瑰宝。
【相关链接】
成汤灭夏
商原是夏朝东部一个以燕子为图腾的部落,始祖叫契。当禹建立夏朝的时候,商族刚刚进入到父系氏族阶段,到商汤作部族首领时,刚好处于夏代最后一个国王桀统治时期。夏桀统治黑暗,不修国政,骄侈淫逸。